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10篇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8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课导学知识点:用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8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课导学知识点:用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解下面各题,并说说用的是“进一法”还是“去尾法”。1.丰收粮店用容量为2.8升的油桶装豆油,要把57升豆油全部装进油桶。至少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个?
2.振华超市要为服务员做工作服,一共准备了200米布,做一套工作服要2.25米,这些布最多能做几套工作服?
特别提醒: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去尾法是在保
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在解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该用“进一法”还是“去
尾法”。
【快乐训练营】
一、想一想,填一填。
1.一些苹果,一辆汽车5.6次运完,实际需要运(
)次。
2.可以买4.8瓶饮料的钱,实际能买(
)瓶。
3.一些布可以做42.6套儿童服装,实际可以做(
)套服装。
二、按
“四舍五入法”算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
保留一保留两保留三
位小数位小数位小数
40÷13
26.37÷31
45.5÷3.9
三、列竖式计算,取商的近似值.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0.9
12.68÷4.1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50.6÷428.74÷6.2
3.得数保留三位小数。4.29÷750÷16
【知识加油站】
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学校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能装4千克的油桶来装,需要几只桶去买油?
10÷4=2.5(只)≈2(只)去尾法(
)
2.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4(支)≈5(支)进一法(
)
3.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
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个)≈12(个)去尾法(
)
4.赵老师家4个月用水45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保留整数)
45÷4=11.25(吨)≈12(吨)进一法(
)
五、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退一法还是四舍五入法。
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
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
()
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
()
4.校办工厂把1010个乒乓球装箱,每20个装一纸箱,需要多少个纸箱?()
5.李明家4个月用电447度,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保留整数)
()
6.制一种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
六、解决问题。
1.张华用9元钱买圆珠笔,每支圆珠笔2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2.做一套衣服用布2.4米,28米长的布最多能做多少套衣服?
3.一辆汽车最多能运4.5吨货物,现有30吨货,这辆车几次运完?
4.做一个水桶需要铁皮3.6平方米,33.7平方米铁皮能做多少个水桶?
5.实验小学教职工117人乘车郊游,每辆大客车能坐40人,共需要几辆大客车?
6.有1.3千克的金龙鱼,全部分装在每个最多能盛0.4千克的瓶子里,至少需要准备几个这样的瓶子?7.为了鼓励节约用电,电力公司规定按以下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100千瓦时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王叔叔家上个月付电费65.2元,你知道他家上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吗?
一、1.62.43.42二、
参考答案
40÷1326.37÷3145.5÷3.9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3.1
3.08
3.077
0.9
0.85
0.851
11.7
11.67
11.667
三、1.2.2
3.1
2.8.35
1.41
3.0.6133.125
四、1.×2.×3.√4.√
五、1.进一法2.退一法3.退一法
六.1、42、113、74、95、36、4
4.进一法7、122
5.四舍五入法6.退一法
篇二: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9例10.
【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
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及“四舍五入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的问题解决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例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知道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有时还需要用别的方法求近似值、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本节课根据两个具体的情境,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和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价值。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4.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难点:理解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对班级教室进行消毒的时候,为了方便使用,要将一瓶0.8kg的消毒液,分装在一些小瓶子里,每个瓶子装0.2kg,快帮老师算算,需要准备几个这样的瓶子?
