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的心得体会2篇
【篇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的心得体会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从探索到发展发展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实事求是实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继承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启示,从而发展为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思想 实践 理论 实事求是历史 经验 创新 发展 启示
正文: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于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吸取各国经验的同时,结合了中国的国情,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发展的过程曲折,但是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发展自己的思想及理论体系,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从而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马克思已逝世100多年了,但作为一个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如此的广泛及深远,他的思想具有无穷的魅力。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各国在坚持他的思想他的同时,将其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更为充实。它虽诞生于十九世纪,但却没停留于那个世纪;
虽产身于欧洲,但却跨越了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它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以完整体系,适应时代和实践需要的科学理论,在坚持的同时不断的求实创新,加以发展。
在中国还在漆黑中前行之时,不知道该怎样去救助这个处在水生火热的国家之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的同时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在旧中国这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与其他国家也可能不一样。那么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如何去建设属于自己的具有特色的国家就特为重要。在接触到马克思的那一刻,中国共产党彻底的觉悟了,我们应该走适合自己的道路,从此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开始了发展具有特色的中国。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更好地解决中国改革及建设中所面临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向更好的生活迈进。那么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是马克思足以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旧中国是一般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且复杂的问题,完全套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照搬国外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将其当教条,更不可能去照抄别人的经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它的立场、观点以及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她的基础是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的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另一方面就是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提炼与升华。最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变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运用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欢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总的来说,就是在实践中显示理论,同时又在实践经验中发展理论,将两者相结合,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剪力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顺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纠正了探索进程中的错误,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心同德地为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奋斗。在新世纪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集中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社会的各国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那么,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一些启示。第一,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理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与此同时,必须首先尊重实践,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开创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积累、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被发展,我们始终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和运用。同时,还要认识到:时代在不断进步,实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如果所有的一切都要原封不动的照搬,而不加以创新,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进步。因此,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开拓创新。
第三,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就是要使理论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在实践中求发展,不断的去创新。
第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始终坚持走在时代前列。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始终把中国的国情作为最大的立足点。与此同时,还要在更广阔的范围来认识世界的主题、趋势,跟上世界潮流。只有把对国情和世情的认识紧密地结合、统一起来,我们的战略和政策才有坚实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稳步推进。
从以上的种种来看,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加之与党的各届领导人的思想理论成果相结合,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的去发展创新,使得中国具有实践、民族、时代的特色,书写自己的辉煌传奇。
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的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作者:满益勇;符原菁
作者机构:中共湘西自治州党校,湖南,吉首,416000;中共湘西自治州党校,湖南,吉首,416000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673-9272
年:2005
卷:016
期:003
页码:70-72,98
页数:4
中图分类:D20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一大到十六大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通过第一次飞跃,克服了死守马列本本的教条主义错误,较系统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及其精髓--"实事求是";通过第二次飞跃,我党再次克服教条主义倾向,创立了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创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与时俱进".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