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范文推荐)

2022《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 2022-06-11 14:1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范文推荐)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6篇

【篇1】《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获此书时,我本以为这是一本生涩难懂的长篇阔论式的理论类书籍。所以一开始就被我随手丢在一旁,准备等我“长大了再研究”。
  让我意外的是,在我星期六的时候,因为感到无聊才把这本书拿起来打发打发时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直读到吃午饭时却还没有停止的想法。
  当认真看这本“难啃”的书时,我才发现它不但不像想象中那样难以理解。而且使我感到获益匪浅,不仅仅是知识而已,还有精神、信念、理想、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收获。其中有一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那就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这篇文章是讲夏明翰的,夏明翰是出身在豪绅家庭的,但他背叛了自己的家庭。1929年经过毛泽东等人介绍加入了共产党,他一心为党效力,结果因叛徒出卖,落入国民党手中,国民党企图收买他,他不愿意。敌人又对他毒刑拷打,但他宁死不屈。他在狱中认为自己活不长久,就给家人写了几封信。还在临行前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多么了不起啊!他居然这么爱国,为了共产党,他能献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他坚信除了自己,一定还有不少像他这样的爱国人士。他把自己的魂留在了共产党,把不怕死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夏明翰为了我们国家,为了人民,献出了生命,他是多么的无私。再想想那些为了一点点利益去出卖国家的叛徒,他们多么无耻啊。他们只为自己着想,却不为国家想。如果每个人都像那些叛徒一样,缺少像夏明翰那样的爱国人士,那中国会有今天这样辉煌成就吗?
  相信大家也不愿意看到祖国被别人欺负吧!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点困难而退缩。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吧!相信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篇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这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学生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里面有整整100个爱国,社会主义的例子,让我读后深有感触。
  在这100个例子里赞颂了不同的爱国精神,例如:理想信念、民主法治、忠诚爱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等等。读了这些故事,让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例如朱德、李大钊、吴大观等等。他们都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做了好多贡献于付出,这才让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美好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学会了珍惜现在的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论文参考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也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多种矛盾交织,多种思想涌动,多种信仰并存着。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必须要有一个统一价值的导向。
  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进一步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书中有许多奉献精神支撑着英雄们前行。这些精神像是宽的深海,澎湃着心中的火焰,燃烧着无尽的力量,让他们前行。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发扬爱国精神。才能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生动局面,共同推进我国的伟大事业。
  作为高中生的我看完这本书后,被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为感动。让我明白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伟大的中国献出一分力。
  【篇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作文】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把人民群众确立为最高的价值主体。
  当今,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在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的时代,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西方道德观念的影响,出现社会道德风气不尽如人意,各级官员道德水平下降甚至部分官员不知廉耻的贪污受贿、包二奶、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慷国家之利益以慨个人之私欲、不说人话等现象大量出现,人们的耻感下降,从枉、不正的行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使他们的价值观出现如下问题:首先价值观颠倒。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个人主义为荣辱标准。于是,一些官员不以勤劳、节俭、敬业为荣,不以懒惰、奢侈、游手好闲、厌学为耻,反而把辛勤劳动的人讥为“不懂生活”,把节俭的人讥为“抠门”“守财奴”等等。他们期待的是不劳而获,追求的是骄奢淫逸。由于荣辱观念颠倒,社会上的制毒贩毒、抢劫盗窃、坑蒙拐骗、出卖肉体、傍大款、倚高官,不一而足。其次,价值观扭曲。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是非、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原因是市场经济本性驱使部分官吏注重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和来自西方价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再次,价值观辨别能力差。人是环境的产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众、上行下效、从枉走邪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社会羞耻感的普遍下降。放弃自律,追随无耻,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麻木、容忍。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为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而奋斗。毛泽东曾强调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共产党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价值主体是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价值观的首要观点,这一观点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与邓小平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之中。但是可惜,社会上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因此应当在思想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加强武装头脑。
  【篇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我叫林卓锐,是南宁市西乡塘区桃花源小学一(5)班的一名少先队员,我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自己。
  在学校里,我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我爱钻研,勤思考。在课堂上,总能见到我那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生怕错过老师的一字一句。在课后,我的作业本上字迹工整,那一个个A是我每天认认真真的结果。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我还阅读各类课外书,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童话故事等等,书本可以丰富我的知识,是我的好伙伴。
  在家里,我是个乖孩子。每次吃完饭,我都主动洗碗;
做完功课,我会自己整理书包,不用妈妈操心;
奶奶身体不好,我经常陪她聊天,逗她高兴。
  我最喜欢帮助别人,同学有不会的题目问我,我会热心地帮助他们解答;
做值日生时,我用手仔仔细细地捡足球场的垃圾。
  我希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少先队员,在老师和家长的关心爱护下健康快乐成长。
  【篇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每每我吟起这一回肠荡肚的话语,心里便记起那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的心戛然变成一块磁铁了,心甘情愿的被它所吸住。
  生命对人只有一次,唯有激流勇进,才能到达彼岸,毛泽东嘱咐我们:“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对啊,面对这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中,只有把着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应当是我们正确的抉择。