展示例题:要将一瓶0.8kg的消毒液,分装在一些小瓶子里,每个瓶子装0.2kg,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生:4个。师: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理由。生:0.8÷0.2=4(个),总数÷每份数=份数,也就是求0.8里面有几个0.2。师:嗯,明白了,正好需要4个瓶子。师:可是,要将同样是液体的香油分装在小瓶子里,小强的妈妈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延续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呈现例1: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师:默读题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香油总数是2.5kg,每个瓶子装0.4kg,问题是求需要几个瓶子?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最多可盛0.4kg)生:每个瓶子装满就是0.4千克。师:明白了,那这个题,应该怎样列式呢?生:2.5÷0.4师:同意吗?生齐答同意。师:为什么用除法?预设:生1:2.5kg是总数,0.4kg是每份数,要求份数,用总数÷每份数。生2:就是求2.5里面有几个0.4。
师:是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真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算一算,到底需要几个瓶子,开始......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师:同学们,老师巡视发现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先来听听***的想法。预设:生1:我是这样想的:2.5÷0.4=6.25(个)所以需要6.25个瓶子,你们同意吗?生2:不同意,瓶子的个数应该是整数个,6.25保留整数,就是6个。师:听上去有点道理,同学们,你们认为呢?生3:不同意,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余0.1千克还需要一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6.25、6、7,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生讨论后展示,说出需要7个瓶子的理由.看来,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一致的,和他们一样的举手?生全部举手。师:你现在的想法是?你呢?(问之前回答6.25和6的学生)生: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余0.1千克还需要一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师:是的,瓶子的个数应该是整数个,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余0.1千克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那6.25是用什么方法变成7的呢?四舍五入法吗?生:不是。师:其实,这种“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再向个位进一取整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2)思考1:进一法取整与四舍五入法取整有什么不同?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是的,进一法取整看实际情况,四舍五入法取整看十分位。也就是说进一法取整与十分位数字的大小无关。
思考2:既然进一法取整与十分位数字的大小无关,那计算时可以不算出十分位的商吗?
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确实,用进一法取整可以先算出整数部分,发现有余数,直接向整数部分进一取整数。即使算出小数部分,也没有小数个瓶子,还是需要加1个完整的瓶子。其实以前学的看余数用进一法和今天学的看小数部分用进一法是一样的效果,只是商的表示方法不同而已,所以这个题,没有算出6.25时,也可以直接约等于7。师:同学们真厉害,有方法、有技巧、爱思考。接下来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3)课件呈现例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接着,在课堂练习本上记录你的解答过程!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练习并讲解。生:25÷1.5=16.666…(个)≈16(个)剩下1米不够包装一个礼盒,所以只能包装16个礼盒。师:他这样的讲解你听明白了吗?再请两位同学来说说看,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为什么?预设:生:剩下1米不够包装一个礼盒,所以只能包装16个师:是的,剩下的1米,不够包装一个礼盒,所以只能包装16个。大胆猜想,这是用什么方法得到16的?生:去尾法。师总结:是的,这种“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三、观察对比,小结归纳
(1)同学们,会学习的孩子总是善于从对比中发现,比较两道题的结果有
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预设:
相同点:用除法,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却没用四舍五入法。
不同点:第1小题用“进一法”,将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1
取整数,结果比准确值大。
第2小题用“去尾法”,将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取整数。结果比准确
值小。
师总结:确实,两个题都要取商的近似值,但实际情况不同,选择的方法
不同,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取近似值。
(2)那关于商的近似值,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方法,到底什么情况下用进
一法?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呢?四人小组讨论讨
论!
预设:
“进一法”:乘船、坐车、用容器装东西......
“去尾法”:用材料做东西、买东西.......
“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师:同学们到底能不能灵活运用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只分析,不计算,判断下列各题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
(1)一堆沙子重3.2吨,载重1.2吨的卡车要运几次?(进一法)
(2)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去尾法)
(3)商场搞促销活动,10元钱可以买3双袜子,平均每双袜子多少元?
(保留两位小数)
(四舍五入法)
(4)工厂把100个乒乓球装盒,每30个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进一法)
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
kg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个)≈12(个)答:她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3.果农们要将680kg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kg。需要多少个纸箱?680÷15=45.333…≈46(个)答:需要46个纸箱。五、总结归纳,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求商的近似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呢?
六、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解决问题
2.50.46.2(5个)(7个)进一法251.516.666•••(个)1(6个)去尾法
篇三: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39页例10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在对生活实际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教学难点:能灵活使用这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教具准备:一个大烧杯、7个小瓶子一、复习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7.24≈4.673≈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一定买过东西,老师也买过,老师这样买东西能够吗?(课件出示)
这样买东西能够吗•给我买1.5双鞋。•我要买3.2本书。•我买2.8件这样的衣服。•小明家今年要买1.3辆汽车。2、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这样买东西,但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中,我们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探究新知1.学习“进一法”(1)课件出示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瓶子
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
么问题?
