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落花生1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语文教案-落花生。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落花生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落花生1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语文教案-落花生。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落花生》。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五年级语文教案:落花生2
一、教学目标:
1、能述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课文对话部分,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3、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尝试写一段话,通过一种事物赞许一类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理解和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所包含的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引导理解和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所包含的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一)温故而知新,认识“详略分明”的写法。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文题目是“落花生”,全文围绕着落花生展开。)
2、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题单第一个板块——温故而知新: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写了()。
3、种花生到收花生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不详细写?尝花生、议花生只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让学生发现“主要内容要详细写”板书:详略得当)
(二)合作学习,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1、师:同学们花生我们都见过,可是花生有什么用处和可贵之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合作与交流。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2)交流讨论:兄妹们强调了花生显而易见的特点是。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9自然段三遍,然后每位组员分别进行口头填空。
“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是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那鲜红嫩绿的颜色,它只把果子,等到成熟,人们才把他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
(4)父亲的话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是
2、小组汇报交流:
兄妹们说出了花生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板书:有用)
父亲指出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是?(板书:不外显)
小组进行填空比赛,引导学生发现“对比”的方法。
3、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出示第10自然段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他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组成四个句子,出示: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它虽然很好看,可是没有用。
它不但很好看,而且很有用。
它不但不好看,而且没有用。
这四句话中,哪几句值得赞赏?这四句话中关键是关注哪个词?(有用)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好看而且有用”固然最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比较现实。)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对课*出符合当今时代的多元解读。
1、作者理解父亲的话了吗?引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出示句子“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也可以由四种不用的语言形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既不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虽然不体面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2、这四个语句中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对别人有好处)
3、作者许地山的性格、为人以及他的作品的确像“落花生“一样“有用”而不是“伟大”“体面”的。出示作者许地山资料。
(四)学以致用,通过一种事物赞许一类人。
1、作者由落花生“好看不外显”的特点,赞美了“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这类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练习写一段话。“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3、抽生汇报,总结:读着读着,同学们所写的就成了一篇散文,散文的题目就是《收获》。作者由“落花生”收获到了做人的道理,并影响了他的一生。我们通过这一节课,收获了写作的方法,收获了不同的语言形式,也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板书设计:落花生——有用但不图虚名借物喻人
(1)种花生、收花生略写详略得当
(2)提议过花生节
(3-11)尝花生、议花生详写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