  我们少年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只有爱国,对祖国,对同胞要有一种深沉的挚爱力量就会凝聚,民族就会团结,我们就会像数十根筷子,难以折断,我们的国家也会矗立在世界之上。鲁迅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屈原说:“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我们社会奔入小康就会大大提高。
  在这本书里,属《梁园虽好不可久留》这篇文章我最喜欢。“阔教授”这待遇(美国的),论谁看了都眼睛发红,口水直流呀主题征文: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可是,有一位“傻瓜”——华罗庚教授,他毅然放弃了,为什么?想显出自己的个性吗?NO!他是为了祖国!为了返回家乡!他冲破了条条枷锁主题征文: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回到了祖国,华罗庚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多伟大呀!因为他是祖国生的养的,我们作为祖国的儿女,难道忍心看到祖国在落后,祖国被人侮辱吗?
  先祖们把自己还没有完成的留给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我们,让我们去开拓,让我们去创新,让我们去驰骋,更是让我们去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啊,祖国的未来是一片阳光!
  【篇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勤学是增长知识的钥匙,勤学是解疑释惑的灯塔,勤学是加强修养的镜子。
  勤学要从树立学习理念做起。首先,要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其次,要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再次,要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最后,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就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加快;
另一方面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取得理想的成绩也需要终身学习。
  作为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优雅的谈吐,流畅的三笔字,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涵养,终身学习尤其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工作的指路明灯,法制观念、道德观念缺一不可。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
埋怨别人太狭隘,往往是我们不豁达;
埋怨天气太恶略,往往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往往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埋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心底无私天地宽,办法总比问题多。
  【篇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今天,我捧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本书,仔细回味着书中精彩的内容,看完之后,我的心情异常激动。
  本书用了100个小例子,归纳了理想信念、民主法治、忠臣爱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敬业奉献、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宽厚兼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12个方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文字,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我们有满怀理想,充满活力,满腔热血引领我们昂首向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理想代表着我们努力学习。“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八荣八耻”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争做“四好少年”。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在建设的舞台上奋力挥铲,我们意志顽强,没有什么困难能把我们打倒。让祖国的未来洒满阳光!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是啊,理想信念,能让黑暗的人看见光明,使困于逆境的人看见希望,它,就像一盏明灯,为人们指明方向。
  回望狼牙山五壮士,他们那宁死不降、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也要一往无前,冲锋陷阵。这,难道不是忠诚爱国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主义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都知道的爱国之心,我们小学生当然也必须有爱国之心。
  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每每我吟起这一回肠荡肚的话语,心里便记起那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的心戛然变成一块磁铁了,心甘情愿的被它所吸住。
  生命对人只有一次,唯有激流勇进,才能到达彼岸,毛泽东嘱咐我们:“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对啊,面对这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中,只有把着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应当是我们正确的抉择。
  我们少年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只有爱国,对祖国,对同胞要有一种深沉的挚爱力量就会凝聚,民族就会团结,我们就会像数十根筷子,难以折断,我们的国家也会矗立在世界之上。鲁迅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屈原说:“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我们社会奔入小康就会大大提高。
  在这本书里,属《梁园虽好不可久留》这篇文章我最喜欢。“阔教授”这待遇(美国的),论谁看了都眼睛发红,口水直流呀主题征文: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可是,有一位“傻瓜”——华罗庚教授,他毅然放弃了,为什么?想显出自己的个性吗?NO!他是为了祖国!为了返回家乡!他冲破了条条枷锁主题征文: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回到了祖国,华罗庚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多伟大呀!因为他是祖国生的养的,我们作为祖国的儿女,难道忍心看到祖国在落后,祖国被人侮辱吗?
  先祖们把自己还没有完成的留给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我们,让我们去开拓,让我们去创新,让我们去驰骋,更是让我们去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啊,祖国的未来是一片阳光!
  【篇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应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延伸与中国化的体现,是对革命先辈们精神文化的缩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不仅需要包括经济、军事、科技为主的硬实力为基础,还要有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的“软实力”支撑,两者之间缺一而不可,否则难以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前,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对抗,并且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经济、科技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极力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巧实力”,日本首相推动的“动漫外交”都反映了这一情况。这些都无时无刻的不在警示着我们。
  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望革命先辈们为建立核心价值观而奋斗,多少人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先驱传播人李大钊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都毅然不动,还要发出震摄人心的呐喊:“宁可头断血流,决不出卖灵魂”,青年时期的朱德司令为追寻党的踪迹,从南方跑到北方,从北方又回到南方,从亚洲跑到欧洲,从法国又跑到德国,这迸发的坚定信念耀射斗牛;
我国著名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数十年如一日的连续46年总交缴党费11万多元,并为“希望工程”、灾区捐款9万余元而他和家人们的生活却一直很节俭,让我们看到了为党默默辛劳的奉献精神。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的人们,要正确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向心力,充分发挥先列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想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学遵守和奉行。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普及,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铭记着先辈事例,时刻激励,鞭苔着我们,时刻不放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道路前进吧。

