当前位置:360文档网>疫情防控 >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10篇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10篇

发布时间: 2022-11-16 11:15:05 来源:网友投稿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10篇“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疫情对经济带来影响及对策建议  疫情对经济带来影响及对策建议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受疫情的影响经济短期停摆,许多行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10篇

篇一:“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疫情对经济带来影响及对策建议

  疫情对经济带来影响及对策建议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受疫情的影响经济短期停摆,许多行业供需两端遭受严重冲击。本文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和逻辑切入,深层次探讨了疫情对国内经济的短期、长期影响,未来要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以及疫情冲击下带来的机遇,并对此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影响;政策1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和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一过程取得众多瞩目的成就。很难想象在短短40多年时间,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增加近35倍,约8亿人摆脱贫困。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拥有44个大类,666个小类的全球唯一齐全的工业体系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通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化进程,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布局,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状态。第一期为经济增速的换挡期,2001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速约10.8%,20082014年降至8.8%,到2019年GDP增速已降至6.1%。处于工业化后期中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宏观杠杆率高企,使得我们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期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长期的高速增长和信贷扩张积累了许多结构性问题。如房地产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发展不协调、实体经济内部供需结构性失衡、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不平衡等矛盾。第三期为前期刺激政策消化

  1

  期。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出台著名的10+4刺激计划提振经济,10万亿的信贷加4万亿财政支出,投资大多依赖工业和建筑业提供产品,进一步加剧了第二产业的产能过剩,使得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更加严重。为了强行扩大内需,投资了许多低效率甚至不过审批的项目,这些高成本、低收益的项目也将逐步退出市场。整体来看,近几年持续以基建继续逆周期调节,名义消费增速略有回升,外需持续承压,贸易摩擦和弱补库存周期的开启使得制造业投资回稳。从索罗模型来看中国过去40年经济增长的背景,大致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以大量的要素投入,并不断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来拉动经济增长。经济预测部门根据SFA模型对国内TFP测算中表示,20012013年我国TFP年均增长率为2.03%,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为22.25%,而要素投入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年均为77.75%。这表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是要素驱动型。工业化进程临近尾声,如何保持较高的TFP增速是将要面临的难题。2多角度考量疫情的影响2.1疫情对经济的影响2.1.1宏观层面新冠疫情爆发在2020年春节期间,居民普遍居家隔离,造成短期经济停摆,供需双落。消费方面,14月份,社会消费额106758亿元,同比累计增长-16.2%。期间餐饮、娱乐、住宿、旅游等服务业遭受重创,随后住房、汽车、家具等产业消费也受到影响。居民收入的减少对后期消费有着很大影响,疫情造成恐慌性情绪使得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大,同时长期的隔离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倾向,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较低。从投资来看,疫情期间人流的

  2

  严格管控使得国内投资者的资金募集能力下降,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带来的恐慌性情绪使得大部分投资者选择避险,流动性需求上升。部分投资活动也因受到阻碍而延迟。从进出口来看,海外疫情的蔓延,各个国家纷纷采取入境限制,导致出口受到严重打击。12月份,以美元计价的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速跌至-17.2%,远低于2019年0.5%的增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鉴于前期遗留的较高的宏观杠杆率、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新的逆周期政策空间被挤压,对政策执行层面提出了新要求。2.1.2中观层面疫情的隔离使得生活性服务业中餐饮、零售、电影、旅游业等受直接影响较为严重。房地产、汽车行业的销售也大幅度下滑。疫情后大规模消费反弹可能性较低,全年恢复较为乏力。相对于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受影响更大。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链较长且复杂,环环相扣,一旦受到外部冲击后会被放大。此外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疫情影响下将导致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新构建,中长期来看价值链的转移和国际替代将会发生。在全球分工体系下,制造业供应链某些环节的断裂将造成长鞭效应,供应链需求信号向上游传递的同时波动不断放大。对于中国这种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体系的国家,对国内经济负面影响可能更大。2.1.3微观层面中小微企业占国家企业总数的99.7%,吸纳劳动力占80%以上,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约占GDP的60%,而此次疫情对

  3

  中小微企业的影响最大。受到疫情的影响,第一季度中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不及2019年的50%,超80%的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极为紧张。一方面,中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也没有足够的抵押品使得融资较为困难,长时间的经济停摆使得现金流更为紧张,受到疫情的影响,部分产业链的断裂、生产要素流通受阻,企业的原材料、物流、人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疫情的冲击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其财力雄厚又有政府支持,生产要素、市场份额向大企业、垄断企业集中,在市场上对中小微企业存在挤出效应。2.2疫情冲击下带来的挑战2.2.1消费不振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受到疫情冲击,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达到6%,在大量中小微企业减薪裁员的背景下,国民收入在下滑。而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在居民得知有关于自己一生收入预期的信息下会据此改变自己的消费。截至4月,我国居民存款累计增加56704亿元,而与此相反第一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却下降19%。坚持住房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需求侧必然难有起色,而第二大市场汽车市场的需求在近几年也持续下滑。如何刺激消费、升级消费成为一大难题。另外,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府赤字率提升到3.6%。一方面,政府的支出会带来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拉动消费。另一方面,政府的支出增加导致税负增加通过财富负效应减少居民收入从而会挤出消费。目前我国政府的支出已临近正负效应的最优值,长期来看,依靠财政支出带动消费的空间并不大。

  4

  2.2.2全球产业链面临挑战短期来看,跨国企业重建生产线、配套供应链、培训工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不利于尽快恢复。中国有非常完备的产业链,强大的制度体系和管理能力,短期产业链的转移替代可能性并不大。但从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冲击下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率飙升、民粹主义抬头等因素会加剧政治的不稳定,坠入逆全球化的恶性循环。如果美、日商讨的产业链回流计划实施,将深度影响全球产业链。对我国来说,加紧完善自身产业链,推进需求结构转型,是未来面临的难题。2.2.3宏观杠杆率高企据社科院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5.4%,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5.8%,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1.3%,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8.3%。2020年第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为259.3%,同比增长13.9个百分点,居民、企业、政府分别贡献了9.8、1.9、2.2个百分点。中长期来看,宏观杠杆率会进一步上升。杠杆率的增加一部分原因是宽松的信贷和融资环境下各部门债务的增加,另一部分原因是GDP的下滑。在经济下行时期,高企的杠杆率容易通过投资乘数效应放大损失,结构错配的杠杆也容易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放松信贷和融资条件刺激内需的同时,要循序渐进地纠正杠杆的错配,这就需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3疫情带来的机遇3.1线上行业蓬勃发展新冠疫情爆发正处于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出门不便,大量居民宅在家消磨时间会选择线上游戏,导致需求激增。手游用户量、视频影音、在线阅读等软件用户量激增。超

  5

  1000万家企业试用钉钉线上办公。中国移动云资讯、腾讯会议、华为WELINK等都向用户提供线上打卡、视频会议等服务。阿里健康、微信、京东健康、百度等都开通了在线问诊服务。中国大学MOOC平台、有道、好未来等都相继提供免费在线教育。各大平台疫情期间积累的新用户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带动在线产业的发展。3.2医疗卫生行业需求激增新冠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增强免疫力药品、抗病毒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需求剧增,医疗健康等行业在短期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疫情结束后,人们会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更加关心,从需求层面上推动医疗的发展,为医疗相关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国家的综合医改中确立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型生产关系,必定会为新一轮医疗生产力提升带来动力。3.3新基建迎来窗口期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2016年以来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飞速上升,2018年数字经济比值达到13.16%,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25.20%,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上需求激增,为新基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绝佳机遇。大力发展5G基建、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七大领域,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迎合创新、绿色环保理念,有效带动消费升级。长期来看这些产业对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4政策建议4.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灵活的财政政策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货币、财政政策的作用。

  6

  货币政策进一步配合财政政策,为市场注入充分的流动性,进一步下调MLF、OMO等政策性利率以引导LPR下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设立转向贷款,向中小微企业、出口企业释放更多的流动性。最重要的是要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和贷款的用途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金融脱实向虚,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更加灵活精准的财政政策,规范推进PPP,提高私人资本的投资效率,创新投资模式,以实现稳六保六稳目标。4.2大力发放消费券和补贴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蚂蚁集团的研究报告测算,按3.5倍的拉动效应,对10亿的移动用户发放5000亿元的消费券可以拉动4.25%的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从杭州4月10日和3月27日的消费券发放效果看来,新增的社会消费额并没有衰减,可以看出短期多次频繁的发放消费券其效果并不会打折扣。通过发放消费券和补贴,改善民生并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消费,是短期内刺激需求的一剂良方,应该大力推广。4.3加快推进新基建和公募REITs建设推动新基建是短期扩内需、长期注入新动能的有效手段,应建立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规划,配套出台相关工作指引和意见,避免出现过去旧基建产能过剩的状况。加大专项债、专项贷款支持力度,丰富为新基建服务的金融产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扶持新基建企业。我国不动产存量过大,通过公募REITs的建设将存量盘活并进行有效配置,化解债务风险。另外,从长期来看REITs可以帮助解决国内不动产投资、融资的结构性问题,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投资产品。

