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律动教学设计五篇(完整文档)

2023年度律动教学设计五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 2022-12-31 12: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律动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律动教学设计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律动教学设计五篇(完整文档)

律动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了解手帕作用

  提问:小手帕有什么作用?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谁来洗呢?

  小结:小朋友都长大了,在幼儿园是小哥哥、小姐姐了,

  所以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学习舞蹈《洗手帕》

  1、分解学动作提问: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教师示范:翻手腕动作,幼儿模仿。提问:你们怎么洗手帕的?用什么洗手帕?

  教师示范:浸水、搓肥皂、洗手帕动作,幼儿模仿重点:学习洗手帕动作提问:手帕洗好了做什么?教师示范:拧手帕、左看看,右看看、晒起来动作,幼儿模仿提问:手帕洗的真干净,你们高兴吗?

  2、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3、完整听音乐作动作教师完整示范一遍

  4、幼儿集体学一遍

  5、纠正个别幼儿动作,加强重点动作指导

  6、幼儿完整跳两遍

律动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幼儿园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今天我们是一个音乐领域的“律动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幼儿能跟随音乐做动作,在音乐中去感知旋律的节奏、想象情景。

  我们针对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引导孩子积极探索与发现车子的奥秘,例如:车子需要加油、下雨天要用雨刮器等……根据孩子的兴趣与生活经验,我们选择了音乐律动“开汽车”集体教学活动以开车的情景作为载体,在音乐律动游戏中通过扮演小司机,初步用动作随音乐表现出在路上遇到各种问题的情节。尝试在没油,下雨的不同情景中创编出相应的加油、刷雨刷的动作表现。在听到雷声的指令后,能够迅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停车位,体验亲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AB段的结构,初步用动作随音乐表现出游的路上遇到各种问题的情节。

  2、尝试在没油,下雨的不同情景中创编出相应的加油刷雨刷的动作表现。

  3、在听到雷声的指令后,能够迅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停车位,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音乐AB段的结构,初步用动作随音乐表现出游的路上遇到各种问题的情节。

  难点:

  尝试在没油,下雨的不同情景中创编出相应的加油刷雨刷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音乐

  2、游戏情境操作板

  3、停车标志

  活动过程

  1、游戏情景导入,完整欣赏音乐

  幼儿跟随教师以开汽车的方式进场,调动幼儿情绪并完整欣赏音乐师:今天天气真好呀,我们开着小汽车一起出去玩一玩。

  2、调动幼儿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创编加油、刷雨刷的身体动作并随乐表现。

  师:在玩的路上,出现两个小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会遇到哪那两个小问题,好吗?

  (听好音乐,音乐起,小汽车出发。)

  ——通过教具游戏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音乐的变换和可能发生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师:大家听到什么声音了?小汽车遇到第一个问题——加油站,小汽车需要加油了(教师演示油枪加油动作),加加油,加加油!

  师:小汽车加满油又可以继续上路了。

  播放音乐,音乐起,小汽车遇到第二个问题—下雨了。

  师:大家听到什么声音了?仔细听一听,怎么了?下雨了。非常棒!我们用什么来帮帮忙,(教师演示雨刷器的动作)伸出一根小指头,刷一刷,刷一刷。

  师:我们遇到两个小问题并且解决了两个小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哪两个小问题呢?加油和下雨了。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情景,通过动作的变换让幼儿体验和感受“开汽车”的乐趣及音乐的变化。

  播放音乐,大家一起重新出发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开小汽车吧。(跟随音乐一起做开汽车的动作)

  ——引领幼儿完整游戏,初步感受“开汽车”的游戏情景,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变换和加深对动作的`记忆。

  3、游戏环节

  一、坐在椅子上跟随音乐巩固游戏动作

  在游戏过程中教授孩子乘车的基本知识以及不能超速的安全知识:系好安全带,握紧方向盘准备出发了(老师和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做开汽车,加油,雨刷器的动作)第一遍音乐起,根据音乐的不同,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坐在小椅子上做开车、加油、雨刷器的动作。

  使幼儿再次熟悉音乐并加深幼儿对连贯动作的记忆

  二、围着圈圈跟随音乐,“开汽车”

  师:小汽车们在自己的基地里都开的这么棒,那接下来我们要挑战开车上路啦!第二遍音乐起,根据音乐的不同,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着场地做开车、加油、雨刷器的动作。

  师:真棒,我们的小汽车人第一次上路就这么厉害,下面老师要变成交警来监督汽车人,小汽车人见到交警,记得停下来哦!

  调动幼儿积极性,使“开汽车”的动作更加生动形象

  三、增加“打雷”情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第三遍播放音乐再次由老师充当交警,监督指挥孩子们进行开汽车游戏,并在其中做加油和雨刮器的动作。引导孩子在雷声响起的时候将车开到停车位上的小知识。播放雷声音乐

  师:大家听到什么声音了?

  幼儿:雷声

  师:打雷了,很危险,我们要把汽车停下来了,大家找一个安全的位置把汽车停下来。

  播放音乐,第四遍游戏,缺少一个停车位的情况下,激发孩子应对少一个停车位下的办法,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想办法的友好。

  师:这一遍呢,会有一个小汽车人没有停车位,如果没有停车位没有关系,我们一起帮助小朋友好不好?