【篇2】《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自我们懂事起就耳熟能详的,但是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对其内涵与外延、范围的划分、提出的背景、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认识到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且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为什么历次大会都会着重提到民生问题?十八大报道更是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民生问题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社会建设是民生问题的制度和体制保障。过去我们把社会主义建设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后来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面对贫富差距拉大、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难、看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的局面,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着力解决民生这个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对民生的重视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全面。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前提和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和方向,文化建设是精神支柱(智力支持、软实力),社会建设是根本落脚点。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动力,不可分割,这才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和总体框架。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21世纪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具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定要抓紧抓好。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奋斗目标无论从革命战争时期看,还是从现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都决定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的92年历史使党的环境、面貌、地位、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性质、宗旨和根本目标始终没有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党才赢利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一点必须牢记,因为它关乎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关乎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单以我们在校研究生为例,健康、就业、稳定等,都涉及到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百姓对民生的期盼,要求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关心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民生问题与百姓息息相关,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谁也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治国之本,须臾不可忘记。
  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举措,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养老就医等,件件关系群众生活,事事关乎人心向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爱民、亲民、为民、利民的党。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个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一定会建成。

因此,我觉得,为了使我们国家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使人民生活更加快乐美满,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必要的,更是使我国更加富强的法宝!

【篇3】《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

社会主义五百年读后感

社会主义五百年读后感

社会主义五百年读后感

今天党支部给每位党员干部发了一本名为《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的书,我随手翻了一下,后来被书中章节所吸引,利用几天的的业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该书。历史一经发生便凝固在它固定的时间线和空间点上,任凭风起云涌、沧海桑田、思潮变迁,不会再有变化了。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历史需要解读。以下便是本人对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读后感:

第一、充分感受《五百年》的重要思想性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可读性很强、该书史论结合、文风通俗,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空想社会主义开始讲起,共分六个阶段,概要叙述了世界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感受不在于千回百转、绝境逢生的曲折情节,也不在于荡气回肠、扼腕长叹的沧桑感慨,而在于追随历史步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党人时代精神的领悟。该书展示的是一幅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立体式画卷。

第二、关于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解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谈起。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

【篇4】《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读    后    感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五百年》这本书,让我眼前涌现的是五百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心中感动的是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五百年》不仅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时期等阶段的发展史,而且重点阐述了我党成立90多年来的历史,为深刻认识我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良好平台,学好《五百年》对于我们熟知党史、主动践行群众路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种思潮,社会主义自产生以来已经走过近五百年的历史。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不断演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的形势下,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五百年》,使我们正确理解和看待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主要流派;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正确看待新形势下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诸多新变化。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前瞻世界社会主义命运,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同样,如果不把社会主义500年的沧桑历史搞清楚,就不知道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必然和曲折。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到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人类在荒野里跋涉了332年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理想社会的真正道路。千秋胜负决于理。一个多世纪前年轻的马克思未曾想到,他的思想火种,会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荡涤着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走向,也改变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命运。自从社会主义出现以来,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围绕实现社会主义这个美好目标,真是英雄迭起,前赴后继,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最壮美、最动人的篇章。无数前人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中所表现的这种英雄气概,永远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然前行。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是历史的自然选择,是人民的自然选择。历史从来不是完美的,但历史就是历史,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历史的客观真实面前,任何主观的否定、改变,甚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也都是毫无意义的。社会主义作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探索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尽管前进的道路上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但在以***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攻坚克难,奋勇前进,战胜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和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5】《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读后感