  7

  接下来还需要加快制定针对REITs的合理税收政策,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审批流程。对投资者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明确设立准入标准,以及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4.4稳就业,积累人力资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的关键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落实社保减免、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强市场监督,确保专项债、专项贷款等流向中小微企业。对农名工、毕业大学生等当前就业困难群体重点帮扶,通过适当基建、公益性岗位开发、国有企业扩招、高校扩招等方式吸纳一批就业。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催生新的岗位。另外,在职培训则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员工的经验和技能,有效避免正式教育时滞性缺陷。但在职培训投资风险大,对企业的资金基础和风险承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为员工提供在职培训。这就要求政府从资源、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另外,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作出改革后需要进行一定扩招,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为经济后续增长提供动能。4.5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城镇化率有60%,但离发达国家的80%还有较大差距。资本、信息、劳动力等高端要素必然要流入未来大都市圈,财政及货币政策可以短期拉动内需,提振国内经济。但从长期视角来看,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推动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有效需求。另外,户籍壁垒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有阻碍,农名工流动性强的特点不利于通过持续在职培训、连续就业提升人力资本。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8

  人力资本存量,释放流动人口的消费潜能。

  9

  

  

篇二:“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总结三篇

  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总结三篇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________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选择。

  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一疫情发生以来,XX县高度重视,紧急响应,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

  做好应对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在岗在位,所有相关公职人员和医护人员全部取消休假,严防死守,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二是调配力量。

  1月21日,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按照上级要求和XX工作实际,X次调整领导小组规格,确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X个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和各工作组组长全部由县级干部担任。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和农村、社区、企业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分工明确、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指挥系统。三是理顺机制。

  1月25日,启动朝九晚五两碰头会制度,每天集体会诊。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为减少会议和人员聚集,1月28日起,将一天两次的碰头会调整为一天一次,将高效会商研判与晚上夜查暗访相结合,推动防控工作高效运转,构筑了县级干部联系指导、县直部门分包协作、乡村社区属地负责、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的严密防线。四是资金支持。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县医院调度定点医院筹备情况,及早安排财政局预拨资金,确保定点医院的物资设备、医疗人员筹备到位。目前,全县共拨付疫情防控资金X万元,其中县级资金X万元,上级专项资金X万元。

  二、坚持关口前移,整合资源要素,做细全域排查一本账始终把牢排查

  查触角,创新实施13摸排方式【即在做好全县户籍人口信息排查的基础上,重点锁定旅客店流动人口、外地在曲购房人员、外地在曲就业留守人员三个领域】,采取26措施【即县防控办统筹布局农村和社区两大社会面,责任部门牵头抓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学生、企业商户、建筑领域、流动人员等6个线条】,形成了点、线、面一体推进,无缝隙、全覆盖、无遗漏的大排查工作格局。

  同时,根据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细化登记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推动从应急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

  二是开展精准式排查,确保到户到人。率先安排局拉出四年来武汉大学生清单,全面精准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坚持从快从准核查上级推送信息,从细从实自查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实行台账式管理。动员县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深入农村社区,对前期排查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逐户逐人登记信息,一一签字核对。农村排查上,健全完善四个一机制【确定一名包联领导、建立一支工作队伍、制定一套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完善一本工作台账】,成立X个县工作队、X个乡镇工作队,采取一户一登记表、一户一承诺书、一户一宣传单的形式,聚焦重点,到户见人,精准建档立卡,确保动态掌握情况。社区排查上,构建了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社区物业联防联控机制,每个社区成立由党员干部组成的疫情防控管理服务组,由科级干部任组长,明确楼长、号长,主动认领分工,实施分片包干,逐一上户登记,构建

  

  了联防联控格局,做法受到省委副书记赵一德批示肯定。三是开展点穴式排查,确保精准高效。盯住发热人员不放,聚焦三家县级医院接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接诊、药店售卖退烧药三个层面,紧紧抓住发热这一个关键点,深入开展大流调回头看,一一登记造册。盯住持有护照人员和境外人员不放,逐人落实干部包联制度,全面开展排查核查,对持有护照人员实行一包一,境外人员实行二包一,实行台账管理、动态管控。目前,没有发现排查之外人员通过口岸入境。

  三、坚持靶向施策,下沉一线攻坚,织密联防联控一张网始终把联防联控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县、乡、村三道联动防线,实施网格化、差异化管控,以精准的管控措施、严密的蹲点防守,确保疫情不输入、不输出、不扩散,确保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一是出行管控精细化。

  县域层面,防控一开始,就对县城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县界X个出入口,主城区X个出入口,设立X个疫情防控点,全天候24小时值班,专人负责盘查堵截、体温测量、全面消杀等工作,对过往本县车辆、行人进行排查,对非本县车辆、人员进行劝返现在按照上级要求,予以取消。严格落实非必需不能去北京、不能去湖北,盯死重点人群,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工作专班,确保排查防控全覆盖、突发问题快处置、人员零输出。城区层面,选派X名县级干部、X家机关事业单位骨干力量,组成X个工作队,联系分包X个社区X个小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精细做好居民疫情排

  

  查、卫生消毒、出入人员登记、体温测量、车辆管控等工作,筑牢了严密的社区红色防疫网。乡村层面,要求乡镇干部包村包户包人,支村两委自发组织抓好隔离管控、出入管控、人员管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协助做好重点人员身体状况排查,部分优秀青年、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自发组建志愿队,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坚持在岗位一线值班巡逻,共筑疫情防控坚强堡垒。为恢复人员有序流动,社区取消出入证管理,农村地区不再采取硬隔离措施,实行一码通行。目前,全县注册防疫健康信息码人数X万人。二是隔离监测规范化。坚持未雨绸缪、依法科学管控,第一时间清空定点医院,迅速加强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和核酸实验室建设,规范了诊疗救治流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自3月4日起,按照上级精神,全县X家县级医院、X家乡镇卫生院和X所村卫生室均已全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提前腾空XX宾馆、XX酒店宾馆,作为集中隔离场所,为分类隔离管控打好基础。对所有发热病人逐人建立台账,落实乡送县采市检要求,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同时,为解决居家隔离观察的群众生活难题,动员全县X多名党员变身快递小哥,为居家隔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X万余个,做法被央视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三是关爱服务个性化。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制定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援鄂人员十二项措施,设立3支医疗救治梯队交替上阵,切实做好医护人员心理疏导,解决他们家庭实际困难,顶格落实相关补助政策。就近租赁县农机宾馆

  

篇三:“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2022年形势与政策新冠疫情论文三篇

  疫情就是集结号,防控就是使命担当。当前,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的一次大考和初心使命的一次检验。近日,江汉区城管局涌现出一批勇于冲锋在前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们深入疫情一线,在做好医院卫生防疫、服务外省援汉医疗队、做好社区群众服务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共同战疫的征途中奋力前行。

  人民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命令,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党员的使命担当。近日,江汉区辖区内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因接诊病患量较大,每日产生的医用垃圾量激增,医院现有的保洁力量难以满足每日的垃圾清运需求。得知此消息后,江汉区城管局环卫质量管理中心迅速召开了动员会,江汉路班班长、党员张秀芹带头签下《请战书》,组成了个15人的突击队,全力为医院做好保洁工作。在进行了相关防护知识培训后,在单位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他们集中住宿、轮流隔离休息,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奋斗在抗击疫情工作的一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一个城管人应有的坚守和奉献。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阵地高高飘扬。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江汉区城管局迅速组织起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成立到汉医疗团队抵离接待志愿者服务队。近几日来,深夜的天河机场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逆行而来的白衣战士,多名年轻的城管队员分批次带队往返于城区和机场之间,圆满完成了多家援汉医疗队的接机对接、医疗物资运输及

  住宿安排等工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初心使命不是泛泛而谈就能体现的,它浸润在明责、履责、尽责中,体现在敢不敢深入防控疫情最前线中,彰显在能不能取得防疫成效上。江汉城管的青年党员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以防控疫情、党员先行的担当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应尽之责。