  幼儿:好

  更加生活化的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又再次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亲子互动,增进亲子情感

  师:现在宝宝们来做汽车小司机,爸爸妈妈们来当小乘客一起来玩这个游戏,爸爸妈妈的手臂是加油站,怀里是停车位。现在所有的小汽车和我一起先在加油站加加油……,再一起停个车。

  再次播放音乐,进行游戏。雷声响起时,幼儿要把车开回停车位,回到爸爸妈妈的怀里。

  4、结束:在游戏音乐中结束。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开汽车情景串联而成。活动有四个环节组成,我加入了情境表演加加油和下雨,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创编,孩子们即产生兴趣、创编动作,其中随音乐大胆创编肢体动作以表现开汽车的乐趣,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创编不同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整理,形成完整的律动。

律动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运用图谱听辨并体验“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2、尝试用身体动作和语词表现“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3、感受表演活动中带来的角色扮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

  运用图谱听辨并体验“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活动难点:

  用不同动作表现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各种动物胸饰;CD带;各种小动物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乐曲,感受意境

  老师:有一天森林里面突然响起了音乐,你们听一听,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出示图谱,感应节奏

  1、看图谱,跟音乐演示节奏。

  原来是狮子大王想要举行一次动物狂欢节,好多小动物想要参加。可是狮子说:“只有会跟着节奏跳舞的小动物才能得到入场券。你们想知道谁拿到了入场券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出示小白兔)教师跟音乐演示图谱。

  2、不看图谱,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各种小动物的不同肢体动作。

  请幼儿分别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恰、恰、恰恰、恰”的节奏。(每种动物表现全曲)

  3、请幼儿集体轮流表现小动物的肢体动作。

  三、情境表演,表现乐曲。

  将场地布置成有各种食物的晚宴,请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动物角色找食物。

  1、与幼儿探讨用什么动作跟节奏找寻食物。

  2、教师示范用第一段的音乐节奏走到食物前第二段音乐进行饶圈踏步表演。

  3、请幼儿集体跟着音乐将四种动物形象进行表演。

  4、请幼儿分角色表演

  5、邀请老师一起表演

律动教学设计4

  【故事情节】

  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生长着很多好玩的含羞草,小朋友们可喜欢和它做游戏了,因为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害羞的缩起来;一阵风吹来了……(结合幼儿创编的B段情境讲述)含羞草慢慢的展开了它的叶子,让阳光照在它的脸上;调皮的小朋友看到含羞草展开了叶子又来和它做游戏了。

  【动作建议】

  A段一从每个乐句的第一拍开始创编含羞草收缩的动作。

  B段一自由创编含羞草伸展的动作。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段的不同风格和ABA的益式结构。

  2、尝试在A段音乐中创编收缩的动作表现含羞草的形象。

  3、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含羞草,知道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和展开。

  2、钢琴伴奏及CD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猜猜想想。

  教师:有一种特别有趣的植物,它的叶子细细的、小小的,像小手一样张开,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害羞的缩起来,这是什么植物哪?引发幼儿和老师一起讨论含羞草的话题,帮助幼儿回忆含羞草的相关经验。

  二、感受乐曲A段旋律,体验含羞草收缩的动作。

  1、用小手体验含羞草收缩的动作。

  2、用手臂和腿体验含羞草收缩的动作。

  3、发挥想象力,尝试用身体其他部位表现含羞草收缩的动作。根据幼儿的创造帮助幼儿提炼收缩的动作。

  三、感受乐曲B段旋律,幼儿自由创编B段的动作。

  1、引导幼儿倾听B段旋律。

  师:你听,风来了。在这段音乐里发生什么事了?

  2、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帮助幼儿提炼情境和动作。

  3、幼儿展示自己根据B段音乐创编的动作。

  四、结合音乐,完整的用动作表现含羞草形象。

  1、幼儿完整感受音乐情境及ABA曲式。

  2、幼儿尝试独立完成韵律动作。

  师:观在这片草地上长出了好多含羞草。(请小朋友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站好)我要来碰一碰你们喽。

  3、引导幼儿自己倾听音乐跟着音乐做出收缩和伸展的动作。

  4、鼓励幼儿尝试合作完成动作。

  五、师幼互换角色,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律动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探索根据歌词表演《泥娃娃》,用肢体语言和歌声表达对泥娃娃的喜爱。

  2、在表演的过程中会找合适的位置,互相不碰撞。

  3、乐意做泥娃娃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泥娃娃一个、录音机、动作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师:泥娃娃那么可爱,那么想要爸爸妈妈,我们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可爱的你娃娃呢?

  2、幼儿一句一句创编。

  师: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可以做什么动作?眼睛不会眨可以做什么动作?谁愿意来编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老师整理幼儿的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根据图谱动作一起学一学。

  3、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习第二、第三、第四句。

  二、集体学习《泥娃娃》律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套动作,请大家看老师来表演一遍。老师表演幼儿跟着一起学一学。

  2、请小朋友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听着音乐来做一做。

  3、请表演动作优美到位的幼儿大单的表演给大家看。


律动教学设计5篇扩展阅读


律动教学设计5篇(扩展1)

——律动教学反思10篇

律动教学反思1

  一、 活动目标

  1、 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

  2、 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

  一、 活动准备

  1、 音乐CD、CD播放机、挂图第二页。

  2、 鼓、掉镲、唱名卡、布球。

  3、 啦啦彩球、节奏卡、软垫。

  二、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通过肢体律动感应下行旋律。

  2、 难点:有节奏地创编舞蹈动作。

  三、 活动过程

  1、 暖身活动:老师伴奏,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学老树怪的模样进场。

  师:在森林里有许多老树怪,它们一摇一晃地出现了。

  2、 唱名背唱:老师指唱唱名卡,幼儿手持布球指唱。

  师:老树怪好开心,嘴里哼唱了旋律,它唱的是什么?出示唱名卡,幼儿模唱旋律。

  3、 故事导入

  师:一只贪玩的小风筝故意挣脱小主人的绳索后四处游玩,它在天空中飞得好高好高,在穿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被一个老树怪给抓住了。小风筝挂在树枝上动弹不得,书上飞来许多乌鸦。小风筝害怕极乐,于是请求猫头鹰帮它把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了小主人,小主人看到了紫色羽毛,就会知道小风筝有危险了。小主人收到紫色羽毛后,为了救小风筝,找了好多好多小朋友帮忙。

  4、 律动即兴模仿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老树怪的地下,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风筝从树上滑下来?