(3)怎样列式?【板书:2.5÷0.4=6.25(个)】
(4)设疑:对于6.25个瓶子,你有什么疑惑?
预设:①6.25个瓶子怎样拿?谁能上来帮老师拿一拿
②老师给你拿的是6.25个瓶子,为什么你拿的是7个?
(5)小结: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
子装不完,剩下的油还要再装一瓶,所以瓶子的数量要比计
算结果多一个,这样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6)课件出示:用进一法取整数,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
都是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一。--齐读
(7)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要用的“进一法”?如,用箱
子装水果、汽车运货、坐车等等。
2.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1)五年级有136名同学,需租车到基地去实行社会实践,每辆车
最多可坐40人,需要租几辆车?
列式为:136÷40=3.4≈()辆,应用()法取近似值
(2)把一包150千克的大米,平均分成每袋40千克,需要准备几个
袋子?
列式为:150÷40=3.75≈(
)个,应用(
)法取近似值。
3、小结学法:审题---列式---取值
4、学习“去尾法”
(1)课件出示题目: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
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能够包装多少个礼盒?
(2)学生轻读题目,根据例1的学法尝试做一做
(3)小组讨论:把你刚才的做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是怎
样想的?
(4)学生汇报,师板书
(5)追问: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该进一,你为什么
舍去了?这道题为什么不能像刚才第一题那样用“进一法”?
(6)小结:在这道题中,除到整数商之后,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
是几,丝带都不够再包装一个礼盒,所以这道题也不适宜用四
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而理应把后面的尾数都舍去,这样取
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7)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要用的“去尾法”?用布做衣服、拿钱买钢笔等
4、比较“进一法”与“去尾法”的异同提问: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出示)四、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取近似值合适?(1)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用每只4千克的桶来装,需要准备几只桶?(2)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他最多能够买几支?(3)同学们去公园租船游玩,一艘船坐8人,38位同学需要租几条船?(4)一根跳绳长4米,10米长的绳子能够做几根这样的跳绳?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3、一根木料长10.5米,先截取相等长度的5小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四: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8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课导学知识点:用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解下面各题,并说说用的是“进一法”还是“去尾法”.1.丰收粮店用容量为2.8升的油桶装豆油,要把57升豆油全部装进油桶.至少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个?
2.振华超市要为服务员做工作服,一共准备了200米布,做一套工作服要2.25米,这些布最多能做几套工作服?
特别提醒: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去尾法是在
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在解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该用“进一法”还
是“去尾法”.
【快乐训练营】
一、想一想,填一填.
1.一些苹果,一辆汽车5.6次运完,实际需要运(
)次.
2.可以买4.8瓶饮料的钱,实际能买(
)瓶.
3.一些布可以做42.6套儿童服装,实际可以做(
)套服装.
二、按
“四舍五入法”算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
保留一保留两保留三
位小数位小数位小数
40÷13
26.37÷31
45.5÷3.9
三、列竖式计算,取商的近似值.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0.9
12.68÷4.1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50.6÷428.74÷6.2
3.得数保留三位小数.4.29÷750÷16
【知识加油站】
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学校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能装4千克的油桶来装,需要几只桶去买油?
10÷4=2.5(只)≈2(只)去尾法(
)
2.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4(支)≈5(支)进一法(
)
3.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
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个)≈12(个)去尾法(
)
4.赵老师家4个月用水45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保留整数)
45÷4=11.25(吨)≈12(吨)进一法(
)
五、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退一法还是四舍五入法.
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
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
()
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
()
4.校办工厂把1010个乒乓球装箱,每20个装一纸箱,需要多少个纸箱?()
5.李明家4个月用电447度,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保留整数)
()
6.制一种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
六、解决问题.
1.张华用9元钱买圆珠笔,每支圆珠笔2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2.做一套衣服用布2.4米,28米长的布最多能做多少套衣服?
3.一辆汽车最多能运4.5吨货物,现有30吨货,这辆车几次运完?
