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解析: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50 分)
半边房(如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A. 降水较少 B. 高温多雨 C. 暴雨频发 D. 冬雨夏干 2. 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A. 春季防风固沙 B. 夏季遮荫纳凉 C. 秋季截水增湿 D. 冬季挡风避雨 3. 图示地区房屋大门宜朝向 A. 西北 B. 西南 C. 东北 D. 东南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度较小。正确把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即可。
【1 题详解】
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半边房使雨水流入自家院落,可以有效收集雨水,即“肥水不流外人田”,故 A正确。
【2 题详解】
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可以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冬季,树已经落叶,不能起到挡风避雨作用,房门朝南,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不利于对西北风带来的风沙阻挡,AD 错;秋季降水量减少,对截水增湿作用不明显,C 错;所以 B 正确。
【3 题详解】
关中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为了获取更多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最好朝向东南,因此房屋大门宜朝向东南方向,故 D正确。
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截至 2013 年,世界上共有五个黄金级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下图为保护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入选黄金级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的条件是(
)
A. 远离城市光源、年降水量大 B. 黑夜持续时间长、靠近村庄聚 C. 大气透明度高、远离城市光源 D. 天气晴朗、黑夜持续时间长 5. 图中四个黄金级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中,天文观测气象条件最好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4. C
5. A 【解析】
【4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设置黑暗天空保护区主要是为了进行天文观测,因此要求大气能见度高,受周边人为光源影响小,C 正确;年降水量大的地区,云量多,不利于天文观测;黑夜持续时间长的地区多位于高纬度地区,夜间气候寒冷,不利于户外活动,故 A、B、D 错误。故选 C。
【5 题详解】
由于受副高影响,图中 a 地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周边人烟稀少,天气晴朗,天文观测气象条件最好,A 正确;b、c 位于大不列颠岛,e 位于新西兰岛,三者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 周边经济相对发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强,因此能见度都不如 a。故选 A。
【点睛】天文观测主要考虑:一是观测的时间应该是夜晚;二是观测的条件,是用肉眼,还是借助观测仪器;三是观测的位置,如赤道附近,观测的视野大;四是气象条件,如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等;五是其它干扰因素,如人烟稀少,离城市远,不受其它点光源影响。
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密闭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文 23 地下储气库位于河南濮阳,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其有效工作气量达 40 亿立方米,可保障华北地区 15 天的用气量,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华北地区天然气管网互通互用等具有重大战略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气总消费量 10%的红线,而目前我国只有 4%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以文 23 地下储气库为代表,目前我国储气库集中分布在环渤海等中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天然气供给充足 B. 基础设施完善 C. 便于就近调控 D. 天然气需求稳定 7. 我国储气库规模较小,主要原因是(
)
A. 储气库需求量 B. 地质条件复杂 C. 天然气利用比重低 D. 储气库潜在风险大 【答案】6. C
7. B 【解析】
【6 题详解】
我国环渤海地区并非天然气丰富区,天然气供给不足,A 错误;储气库集中分布与基础设施关系不大。B 错误;我国储气库集中分布在环渤海等中东部地区,接近首都和华北用气区,便于就近调控,C 正确;天然气需求属于次要因素,D 错误。故选 C。
【7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密闭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而我国很多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储存天然气,导致储气库规模较小,B 正确;我国储气库需求量大,A 错误;天然气利用比重日益提高,属于次要原因,C 错误;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克服储气风险问题,与我国储气库规模较小关系不大,D 错误。故选 B。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8.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如图 7a 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如图 7b 中需裁去的是( )
A. 甲角 B. 乙角 C. 丙角 D. 丁角 10. 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开发了水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保护其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从这一角度考虑,在背景区内发生的下列行为对都江堰工程保护危害最大的是( )
A. 上游破坏植被和湿地 B. 下游随意添加辅助设施 C. 上游乱建水利工程 D. 下游不断扩大灌区面积 【答案】8. C
9. B
10. C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8 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位于两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高,不便于修筑水利工程,故 A、B 错误;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出山口位置,河水水量集中,河流两侧地形平坦,便于引水,故 C 正确;④处位于河流下游,河道宽阔,水位低,水量分散,故 D 错误。
【9 题详解】
由于河水的惯性凹岸流速快,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流速慢,为堆积岸;由图示可知丙为凹岸,乙河岸为凸岸,乙岸容易造成泥沙淤积,阻挡河道,需裁去,故 B 正确。答案选 B 项。
【10 题详解】
在河流上游破坏植被和沼泽,加大河流上游 水土流失,,但都江堰水利工程有自动排沙功能,对中下游地区影响不大,故 A 错误;在河流上游乱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原有的水利设计,影响河流全线,,影响较大,故 C 正确;在河流下游随意添置辅助设施和不断扩大下游灌溉区面积,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下游地区,对中上游影响较小,故 B、D 错误。
考点:河流的特征、水利工程的建设。
【知识拓展】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 256 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布置图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 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 20 公尺,高 40 公尺,长80 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
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 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12.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 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C.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 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11. A
12. B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11 题详解】
.读图,该生态环境问题在西北干旱地区占比重大,在**占的比重达 40﹪,应是土地荒漠化问题,**水土流失问题、酸雨问题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在东部地区更突出。故选 A。
【12 题详解】
西北地区缺水,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干旱区,不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环境问题更严重,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源问题,严禁乱砍滥伐,可以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故选 B。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20 世纪 50 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将石油、天然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天然气资源趋向枯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城市中可能会出现“荷兰病”的是(
) A. 石家庄 B. 桂林 C. 拉萨 D. 鞍山 14. 这类城市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关停资源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B. 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 C. 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D. 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 15. 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中小城镇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3. D
14. A
15. A 【解析】
【13 题详解】
由题干中“荷兰病”的定义可知,可能会出现“荷兰病”的城市为资源型城市,四个城市中只有钢铁城鞍山符合,D 正确。石家庄不是资源型城市,现在是重要等交通枢纽、省会城市,A 错误;桂林是旅游城市,拉萨是旅游城市、省会城市,BC 错误。故选 D。
【14 题详解】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不能“一刀切”地关停资源型企业,A 错误;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利于改善本地投资环境,B 正确;资源型城市带来的污染严重,要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C 正确;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应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D 正确。故选 A。
【15 题详解】
大庆可以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①对;大庆城市发展可以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②对。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那是社会的倒退,城市的衰落,城市化水平的下降,③错。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式,大庆城市发展如果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现在的大庆市就衰落了,④错。①②正确。A 对,C、B、D 错。故选 A。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和“阳光花城”转型,现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近 10 万人来此过冬养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该城市(
)
A. 工业化完成 B. 城镇化进入后期阶段 C. 钢铁产业全部转移 D.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