  (1)、幼儿围圈律动。

  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由上到下拍奏,感应下行旋律。

  (2)两人一组创编舞步。

  A段:跳抓抓舞、扭扭舞、高低舞等等创作各种舞步并互相模仿。

  间奏:拍手唱唱名,由上到下排奏,感应下行旋律。

  5、 结束

  师:小主人说了,我们的人手不够,再去请一些好朋友来帮忙好吗?(幼儿伴随着音乐,一手拿着鼓,敲打着退场)

律动教学反思2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因为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内容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生活经验的重温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过年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喜庆乐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让过年喜庆的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引导幼儿认真看幼儿用书《包饺子》内容,为此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不用图谱

  传统的韵律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相应节奏的动作图谱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创编,共选定动作,运用游戏活动突破难点。动作来自孩子本身创编,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不知不觉中掌握韵律动作。

  3.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感受节奏

  启发幼儿用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擀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来帮助幼儿感受韵律动作及乐曲节奏特点,并愿意参加韵律活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人的感情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即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幼儿快乐的学会、学好此律动,并且能愉快的做身体造型及动作,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此次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律动教学反思3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通过活动我有许多感受,回想课堂,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记下。

  一、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1、音乐的选择。音乐活动中音乐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参中设计的音乐有四段,我仔细听了这四段音乐,觉得四段音乐区分不太明显,对孩子来说欣赏起来有难度,于是我从网上找了一下,把音乐设定为三段。三段音乐描绘了三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音乐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慢慢睁开了眼睛,洗脸、找吃的……开始一天快乐而忙碌的生活场景;第二段音乐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狮子来了,小动物们纷纷逃跑,躲藏的画面;第三段则描述了狮王走后小动物们又汇集到一起,跳起了快乐的圆舞曲,情绪转为活泼欢快。音乐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个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准备。这个活动之所以能比较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是道具的准备。在活动前,我发了一个通知,请爸爸妈妈协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个动物头饰,并让孩子模仿该动物的动作。所以在活动中,他们的角色意识非常明确,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特别高,气氛特别活跃。

  二、活动中的循循善诱

  刚播放第一段乐曲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乐的光芒,是孩子们在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首曲子。在倾听的时候,许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澜一下,让我的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孩子们静下来,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赏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时孩子们更有把握。这个音乐活动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种途径使幼儿参与其中,主动地听、说、想、看、做,尽量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积极思维,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积累和丰富新经验。

  活动在快乐中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幼儿的每一节课,都饱含了我们老师的心血,都有我们企盼孩子得到快乐、得到成长的美好愿望。成功的课很重要,但是觉得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快乐,我开心。

律动教学反思4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因为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内容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生活经验的重温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过年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喜庆乐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让过年喜庆的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引导幼儿认真看幼儿用书《包饺子》内容,为此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不用图谱

  传统的"韵律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相应节奏的动作图谱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创编,共选定动作,运用游戏活动突破难点。动作来自孩子本身创编,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不知不觉中掌握韵律动作。

  3.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感受节奏

  启发幼儿用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擀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来帮助幼儿感受韵律动作及乐曲节奏特点,并愿意参加韵律活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人的感情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即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幼儿快乐的学会、学好此律动,并且能愉快的做身体造型及动作,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此次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律动教学反思5

  活动的优点:活动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学学、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兴趣比较高。和椅子玩“躲猫猫”的游戏幼儿在*时生活中也比较熟悉,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化。

  活动的优点:

  最后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比较客观地建议:音乐比较舒缓,对于小班孩子可以选择活动点、节奏感明显的旋律。其次,重点环节就是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旋律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还有很多小的地方也需要改进。

  活动收获:经过我们这次律动活动的开展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1.在律动学习中,音乐的熟悉是基础,要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动作创编要与角色形象相符,难易程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范围。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有难点,需要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难点。

  2.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环境既包括空间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的空间设置等),也包括人际环境(小组形式、集体形式);活动材料既包括教学内容(活动音乐),又包括教学工具(图谱、道具等)。

  3.对于是否规范孩子动作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幼儿互相观摩,并从中提炼出动作要领及动作表现要领。所谓教育的最佳策略就是做到教无痕。

  想要把音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除了自身要有比较好的音乐素养外,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材料的把握,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都需要好好斟酌。

律动教学反思6

  《包饺子》是中班艺术领域的一节泥工活动。泥工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在幼儿手中被团、捏、搓、压等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发展。

  包饺子是*的传统文化,幼儿吃过饺子,也见过包饺子,对饺子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泥工活动相结合,通过团圆、压扁、捏等技巧学习用橡皮泥包饺子,幼儿一定会乐在其中,轻松愉悦地感受泥塑的乐趣。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

  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律动教学反思7

  本节活动《我的身体会唱歌》主要是让幼儿充分了解声音无处不在,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发现制造声音是多么的简单,但却特别的有趣。

  活动开始,我就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从最熟悉的身体出发,探索会发出声音的部位,并体验声音的异同。虽然这个环节我没有任何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却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探索,他们都很兴奋地寻找着发音部位,找到一个便马上举手告诉老师或同伴。如:拍拍手、拍拍肩、左右*替踏地,用嘴发“P”的声音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硕硕在回答问题时说腿能发出声音,原来是用手拍拍大腿。小贝贝说头发也能发出声音,结果很多小朋友都不信,原来他是用手摩擦头发。还有我们班的楠楠做出小时候妈妈教的用手捂住嘴拍了几下“啊吧吧”的声音,引得孩子们大笑一场,随后也跟着做了起来。