  坚守一线落实防控巡查,做好社区内服务群众的民生工作。自武汉市进一步实化、细化、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落实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两大任务,采取了分级就医筛查机制后,城管队员和广大社区工作者一道走上了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走到群众身边发放防疫宣传册,根据社区微邻里群众上报信息,上门为群众测量体温,守护群众健康,也让群众恐慌的心理慢慢得到平复;利用城管小电瓶车的便利,做些为群众及时送药送菜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温暖,在服务居民生活、抗击疫情蔓延的路上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个不平凡的鼠年春节,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防控一线,充分发挥着先锋堡垒作用,让党旗在防控战场高高飘扬,汇聚起抗击病魔的强大力量。

  ____年12月前我国新冠开始爆发,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们大吃一惊,让我们一下从即将到来的新年的喜悦中陷入对病毒的恐慌中。万幸的是在国家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历经几个月便便打赢了这场疫情攻坚战。反观美国,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新冠病毒席卷美国全境。尽管美国的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非常先进,却没能让疫情得到哪怕一点有效控制。短短几十天感染人数便突破百万是__感染人数的数倍。这里就不

  得不谈谈__疫情防控优于美国的原因。之所以我国的疫情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而美国却对新冠病毒无能为

  力无非就是以下几点:首先是经济方面:美国的社会负债率太高,且不说在疫情大爆发的情况

  下就算在正常情况下,一旦美国全境摆停一个月,银行的贷款会爆、全美股市会爆,甚至连普通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这种经济全面崩溃的责任谁也付不起,全美也承受不起。美国号称全球第一经济强国,但是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在经济发达的美国,那些衣着光鲜的人,其实是连下半个月的生活费都没有的,属于吃了上顿没了下顿的苦生活。这些人有着白领的工作,但几乎没有积蓄,花钱走信用卡,然后半个月发一次工资,钱到账了会自动还款,可笑的是他们连摸都摸不到。美国高负债社会的经济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一有天灾人祸很多人就失去了下个月的口粮,所以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经济摆停后的后果,从上到下都无法接受,那么牺牲掉年老体弱的人,然后等待疫苗或者制造群体免疫就只能是最后出路。反观__,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__几乎每家都会有自己的积蓄,不会出现大面积负债的情况。我们的国家政府就能全身心投入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再者__是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在面包和生命方面,__果断选择生命。

  再看社会制度方面:__疫情防控的显著成效。__共产党领导制度的优势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缺陷在疫情防控面前形成鲜明对比。疫情在世界蔓延开来后,美国等国家应对迟缓、不加重视、措手不及,而__疫情防控工作则决策果断、高效有序。巨大差别的根源就在于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从

  一开始就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实现了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展现了__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综合优势。反观美国,美国疫情的防控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联邦制的迷局中,按照美国联邦宪法的安排,不明确由联邦执行的权力全部由各州实施,这在事实上构成了极大地模糊地带,时常造成联邦与各州之间因权责不明而产生纷争。如此,在疫情防控面前,美国政府却以联邦制为借口,将原本负责自身医疗服务的各州政府推到了应对疫情的第一线。这样,两者相互推诿而又不愿意承担责任,这种模式就造就了美国当前上百万感染者的风景线。另一方面,在美国疫情严重的阴霾之下,美国两党的斗争却一直在持续,举一个例子:民主党人、洛杉矶市长下令关闭这座400万人口的城市,并威胁企业如果不合作将采取停电和逮捕等措施。共和党人、密西西比州州长瑞乌斯,对这座拥有近300万人口的州,允许多数企业继续营业,即使是餐厅,只要同时服务人数不超过10人也可以营业。相近的人口规模,同样的严峻形势,两党就暴露出尖锐的政治矛盾。一位西方的学者。西尔维在一篇文章中揭示:贫富不均、医疗体制落后、各州各自为政疫情充分暴露了美国体制的深刻缺陷。由此看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__的社会制度显然要优于美国的社会制度。

  再来看态度方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发生不久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已经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可能在这之前我们大家对这次疫情还知之甚少,但是经过最近十几天的新闻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已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国自从在____年非典过后,就已经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对应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行了完善,这次我国在应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上,众多措施已经远远超出国际要求,给全世界树立了榜样。武汉于1月23日10时封城,这还是新__在成立以来第一次进行封城,随后武汉周边的13个城市相继进入封闭状态。自除夕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医护人员相继赶往湖北进行支援,医疗物资从全国地区发往武汉,基建狂魔在不到20天时间内成功建立起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新医院用于收治患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什么是真正的__速度。再看眼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美国到底在忙着做什么?美国提出要求撤回在华民众,将领事馆关闭,向我国发出旅行警告,美国商务部长甚至还大放厥词表示,这次疫情有利于增加美国工作机会,同时用出各种手段将疫情恐慌夸大,实在是无耻至极。

  面对疫情,__是举全国之力抗疫,各行各业的人们自发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态度十分积极,而美国上到政府下到民众对于新冠疫情都是没有重视。从这不难看出为什么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为什么做的比美国好得多。

  从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民生财政建设的不足,从如何构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民生财政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关于民生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并提出了能够提升民生财政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以便为相关财政工作者提供参考,力争全面促进财政事业向前发展。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

  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

  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1、是实现__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__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

  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数据表明,____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____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2亿元,增加558亿元,增长2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1、管理体制问题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

  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

  2、财政约束问题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3、资金管理问题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下,出现越位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

  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

  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

  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

  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

  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4、结语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财政建设发挥最大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篇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少部门和企业掌握了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是实现病毒溯源人员追踪供需匹配物资调度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许多地方也都在尝试用大数据防控疫情但实践中由于多头管理跨部门协同障碍以及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导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数据共享始终不太畅通极大地制约了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服务效率协同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数字经济发展问题及相关建议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数字经济企业在疫情防控、促消费稳增长、助复工促生产、惠民生保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疫情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是一次深刻检验,加快了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也暴露出传统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智慧社会建设跟不上社会治理需求等短板。建议抓住疫情后痛定思痛的重要契机,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以推动数据共享和依法使用为导向,加快完善数据治理政策;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推进智慧社会建设;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完善法规和破除制度性障碍。

  关键词:新冠肺炎,数字经济,社会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增强了疫情防控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韧性”

  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各显神通”,在疫情防控、促消费、稳增长、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一是赋能疫情防控。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检测、新药研发、疫情发现和筛查、辅助诊疗、资源调配等领域,引起普遍关注。其一,助力病毒分析和药物筛选。阿里研发的人工智能(AI)诊断算法,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百度提供的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可将新冠肺炎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加速药物筛选和研发进程。其二,辅助识别诊断病患。腾讯觅影AI辅助诊断系统部署湖北最大方舱医院,只需数秒即可帮助前线

  医生识别新冠肺炎。依图医疗AI影像系统已在部分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可利用图像算法对患者病历和CT影像进行智能化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其三,提升测温筛查效率。华为、腾讯、旷视科技等企业基于图像识别和红外成像技术研发的非接触式远距离人工智能测温系统,已广泛应用在地铁、火车站、机场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可快速筛查人流中的高温人员,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其四,支撑群体轨迹预警。三大电信运营商利用信令和漫游数据,提供流动人员行程轨迹、预警情报及态势分析,为疫情形势判断提供重要参考。其五,开展疾病科普指导。丁香园APP为用户提供疫情相关的专业解读。科大讯飞等公司推出的智能外呼平台能够自动询问、采集和记录居民疫情信息,对居民进行疾病宣教和防控指导,显著提高了疫情筛查效率。此外,京东推出的“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覆盖全国40多个地方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涵盖医药、食品、科技等3000多家企业,为应急物资调配提供保障。

  二是促消费稳增长。疫情对零售、餐饮、旅游、交通等线下业务造成了直接冲击,用户消费普遍锐减,交易额同比大幅萎缩,但网上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除夕至大年初九,京东生鲜成交额同比增长215%。在线外卖成为许多餐饮企业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选择,不少企业首次上线外卖业务。有企业表示,以前外卖营业额占比不足10%,近期已经占到70%左右,有效弥补了线下消费停滞造成的损失。网络阅读、网络音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支付等信息消费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部分产品日交易额突破10亿元,同比上涨50%以上。牛津经济研究所、美国彼得森研究所、腾讯研究院等国内外不少研究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约5.4%-5.8%,其中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对冲疫情对宏观经济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

  三是助复工促生产。近期,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大量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远程会议、协同办公、在线营销等服务。其一,

  助推协同办公。中国平安、腾讯、阿里钉钉、神州云动CloudCC等为数千万家中小企业提供音视频会议、群直播以及协同办公服务。其二,促进复工复产。浪潮InCloud、紫光云UNIPower、中电云网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在短时间内汇聚了超过100万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海尔COMOPlat推出企业复工增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人力、设备、物资保障、组织管理及生产环境等5大类14项复工全场景服务。其三,扶持商户共渡难关。美团为疫情重灾区商家推出免除佣金、延长年费、给予特殊保障金等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3.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户恢复经营,并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不少于100亿元的小微贷款。其四,助力打开销路。淘宝开通爱心助农栏目,设立了10亿爱心助农基金,推出了十项助农措施,帮助全国农户打开滞销农产品的销路;苏宁上线“保供给、防滞销”专区,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减少农户损失。