4.做一个水桶需要铁皮3.6平方米,33.7平方米铁皮能做多少个水桶?
5.实验小学教职工117人乘车郊游,每辆大客车能坐40人,共需要几辆大客车?
6.有1.3千克的金龙鱼,全部分装在每个最多能盛0.4千克的瓶子里,至少需要准备几个这样的瓶子?7.为了鼓励节约用电,电力公司规定按以下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100千瓦时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王叔叔家上个月付电费65.2元,你知道他家上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吗?
一、1.62.43.42二、
参考答案
40÷1326.37÷3145.5÷3.9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3.1
3.08
3.077
0.9
0.85
0.851
11.7
11.67
11.667
三、1.2.2
3.1
2.8.35
1.41
3.0.6133.125
四、1.×2.×3.√4.√
五、1.进一法2.退一法3.退一法
六.1、42、113、74、95、36、4
4.进一法7、122
5.四舍五入法6.退一法
篇五: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探究求商的近似数中进
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所以
我就用现实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
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
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应用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小红的妈妈去超市买了2.1千克桔子,每千克6.25元,妈妈应付给收银员多少钱?(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2.1×6.25=13.125(元)实际计算中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因为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2.1×6.25≈13.13(元)答:她应付给收银员13.13元。刚才我们是用的“四舍五入”法来求的近似数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得呢?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吧。二、引入新课,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小强家里前几天新买了一桶油,有2.5千克。因为桶太大,用起来不方便。请你们帮小强想想办法,该怎么办?生:分装在小瓶里。师:这个主意好!瞧,(出示小瓶子)老师找来了一些小瓶子,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那小强妈妈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呢?三、探索新知1、进一法投影出示例12(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盛0.4千克的玻璃瓶里,求需要多少个瓶,也就是求什么呢?生:就是求2.5里有多少个0.4,。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除法计算。2.5÷0.4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③汇报: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6个装不下,还剩一些香油,因此虽然最后一瓶不满,那也得用一个瓶,所以用7个。
师: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提问:那6个瓶子可以装多少香油?还剩多少?(验证)
生汇报:这道题的列式为2.5÷0.4=6.25(个),如果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需要6个瓶子,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
④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瓶子数量只能是整数,6个瓶子装不下,要7个瓶子才能装完。6.25的十分位上是2,也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不管十分位满不满5,都想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⑤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要用的“进一法”?(教师归纳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需要多少容器、布袋、车辆等物品的数量时(装东西),根据需要,求得的结果用“进一法”取整数。)
2、“去尾法”老师一直想给班级买几个足球,足球价格是60元一个,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400元可以买几个足球?①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400÷60=6.666⋯⋯(个)师:足球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足球呢?
生:7个。师:买7个足球,400元够吗?
60×7=420(元)生:不够。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足球数取整数,6.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应得7个,但剩下的0.666⋯⋯个不够1个,也就是买6个足球后所剩的丝带不够再买一个足球,需要将得数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去掉,得近似数6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③交流: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题那样进一法呢?④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都要舍去。⑤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要用的“去尾法”?(教师归纳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不一定都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如求包装纸、包装袋等包装物品的数量时,计算结果要用“去尾法”。)3、引导学生比较(1)和(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不同点:(1)是向整数部分进一;而(2)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4、小结:“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四、深化方法、巩固应用1、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2、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3、1袋大米64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2)课外请你们各自搜索一些生活中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例子。(3)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篇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题10。教学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丽有10元钱,买每本4元的笔记本,最多能买几本?2、妈妈买了9个鸡蛋,每个盒子里最多装4个,需要几个盒子?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1、教授教科书第39页的例题10的第(1)小题。(1)出示题目:小强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组内交流想法。)2.5÷0.4=6.25(个)答:需要准备6.25个瓶。
(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装不完,还有0.1千克香油,
需要多一个瓶子装,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2)老师: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保留整数时,
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这种求商的近似
值的方法就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3)示范教学:2.5÷0.4=6.25(个)≈7(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
2、教授教科书第39页例题10的第(2)小题。
(1)出示题目: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学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5÷1.5=16.66···(个)
(3)提问:①礼盒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吗?