  接下来我出示了几张节奏卡,让幼儿把刚才在自己身体上找到的"声音和动作有节奏的进行练习,幼儿都非常的喜欢,参与在其中,虽然有的小朋友还没有跟着节奏的节拍,拍的太快了或太慢了,但是我看到孩子们的高兴劲儿,都能热情、积极的投入在活动中我也觉得很高兴。最后环节,我准备了一首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在让幼儿把“身体的声音”变成一首歌时,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在请了几个小朋友表演之后,发现他们都是用同一个动作来完成一段音乐。所以在表演完成之后我进行了示范,使用了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演奏音乐。既重新感受了“身体音乐”的美妙与神奇,又对接下来幼儿的表演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不同的声音又重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尝试到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幼儿会发现制造声音简单、有趣。活动结束后,我还是播放着这段音乐,让幼儿尽情地去表演和感受。幼儿高涨的情绪告诉我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也让我认识并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则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主动,表现得更自然,收到更好的效果。

律动教学反思8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因为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内容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生活经验的重温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过年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喜庆乐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让过年喜庆的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引导幼儿认真看幼儿用书《包饺子》内容,为此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不用图谱

  传统的韵律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相应节奏的动作图谱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创编,共选定动作,运用游戏活动突破难点。动作来自孩子本身创编,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不知不觉中掌握韵律动作。

  3.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感受节奏

  启发幼儿用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擀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来帮助幼儿感受韵律动作及乐曲节奏特点,并愿意参加韵律活动。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人的感情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即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幼儿快乐的学会、学好此律动,并且能愉快的做身体造型及动作,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此次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律动教学反思9

  新课改给我们舞蹈课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生机,同时也给我们舞蹈老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驱使下,我尝试着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了《幼儿律动》这课。

  我自觉得这算不上一堂非常完美的课,但这节课的结尾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思考: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表现自己,去创编舞蹈动作。

  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感受律动动作”的环节,同学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争着抢着说自己所知道的对律动定义的描述。同学们已置身于欢快的音乐节奏中,加上在同学们学习律动组合的时候,我一边放着《转动手腕》和《摆头伸脚》的歌曲,这使学生对律动组合动作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一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在前面引导着,可这一开头给后面的“律动组合创编”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和领会作用。后面的内容可说是水到渠成。

  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发,当然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学生的表现创编那个环节,我给学生限定了两首非常简单的律动组合,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律动教学反思10

  《包饺子》是中班艺术领域的一节泥工活动。泥工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在幼儿手中被团、捏、搓、压等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发展。

  包饺子是*的传统文化,幼儿吃过饺子,也见过包饺子,对饺子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泥工活动相结合,通过团圆、压扁、捏等技巧学习用橡皮泥包饺子,幼儿一定会乐在其中,轻松愉悦地感受泥塑的乐趣。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

  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律动教学设计5篇(扩展2)

——律动教学反思10篇

律动教学反思1

  一、 活动目标

  1、 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

  2、 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

  一、 活动准备

  1、 音乐CD、CD播放机、挂图第二页。

  2、 鼓、掉镲、唱名卡、布球。

  3、 啦啦彩球、节奏卡、软垫。

  二、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通过肢体律动感应下行旋律。

  2、 难点:有节奏地创编舞蹈动作。

  三、 活动过程

  1、 暖身活动:老师伴奏,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学老树怪的模样进场。

  师:在森林里有许多老树怪,它们一摇一晃地出现了。

  2、 唱名背唱:老师指唱唱名卡,幼儿手持布球指唱。

  师:老树怪好开心,嘴里哼唱了旋律,它唱的是什么?出示唱名卡,幼儿模唱旋律。

  3、 故事导入

  师:一只贪玩的小风筝故意挣脱小主人的绳索后四处游玩,它在天空中飞得好高好高,在穿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被一个老树怪给抓住了。小风筝挂在树枝上动弹不得,书上飞来许多乌鸦。小风筝害怕极乐,于是请求猫头鹰帮它把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了小主人,小主人看到了紫色羽毛,就会知道小风筝有危险了。小主人收到紫色羽毛后,为了救小风筝,找了好多好多小朋友帮忙。

  4、 律动即兴模仿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老树怪的地下,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风筝从树上滑下来?

  (1)、幼儿围圈律动。

  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由上到下拍奏,感应下行旋律。

  (2)两人一组创编舞步。

  A段:跳抓抓舞、扭扭舞、高低舞等等创作各种舞步并互相模仿。

  间奏:拍手唱唱名,由上到下排奏,感应下行旋律。

  5、 结束

  师:小主人说了,我们的人手不够,再去请一些好朋友来帮忙好吗?(幼儿伴随着音乐,一手拿着鼓,敲打着退场)

律动教学反思2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通过活动我有许多感受,回想课堂,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记下。

  一、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1、音乐的选择。音乐活动中音乐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参中设计的音乐有四段,我仔细听了这四段音乐,觉得四段音乐区分不太明显,对孩子来说欣赏起来有难度,于是我从网上找了一下,把音乐设定为三段。三段音乐描绘了三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音乐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慢慢睁开了眼睛,洗脸、找吃的……开始一天快乐而忙碌的生活场景;第二段音乐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狮子来了,小动物们纷纷逃跑,躲藏的画面;第三段则描述了狮王走后小动物们又汇集到一起,跳起了快乐的圆舞曲,情绪转为活泼欢快。音乐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个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准备。这个活动之所以能比较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是道具的准备。在活动前,我发了一个通知,请爸爸妈妈协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个动物头饰,并让孩子模仿该动物的动作。所以在活动中,他们的角色意识非常明确,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特别高,气氛特别活跃。

  二、活动中的循循善诱

  刚播放第一段乐曲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乐的光芒,是孩子们在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首曲子。在倾听的时候,许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澜一下,让我的`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孩子们静下来,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赏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时孩子们更有把握。这个音乐活动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种途径使幼儿参与其中,主动地听、说、想、看、做,尽量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积极思维,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积累和丰富新经验。

