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翰墨薪传第三期美术教师研修小结,供大家参考。
x **x 州“翰墨薪传”第三期美术教师研修班 研修 总 结
在这个风轻云淡的八月,我有幸参加了 **x 州“翰墨薪传”第三期美术教师研修班研修活动。通过培训学习,专家学者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极高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新一轮的美术教学, 真正走进全新的美术课堂。
研修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各个方面。
理论方面,聆听了 **x 教授的讲座《以山水画为例,谈中国画的艺术生态奥秘》,山水画是中国文人精神归宿的载体,静气与远气是古典山水画的艺术宗旨,意象造型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文化类型,国画讲究线条的质量与美感,国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魅俗,不似则欺世。**x 老师的讲座《从花鸟画临习浅谈中国画之精神》讲解了中国花鸟画的大致发展脉络,中国画之根本,文脉做跟,笔墨为本。谢赫六法中讲解了“骨法用笔”和“经营位置”的首要性。初学花鸟画要确定好的临本,有正确的临摹方法,从“画”到“写”,到创作,学会用画笔表达自己。**x 老师的《回归传统——探寻中国画艺术规律》讲解了当下中国画存在的问题,教大家培养一双“慧眼”,“正本清源”重新认识传统,用哲学的思想解读中国画,体会中国画的笔墨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x 老师的讲座《中国画笔墨浅谈》“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别其阴阳”,一幅画要有气势和骨气,笔为画之骨,墨为画之肉,笔墨相辅相成,画面方可浑厚华滋,气韵生动,在下笔之前应当凝神静气,静观思辨,分析每一笔一墨的出处以及所要达成的期望与效果。专家、导师们精彩的讲座。是他们结合自身多年来对国画理论研究和技艺探讨的
心得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中国画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在学习中国画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通过聆听各位导师的讲座,使我对中国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更加的清晰,让我对中国画的技法有了新的了解。
除了理论的学习,导师们的示范也极其的精彩,临摹课上,几位导师分别从山石、兰草、树木、花鸟、人物等多种景物局部用专业娴熟的技术给学员们示范指导,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导师们用他们极高的专业魅力激起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培训期间我们相互观摩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我们中饭晚饭后都舍不得休息,导师们与不辞辛劳指导陪伴,何其有幸遇遇见如此优秀的导师,子聪老师、**x 老师、展鹏老师,他们儒雅、他们谦逊、他们平易近人。期间,他对每一位学子都做精准辅导,给我们最实在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临习大师作品技法上的指导,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应主动地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体验到美术与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爱上上美术课。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修学习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到的应用
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几天的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目标。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感受书画的无穷魅力,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国画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推荐访问:薪传 翰墨 研修 翰墨薪传第三期美术教师研修小结 美术教师个人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