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核心考点】教育学-教学考点

【核心考点】教育学-教学考点

发布时间: 2022-10-30 20:20:3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心考点】教育学-教学考点,供大家参考。

【核心考点】教育学-教学考点

 

  1 【 核心考点 】

 教育学- - 教学 考点

 【 核心考点 】教学

 核心考点 1 1

 教学的概念

 【常考题型】判断、名词解释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核心考点 2 2

 教学工作的意义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填空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核心考点 3 3

 教学的一般任务

 【常考题型】简答、单选、多选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 (二)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核心考点 4 4 教学过程的内涵

 【常考题型】单选 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核心考点 5 5 教学过程的本质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3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三)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 核心考点 】教育学→教学

 核心考点 1 1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常考题型】单选、简答、论述、案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性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书本主义、经验主义 (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双边性规律)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发展性规律)

  4 1. 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

 2.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2)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4.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

 实质教育论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教育性规律)

 教学过程规律巧记:双肩(间)发育 核心考点 2 2 教学过程的结构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5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检查知识 巧记:急(激)领老公(巩)孕(运)检 【 核心考点 】教育学→教学

 核心考点 1 1 教学原则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它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二)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1. 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6 (1)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认识的规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来的,也是由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古语: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夸美纽斯:“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陶行知:“接知如接枝”。

 (2)直观手段的种类:

 ①实物直观

  ②模像直观

  ③言语直观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巧记:一选二结合三重视 4.启发性原则

  7 (1)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语: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④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

 (1)基本涵义:该原则在西方常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8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④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8.量力性原则

 【 核心考点 】教育学→教学

  9 核心考点 1 1 教学方法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简答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二)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

 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①讲授法的概念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四种形式: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②讲授法的优缺点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0 缺点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参观法参观法又称现场教学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练习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11 (2)实验法:实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4)学生年龄特征; (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巧记:目性重特务实 2.教学方法的运用

  12 (1)要发挥教学的真题功能; (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3)要注意综合性和灵活性 【 核心考点 】教育学→教学

 核心考点 1 1 教学组织形式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二)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班级授课制 1. 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夸美纽斯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 1862 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班、课、时

 4.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13 ②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⑤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⑥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④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⑥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三)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 —— 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四)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 —— 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14 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五)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1.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等。

 2.道尔顿制

 创始人:柏克赫斯特,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自由与合作 3.特朗普制

 创始人:劳伊德·特朗普,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4.贝尔—兰喀斯特制

 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

 5.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后来由他的学生克伯屈加以改进并大力推广。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15 【 核心考点 】教育学→ 教学

 核心考点 1 1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简答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基本程序):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巧记:背(备)上做(作)科(课)学

 (一)备课 1.备课的意义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2.教师应如何备课(备课的要求)

 (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2)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 1.上课的意义

  16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巧记:诸(注)葛(个)惨(参)死(思)

 2.课的类型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课的结构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讲授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组织教学并不只在上课开始时进行,而是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直到下课。

 4.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简答)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

  17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

 巧记:主板内幕已结发

 (三)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布置作业的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18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常用的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

 【 核心考点 】教育学→教学

 核心考点 1 1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

推荐访问:考点 教育学 核心 【核心考点】教育学-教学考点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