  四是惠民生保稳定。如何在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同时,做好民生保障,是疫情防控面临的重要问题,数字经济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在交通出行方面,滴滴出行为医护人员和社区应急出行成立保障车队,其中医护保障车队已覆盖7个城市、超过120家医院的11000多名医护人员。在互联网医疗方面,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一批互联网医疗平台免费提供在线义诊服务;微医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以来,两周内就集结了28466名医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超百万人次。在网络教育方面,阿里钉钉、百度传课、腾讯课堂、网易云等一批网络云课堂,采用多云调度、视频压缩、CDN内容分发等技术,为全国师生“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解决就业方面,好活、盒马、高灯科技等平台推出的共享员工模式,为受疫情影响无法复工的大量闲置工人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解决了短期内一些零售企业暴涨的用工需求,减轻了原有企业的人工成本。

  五是提升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正加速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疫情防控期间,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开发的“密切接触者测量仪”APP,可方便公众查询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线索及改进建议,充分发挥了监督作用。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济南等一大批城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信息发布、宣传教育、人员追踪、应急资源调度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显著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二、疫情防控暴露出数字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疫情为数字经济带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但从应急响应和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数字经济仍然面临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够、智慧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需求不匹配等诸多难题。上述问题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互联网发展路径、传统产业结构、人才基础有关,也有各方面对数字化认识不到位、转型动力不足、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一是产业数字化水平偏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疫情防控期间,尽管有少数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能够快速实现产品转型并扩大产能,但多数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严重偏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复工复产还存在较大难度。总体上看,我国产业互联网尚不成体系,企业对制造装备等硬件的投入多、对工业软件及大数据分析的投入少,也缺乏足够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再加上认识不到位、内在动力不足等原因,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企业反映,很多工业互联网APP之间相互孤立,在原料采购、库存查询、研发设计、加工

  制造、在线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上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不足,只适合于业务复杂度不高或流程较短的中小微企业,上下游之间并不能实现远程协同,离“非接触式生产”差距较大。此外,各行业差别较大,缺乏统一的协议标准和数据标准,部分行业封闭性又强,也加大了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难度。

  二是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少部门和企业掌握了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是实现病毒溯源、人员追踪、供需匹配、物资调度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许多地方也都在尝试用大数据防控疫情,但实践中,由于多头管理、跨部门协同障碍以及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导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数据共享始终不太畅通,极大地制约了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服务效率、协同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在物资调配方面,医疗物资供给与各医疗救治单位之间的信息未能及时精准对接,导致出现物资发放无序情况;在患者救治方面,不同部门采集了多种数据,包含个人及家庭成员信息、社区人口数据、医院与疾控中心数据、患者求助信息、社会捐助数据等,但这些数据无法及时有效整合,依靠大数据实现高效决策的机制尚未形成。数据共享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此次疫情使其暴露得更加充分,这其中既存在“不知道跟谁对接、怎么对接”的问题,也存在“不愿”“不敢”“不能”对接等难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数据标准不统一、权责关系不清晰、共享机制不明确以及法律保障不健全等。

  三是智慧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还不匹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是在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下做出的前瞻性部署。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务、产业、民生、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城市大脑、“互联网+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养老、互联网教育等各个方面投入巨大,建设了不少政务云平台,也开发了相应的在线系统或移动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社

  会治理效率,但有基层人员表示这些系统设计的五花八门、各自为政,以至于手机上安装的公务软件过多过乱、极耗精力;此外,系统运行的数据主要来自各地的人口数据、法人数据、经济运行数据、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等,多以规划数据和年度统计数据为主,数据频度低、实时性不够。面对疫情突发事件,尤其是遇到诸如追踪识别潜在病毒传播人群等全局性、系统性应急事件时,智慧社会建设的短板也暴露出来,例如系统分隔、业务协同性差、信息孤岛、运维管理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与精准识别、按需管控、靶向治理等现实需求存在明显落差。

  四是相关制度及监管理念尚未跟上数字化转型步伐。制度创新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根本保障,是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创新空间的助推器。防疫期间,由于配套制度和监管理念跟不上,一些网络平台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但由于预警机制及上报制度不健全,在疫情初期未能发挥应有的预警作用。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服务的网约车、共享民宿、共享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拥有完整的数据链条,可以有效追溯用户信息、行程预测及行动轨迹,本应在联防联控中发挥支撑决策作用,但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却对新业态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监管措施。例如,滴滴出行反映全国有178个城市要求停止网约车服务,但对出租车并无任何限制;途家、小猪等平台表示有161个城市要求下线民宿产品及相关服务,但未对酒店旅馆做出同样规定。互联网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咨询或会诊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分级诊疗,避免交叉感染和减少患者恐慌,但长期存在的一些制度性障碍也束缚了平台企业抗击疫情的手脚。现有制度规定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或绑定实体医疗机构,不允许医生独立注册,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只能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复诊服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向社会提供服

  务的空间。上述举措不仅限制了平台在抗击疫情中的应有作用,也给数字经济长远发展带来“削足适履”的不利影响。

  三、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疫情极大提升了全社会的认识水平,无疑为数字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建议抓住疫后痛定思痛的重要契机,对疫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从目前调研的情况看,应考虑以下措施:

  一是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抓住当前企业纷纷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紧迫性和重要性这一契机,鼓励企业结合自身需求,灵活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通过试点示范、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开展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工业互联网、工业APP、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发挥网络平台在协同研发、在线设计、远程采购、线上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水平,提高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能力,做好物资储备、生产能力储备以及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提升国家物资保障体系的应急响应能力。

  二是以推动数据共享和依法使用为导向,加快完善数据治理政策。“数据即资产”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和使用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必然选择。建议制定数据共享标准或技术规范,提升数据共享的标准化水平。尽快出台数据使用及保护相关法案,进一步明确数据权责边界、使用规范以及信息保护责任。加快建设政务数据开放国家门户网站,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制度,助力数据增值开发和再使用。健全政务数据

  内网共享平台,完善跨部门共享使用机制,将“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落到实处,切实实现数据的依法、按需、共享。健全政府部门与互联网企业间的数据共享机制,灵活借鉴互联网企业在数据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挖掘数据资产潜力,释放大数据活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区块链、联合学习等新技术在数据追踪、数据分析、信息存储、传输发布等方面的应用,强化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

  三是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推进智慧社会建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快智慧社会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动硬件设施共建共用,以强化系统集成、业务协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类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运行体系。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社会公益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开展城市运行数据分析,健全应急事件协调处置机制,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

  四是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健全法律规范和破除制度障碍。制度创新是不断壮大数字经济的坚实保障。数字技术创新活跃,业态模式快速迭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过去这些年发展成功的电子商务、社交应用、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等业务看,打破常规传统思维,从制度上给予包容、监管上给予空间是其得以萌发并壮大的关键性举措。建议秉持“宽容并不纵容,放松并不放手”的理念,继续大胆鼓励创新,进一步明细化和具体化包容审慎、划清底线的监管原则,量身定制监管政策,探索建立鼓励创新的试错容错机制。深化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放管服”改革,放宽事前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公

  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处理好新旧业态之间的关系,杜绝过度保护传统业态、“一刀切”式的刚性执法,寻求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的平衡点。

  

  

篇五:“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以下是职场为大家整理的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送你的阅读。

  常态化疫情要如何防控?经济要在疫情的情况如何开展?这些都是难题,攻坚克难抓落实,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我们坚信一定会成功。

  Xx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上升,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跃升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的任务的62.7%......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在短时间内让经济步入稳定复苏轨道,殊为不易。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开展工作获得重大成果,充分彰显了国家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

  当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稳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考验着各地各部门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如何坚持防放并举,树立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

  

  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运用科学的思维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擅长危中寻机、抢占先机、化危为机,正确处理复杂场面,牢牢把握开展的主动权,是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善弈者谋势。面对仍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较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开展,要以“三个优先”为抓手,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稳中求进、乘势而上。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保障开展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支持就业的重要力量,关系亿万家庭的就业与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奉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可以说,帮扶中小微企业,就是在稳增长、保就业。降低消费经营本钱,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整合资开拓市场,必须想更多方法、出更多实招,让纾困政策加快落地,让“输血”激活“造血”,让更多中小企业扛得住、活下来。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开展重点产业链。“要进步产业链供给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系列部署为中国下半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产业链供给链稳定事关我国产业和经济平

  

