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2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1】一、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筑长城”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谁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2篇 ,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1】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筑长城”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谁愿意去玩筑长城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筑长城啊?”这时,XX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小朋友们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玩“筑长城”了。
“筑长城”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XX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任务,在我的辅导下
“筑长城”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
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筑长城”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搭马骑马玩呢。看到我来又赶紧拆掉,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二、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筑长城”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小朋友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三、对策与思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筑长城”版块当中,我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纸箱进行游戏,增加了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小朋友的创造性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小朋友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幼儿园活动区案例分析【2】
一、案例背景:
我们XX幼儿园教师全园岗位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指南》和《纲要》的理解我们更加深了一步,人、同时如何通过活动区游戏实施指南,也成为我平时工作思考和学习得得内容。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使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培养。
二、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在我们建构区的美发小角,刚开始,XX、XX就拿起了电吹风、各色发夹、招呼着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美发呀!我的美发技术好高的,保证你满意。”在她的宣传下果然有几个小女孩走了进去想尝试一下。
“我想做个上次美吧帮我做的像新娘一样的发型,”XX要求到,XX马上热情相迎,并像模像样的拿起吹风机为她塑造发型,用橡皮筋扎了个马尾,选了几个彩色发夹固定发型,最后插上了彩色绸带,XX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时一旁的XX急着说:“我也做一个发型,但头发是彩色的。”豆豆一时为难起来,说:“这里没有染发剂,我给你戴上两个假发圈吧,也很好看的。”XX一看说:“黑色的我不要,还有好看点的假发吗?”当得知没有时只好失望地离开了XXX。还有旁边的几位女孩
也嘟囔着:“东西太少了,没有我想要的。”也跟着走了。这样一下子变得生意冷清了。虽然他们仍在热情地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不太理想。
三、案例分析:
从XXX游戏中可看出,大班小朋友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由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
美发师能向客人作介绍且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大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
但从这个案例中我觉得游戏材料的合理收集与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质的提高。实践证明,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自我生活的质量。同时,还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利幼儿自我个性的发展。在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收集与运用使幼儿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能够在幼儿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得到发展,发挥出促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
有人曾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必要的物质条件。
从游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有的游戏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了。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的。
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
四、指导策略
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物化着教师的教育目标。由于小朋友们玩游戏还是停留在已有的经验之上,没有动脑筋去创新,胆子还太小,没有放开,不会选用替代物。
要及时提供、调整游戏材料,且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指导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让幼儿能够自主的活动。以后玩游戏要重点引导小朋友动脑筋去创新,选用替代物。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小朋友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
在某项游戏中当观察到XX生意冷淡了一段时间后,我以游戏者的身份,并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此时的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XXX。
“我今天带了自己做的假发圈,好看吗?”XX见了忙说:“这发圈能戴吗?”“当然可以,”边说我边将发圈插在了头上。
于是,XX帮我设计了起来。临走时我把还有的发圈送给了她。离开后观察到,XX又将发圈给其他小朋友戴上了,小朋友们相当喜
欢,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库取一些材料自己做。XX后来还主动外出宣传呢。
在之后的游戏中,在XXX出现了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对制作自己的“美发用品”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连一些动手能力弱的小朋友也争相回家收集各种彩色绸带回幼儿园。
我觉察到了小朋友们的兴趣、需要后在材料库中我有意识增添了类似的材料。我们还经常引导幼儿一起扩展收集和增加游戏材料的思路,不断补充和调整游戏材料的种类,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游戏材料的互相联系,更好地运用于幼儿游戏活动中。
推荐访问:幼儿园区角游戏督学案例 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2篇 案例分析 幼儿园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