②如果用整数表示,根据“四舍五入法”或“进一法”保留整数,那
么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4)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
(因为1.5×16=24(米)包装16个礼盒24米剩下的1米丝带不够包一
个礼盒,所以我认为只能包装16个礼盒。)
(6)老师: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保留整数时,
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这种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就是“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7)示范教学:
25÷1.5=16.66···(个)≈16(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三、巩固练习。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方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接下来我们就来做练习。1、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4)校办工厂把1010个乒乓球装箱,每20个装一纸箱,需要多少个纸箱?2、解决问题1、一根绳子长34.5米,要剪成每根5.2米的跳绳,最多能剪成几根这样的跳绳?2、有17个桃子,每个盘子最多放5个,至少需要几个盘子装这些桃?四、小结:
我们学过的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的方法。
五、拓展练习在一张长1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上,要剪出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最多剪出这样的正方形几个?(课件展示)
六、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商的近似数有什么新的认识?2、今天的课快要结束了,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篇七: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中的进一法和去尾法估算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包括计算性的估算(四舍五入法)和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估算,其中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估算包括“进一法”和“去尾法”,它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一般计算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但“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通过学习,同学们能明白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并且学生也掌握了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片段一:出示:小强的妈妈准备把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师:请用心读题,并列式计算。生:2.5÷0.4=6.25(个)师:那就需要6.25个瓶子了?生:不会吧!哪有0.25个瓶子呀,要想装完,必须是一个整瓶子!所以我认为应该是7个瓶子。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好!你们听懂了吗?(懂了),还可以怎样解释?(思考后)生:因为2.5÷0.4=6(个)……0.1(千克),剩下的0.1千克油也需要一个瓶子装,因此是7个瓶子。(掌声响起来了)师:这样解释更能说明要想把2.5千克油全装完,就需要7个瓶子。在这里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进一法“,也就是在6个的基础上加1个。
片段二:出示:王阿姨用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需要1.5米的红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师:对这道题,你们又是如何算的呢?生1:25÷1.5=16.6666……(个),可以包装17个礼盒。生2:不对,在这里不能包装17个,只能包装16个,因为剩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了。师:你们同意谁的?(显然是生2的。)师:其实这道题与上一题有区别,这道题是包装问题,看剩下的够不够包装一个,不够就都要舍去,叫“去尾法”。以后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接下来我有出示了几道让孩子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1)用瓷砖铺地板,铺了3.6个房间,能铺几个房间?(2)用桶装油,需要8.03个桶,需要几个桶?(3)用钱买钢笔,可以买15.9枝,可以买几枝?(4)用货车运货物,需要3.8次才能运完,那么需要几次呢?……师:通过这么多题,你们认为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结合学生的说法老师总结)小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在消耗、越用越少的情况下用“去尾法”,在装东西的情况下用“进一法”,其实,只有真正地理解了题意,不难判断“进一法”还是“去尾法”,你们说是不是?
