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赤峰市医院全科医学科,内蒙古 赤峰,025400)
老年性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患病率高和脉压差大有关,流行病学显示了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差随着年龄变化的趋势,呈现出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高而逐步增高的现象。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容易合并多种临床疾病,并发症较多,提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性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的低血压。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只是头晕、头痛之类的临床症状,其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威胁。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病症,很难完全治愈,但是有可控性,对于高血压的控制需要做到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等方面,同时需要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2-3]。本研究以老年高血压的有效临床护理方式作为研究方向,对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上作出如下阐述。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观察组男38例,女26例;
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4.16±0.90)岁;
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2.74±1.26)年。对照组男37例,女27例;
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3.19±0.90)岁;
病程4~18年,平均病程(11.75±0.6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判定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
②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140 mm Hg者;
③年龄≥65岁,属于老年性高血压者。
排除标准:①有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正常护理者;
②除高血压外其他任何重大器官疾病者;
③有严重精神病或者病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①由护理人员定期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值并进行记录。②根据其血压状况由主治医师开出每日相对所需的药物量,避免患者摄入过多药物或者摄入药物不够而导致病情加重。③针对每位患者制订相应的作息计划,包括起床睡觉时间、用餐时间、每日必需的运动时间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综合护理方式。①病房护理。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人员的基本准则。患者入住医院之后,第一时间向患者解释病房各项设施用途以及医院方面要求遵守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病房温度设置在24~27 ℃,湿度设置为45%~65%,为患者营造最舒适的住院环境,在病房内部或者患者床头放置绿植,并且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确保最佳的病房空气环境。②药物治疗以及血压等相关护理。遵从主治医师的医嘱,按时按量地进行用药,可有效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在患者用药时要确保用药过程的顺利,如患者使用利尿药时,需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检查患者是否发生低钾的情况,若存在低钾现象需及时报主治医师知晓,并依规定处理。患者输入液体类药物时,需有护理人员专门陪伴左右,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速度,预防由于患者体位变动而出现的意外情况,确保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发动患者家属共同监督。另外,监测24 h血压变化情况,在6点,12点30,16点监测血压较合适,由于老年患者血压状况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睡前21点应该再监测1次血压。③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导致心理压力比较大,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患者的病情稳定十分不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问题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地疏导。此外,还要做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病理知识的教育,讲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病症、不进行护理治疗的后果等,使其认识高血压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控制血压的重要性。④饮食指导。待患者病情稍微稳定后,由专业营养师对患者量身定制饮食计划,要严格控制患者脂肪、钠以及能量的摄入,多补充钙、钾等有利于病情稳定的微量元素;
患者应该少吃荤食,每天盐摄入量应该少于6 g;
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芹菜、菠菜、韭菜、西兰花、苹果、橘子、香蕉、草莓、葡萄等;
还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多休息,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改善病情。⑤康复锻炼。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老年高血压患者每日清晨起床时的血压情况,由于有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清晨5点—6点血压会猛升至峰值,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在患者血压稳定的前提之下,监督患者进行合理地运动,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走、打太极拳、气功、广场舞等。⑥网络知识学习及随访。在网络上建立微信群或公众号,将老年高血压患者都邀请进群,然后在群里每天发一些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让患者进行实时了解,并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定期回访,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还应在公众号上及时定期地更新高血压的治疗、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提升其对该病的认识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值情况。使用最先进的电子血压计测量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
②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根据SF-36健康情况问卷表进行评判,主要涉及社会领域、情感领域、物质生活领域以及精神状态4个方面,满分均100分,分数越高,对应的生活质量越好。
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赤峰市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总分100分,非常满意为 >9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为 <60分。由专人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A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压值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比较 (±s,mm Hg)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比较 (±s,mm Hg)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观察组 64 91.94±5.16 143.49±10.46 78.19±6.37*123.68±8.61*对照组 64 90.21±7.89 144.27±11.02 84.61±7.16*133.54±8.59*t 1.468 0.411 5.359 6.486 P 0.145 0.682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 物质生活领域 精神状态观察组 64 90.19±1.82 91.67±1.73 91.59±1.26 90.49±2.47对照组 64 75.58±3.94 72.25±2.48 78.27±2.18 75.61±2.01 t 26.931 43.442 42.320 37.381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患高血压越来越多,该病通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由于血压升高引起的症状,如头疼、头晕、脑部血管搏动性的跳痛,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3-5]。由于老年人的躯体反应不是很敏感,所以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虽然血压比较高,但不适症状并不明显,需要进行定期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调节能力减退,血管硬化程度增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较大,在体位变动时,尤其是从低位到高位,造成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头晕、黑蒙、跌倒甚至是晕厥的情况[6-8]。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合并症比较多,常伴有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等,还会出现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如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还会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随时出现生命危险[9-10]。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才能保证患者的血压稳定。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护理方式对疾病具有促进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纠正危险因素,过量饮酒吸烟、高血压家族史、性格急躁以及超重等是老年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强调日常起居生活规律,坚持戒烟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减少钠盐摄入;
要运动与饮食相结合,改善行为方式,避免情绪过分激动,逐步学会适当的应急处理技术。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帮助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和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体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1-12]。
目前,高血压治疗以降低患者血压为要求,以稳定患者病情为目标,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不会因为血压过高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对患者造成伤害,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13]。以往经验表明,常规护理措施的施行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护理过程中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治疗依从性,仅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药方,指导其用药却不进行监督、患者难以严格实行制订的饮食计划、检测患者血压却不进行具体的改善,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常规护理难以起到明显效果[14]。综合护理干预“以患为本”,做到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在护理内涵、护士的职责与评价、标准化的护理计划、患者教育计划、出院计划、各种护理表格的填写、护理质量的控制等方面都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水平及质量。融合了责任制护理及小组护理的优点,不仅在治疗措施上相对有所改善,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疏导,引导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从患者自身找到解决方法[15]。本研究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95.31%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比常规护理更有效。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发挥有效作用,不但可降低患者血压,还能从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收缩压血压高血压全国高血压日西部医学(2021年10期)2021-10-28稳住血压过好冬基层中医药(2021年11期)2021-06-05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年1期)2019-04-22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江苏卫生保健(2018年11期)2018-02-13血压的形成与降压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16期)2017-06-15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年11期)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