  活动在快乐中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幼儿的每一节课,都饱含了我们老师的心血,都有我们企盼孩子得到快乐、得到成长的美好愿望。成功的课很重要,但是觉得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快乐,我开心。

律动教学反思3

  活动的优点:

  活动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学学、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兴趣比较高。和椅子玩“躲猫猫”的游戏幼儿在*时生活中也比较熟悉,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化。

  活动的优点:

  最后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比较客观地建议:音乐比较舒缓,对于小班孩子可以选择活动点、节奏感明显的旋律。其次,重点环节就是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旋律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还有很多小的地方也需要改进。

  活动收获:

  经过我们这次律动活动的开展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1、在律动学习中,音乐的熟悉是基础,要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动作创编要与角色形象相符,难易程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范围。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有难点,需要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难点。

  2、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环境既包括空间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的空间设置等),也包括人际环境(小组形式、集体形式);活动材料既包括教学内容(活动音乐),又包括教学工具(图谱、道具等)。

  3、对于是否规范孩子动作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幼儿互相观摩,并从中提炼出动作要领及动作表现要领。所谓教育的最佳策略就是做到教无痕。

  想要把音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除了自身要有比较好的音乐素养外,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材料的把握,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都需要好好斟酌。

律动教学反思4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因为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内容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生活经验的重温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过年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喜庆乐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让过年喜庆的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引导幼儿认真看幼儿用书《包饺子》内容,为此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不用图谱

  传统的韵律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相应节奏的动作图谱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创编,共选定动作,运用游戏活动突破难点。动作来自孩子本身创编,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不知不觉中掌握韵律动作。

  3.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感受节奏

  启发幼儿用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擀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来帮助幼儿感受韵律动作及乐曲节奏特点,并愿意参加韵律活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人的感情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即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幼儿快乐的学会、学好此律动,并且能愉快的做身体造型及动作,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此次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律动教学反思5

  活动的优点:活动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学学、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兴趣比较高。和椅子玩“躲猫猫”的游戏幼儿在*时生活中也比较熟悉,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化。

  活动的优点:

  最后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比较客观地建议:音乐比较舒缓,对于小班孩子可以选择活动点、节奏感明显的旋律。其次,重点环节就是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旋律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还有很多小的地方也需要改进。

  活动收获:经过我们这次律动活动的开展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1.在律动学习中,音乐的熟悉是基础,要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动作创编要与角色形象相符,难易程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范围。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有难点,需要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难点。

  2.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环境既包括空间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的空间设置等),也包括人际环境(小组形式、集体形式);活动材料既包括教学内容(活动音乐),又包括教学工具(图谱、道具等)。

  3.对于是否规范孩子动作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幼儿互相观摩,并从中提炼出动作要领及动作表现要领。所谓教育的最佳策略就是做到教无痕。

  想要把音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除了自身要有比较好的音乐素养外,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材料的把握,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都需要好好斟酌。

律动教学反思6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4、音乐游戏可以采用整体、分段、完整游戏的方式,使整个律动游戏更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活动应该通过“欣赏”、“感受”、“表现”三个阶段的教学,才能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艺术的东西应该更多地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和表现。给孩子更多主动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在欣赏、倾听中感受艺术的美,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而在活动中,如何巧妙简练地运用语言,也是我要不断学习的。

律动教学反思7

  活动的优点:活动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学学、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兴趣比较高。和椅子玩“躲猫猫”的游戏幼儿在*时生活中也比较熟悉,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化。

  活动的优点:

  最后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比较客观地建议:音乐比较舒缓,对于小班孩子可以选择活动点、节奏感明显的旋律。其次,重点环节就是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旋律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还有很多小的地方也需要改进。

  活动收获:经过我们这次律动活动的开展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1.在律动学习中,音乐的熟悉是基础,要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动作创编要与角色形象相符,难易程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范围。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有难点,需要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难点。

  2.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环境既包括空间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的空间设置等),也包括人际环境(小组形式、集体形式);活动材料既包括教学内容(活动音乐),又包括教学工具(图谱、道具等)。

  3.对于是否规范孩子动作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幼儿互相观摩,并从中提炼出动作要领及动作表现要领。所谓教育的最佳策略就是做到教无痕。

  想要把音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除了自身要有比较好的音乐素养外,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材料的把握,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都需要好好斟酌。

律动教学反思8

  本节活动《我的身体会唱歌》主要是让幼儿充分了解声音无处不在,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发现制造声音是多么的简单,但却特别的有趣。

  活动开始,我就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从最熟悉的身体出发,探索会发出声音的`部位,并体验声音的异同。虽然这个环节我没有任何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却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探索,他们都很兴奋地寻找着发音部位,找到一个便马上举手告诉老师或同伴。如:拍拍手、拍拍肩、左右*替踏地,用嘴发“P”的声音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硕硕在回答问题时说腿能发出声音,原来是用手拍拍大腿。小贝贝说头发也能发出声音,结果很多小朋友都不信,原来他是用手摩擦头发。还有我们班的楠楠做出小时候妈妈教的用手捂住嘴拍了几下“啊吧吧”的声音,引得孩子们大笑一场,随后也跟着做了起来。

  接下来我出示了几张节奏卡,让幼儿把刚才在自己身体上找到的声音和动作有节奏的进行练习,幼儿都非常的喜欢,参与在其中,虽然有的小朋友还没有跟着节奏的节拍,拍的太快了或太慢了,但是我看到孩子们的高兴劲儿,都能热情、积极的投入在活动中我也觉得很高兴。最后环节,我准备了一首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在让幼儿把“身体的声音”变成一首歌时,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在请了几个小朋友表演之后,发现他们都是用同一个动作来完成一段音乐。所以在表演完成之后我进行了示范,使用了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演奏音乐。既重新感受了“身体音乐”的美妙与神奇,又对接下来幼儿的表演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不同的声音又重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尝试到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幼儿会发现制造声音简单、有趣。活动结束后,我还是播放着这段音乐,让幼儿尽情地去表演和感受。幼儿高涨的情绪告诉我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也让我认识并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则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主动,表现得更自然,收到更好的效果。