  安。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开展,要围绕建立产业链、补充产业链、强壮产业链,稳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才能。同时,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对企业开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市场主体应适应这一开展趋势,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来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保障一些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优先复苏。制造一个商品不难,而打造一个市场那么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比方,受疫情影响,一些在湖北消费的国内国际市场商品供给出现短供、断供问题,倘假设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湖北商品就会被挤出局部市场。为此,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只有重点突出,才能带动全方位工作的推进。广东为620家重点企业落实“一对一”效劳,累计助其新招员工超过14万人;北京上半年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贷款408.5亿元......从各地理论来看,推进经济重振,必须从保住市场、稳固市场、壮大市场出发,以政府资金补助、金融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入安康开展的状态,稳住国内外市场。

  潜力足、韧性强、盘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经过多年高速开展,中国经济发生深入变化,这是中国应对风雨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船行中流更奋楫。下好“先手棋”,打好“组

  

  合拳”,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一定能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一定能进一步稳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根本趋势。

  

  

  

篇六:“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发展关系心得体会

  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发展的关系心得体会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升,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跃升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在短时间内让经济步入稳定复苏轨道,殊为不易。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充分彰显了国家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当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考验着各地各部门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善弈者谋势。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较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发展,要以“三个优先”为抓手,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稳中求进、乘势而上。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保障发展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支持就业的重要力量,关系亿万家庭的就业与生计。截至XXX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

  

  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可以说,帮扶中小微企业,就是在稳增长、保就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必须想更多办法、出更多

  实招,让纾困政策加快落地,让“输血”激活“造血”,让更多中小企业扛得住、活下来。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发展重点产业链。“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系列部署为中国下半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事关我国产业和经济安全。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发展,要围绕建设产业链、补充产业链、强壮产业链,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同时,受疫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市场主体应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保障一些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优先复苏。制造一个商品不难,而打造一个市场则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比如,受疫情影响,一些在湖北生产的国内国际市场商品供应出现短供、断供问题,倘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湖北商品就会被挤出部分市场。为此,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只有重点突出,才能带动全方位工作的推进。广东为

  

  620家重点企业落实“一对一”服务,累计助其新招员工超过14万人;北京上半年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贷款408.5亿元……从各地实践来看,推进经济重振,必须从保住市场、巩固市场、壮大市场出发,以政府资金补助、金融政策支持等方式,

  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入健康发展的状态,稳住国内外市场。

  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发生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应对风雨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船行中流更奋楫。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一定能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一定能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篇七:“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作者:胡小渝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24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波及,如何应对疫情,恢复行业健康发展成为诸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宏观和行业两视角剖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影响,助力经济快速发展。

  一、引言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爆发并迅速向全国蔓延。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短期看,疫情极大冲击了我国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但长远看,疫情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治理及商业运转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将加速社会治理、商业运营等改革进程。疫情爆发后,已有大量专家学者从宏观经济、微观主体等层面分析其影响,本文基于宏观影响分析,从行业角度出发,剖析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助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二、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且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因此,疫情冲击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一)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宏观层面上,疫情冲击短期影响较大,已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1.需求侧,消费、投资、出口均有所下降

  一是以隔離防控方式避免疫情扩散,虽减少了人流的大规模流动和聚集,但导致餐饮、旅游等行业消费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2020年严重萎缩;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同程旅游节前发布的《2020春节黄金周居民旅游消费趋势报告》预测出游人次将达4.5亿,本应火热的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瞬间冻结。

  二是工厂复工、工人返程延迟,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全国除湖北外,各地复工复产快速推进,多数重点城市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已达90%以上,浙江高达99.8%。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较慢。且长达近一个月的停产停工,投资大幅下降。

  三是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国际疫情不容乐观,将对我国出口继续造成影响。数据显示: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9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下降17.2%,进口下降4%,贸易逆差70.9亿美元,2019年同期为顺差414.5亿美元。由此可见,受疫情冲击,我国1-2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均下滑。

  2.供给端,服务业、工业增加值大幅下降

  疫情期间,限流等原因严重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企业停工减产,二产增速显著回落。

  (二)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分析

  1.餐饮行业损失较大

  为避免大规模人群聚集,1月底到2月末各类聚餐、婚丧嫁娶宴会大规模取消,餐饮行业仅提供线上售卖,几乎全部停止堂食,大量不易储存的备菜低价甩卖,更甚者直接扔掉,损失惨重。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高达10050亿,2020年这一数据严重下降。

  2.旅游业全行业资金吃紧

  中国境内外游客数量“断崖式”下降,大量旅游订单取消和退款,退改率超过80%,企业现金流紧张,全行业资金链吃紧,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景点等无一幸免。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假期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按平均增长预测,2020年春节假期若不受疫情影响将接近5500亿。但目前86.8%的旅游企业暂停经营,旅游业停摆期间日均损失估算超过170亿。如携程旅游,将疫情带来的所有消极因素考虑在内,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预计2020年一季度运营亏损为17.5亿到18.5亿,净营收同比下跌45%至50%。

  3.房地产业成交量大幅下降

  一是新房销售方面,1月26日,中国房地产协会号召,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疫情过后再恢复。房地产业2月销售量暴跌了9成。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后25天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仅成交56万平,同比下滑93%,其中,一线、二线与三线城市分别同比下滑88%、99%、96%。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企资金压力巨大。

  二是二手房交易方面,主要城市成交量降了6成左右。数据显示,2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18个全国主要城市的链家二手房成交量均大幅下滑,其中武汉二月整月零成交。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究其原因,业主受疫情影响对房价预期较低,房源供给大幅下降,购买方推迟或取消购买的现象大比例存在。

  三是房屋租赁方面,2月同比下降超过8成。数据显示,2月份18个重点城市的住房租赁总成交量环比下降幅度高达78.9%,相较于2019年2月数据降幅高达82.7%。疫情爆发导致人口流动降低,大量租赁人员滞留原籍未返回居住地,或由于小区封闭管理禁止外人入内等原因导致市场供需均下降,导致房地产租赁市场低迷。

  4.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均受影响

  建筑行业停工,导致大量项目搁置,建筑工人受疫情影响,无法准时复工,整个行业损失巨大;金融业受疫情影响,二月住房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且后续由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不良率会大幅上升;农林牧渔行业,疫情爆发严重影响物流业正常运转,导致饲料、活禽屠宰等均受限制,生产、销售双边挤压,损失惨重。

  5.电影、交通等行业均受到较大影响

  众所周知,春节档占全年票房比例较高,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占全年总票房的9%。2020年春节档本饱受期待,预计总票房近70亿,但受疫情冲击,影片撤档、院线暂停营业,2020年春节票房惨淡,整个电影行业损失巨大。交通运输业,一是公众非必须不动、急需少动、必需自驾出行,且春运返乡规模大幅下降,周期明显拉长。二是货物运输总需求减少,防疫物资运输大幅增加。三是由于我国出口受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下降,直接影响港口生产运输。

  

篇八:“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格局作文1000字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已过去一年多时间,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国由于防疫措施的差异,受到疫情影响的程度也有较大的不同。那么,该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契机还是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朱青(2020)认为,疫情将对我国的整体就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平稳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国家应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纾解企业困难。王震(2020)从就业保护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认为“稳就业”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当精准锚定目标对象,同时提升治理效能。刘志彪(2020)重点论述了疫情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冲击,并指出防控疫情在中长期内可能会对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结构、供应链生态、经济中期走势造成重大打击。廖茂林和张明源(2020)的研究则着眼于疫情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如果能够及时控制疫情,那么我国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将会有所好转,全年GDP增长不受太大影响。张杰(2020)重点论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经贸关系可能产生的冲击,认为在当前的情境下,美国可能会利用中国处于“脆弱”时期的机会,进一步遏制和围堵中国,损害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总体来说,目前学术界有关疫情影响的经济研究从财税政策、就业影响、产业链发展、国际经贸关系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翔实的理论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学术参考。不过,疫情影响下的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我国由于率先实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成

  为第一个复苏的世界主要经济体,让我国具备了优于其他国家的先发优势。本文将从我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至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消失、全球经济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后疫情时期”。目前看来,分析这一时期疫情的经济影响的现实前提与疫情初期已有很大不同,具有新的理论研究价值。此外,对后疫情时期经济影响的分析不应忽视社会经济制度因素。从世界各国抗疫的效果来看,我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基本走出疫情危机,而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仍旧处于疫情蔓延的时期。可见,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不仅与外生性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资本主义的内生性矛盾密不可分。现有文献对疫情危机的分析大部分基于西方经济学视角,缺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同时,现有研究中对于疫情危机产生经济衰退的历史性和趋势性分析还有所欠缺。

