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精选文档)

2022年度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 2022-06-20 19:4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精选文档)

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4篇

【篇1】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

寻找被遗忘的家风,重塑美好的港湾

家,是心灵的归宿,让我们在风雨中无所畏惧;
家,是心灵的依托,让我们在伤痛中有所慰藉;
家,是心灵的港湾,让我们在落寞时有所倾诉。家风,尤其是良好的家风、家训,在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是一个社会与国家的兴衰荣辱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古语所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只有家风优良,家训规范,才能塑造美好的家庭,激发美好的心灵之源。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人们已经渐渐将中国传统家风遗忘,当有人问起何为“五常”,何为“八德”时,我相信在座的至少有90%甚至更多的人会被问的哑口无言,因为我们当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重视度太低,特别是已将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遗忘,遗忘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常”,遗忘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单单这13个简单的汉字中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倘若我们能身体力行将这13个字践行到我们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去,那么借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那就是“完美”!然而人无完人,我们不提倡虚假的绝对化,相对的能够践行或者具备传统优良家风的一点或几点就已足矣。

遗忘了优良家风的内涵,我们的社会开始变得冷淡无情;遗忘了优良家风的精髓,我们社会中的群体开始变得自私自利:遗忘了优良家风的灵魂,我们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开始变得寡言少语,我们丢失了基本的尊老爱幼,事事以我为中心,我们开始寡言少语,仅限于自己的一隅之地,我们不再乐于助人,生怕惹祸上身,人的情绪越来越焦躁,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这样的社会,这样的集体,这样的家庭难道是我们想要的,需要的吗?

不,我们坚决拒绝接收这样的未来,作为一名基层年轻的工作人员,社会的未来发展我们是主力,是中坚力量,我们坚决拒绝生活在遗失传统优良家风的大环境中,人情冷漠非我们所追求,我们所向往的是温暖,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的互助,是家与家的和谐,是充满色彩、洒满阳光的五彩世界,拒绝灰色与阴霾的笼罩,作为未来发展力量的一份子,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一个阳光的人,一个守礼守法的人,一个守信勤劳的人,影响身边的人,传递良好家风所散发的正能量,扩大影响范围,找回被遗忘的家风、家训,打造美好的小家庭,为重塑风清气正的社会大环境献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篇2】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

传承优良家风

郾城区辽河路小学于秋娜

 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其实,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我是在陆绩怀橘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在我年幼时父亲教育我们要孝敬奶奶,给我们讲奶奶一个人拉扯父亲和姑姑,在那缺吃少穿的岁月里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们深知父亲的孝心和奶奶的不易,不论何时,只要我们一踏进家门,必先去见奶奶;
每餐的第一碗饭,我们姐弟几个争抢着给奶奶端……虽然奶奶离开我们已二十个年头了,可只要一提起她老人家,泪水总是盈满眼眶。结婚以后,有了孩子,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要尊敬长辈,要懂礼貌。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2010年年关发生在武汉黄陂孙氏兄弟身上的感人事迹让人改变了对包工头的坏印象。孙氏兄弟20年坚守不欠薪,这样的承诺,分量比山还重。 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许诺,许下诺言,就必定要按说的去办。父母亲求真务实的生活作风熏陶着我,所以我要求孩子买学习用具找回的零钱必须上交。每天在学校的表现如实讲给爸爸妈妈听。   。

  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 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家风是无形的、潜在的,对我们及子孙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影响;
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家风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家风是孩子规范行为准则的“调节器”。而中国人历来重视庭训家教,自古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世家不同,家风迥异,每个家庭家族都有着自己的家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篇3】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

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


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说起这家风家训,听老一辈们讲,勤俭节约可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虽在21世纪的今天,物质条件相较于老一辈们那时的生活的条件好太多,但我们全家人仍然谨遵传家宝的教诲,从不铺张浪费。


勤俭节约的家风,源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已过世的爷爷。听妈妈说,爷爷的一生坎坷。七八岁时便给地主家放牛,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法,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此,爷爷就把这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播种、耕种、收获,样样精掐细算,舍不得浪费一滴粮食。直到过世时,还依旧恪守着节约的美德。爷爷曾教育我: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艰苦的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爷爷虽然不在了,但是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存在我心中。


爸爸妈妈这一代便传承了爷爷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节约不仅只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完电脑或看完喜欢看的电视剧后不关闭电源,是一种罪过;
不随手关闭水龙头,放任水龙头中的水流,似乎就是犯了弥天大错;
还能穿的衣服扔掉就是罪恶滔天。像面包这样的零食就好像是奢侈品一般,从来不会出现在我的家里。我曾无数次抱怨爸爸妈妈的抠门,爸爸妈妈总是笑而不语。长大后才明白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勤俭家风之美。在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勤俭节约仿佛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一般,早已深入我心。每当我浪费之心开始作祟时,我总能记得爸爸妈妈的教诲与爷爷那句语重心长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作为勤俭节约家风的传承人,更应把勤俭节约的美德发扬光大。我因此大声倡议: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肩负发扬这一美德的使命,让节俭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当这优良家风的传承人!