20141305104 王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再次被提上议程,十八大报告首先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回顾,而且总结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丰富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并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展望。本文正是基于对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发展实践,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提一些相关的建议。

在党的十八大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再次被作为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被提上会议议程,“和谐”这一光辉而令人期盼的字眼在十八大的报告里也屡次三番的出现,并呈现出形式多样和内涵丰富的特点。虽然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举措的提出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如今其面临的问题和阻碍更是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艰巨,而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决定着整个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成败,甚至关系着整个中国社会改良的进程和中华民族是否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因此,重新思考和审视关于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建设历程,并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做一些必要的展望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让我们重新理解一下关于“和谐”一词的内涵以及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和我党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具体实践。

(一)和谐的内涵、发展及意义 (1)“和谐”一词在汉语词典里的释意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如:音调和谐,和谐的气氛等。

(2)在古义中,“和谐”被认为有以下几种意思:①和睦协调。汉·郑玄 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唐·李商隐 《杂纂》:“诸妇和谐,不嫌麤辣。” 明·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敢天教我夫妇再和谐,都因这佛会。” ②作动词,指使和睦协调。

宋 司马光 《瞽叟杀人》:“所贵於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③谓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晋书·挚虞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 清·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自中 唐以后;
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④和解;
和好相处。《魏书·萧赜传》:“ 赜,初为太子时,特奢侈。

道成 每欲废之,赖 王敬则 和谐。”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此剑原是 吴国之宝,他既来索取,不如做个人情,送还了他,两国和谐,可不好那!”

(3)“和谐”在现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做动词。指不合规格,违反规则,而被处理掉了。例如:你今天在论坛上发言被和谐了吧。意思就是因为不文明,有碍于论坛和谐气氛而被处理掉了。

(4)西方的“和谐”理念 1.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2.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3.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4.马克思真正把握了“和谐”理念,提倡社会和谐。

(5)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从以上这些关于“和谐”的内涵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认识上深化理解、准确把握、正确运用和谐的内涵,才能在实践上有效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二)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之一是“社会更加和谐”。胡锦涛***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改革发展战略,内在地包含着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涵义,是迈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范畴,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要求全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专列单章加以部署。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这是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探索重大成果的集中体现。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促进社会和谐确定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项要求之一,并且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列专章阐述社会建设,部署和谐社会建设要着重抓好的各方面工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提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

回顾和总结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成就

(1)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10年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日益成熟,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有效避免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党和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推出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束了中国农民2600年来种田交税的历史,大大减轻了负担,促进了城乡社会公平。

(3)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是民生之本。1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颁布实施《就业促进法》,以立法形式保障就业。积极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千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维持在4%左右的较低水平。

(4)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国家扶贫标准普遍较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回升。协调劳动关系,缓解劳资矛盾,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5)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及非农就业职工五大险种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其他各项社会救助、救济制度。增加保障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6)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全面实现全国范围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多适龄儿童,2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的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初步解决。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人民群众上大学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0年来,医疗卫生体制围绕增强医疗卫生体系的公益性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展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医改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初步显现,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8)社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10年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公民参与和社会协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群众权益得到更好维护,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

(四)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1)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可持续问题依然很突出;

(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3)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4)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5)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6)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7)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8)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必须坚持的几项原则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4)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6)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7)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8)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三、总结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上一种高级的社会状态,是相对于以往诸种阶级社会形态中的低级社会和谐状态而言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党和人民以及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高的历史定位与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凝聚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精神意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篇6】《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后感

在经过这段时间,《概论》的学习,我由衷的感慨,对于现有的生活,现有的制度,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今天,特此撰一小文,浅谈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党的方针探索路程以及对我们现有生活的影响。