  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将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研判后疫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论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首先,西方国家疫情反复波动,经济复苏步履缓慢。回顾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疫情蔓延过程,可以发现其新增确诊病例呈现一条清晰的U形曲线。经历了疫情初期严格的封城与隔离措施之后,2020年6月份各国疫情形势均有所好转。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在

  没有完全控制疫情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纷纷迫不及待地重启经济,开始了复工复产。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之后疫情开始反弹。目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如英法德新增确诊人数屡创新高,美国疫情依然呈现扩散态势。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6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病例1900万例,累计死亡超过33万例,依然是世界上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甚至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夫人均已感染,白宫已出现多起聚集性感染。之前的疫情冲击已经对经济发展造成重创,据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英国GDP同比缩减11.9%,法国前三季度GDP同比下滑9.5%,西班牙前三季度GDP同比下滑11.5%。同时,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实际下滑9%,2020年前三季度美国GDP实际萎缩3.8%。目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在重创之下已经难以承受再次封闭的打击,控制疫情与保护经济的矛盾难以协调,未来复苏之路遥遥无期。

  其次,此次疫情冲击波及范围广,对经济的破坏力巨大,影响深远。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均以服务业为主体,在此次疫情冲击中遭受重创,并且影响不会在短期消失。以此次疫情中受创最严重的旅游业为例:据欧盟的估计,2020年旅游业的损失将高达70%,并很可能成为最后复苏的经济部门。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尽管一些国家较好地控制了疫情,但由于经济链条的传导,同样经历了经济衰退。例如,虽然日本疫情防控形势好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由于旅游及出口两大经济支柱均遭受毁灭性打击,依然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沼。据统计,2020年1–8月,日本已有超过35000家企业倒闭或破产,国内失业人口激增。根据已经发布的数据,日本国内生

  产总值(GDP)2020年前三季度实际缩减达到6%。为了挽救经济,西方国家普遍采取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这些措施不但让这些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将导致下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

  (二)主要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走势呈现不确定性目前,除了美国之外,印度、巴西、俄罗斯是全球确诊人数前四位的国家。总体而言,俄罗斯的疫情已经有明显放缓的趋势,而印度和巴西的疫情还远未看到拐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医疗设施短缺,未来的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前景更加不容乐观。对于我国而言,俄罗斯和印度是与我国领土接壤的国家,同时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巴西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进口国之一,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自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总进口的59.64%。因此,要特别警惕目前疫情在这些国家蔓延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发达国家做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选择题”不同,这些国家既没能有效控制疫情,同时又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疫情蔓延将直接影响各经济体内部的生产要素供给,进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同时民众对疫情的恐惧和收入的减少会大大降低消费预期。除此之外,疫情防控措施如封城又直接造成许多企业破产和大量失业,过度依赖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导致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同时叠加将引发这些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巴西2020年第三季度出口环

  比下降2.1%,进口环比则大幅下跌9.6%,2020年1–9月GDP同比下跌5%。

  (三)我国已经基本步入经济复苏的轨道首先,我国的经济复苏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复苏。尽管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各行各业都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从整体指标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经济增长率为正的主要经济体。从失业率指标来看,2020年7–11月我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7%、5.6%、5.4%、5.3%和5.2%,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从消费指标来看,11月份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增速相较于10月提高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投资也在逐渐回暖,2020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提高2.6%,增幅比1–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此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复苏,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有所好转:2020年1–11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7.8%,其中出口增长了14.9%。其次,我国的经济复苏源于自身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与广袤的国内市场,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即使在当前世界产业链受疫情影响产生断裂、国际贸易受到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国依然能够凭借经济内循环维持自身经济的有效运转,实现经济复

  苏。在后疫情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依赖程度的加深,我国经济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有望持续。

  总体而言,这场疫情危机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产品市场来说,疫情蔓延导致人群失业率升高,收入减少,进而引发消费萎缩,导致再生产无法顺利进行。从金融市场来看,疫情扩散引发市场恐慌,资本外逃。另外,长期的生产停滞和金融紊乱必然会削弱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份额。由于世界各国防疫成果的巨大差异,当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与疫情爆发初期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应对疫情不力的国家可能会陷入较长时间的经济衰退之中,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必然有所下降。相反,能够早日控制疫情的国家将会率先迎来经济复苏,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将有所提高。

  三、理论分析本次疫情对各国经济形成强大的外生性冲击,它对世界经济体系造成的巨大打击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内生性矛盾密不可分。因此,为了全面分析此次疫情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的成因和影响,同时分析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本文引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进行分析。(一)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为了说明疫情发生时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内生性矛盾,有必要对20世纪7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加以梳理。从历史逻辑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首先是倡

  导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相结合,在20世纪初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1973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涨”危机,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看来,新自由主义兼有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部分特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它们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一起构成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典型的三大特征。

  20世纪7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涨”型经济危机,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将问题归咎于凯恩斯主义长期以来奉行政府干预经济的后遗症,主张回归自由资本主义的传统做法,大肆宣扬“经济松绑”“企业私有”“减少政府干预”等经济举措,他们的观点被称为“新自由主义”。在美国和英国主导下,新自由主义理论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经济运行方式、政治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新自由主义以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金融管制以及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强化资本对劳动的支配权、倡导社会服务和企业部门的私有化等。对于新自由主义国家的实质,大卫哈维曾有过精辟的概括:“(这种国家机器)其根本任务是为国内外资本的高盈利资本积累创造种种条件这种国家所体现的自由,反映的是私人财产所有者的利益、企业利益、跨国公司的利益、金融资本的利益。”⑩可见,新自由主义制度的本质仍旧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制度框架下的政府放松资本管制、倡导自由贸易等举措助长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是一组相互联结的范畴,二者互为条件且同时进行。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解决资本过剩、利润率下滑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应对之策。第一种是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从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攫取更多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投资等方式,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资设厂,将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外包。发达国家本土的部门总部凭借技术、专利、产权等优势以及资本的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获取的利润通过货币形式回流本国。西方国家通过资本扩张将发展中国家彻底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实现“经济全球化”。第二种是将多余的资本投入金融市场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增殖。英国学者本法因(2019)指出,“金融化是指虚拟资本在深度和广度上的积累,即生息资本在资本积累中的范围增加和程度提高。”金融资本在经济各个领域大肆扩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步掌握了全世界的经济命脉(鲁品越和姚黎明,2019)。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91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2.07%、67.48%、58.93%、58.68%,而2018年四个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例分别增长到78.76%、80.8%、71.41%、72.08%。金融化的过程同时是“去工业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兴起“股东价值运动”,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将企业CEO等高管的薪酬激励与股价牢牢绑定。

  企业获取的利润不再投入再生产,而是通过企业并购、股份回购等方式不断推高股价来牟利。同时,为了解决劳动者消费不足的问题,信用经济不断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类型的信用贷款刺激消费,以缓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最终,发达国家的资本结构彻底趋于虚拟化,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的主要资本和家庭的主要资产配置基本都聚集在证券市场之中。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价值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纯粹的流通环节不能产生价值。同时,他也明确地指出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脱离的倾向:“所有这些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它们的货币价值或资本价值,或者像国债那样不代表任何资本,或者完全不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金融证券天生就具有投机的性质,它们的价格波动是由预期的未来收入决定的。同时,生息资本并未创造新价值,货币资本家得到的剩余价值是通过向产业资本家让渡资本使用权而获得。因此,在当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非生产性行业过度膨胀,并持续与实体经济抢夺资源,这将导致生产的价值进一步减少,最终威胁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述历史轨迹,致使疫情发生之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三重矛盾:首先,全球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生产演变为全球产业链生产,分工的层级和深度大为加深,受到剥削的工人数量

  显著增加,工人遭到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的双重剥削。同时,在金融化趋势下,由于可以借贷消费,工人被剥夺的程度大大加深,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其次,社会化公共服务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在新自由主义的主导下,西方国家的国有资本逐渐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退出。这些行业原有的公益性、服务性特征逐渐消失,最终沦为私人垄断资本牟利的工具,损害大众利益。最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空转,并与实体经济抢夺资源。资本主义的生产从来都不是为了生产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实现资本增殖和吮吸利润。因此,在新自由主义的支配下,资本倾向于从实体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中退出,转而进入金融市场牟取暴利。在这种趋势主导下,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明显的产业“空心化”特征,实体经济不断萎缩。尽管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进一步加强,却又无法彻底脱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一国的生产力进步。如果虚拟经济过分膨胀,将会使国民经济的泡沫和风险不断增加,并且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下降。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疫情危机下经济衰退的解释既然在疫情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存在上述内生性矛盾,那么疫情的到来对资本主义经济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为了解释这一问题,有必要先回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论述散见于多本著作之中,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他认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

