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18 20:22:5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历史课程教学要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解读历史课程教学的理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积极探索基于新课标落实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强化学科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笔者认为,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义务教育阶段基于新课标落实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教材”、学生历史学习“碎片化”和学校教育“高分低能”的局面。本文主要通过谈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研究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
教师主导性作用

作者简介:谷华,大连教育学院初中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明确提出“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教学中的大概念是课程内容所要围绕的核心和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

大概念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秉承的一种教学理念,是从学习者视角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的理念。新课标中给出了能够统领每个学习板块的大概念,在统编历史教材中也基本上以单元标题的形式给出了每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大概念。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础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是落实新课标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将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概括为“一心二环四翼”(见下页图1),即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关键环节。教师围绕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在确定教学主题、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实施教学四个关键步骤发挥主导性作用,课堂教学立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明确学习任务、探究核心问题、形成历史意识、完成学业评价四个重要环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一、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核心目标

大单元教学就是以大概念或大任务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构,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结构化的教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大单元”的理解,笔者认为,“大单元”应是指向学生学业成就要求的“大单元”,不仅是学生学科知识内容学习的“大单元”,即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基本学情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知识体系的“再建构”,这种“再建构”是教师从历史课程的整体出发提炼出一个核心主题,引导学生从核心主题中呈现的关键问题或核心内容入手进行学习;
也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大单元”,就是教师在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科课程内容的不同层次,将本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再分解”。这种“再分解”是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出发,整体协调教学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大单元教学模式是对原有教学单元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将历史知识内容的“再建构”和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再分解”相融合。

历史知识内容的“再建构”必须要结合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以及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再分解”要以历史知识内容为载体,以五大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简言之,构建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是要以学习结构化、主题化的历史知识内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核心点。

例如,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基础性的、核心性的、重要的历史问题联通起来,从大的历史观念出发,总结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最终形成对历史的理解、感悟、认同,提升对历史的整体性认识。

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教学核心主题将具体、形象、生动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重新整合编排,引导学生通过对核心主题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形成对历史发展初步的认识,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教师引领学生从跨时间、空间、领域的视角横观历史的联系与交流,纵览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达到内外相联—中外贯通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提升。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确定的教学核心主题往往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涉及家国情怀的素养要求。

二、大单元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为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依据新课标、教材和基本学情,制定学习目标、选取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
相反,学生决定不了,也负不了这种责任。”

可以说,教师是操控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的研究,必须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会教”,才能引导学生“会学”。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也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为关键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规划者、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规划者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历史课程的高度,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和认识历史。教师既要有课程专家的专业素养,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能整体规划设计和有效整合历史课程内容;
也要有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能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意图,润物无声地落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还要有教育者的智慧和情怀,统筹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各个环节,将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关键步骤中。首先,确定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是统领课堂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真正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在教学核心主题的引领下,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探究问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的完成等都有了核心,课堂教学也就有了灵魂。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要根据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要求确定大单元的教学主题,然后再围绕大单元教学主题确定每一课时的核心教学主题;
其次,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般是将新课标中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整合在一起,再根据已确定的教学主题重新制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科学适切、明确具体并具操作性和检测性;
其次,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历史课程内容、统编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确定的。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师需要从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梳理、衔接、处理、调整、重组、优化、创新等;
最后,设计实施教学。教师要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置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探究性强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通过多种途径探索、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要求更高一些。教师要打破原来“讲教材”的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探究任务、组织探究活动等。

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确定的教学主题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资源的选取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会不同,同时引发学生的历史思考、形成的历史认识和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也会有所差别。

例如,“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在统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教师如果把它放在“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主题下講授,它既是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政治变革),又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变化造成的结果(重新确立新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如果把它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这一主题下去讲授,它是使秦国变得国富兵强的措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如果把它放在“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主题下讲授,它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如果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角来讲授“商鞅变法”,那么它又能体现出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
以培养家国情怀视角,“感悟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为主题展开教学,商鞅也是教师常常选用的重要历史人物。

当然,由于教师确定的教学主题不同,讲述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也会稍有区别,有的要着重讲授商鞅变法的背景,有的要具体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的要重点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也有的要更加凸显商鞅个人的精神品质等,这都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确把握和精准定位。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过程短时高效,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好较多的学习任务。除了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之外,课堂教学的组织也至关重要。

组织教学时,教师要保证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过渡流畅自然、时间分配合理、过程收放自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互助合作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洞悉学生的学习困惑、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状态、熟悉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将历史课程内容、五大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相结合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完成度的检测,除了纸笔测试外,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来进行判断,因此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形成客观的教学评价。另外,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往往重新规划和设计课时,因此,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及时发现超出预设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因势利导地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价值观念都是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积累起来的,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适时地给予必要的促进和引导。

“教师主导作用之一,就在于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去挖掘不同知识的发展价值。”教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可焕发学生的活力、积极的鼓励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客观的点评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可诱发学生的争辩、适当的迁移可启发学生的智慧等。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尝试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观点,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要积极地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历史学习的方法。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习,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需要具体的指导。如图片分析法、表格分析法、地图分析法、史料分析法等;
关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也需要详细地指导。如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地位、性质、影响等;
关于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分析方法。如促使历史事件发生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有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多领域的因素,也可能有长远的和短期的因素,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因素,有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等。在众多的因素中哪些是最重要、最根本、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给学生具体的指导。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围绕核心教学主题共同探究问题、完成任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在调节气氛、激发兴趣、质疑争辩、合作探究等方面下功夫,扮演着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同时将多种历史学习的方法有计划地分解在相应的课时教学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多采取教导、引导、指导、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教学,2018(1).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核心素养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9期)2016-11-2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学生物学(2016年10期)2016-11-19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11期)2016-11-14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1+1”微群阅读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向着“人”的方向迈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单元 构建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