律动教学反思9

  新课改给我们舞蹈课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生机,同时也给我们舞蹈老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驱使下,我尝试着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了《幼儿律动》这课。

  我自觉得这算不上一堂非常完美的课,但这节课的结尾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思考: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表现自己,去创编舞蹈动作。

  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感受律动动作”的环节,同学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争着抢着说自己所知道的对律动定义的描述。同学们已置身于欢快的音乐节奏中,加上在同学们学习律动组合的时候,我一边放着《转动手腕》和《摆头伸脚》的歌曲,这使学生对律动组合动作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一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在前面引导着,可这一开头给后面的“律动组合创编”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和领会作用。后面的内容可说是水到渠成。

  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发,当然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学生的表现创编那个环节,我给学生限定了两首非常简单的律动组合,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律动教学反思10

  《蚂蚁搬豆》这首儿歌深得幼儿喜爱。我先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歌词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学唱歌曲,幼儿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有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蚂蚁把豆子搬回洞中?幼儿都积极帮小蚂蚁想办法。吴景山说:“用力一搬,就能搬回洞中了。”林振慧说:“叫它妈妈来帮忙,就可以了。”王承恩说:“叫多多的小蚂蚁来帮忙,一起搬回洞中。”

  幼儿帮小蚂蚁想出了许多许多的好办法。在这次活动中,随乐曲合拍的做出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合拍这个要求没有达到。经过反思,如果课前帮幼儿设计好理解的图谱,那效果就会不一样了。现在想来,图谱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律动教学设计5篇(扩展3)

——唱游律动教学反思5篇

唱游律动教学反思1

  《包饺子》是中班艺术领域的一节泥工活动。泥工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在幼儿手中被团、捏、搓、压等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发展。

  包饺子是*的传统文化,幼儿吃过饺子,也见过包饺子,对饺子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泥工活动相结合,通过团圆、压扁、捏等技巧学习用橡皮泥包饺子,幼儿一定会乐在其中,轻松愉悦地感受泥塑的乐趣。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

  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唱游律动教学反思2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创编动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二是多渠道的调动幼儿多个感知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动作创编,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学法,通过包饺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创编。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二是融合韵律、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好的韵律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好的音乐韵律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唱游律动教学反思3

  1、“从你会包水饺吗”引出幼儿(橡皮泥)包水饺。这一环节中减少了孩子在集体行动中的等待现象,并再次给予了每个孩子动手、说话、想象的机会,这也令我领略到了孩子间的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动手能力强的,饺子丰富而又有创意;想象能力强的,饺子不怎么象样,但一经表述却令人折服。

  2、“从羊妈妈包水饺”引出儿歌《包水饺》。这一环节中,有过前面的铺垫,儿歌教学就变得很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手指动作使孩子们感受了儿歌的趣味性,同时又通过个别与小组间的互助回答、图书阅读加深了孩子们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3、“从老师包水饺”引出儿歌的创编。考虑到这首儿歌较为简单,因此尝试安排了儿歌创编这一环节。实施之后感觉这样的尝试还是可行的!一开始借助示范做饺子,给予了能力弱的孩子一种引导;通过投影仪的展示,也充分调动了幼儿想象的空间,为创编儿歌降低了难度,同时也增添了儿歌教学的趣味性。创编的儿歌有:羊妈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朵花、有的像把扇;黄老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座桥、有的像扇门。

  本次教学之后,自我反思了一下,这样的调整还是可行的,当然还有一些课堂方面的常规和细节有待改进:

  1、个别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有待我们步调一致地常‘抓’不懈。

  2、幼儿语言表述的完整性需要我们每节课都持之以恒地去关注。

唱游律动教学反思4

  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的,随机式的提问,重、难点的解决都比较恰当。能够从学科角度出发,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和理解,从与学生一起分析歌曲,感受歌曲的故事情节。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以视唱的形式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听录音机范唱,复听,熟悉歌词,了解衬词,画出衬词,就知道歌曲内容了。接着慢慢跟琴声唱出歌词。但讲过去之后我又觉得这个过程显得太仓促,学生缺少一个过渡的环节。我应该让学生多听几遍范唱,并让学生养成安静地听赏的好习惯。要强调听,就是用耳朵听,嘴里不要唱,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唱时,可让学生先用最小的声音唱,一遍之后用稍大一点的声音,最后再放开声音唱,有这样的过渡,学生才更容易唱好歌曲。

  当然,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从本节课来看,我感觉我存在于失误,首先让学生读歌词时应先了解一下“节奏型”,再加入歌词就容易一些了。“歌词创编”是第一次创编我没想到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在创编之前应先给学生示范一次就好了。

  我觉得上音乐课并不只是为了教学生唱会一首歌,而是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的兴趣,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积累一些音乐经验,学会准确地描述音乐、表现音乐和鉴赏音乐。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唱游律动教学反思5