这节课让学生在老师一步步的提问和追问下逐渐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取近似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2012年10月
一道错题的启示
杨梅林(数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知道学生不免出现错误的情况,出了错误怎么办?是仅仅让学生改正还是让学生真正知道怎么错了以至于以后该注意什么,下面是我的一点做法:在一节“工程问题”的练习课上,安排了一道典型的工程问题的练习:修一条路,单独修甲用20天修完,已用30天修完。两队合修,几天修完?有个学生的算式是:1÷(1/20+1/30)=60(天)随时有学生说他计算错了,应该是12天,因为1/20+1/30=1/12,1÷1/12=12(天)。那个学生马上就意识到了,把1/20+1/30看成1/20-1/30了,所以算错了。我想:列式对了,计算错了多可惜呀!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呢?一道题的价值,不应只是使出错的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更应该帮助学生得到一些启示,悟出些什么,以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于是我问学生:那以后应注意些什么?有学生说:认真计算,注意数和运算符号;有学生说:算完后要认真检查验算。我点点头表示他们说的很好。没想到这时有学生说:老师,我认为只要结合实际想一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两个队合作总比一个队单独干用的时间少吧,合作天数应少于20天。受这个学生的启发,随时又有人说应该少于15天,他解释说:如果我们假设甲、乙的工作效率一样,两队合作就要15天。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下,又有学生说应该少于10
天,因为甲做的比一半多,所以用时间应多于10天。这些让我感到欣慰,因为一道错题让这么多学生受到启发,学生
们能运用假设的思想推理出合作时间应该在10天到15天之间,实质上是结合实际的一种估算。新课标指出:要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这节课对错题的分析,使我感受到: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以及估算能力的训练,应该是每一个教学内容共同的任务,尤其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更应该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结论做出合理的判断,是学生真正经历一个猜测、判断、推理的过程。
学生出错并不可怕,如果能从错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高了自己的析错能力,那么这样的错误就错的有价值,因此不要把析错改错看做浪费时间,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2012年10月
篇八: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学情、教材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水平,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学习了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准确地分析,选择准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实行教学。因为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所以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下面说一说“解决问题”中的例题10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使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水平,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教学流程:一、情境再现导入一个大袋里面装了22个水果糖。把它分装在小袋,每小袋装4个,需要准备几个小袋?
(2)小明昨天过生日,家里来了很多朋友,他想给每个饭桌上
放10个糖,这大袋水果糖能够放几桌?1.请欣赏分析题意。2.学生试着列式。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取商的近似值,得到结果。4.引出课题,板题。二、探究新知
(一)学生合作学习例10.课件出示例10:(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
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绳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
的丝带,这些红丝带能够包装几个礼盒?2.小组汇报。3.教师适时引导并板书。(二)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含义。1.回顾情景再现和例10。2.对比两道题的解法。3.总结含义。(三)判断:下面各题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1.一堆货物有40吨,一辆车每次只能装12吨,运完这堆货至少需
要多少辆车?2.一套衣服需要2米布,5米布能够做几套衣服?
3.小明带3元钱去买英语本,每个0.8元,小明能够买几个英语本?4.把36千克苹果装入纸箱,每个纸箱装10千克,需要多少个纸箱?(四)练习练习九第7、8题。(五)讨论:
怎样准确取商的近似数?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们能协助小强的妈妈吗?
生:(齐)能。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试一试吧!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生:我是用2.5÷0.4=6.25(个)。生:瓶子的个数不能是小数,我认为应该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需要6个瓶。生:我认为应该准备7个瓶子。生:我也认为应该准备7个瓶子。师:到底应该准备6个瓶子还是7个瓶子呢?请同学们小组商量一下。(生讨论。)生1:我认为应该准备7个瓶子,因为6个瓶子不能把所有的香油都装下,剩下的香油还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所以应该是需要7个瓶子。生2:我也认为应该准备7个瓶子,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的香油,剩下的0.1千克香油不能扔掉,所以应该再准备一个瓶子。生3:我同意上面两个同学的说法,我也认为应该准备7个瓶子。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老师也同意你们的说法,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6个瓶子不能把所有的香油都装下,所以还应该再准备一个瓶子,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小数部分上的数字是多少都要向整数部分进一,这种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你们能给起个名字吗?生:进一法。师:你的概括水平真强,老师真佩服你。师:同学们,你能举一个在生活中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例子吗?(生举例。)生:一辆面包车能坐5人,我们一家8口人去公园,需要几辆车?这样的题就应该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生:一个袋子能装10斤鸡蛋,35斤鸡蛋需要几个袋子?这道题应该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师:你们举的例子很恰当,说话很完整,在生活中遇到租车、租船、用容器装东西的时候往往就能够用到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2.教学例题12。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王阿姨非常高兴,为了表示感谢,想在生日会上送给大家一些小礼物,并想包装一下。(课件: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绳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能够包装几个礼盒?)你们还想协助王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生:想。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那赶紧动笔试一试吧。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生:我是用25÷1.5=16.66(个)生:我认为盒子的个数不能是小数,所以应该能包装17个礼盒。生:我认为能包装16个。生:我也认为能包装16个。师:到底能包装16个还是17个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师:谁来汇报一下到底能包装几个礼盒?生:我认为能包装16个,因为剩下的丝带不够再包装一个礼品盒了,所以应该是16个。生:我也认为能包装16个,因为包装16个礼品盒用去了24米的丝带,剩下的1米丝带不能再包装一个礼盒了,应该舍去,所以我认为能包装16个礼盒。生:我也同意能包装16个礼盒。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同意你的说法。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剩下的丝带不能再包装一个礼品盒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数部
分无论是几都舍去,像这样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你们能给起个名字吗?