  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必将导致生产过剩,最终产生危机。从供给侧来看,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实际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比例偏离由生产社会化决定的应该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比例,使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失衡成为常态,最终导致生产过剩,形成经济危机。从需求侧来看,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不断进行资本积累,造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进而造成相对过剩人口,导致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最终导致社会再生产因消费不足而形成的生产过剩。为了应对危机,资本家不得不减少生产使供需平衡。等到社会经济秩序重新步入正轨后,资本家又会在利润驱动下进行固定资本投资,盲目扩大生产,从而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以上便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逻辑。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相比,其本质区别在于:马克思是从根本制度上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把经济危机视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固有现象(胡莹,2015)。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的短暂“繁荣”,只是危机风暴的前兆而已。政府和企业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弊端。与之相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要么认为危机根本就不存在,要么认为所谓危机只不过是经济偏离均衡状态的偶然表现,均否认其产生的必然性。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李嘉图认为“不存在普遍过剩的可能性”,萨伊提出“供给将创造需求”,否认经济危机的存在。而凯恩斯虽然否定了萨伊定律,但是他认为经济波动主

  要源于人们的心理因素(例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导致人们不愿消费)。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如哈耶克将危机主要归咎于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而造成的资源错配。由此可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主要将危机归咎于制度之外的因素,导致他们对经济危机开出的药方也与马克思完全不同。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暴力革命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施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最终彻底消除经济危机。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经济政策进行局部修正,例如,凯恩斯主义倡导政府对经济实施有效干预,扩大有效需求以推动经济复苏;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放松对经济的控制,由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那么,该如何分析此次疫情危机下的经济衰退呢?对此,可以明确的是,此轮经济衰退的直接起因是疫情扩散引起的经济暂停。疫情初期,为了控制疫情,多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居家令”和“隔离令”,暂停大部分经济活动。由此,生产和消费同时缩减,部分企业受到重创,不得不通过裁员等手段控制成本。很多劳动者失业,从而失去了直接收入来源。由于经济全球化,产业链分布于世界各地,所以尽管疫情对各国的影响程度不一,但是全球产业链发生中断,国际贸易受到重创。此时,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股市和债市暴跌。随着部分国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进入逐步解封的第二阶段。此时,生产逐步恢复,但消费不足仍然存在。许多劳动者由于第一阶段的失业而导致收入来源中断,同时由于长期借贷消费而无新增收入

  周转。因此,人们消费欲望普遍下降。同时,由于疫情仍在部分国家蔓延,产业链无法彻底恢复,制造商因为缺乏订单无法开工,加之社会消费不足导致再生产过程再次中断。此时,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而金融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存在牟利可能,因此国家释放出的流动性可能会被资本家重新投入金融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等到进入第三阶段,部分国家的疫情防控态势进一步好转,国内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国内失业率逐步下降,劳动者的消费信心逐渐恢复。同时,产业链的调整逐渐完成,国际贸易形势好转。最终,在彻底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复苏。

  以上分析的是此次经济衰退产生与演变的全过程。那么,内生因素(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与外生因素冲击(疫情冲击)谁才是此次经济衰退的主导因素呢?如前文所述,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金融化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三重矛盾,这些内在矛盾才是造成经济衰退的本质原因。第一,全球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资本倾向于全球化配置,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失业人口激增,而资本家的财富却成倍扩张,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的困局,借贷消费大行其道,工人被剥夺得更彻底了。所以,当疫情导致生产中断,广大无产阶级失去收入来源,立刻陷入生存危机之中。可见此时的消费不足并不是源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是来源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导致工人的购买力下降。第二,社会化公共服务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人企业并未彻底贯彻国家的抗疫方针,相反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

  作出了大量背离大众公共利益的行为。例如,企业截留公共医疗物资,转手以高价卖出。同时,医疗私有化导致出现“天价账单”,使得人们不愿及时就医。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早日控制疫情。第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在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化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与家庭的主要资产配置,大多聚集在金融市场之中。当疫情袭来的时候,就产生了选择悖论。要救实体经济,就需要先控制疫情,要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医疗系统之中,同时要对企业进行大量补贴。这种办法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同时金融市场可能在这段时间被恐慌击穿,这将危害到大资本家的利益,并可能引发国民经济崩溃。相反,如果要救金融市场,那么投入医疗和实体经济的资源就不够,可能引发疫情扩散和实体经济的大幅衰退。这就是美国在3月份面临的困局。显然,特朗普政府选择了救金融市场,以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可以看到,美国富人在此次疫情中非但没有遭受损失,大部分人的身价还因此暴涨。据统计,2020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疫情封锁期间,福布斯榜单上美国亿万富豪总资产猛增4340亿美元,从2.948万亿美元增至3.382万亿美元,增幅高达15%。其中,亚马逊的贝索斯财富增长346亿美元,Facebook的扎克伯格身价增长了250亿美元,而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愈加恶化。

  综上所述可知:此次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生性矛盾,疫情因素只是起到了导火索与推波助澜的作用。与之相反,中国在同一时期不但有效控制了疫情,而且经济已开始复苏,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固

  有的内生性矛盾。目前看来,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救市措施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相反,疫情之后下一次危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加。例如,美国的救市措施导致国家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得政策空间大幅缩小。同时由于向系统内注入了太多流动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不断提高。由于医疗系统的私有化,疫情之后许多人背负了沉重的医疗费用,变得更加贫穷。由于失业与疫情的双重打击,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更加激化。

  

  

篇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浅析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针对2019年末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以及三大产业的各细分产业理论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从微观各主体角度并且依据微观经济学对其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各行各业各微观主体和经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依据各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形势;三大产业

  1研究背景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对我国各大产业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但对其他产业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小觑。

  2新冠疫情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

  2.1疫情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影响

  首先从供给端来说,疫情在冬末春初爆发,众所周知,农业的“春耕”时间即将到来,而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交通不便,农民购买原材料、生产工具的渠道相应变窄,而且许多交易场所也大多数关闭,所以农民的生产资料不足,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大多数农村采用了封村或封路的措施,一些在其他村子租用土地的农户难以进行生产活动,另外一些生产大户,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而本村的劳动力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无法开展农事活动。而在一些疫情较严重地区,一些需要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提供科技等方面援助的农业活动也被迫停止。其次,从流通端来说,疫情导致许多城市“封城”,而且许多物流公司停止了运行,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无法运出,同时许多地方也有短缺,农民将面对较大的损失。许多地区农产品的价格涨跌明显,主要还是封路政策的结果。不过,在近期,三部委联合下达紧急通知,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最后,从消费端来说,有些地区的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虽然疫情的源头尚无定论,但是一些中药材价格必然会应时上涨,一些秋冬季成熟的农产品或者运用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本来春季是农民销售旺盛的时节,但受到疫情影响,许多采购商人减少了采购活动,而相应的物流公司也无法提供服务,运销出现严重问题,有些地区或有些种类的农产品出现了滞销。部分不理智的采

  购囤积行为,会导致人们的需求远大于市场的供给,价格的提高是必然。但是,也正由于当地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被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转型升级,农民的农产品有了更大的经济腹地,对农业整体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总体来说,农业产品的价格会短暂上升,但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政府与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恢复正常水平。

  2.2疫情对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影响

  首先从轻工业的角度来说,主要家电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受到打击,这属于线下实体店遭受的打击,家具行业和电子行业也是这样,尽管现在手机的线上销售已经十分火热,但是我国主流手机品牌销售渠道主要还是靠线下出售,有些国产品牌的线上销售占比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国内的oppo、vivo、华为和小米这些大品牌来说,只有小米的线上线下销售占比勉强相当,其他都是线下销售高于线上。从供给端来说,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都位于制造业大省,但是疫情导致节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被迫上升,而且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并且疫情导致假期延长,后续的订单都需要额外的加班才能不违约,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都有着极大的压力,大多数轻工业工厂都面临此问题。

  并且许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都因疫情而受到了不利影响,尽管国家与央行已经实行了有利于企业度过疫情的措施,但是因为制造业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所以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以服装业举例来说,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遭受到了打击,因为有线上销售的手段,使得对于这些企业的冲击得到了缓解。但是口罩防护服厂商以及生产无纺布和熔喷布不会受到影响。从重工业的角度来说,首当其冲的产业就是与石油有关的产业,因为在不久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不减产,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中国与石油相关的产业,又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受到的冲击较大,不利于行业稳定。而重工业由于在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停工,导致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借助国家与央行的帮助,大部分企业可以渡过难关,但其不开工对工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重工业开工是必然的趋势。而且许多需要重工业产品的企业同时也在停工,所以重工业企业也没有收入来源,同时对国外的企业有着不利影响,许多国家的相关企业不得不关停,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重工业的收入弹性较大,所以在复工以后,很快就能扭转劣势。而从事原材料开采企业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首先在疫情期间,以前各劳动力已返乡,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过于的依赖,而且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也是人传人,所以一旦开工,要把卫生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对于已经长时间没有开工盈利的