  《会唱歌的木叶》是二年级下期的讲读课文,通过描写大山充满生机,鸟语欢歌,山中小阿姐热情好客,用木叶歌和小鸟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山里小阿姐纯真可爱的形象,赞美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特别是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认生字,记生字,分析字的结构,口头组词造句。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干什么,孩子们读后知道是我和小阿姐闯山,小鸟们知道有客人闯山有何表现?从鸟儿们的歌声和跳跃中看出了动物与人的和谐。阿姐和小鸟们的问好、祝福、交谈分析得出人和动物的和谐。阿姐吹出的美妙的木叶歌把动、植物都深深吸引体现出阿姐的纯真可爱。从“我”看见树上挂着串串绿色的歌这句话里看出,作者已深受和谐的感悟,感悟到大山的每一片绿叶都是充满生命激情的绿色之歌,此时已分不清是木叶给了阿姐吹木叶歌的天赋,还是阿姐带给木叶动听的歌声。孩子们学习了课文,都觉得惊叹,动物居然能和我们交流,好神奇呀!孩子们沉浸在语言描绘中,请孩子们马上把自己的理解画下来,很多孩子画出满树的音符,树下我和阿姐还有动物们一起欢乐地做游戏,

  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但对生字的识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识字方面还要加强力度,多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和动植物间的和谐程度在不断下降,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以后,能关爱动植物,可动物们在饱受了人类的伤害之后,还能放下心来和人类和谐共处吗?让我们停止所有的伤害行为,为动物,也为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吧!


律动教学设计5篇(扩展4)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5篇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1

设计思路:针对我园开展的"争做好孩子"评比活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我挑选了这首歌作为对孩子的一个鼓励和带动,以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争当好孩子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出音乐的风格,愿意大胆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2、通过肢体动作,尝试不同的节奏,加强身体协调能力。

3、学会律动基本动作,体验集体律动的快乐和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进场音乐准备:我是勇敢小兵兵;

歌曲准备:我真的很不错;

活动过程:

1、进场:听音乐"我是勇敢小兵兵",随老师律动进场。

2、谈话导入:

(1)、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受到表扬时的心情,以及提问幼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表扬?表扬方式有哪些?

(2)、引出音乐听赏:用老师在歌曲里表扬自己的方式吸引孩子;

3、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听歌曲所表达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听了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自信、快乐的),引出歌名:我真的很不错;

(2)、再次听赏,教师通过拍掌或其它肢体动作来带动幼儿表现音乐的节奏;

提问:"小朋友,刚刚的歌曲里除了说我真的很不错,还说了什么呢?"(幼儿答)教师帮助引导幼儿整理好歌词的顺序。

4、律动学习:

(1)、教师随音乐示范表演律动一次;

(2)、通过鼓励激发孩子学习律动的兴趣;

(3)、老师放慢速度边分句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表达歌词部分内容的同时注意语言节奏和基本动作的顺序。

(4)、边哼边唱边配语言节奏,跟老师一起学会律动的每个动作。(注意:扩指、旁按手、摆臂、小碎步、旁出腿勾脚……)

(5)、幼儿初步跟跳,鼓励幼儿主动参与;

5、游戏:我真的很不错(巩固)

(1)、将幼儿分成两队面对面,请两个小队长,老师放一小节音乐,幼儿听音乐回忆动作,队长看看哪队幼儿反应最快,请先举手的小队表演,另一队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正确。

(2)、游戏结束,幼儿随音乐再集体表演一次;

(3)、引导幼儿创编不一样的表扬自己的动作(即歌曲第一小节动作创编),并表演给小伙伴看,大家相互学习;

6、活动结束:围成小圆圈,鼓励幼儿邀请我们的听课老师参与圈内互动,将创编出的新的表扬自己的方式换入歌曲第一小节,随音乐边唱边跳,音乐第三段时随老师离场,活动结束。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用各种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洗衣机的洗衣程序。

  2、进一步学习根据动作和语言的提示,在游戏情节中创造性的表现洗衣过程。

  3、通过分角色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洗衣机洗衣流程PPT。

  2、音乐 、人手一件大衬衫

  3、幼儿已有洗衣机洗衣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运用课件,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讲述并用动作来表示洗衣机的工作流程。

  放衣服(图一)---放水后衣服漂起来,向两个方向转动进行洗衣(图二)----朝一个方向转动进行,甩干(图三)----叮、叮、叮,干后的衣服缠在一起,贴于边上(图四)

  2、感受音乐,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示洗衣机是怎样洗衣服的。

  (1)刚才看到了些什么?在家中爸爸妈妈是如何用洗衣机洗衣服的?

  (2)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创编动作。 (分解动作:衣服一件一件地放——衣服慢慢漂起来了——洗衣服,先朝一个方向转,再朝反方向转,衣服在洗衣机中跳舞——脱水——洗衣结束衣服贴住洗衣机壁)。

  (3)个别幼儿示范,引导幼儿相互观摩学习。着重讲解衣服洗好后缠绕在一起的动作。

  (4)播放音乐,请孩子们仔细听,想象音乐中哪些声音可以对应前面大家所提到的情景。

  3、分角色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

  (1)请部分幼儿围成圆圈做洗衣机,教师通过身体动作、语言来指挥幼儿玩洗衣机的游戏。

  (2)请幼儿穿上大衬衫,罩住自己的头听音乐做游戏。 重点指导:洗衣结束时,“衣服”都要做出自己的造型贴在“洗衣机壁上”。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身体的任意部位按节奏表现刷子特征,进一步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

  2、通过活动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收集各种刷子。

  物质准备:音乐磁带、教师自制的锅刷围裙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二、谈话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哎呀,小朋友,你的鞋上有点灰,来老师帮你刷一刷。

  2、小朋友这是什么刷子?观察鞋刷的结构。

  3、说说你认识的刷子。(幼儿自由讲述)

  三、刷子舞会。

  1、今天,我们邀请刷子宝宝来参加舞会,你想请谁来参加呢?(幼儿回答)。

  2、教师播放音乐《洗刷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刷子(如牙刷、板刷、鞋刷等)进行创编。(可用身体的任意部位来编动作)。

  3、欣赏教师表演的小锅刷舞。

  4、幼儿模仿老师表演的小锅刷舞蹈,并在此基础上想象律动。

  讨论:怎样使自己转起来不太头晕呢?