生:去尾法。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师:谁能举一个在生活中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例子?生:用毛线编中国结,一个中国结需要10米的毛线,有56米长的毛线能够编几个中国结?这样的题就应该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生:做一件衣服需要2米布,有11米布能做几件衣服?这样的题也应该用去尾法来取近似值。…………师:你们举的例子非常符合实际,在生活中,遇到用布做衣服,用铁皮做水桶有时就会用到去尾法来取近似值。三、尝试应用师:孩子们,你们能够学以致用,老师特别高兴,老师有几个问题,你们愿意试一试吗?(课件出示试题。)1.小明带3元钱去买英语本,每个0.8元钱,估计能够买几个本?2.一套衣服需要2米布,5米布能够做几套衣服?3.25千克苹果放入纸箱,每个纸箱能放10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全班练习,老师点评。四、练习课本33页的第6——10题。板书设计:生活中的近似数——进一法和去尾法
篇九: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科导学案主备人:农小敏审核人:凌秉帅复备人:韦志怀韦升球李博李林献
班级:
小组:
学习小主人:
学习内容:课本第33页例12。(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我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时间2013.9.
导学航线: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一、课前热热身
找朋友。78.4÷13.5(保留整数)36.9÷2.3(保留整数)78.4÷13.5(保留一位小数)36.9÷2.3(保留一位小数)78.4÷13.5(保留两位小数)36.9÷2.3(保留两位小数)小结:求商的近似数,一般都是用“
二、快乐探究
总结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
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5.8116616.045.816.0
1、分析题意:要求25米长的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就
是求25里面有几个1.5,用除法,列式计算:
=
(个)
2、我有提醒:可以包装的礼盒个数应该是整数,如果用“四
舍五入”法,应该得个,但是个盒子不够包装,只够包
装个盒子。16.666…的十分位上是,也要把尾数舍去,
”法取近似值。这种方法叫做“去尾法”。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个礼盒。
例12(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
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1、分析题意:要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求2.5里面有几
【知识归纳】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需要多少容器、布袋、车辆
个0.4,用除法,列式计算:
等物品的数量时,根据需要,求得的结果用“
”法取
=
(个)
整数。
2、我有提醒:瓶子数量只能是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不一定都用“四舍
法,应该得
个,但是个瓶子装不下,要五入”,要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如求包装纸等物品的数量
个瓶子才能装下。6.25的十分位上是,也要向前一时,计算结果要用“
”法取整数。
位进1,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答:需要准备个瓶。
恭喜你,你太棒了!
挑战题:
1、下面的题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数?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用(
)法取近似数。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用(
)法取近似数。
2、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华字典,每本新华字典18.5元,她可以买回几本?
3、服装厂运进一种布料1768㎡,做一件衣服需要2.5㎡,最多可以做多少件衣服?
4、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5、李老师把75本笔记本分给同学们,每人分4本,可以分给多少人?
篇十: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练习九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5.52÷4.6=
34÷3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
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
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
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3.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
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m),丝带不够。4.例题对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师引导并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引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三、知识应用先判断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再计算。1.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2.有5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袋子?3.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4.果农们要将680kg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装下15kg。需要多少个纸箱呢?四、知识拓展1、小华在计算3.69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商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了一位,结果得24.6。这道式题的除数是多少?2、只改变下面算式中的一个运算符号,使结果为0。8.4×(0.125+0.1÷0.8)五、知识总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2、作业:练习九第1、2、4、9题。
【板书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
解决问题进一法
去尾法
推荐访问: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 解决 进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