建立怎么样的经济制度,一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主要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两者的关系。期初,我国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最后认识到“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制度;
”最后突破思想禁锢,认为市场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又稳又快,总体的经济体量,GDP高居世界第二,在不久的未来,赶超美利坚联合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大概率事件。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也是做得有声有色,自从2001加入WTO,我国的进出口量飞速增长,出口总量于2009年超过的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令人骄傲的数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的实战成果。

当然,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或许没有那么直观。那我来谈谈,改革开放来,一些在我们平常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接地气的事情。

在1978年前后,长兴农民实行的是以小队为生产粮食,农民只能种田,一辈子很难走出那一亩三分地。而中华大地那句俗话:“,家里有头牛,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中的一亩三分地已经不是自家的了,是生产小队的,干活的时候偷懒是常有的事,连父母教育孩子都是别太出劲干,导致整个小队工作懒散,不出效率。

那么干活是记公分的,成年男人一天工作日记十分,成年女性记八分,少年记六分。到了年的分配粮食的时候,就按每家每户人口总计公分来分配。每当分粮食的时候,也就是年底的时候,一年下来大家都懒懒散散的干活,哪有足够的粮食够分配,这时候是村上出矛盾高发期,有些人嫌这不公平那不公平的,大打出手事情也是常有的。

另外呀,农民被死死的束缚在田地上,不允许做买卖,不允许私自养家畜,极度的不自由。整个社会看似一片祥和,其实内在已经溃烂了。整个经济体系,像是一条没有发动机的摇摇晃晃漂浮在海上的大船,随时都有触礁而散架的可能。

这个时候,一位神圣了老人像先知一样,发现了船的内在能问题。这个老人就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现有的记录片里,八十多岁高龄的他指出:“中国只要不搞改革开放,不搞市场经济,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那斩钉截铁地气质,现在看来依旧让人感到热血澎湃。

改革开放起来了,家庭联产起来了,人员流动起来了,外资引进来了。人们不仅仅在自己那块土地上出花样了,他们中一部分人开始全国各地跑,倒卖小商品,他们就是今天的温州人。其中一部分人,开启了小公司,他们就是今天的王石,柳传志。外商开始进来了,台湾的富士康,美国的耐基鞋厂(今天叫耐克),释放了中国的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红利。

农民开始包干到户,每个人的积极性是空前的高涨,以前都是八点到田里干活的人,现在甚至天不亮就下地了。自然粮食的产量就上来了,第二年的就不用为粮食担心了,生活的基本温饱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了。年底不会出现,为分配粮食而大打出手,村上各家各户自己干自己的事,很多人都干得很好,生活开始焕发生机。

小商品开始流动,人们口袋里开始有富余,开始实现了商品的成规模性的交易。大家在逛街的时候,发现在商城里不仅仅是以前那些老件套,出现了新鲜的玩意儿,像录音机,电视机和电冰箱等。

一方面是劳动力流动,一方面是土地的解放,再加上后期资本的引进,在传统意义上的三大生产要素同时发力,这个经济想不好也困难。

改革开放,开放不仅仅是全国大门,还有人民的心和广袤无垠的土地;
招商引资,招来的是国际上寻租的企业,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他们带来的是技术,你视野,是管理哲学,是资本。这些个庞然大物,一下子引进到这个面对新世界像初生的孩子一样懵懂的国家,其中过程的艰辛,刚开始的不适是难免的。不过,一旦邓小平同志下定决心,人民号召响应,国门打开的那刻起,就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片土地必定是要大刀阔斧的改变,事实也证明了,资本在我们的特设社会主义遍地开花,中国从那时候是近代史上走强的标志性时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历史的星空深邃而悠远,几乎每个人都显得很渺小,但是总有那些闪耀的星星,燃烧自己发出那些柔弱的光芒,试图给自己,给身边的朋友带来光明,他们不会永存,却被历史永远铭记。送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改革开放三十年”,这句挂在口头的话,也不合适了。2008年,正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当口,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体系也有受到波及。历时六年之后,2014年*****李克强总理,强强联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始了第二次大刀阔斧的改革,2014年又是一个不平凡之年,也被人称之为改革元年。

未来的方向,扑朔迷离,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员,必须跟着社会主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一起奋勇前行,抓住经济新常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全面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2016年,以及未来,中国特色社会本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无反顾地在全球视野的风口浪尖纵情歌舞。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