  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但是医疗器械生产的产业则会在一定时期内盈利正增长。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尽管短期内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向好。短期内工业企业可能会亏损,但是在开工后,会很快得到恢复。

  2.3疫情对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影响

  (1)消费行业在疫情前期,人们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会大量的囤积各种物资,所以短期内消费有所上升,但是由于超市等交易场所一直保持供应,且在政府调整下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所以在恐慌过后,人们前期囤积的物资还未消化完,但交易场所一直保持供应,所以超市等业态会受到不利影响,大量货物无法被消费,造成浪费。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信心和预期指数会断崖式下跌,但是在疫情过后,会发生报复式反弹。而且第三方电商平台会获得益处。疫情期间很多消费场所已经关闭,但是由于政府出台相关办法从各方面给予商户优惠,银行也从贷款和宽松期限等方面给予帮助,为了分摊商户经营压力,万达、龙湖、华润、新城、远洋等超20家房企对本企业地产的租户减免租金,规模达到40亿人民币。(2)餐饮、酒店和旅游,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产业,且受疫情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所以一起进行分析。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对于旅游以及餐饮等人群密集的地区会

  减少需求,所以,这些产业受到的影响是最严重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周边东南亚等游客来源主要为中国游客的旅游地区也会受到重大打击。同时,在疫情结束后,也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当人们可以出门时,这些产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3)交通运输业。在疫情期间,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个维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公路客运与水路客运在春节期间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13.4%和26.4%。尽管铁路和民航下降仅为1.3%和7.7%,但是下降仍然不可避免。该行业下的企业也都亏损严重,尽管政府提出了免征民航发展基金,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4)物流行业。在交通运输业业绩惨淡的同时,物流行业却异军突起,尽管疫情减少了人口流动,但是物流行业却逆势而上,在疫情期间,日均寄递和日均投递量都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运输医疗物资和后勤物资,为物流行业注入了活力。(5)金融行业。尽管疫情对于金融来说是利空的,但是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中央甚至发放了特殊债券,所以金融行业和证券市场并没有像欧美那样大起大落,尽管有所下降,但是稳中向好。(6)游戏行业和网络教育行业,这两个行业都是软件行业且是影响较大的行业。疫情期间,游戏行业可谓顺风顺水,工人停工、学生停学、游戏群体的投入增强,游戏行业不可避免的大幅发展。而线上教育平台也站在风口,尽管学生停学,但是网络教育却发展很快,尤其是学校开展线上教育之后,

  一些企业的线上办公也带动了线上办公教育平台的发展。尽管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但是在国家的有力调控下总体向好,个别产业甚至可以逆势上涨。

  3结语

  总体来说,在疫情期间,三大产业都面临着很大的下跌压力,但是国家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措施和战略布局有力地缓解了疫情的冲击,所以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稳中向好,在疫情结束之后,都能很快恢复到原来水平。同时,中国疫情已有效控制,但是国外却开始大面积爆发,这对于中国各大产业之下的企业和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利好消息,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会在短期内震荡,长期向好。

  参考文献

  [1][美]格列高里•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周子雅.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J].现代商业,2018(32).

  [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高格,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篇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32952020年社科论文经济管理论文疫情防控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_经济管理》

  摘要:瞄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创意设计等新兴线上服务领域,引进知名平台企业,培育本地平台企业,支持总部型企业平台化发展,当前,我省智能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把握大势、超前谋划、科学引导,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支持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企业上云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加快企业智能化转型步伐

  32952020年社科论文经济管理论文疫情防控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当前,我省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化危为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把疫情危机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势能。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线上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线上经济未来可期。我省应抓住消费加速由线下向线上拓展“新一轮行情”,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抗疫资源调度、企业快速转产、复工复产、供应链重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智能经济的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要把握大势、超前谋划、科学引导,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但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危机中同样蕴藏着巨大机遇。疫情的发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命认知和健康理念,强化了网络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一些传统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当前,我省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化危为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把疫情危机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势能。

  抓住消费模式加速升级机遇,大力发展线上经济近年来,以电商为代表的线上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引领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此次疫情为线上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线上经济未来可期。我省应抓住消费加速由线下向线上拓展“新一轮行情”,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质量。一是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线上拓展。支持大型商业、连锁商业、专业市场等建设电商平台,加速线下线上业务融合。建设国家级钢铁、煤炭、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网络交易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形成和商品交易中心。二是加快服务行业上线步伐。聚焦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新兴线上消费领域,建设专业化服务体系,鼓励各类服务主体开

  .

  发线上产品、开展线上业务,培育线上品牌,打造线上经济新优势。三是培育发展新商业模式。支持各类商贸和服务企业发展移动电商、社交电商、近场零售、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打造线上到线下、消费者到企业等商业新生态。引导大型商场、品牌店、专卖店等开展直播、网红营销,开拓“线下打烊、线上开播”运营新模式。四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依托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加快建设中国(石家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河北自主品牌“走出去”,构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跨境电商发展新格局。

  抓住“互联网+”多维度拓展机遇,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从目前看,“互联网+”正加速从商贸领域向服务领域覆盖,而且凭借其在整合资源、配置要素、协同生产、重构供应链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加速从消费端向生产端拓展,迎来多维度拓展的历史性机遇。我省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上,紧紧扭住互联网经济的“牛鼻子”,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一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重点工业领域,推动龙头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构建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搭建特色化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建设跨领域、跨地区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打造特色服务电商平台。瞄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创意设计等新兴线上服务领域,引进知名平台企业,培育本地平台企业,支持总部型企业平台化发展。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支持专业市场数字化、资讯平台电商化升级,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电商平台。三是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升级。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引导农村电商从农产品营销向农业资讯、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农业生产领域覆盖,推动农业投入精准化、生产智能化、过程可视化。依托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搭建一批特色化、专业化农业互联网平台。

  抓住人工智能需求快速扩张机遇,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抗疫资源调度、企业快速转产、复工复产、供应链重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智能经济的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当前,我省智能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把握大势、超前谋划、科学引导,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城市大脑、智慧社区、智能交通建设,开展无人驾驶、无人配送等场景应用示范,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样板。二是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聚焦重点工业,推动企业生产装备、工艺流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支持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企业上云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加快企业智能化转型步伐。三是打造智能产业集群。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为重点,选择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打造智能化标杆工厂,引领

  .

  集群智能升级。加强与京津合作,谋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加快发展机器人、智能传感器、自动控制装备等产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智能产业集群。

  抓住生命健康理念转变机遇,大力发展生物经济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应用为基础、以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这次疫情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关注,生物经济必将迎来“井喷式”增长。我省应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构筑动能转换新支撑。一是塑造核心竞争优势。依托雄安新区,汇聚京津冀乃至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加快国家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动承接首都医疗资源疏解,有序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培育一批高水平医疗服务集团。二是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聚焦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康复器具等优势领域,加快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安国中药都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三是大力拓展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养老养生、康复医疗、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新业态新模式,面向京津谋划建设一批集医疗康养、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命健康产业链。

  抓住应急需求增长机遇,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应急产业是伴随突发事件频发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涵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等相关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储备、服务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在应急保障装备和物资生产、储备、供应、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弱项和短板。补齐这些短板,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需求,应急产业发展将迎来重要机遇。我省区位特殊,拱卫首都安全任务艰巨,必须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打造龙头企业。聚焦应急安全通信、环境污染监测预警、矿山安全救援等细分领域,实施更有力度、更为精准的扶持举措,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行业领袖与隐形冠军。二是建设灾备基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应急灾备物资生产、储备、服务保障园区(基地),建立完善重要灾备物资生产、仓储、运输能力数据库、网络图和调度系统,打造京津冀应急灾备保障基地。三是加强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应急灾备重大产业项目,争取更多国家应急灾备能力建设项目在我省布局。四是强化人才支撑。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应急灾备专业,强化应急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抓住国家政策加力机遇,深入推进军民融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是一次检验,必将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我省要抓住机遇,聚焦关键,创新机制,毫不动摇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是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参与国家和战区级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遴选一批骨干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建设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中心。二是做

  .

  大做强军民融合企业。鼓励在冀军工单位设立研发机构、建设产业园区,支持省内企业承接国防高新工程和重大专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三是加强京津冀协同。深化与在京军工集团合作,积极争取重大军工项目、重大军转民产业化项目在我省布局,谋划建设军民融合技术孵化转化基地和产业园区,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

  

  

推荐访问:“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关的论文 疫情 防控 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