【篇4】专题党课:传承优良家风 永葆纯粹党性

传承优良家风 争做文明楷模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着船走,船儿扬起风帆。我是谢红艳,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我,先生,公婆,以及我们可爱的孩子,全家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其乐融融。在生活中,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
在工作中,我们敬岗爱业,有责任心,有事业心,以爱己之心爱人,关爱社会,热心公益,以优良的家风严格自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家庭的典范楷模。

一、爱国守法 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

我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一个党员,也是一个干了几十年教育的老教师。所以,在传统的耕读传家的文化教育下,我耳濡目染的学会了做老实人,行老实事,知道如何修身处世,如何乐业齐家。1996年,我也如愿的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工作20余年来,自始至终坚持在教育一线,坚持教书育人,尽责尽职,任劳任怨,对学生充满爱,做有温度的教育事业,以一颗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赤诚之心勤勉工作,无私奉献。近十年来,我一直扎根在耒阳市城北完小,更是全身心扑在工作中,钻研教材,关心学生,追求进步。除担任学校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更兼任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大局,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不遗余力,早出晚归,十几年如一日,满头青丝染成雪,无怨无悔。同事们说我是打了鸡血的人,我笑着回:"我是打铁的人"。这是我的工作常态,而我的先生在工商部门工作也多有如此,朝九晚五恪尽职守。但不管如何,我们始终能彼此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

二、夫顺妻贤 敬长爱幼 家庭成员和睦多

人说,婚姻中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我与丈夫结婚20余年来,举案齐眉,互敬互爱,鲜有嘴角争执。在处理家庭诸多事务,总能求同存异,并且保持及时的沟通,尊重。家和万事兴是我们共同的治家理念,妻贤夫和睦是我们婚姻的不变法则。我们爱我们的家,我们尊老爱幼,同心相携。我们践行以"孝"治家,仁德为本,躬亲示范。我们深知,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老人辛苦一生不容易,我们不仅仅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照顾他们的日常饮食,起居,也同时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为让老人安享晚年,尽享美丽夕阳红,我们会竭尽所能陪老人在节假日外出游玩,经常与老人讲些单位、社会发生的奇闻趣事,听老人说说一些陈年往事,陪父母唱一首童年的歌,以此来慰藉老人,帮他们排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以身作则,言谈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身体力行,轻说教,重引导。在家庭成员间,我们学会彼此倾听,学会彼此尊重,学会相互扶助,让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学。在我们家,每个人都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和谐家庭的真意,这也是我们为社会创建和谐稳定尽献的一份绵薄之力。

三、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构建文明健康新生活

是的,把孩子培养好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种贡献。我们一直很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致力于将孩子们培养成有健康体魄,有健全人格,有使命担当的社会人。致力于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处事,如何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不戚戚于贫穷,不汲汲于富贵,做胸襟宽广的追梦人。教他们做一个品行端正,坦诚善良,有社会责任,讲公德、守法律的社会公民。我们的家庭生活方式也十分的健康。我们崇尚科学,厉行勤俭节约,主张科学理财,合理消费,注重环保。家庭每一个成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或爱运动、 或爱阅读、或爱书法绘画,都爱行千里路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使女儿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我们夫妇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女儿做出榜样。生活俭朴。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我们还经常教育女儿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我们的教育下,女儿衣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乱花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严于律己。为了以言行影响女儿,为女儿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在家讨论家务事,总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为标准,努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行。

四、扶危济困 热心公益 传递爱心人心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扶危济困,热心公益。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人深处逆境,遭遇困厄。他们可能是邻里,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路人,当伸出雪中送炭的温情双手时,这世界就会有爱流淌,温暖如春。我的丈夫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又不知多少次参与社会的公益募捐活动,而我总愿立足工作岗位,关爱贫困学生,关心留守儿童,走访并扶助家庭困难学生,为低保家庭的孩子送去简单的衣物,在学习上给他们送上亟需的学习用品。在我们的熏陶影响下,我们孩子们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偶尔也会主动帮助邻里的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拾掇衣物。就在去年为贫困山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中,女儿送去了自己为留守儿童精心挑选的课外书; 在敬老院里,她给奶奶们梳头,给爷爷们唱歌,画画。打扫卫生,让孤寡老人们感到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面的温暖和快乐。生活中的她,就是这样,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春风化雨,爱的种子已经在我们家里落地生根。

我们的家是幸福的。我们热爱生活,我们热爱自然。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将以身示范,以德修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的传统美德。散发激扬青春,书写新时代华章,传承优良家风,做文明家庭的楷模。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