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4篇
第1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
资
料
泉州鲤城百信医院
疫情报告制度
一、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系统,由疫情报告员组织疫情报告工作。
二、各种疫情报告员均应法定传染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
三、各科门诊大夫接诊传染病人,一旦确诊或疑似甲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医务科。
四、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准确填报疫情卡片,如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1、门诊、病区建立疫情报告登记本。接诊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书写工整,无涂改,及时准确、完整,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2、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到各科室收取疫情报告卡,及时核对,登记。
3、接诊医务人员对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疫情直报人员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4、发现实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立即通过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疾控中心盒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由疫情直报人员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5、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由疫情直报人员于6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6、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由疫情直报员每日上午9点前收集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整理、核对后,10点前必须登陆报告系统,按照系统有关提醒,首先检查前次报告是否审核通过,然后完成上网录入报告,并在相应传染病报告卡顶端注明“已回报”字样。
7、网络报告完成后,疫情管理人员将疫情卡集中统一保管。
8、需要对已报传染病做出订正报告和死亡报告时,由医务人员填写订正卡或死亡卡。疫情管理人员改卡,网上直报,做好登记后集中收集管理工作。
疫情报告程序图
(见下页)
一、预检分诊流程
分诊
非传染病患者
疑似传染病患者 传染病人陪护者
非住院者 需要住院者
首诊医生 医护
二、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
分诊
传染病患者
非住院者 需要住院者
首诊医生 医护
三、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
四、 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
第2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疫情报告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班子成员、班主任、门卫、食堂管理人员、任课教师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4、严格病例登记,学校发现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5、接受卫生部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三、疫情报告程序和方式:
当出现上述疫情报告内容时,相应人员应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将本学校疫情情况汇总后,应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并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报告。
具体上报流程为:
① 教工→部门、年级责任人→保健老师→教学与卫生健康教育分管领导→校长
②学生→班主任→保健老师→教学与卫生健康教育分管领导→校长
③保安→保卫处负责人→保健老师→教学与卫生健康教育分管领导→校长
④食堂用工→食堂负责人→保健老师→教学与卫生健康教育分管领导→校长
⑤其他用工→总务处负责人→保健老师→教学与卫生健康教育分管领导→校长
四、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 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 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发生群体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事件、饮用水污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超过2小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院报告
五、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相关责任人要承担 元以上的损失。
第3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
络报告。
5、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由疫情直报人员于6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6、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由疫情直报员每日上午9点前收集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整理、核对后,10点前必须登陆报告系统,按照系统有关提醒,首先检查前次报告是否审核通过,然后完成上网录入报告,并在相应传染病报告卡顶端注明“已回报”字样。
7、网络报告完成后,疫情管理人员将疫情卡集中统一保管。
8、需要对已报传染病做出订正报告和死亡报告时,由医务人员填写订正卡或死亡卡。疫情管理人员改卡,网上直报,做好登记后集中收集管理工作。
疫情报告程序图
(见下页)
预检分诊流程
分诊
word/media/image5.gif 非传染病患者
疑似传染病患者 传染病人陪护者
非住院者 需要住院者
首诊医生 医护
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
分诊
word/media/image6.gif
传染病患者
非住院者 需要住院者
首诊医生 医护
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
word/media/image7.gif
word/media/image8.gif
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
word/media/image9.gif
word/media/image10.gif
word/media/image11.gifword/media/image12.gifword/media/image13.gifword/media/image14.gifword/media/image15.gifword/media/image16.gifword/media/image17.gifword/media/image18.gifword/media/image19.gifword/media/image20.gifword/media/image21.gifword/media/image21.gifword/media/image21.gifword/media/image21.gifword/media/image22.gifword/media/image23.gifword/media/image21.gifword/media/image24.gifword/media/image22.gifword/media/image25.gifword/media/image26.gifword/media/image27.gif
第4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
茶心医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处理程序
1 目的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为传染病爆发,流行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检验科。
3 职责
3.1 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规定,做好本职工作。
3.2科室负责人:监督全科室人员遵守此规定,对于违背此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4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4.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4.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4.3 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4 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茶心医院 4.4.1 如检出可疑的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首先由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复核,并联系临床医生,了解临床病情,病人资料及联系方式。复核无误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并登记在《传染病报告记录表》存档。
4.4.2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4.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4.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4.5.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4.5.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4.5.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茶心医院 4.6 检验科登记及反馈
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项目、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甲肝、丙肝、梅毒、艾滋、抗酸杆菌等各种传染病)审核后,反馈送检医生处,通知院感科相关人员,并作记录。
4.7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4.8严禁漏报,迟报,谎报疫情。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4.9未经相关部门许可,不得随意扩大或泄露报告信息。
5 相关文件记录
《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上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