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三篇,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三篇
伟大祖国的 56 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二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9 月份是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月。今年的 9 月前,又恰逢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
代民族工作划定了主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题,简要谈两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回顾百年,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就与汉族一道,积极投身于救国救亡的伟大事业中来。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是侗族,东北抗联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陈翰章是满族,冀中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是回族,刘伯承与小叶丹的故事更是被写进了小学课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相互扶持、共克时艰。比如在 1959 年到 1961年,我国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嗷嗷待哺,后来,党和政府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交由蒙古族的家庭抚养。三千多名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出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这就是******百般感慨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在今年 2 月份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特意提出了“28 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表明了我们啃下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难得的大团结,各民族相濡以沫、休戚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我
们民族工作的良好传统,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未来我们必须要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二,立足当前,民族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诸多深刻复杂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清醒研判、慎重对待涉及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2020 年 6 月,印度军方越过国境线,企图染指我国藏南地区,与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西段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4 名官兵壮烈牺牲。今年上半年,美国的一些商业公司炮制了“**棉”事件,用谣言和谎言对中国进行恶意攻击,意图打压我国的纺织工业和“一带一路”规划,挑起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一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始终企图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遏制分化。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心怀“国之大者”,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第三,展望未来,我们要矢志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三篇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而作出的重要论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至关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总书
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 结合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悟分享如下。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民族工作取得的各种成绩,都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地方发展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谋划、推动、落实,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至上,把自身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曾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了要尊重民族多元化的客观事实,更强调了要维护各民族团结的“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更加积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各项事业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全方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县区、单位建设,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和提升各族
干部群众“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意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工作,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永放异彩。
搞好民族团结工作,就必须加强对民族关系的协调,同时让各部门真正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的自觉性,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齐抓共管,既要积极地回应群众的关切,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要引导群众着眼大局、着眼长远,理性表达诉求,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努力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要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某某,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改善民生,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造福各族人民。
民族工作关乎大局。新时期对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推进民族团结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