  5、教师和幼儿再跳一遍小锅刷舞。

  四、介绍汽车上的雨刮器。

  1、天下雨了,汽车前的玻璃上全是雨水,这时司机会怎么做呢?

  2、雨刮器是怎么刷的,你能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示吗?

  3、自由创编小车刷舞蹈《洗刷刷》。

  4、教师和幼儿扮演各种刷子一起参加舞会。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感。

  2、学习跟着音乐节奏有表情的做动作,学习进退步。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跟着音乐节奏有表情的做动作,学习进退步。

  活动难点:

  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情感。

  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公鸡打鸣声音)

  2、什么时候会听见公鸡打鸣呢?(天亮的时候,早晨)

  3、公鸡打鸣了,天亮了,天亮了会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言

  4、今天啊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音乐,请你们从音乐中听一听,你好像看见天亮后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完整听音乐)

  二、听歌曲自由做动作。

  1、刚才你听见了什么?你能用动作学一学吗?

  2、天亮后小朋友醒来,推开窗户能看到这么多事情,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动一动吧!把你看见的事情用动作表示出来哦。

  3、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动作做得真漂亮,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和他们学一学吧!(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带领幼儿学习

  4、这次我们来把这些漂亮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好吗?(把幼儿好的动作串联起来跳一跳)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进退步。

  1、你们做得真不错,老师啊也想来跳一跳,请你们看看好吗?(教师示范跳,加入进退步)

  2、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动作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3、这个步伐叫做进退步(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4、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听音乐做进退步)

  5、这一次啊,我们把进退步加入我们刚才的动作来跳一跳吧!

  6、你们的动作真漂亮!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完整的做一做吧!

  四、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合作的动作。

  1、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下面啊我要请小朋友两个两个合作跳,你们想想看,哪个动作可以两个人跳呢?(转圈的时候可以拉手跳)

  2、我们来试一试吧!

  3、现在啊我要提高难度啦!这次我要四个小朋友一起合作跳,你们会吗?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吧!

  五、游戏:清晨听见公鸡叫。

  1、我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

  2、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围成一个圈,老师做公鸡,公鸡点到你,你就站起来做动作。没点到你,你就要蹲着睡觉。做完动作要保持一个造型不动。

  3、教师和幼儿进行游戏。

  六、结束活动。

  大家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去外面玩一玩吧!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5

  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的三拍子节奏和AAB的曲式结构。

  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表现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体验与教师、同伴一起表演变魔术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观看一些魔术表演,感受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2、音乐,帽子(里面粘好拉花)。

  3、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看过的魔术表演

  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怎么样的?

  师(小结):魔术表演很神奇。魔术师有很多道具。在不同的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二、视觉感受:魔术师做了什么

  1、完整欣赏教师随乐表演的魔术,初步感受音乐性质和肢体动作。

  师:刚才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请你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师(小结):原来魔术师做了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变花、谢幕等动作。(出示PPT)

  2、再次完整欣赏魔术表演,初步理解乐曲的AAB结构。

  师:请再看一次魔术表演,你能看出魔术师变了几次才把花变出来吗?

  师(小结):魔术师需要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两次才能把花变出来。

  三、听觉感受:魔术师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动作

  1、交代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名小小魔术师,也来表演这个变花的魔术。要做好魔术师有一个小小的秘诀,请你们找一找音乐中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听到变花的音乐就挥挥手。

  四、完整练习:学做魔术师

  师:你们都已经学会了这两个秘诀,现在就请你们来当魔术师。

  1、跟着音乐和教师一起完整表演,注意倾听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看图谱,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尝试随乐完整表现。

  五、创编活动:设计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

  1、创编施魔法的动作。

  师:刚才你们说看到过很多不同的魔术表演,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刚才用了用手抓、放的魔法,还有其他施魔法的方法吗?请你们来试一试、做一做。

  2、用自己创编的施魔法动作完整随乐表演。

  六、综合表现:我是小小魔术师

  运用魔术帽,跟着音乐完整表现魔术师变魔术的情境,准确地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律动教学设计5篇(扩展5)

——律动的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律动的教学反思1

  这是新学期以来我第一次在各位教师和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课,心里有些许的期待,还有一丝丝的紧张。

  活动前我做了比较多的准备,设计了图谱、录制了音乐,在磨课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师傅和大班年级组的各位老师还是抽出时间,很用心的指导我,连吃饭的时候师傅都还在教导我哪个环节应该如何处理会更好。

  活动一开始,我比较成功的把幼儿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图片上来,引导孩子们对铁匠有个初步的认识。欣赏音乐时,我通过一些问题让孩子们有目的去欣赏,引导幼儿知道ABA的音乐结构,并且根据音乐联想铁匠是如何打铁的。在分段欣赏与创编中,教师充分的利用图谱,引导孩子们根据图谱中的手、火、锤子的大小和数量来分辨动作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在图谱和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孩子们基本上能够按音乐的乐段律动,协调地合作表演。在音乐结束后,我还请小铁匠们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后在请孩子们完整表演时,我引导孩子们去邀请一位老师一起来表演,孩子们都很开心与老师一起表演。

  活动中,我的情绪相当高昂,也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与孩子们相互感染,使活动有很好气氛。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了许多不足:我抛出的一些问题,到最后并没有解决,如我在欣赏音乐前提问孩子们:“听听看,这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但是最后我只是强调孩子们这段乐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中间不一样的这种ABA的音乐结构。还有,活动中我的声音比较高,其实有的地方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代替。另外,我在提问时礼仪表现还不够,有时一不注意就会用手去指孩子。

  虽然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对于作为工作才半年多的我来说,能够敢于尝试有难度的课,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尝试和挑战,在磨课的过程中更是我学习、前进的过程,更是谢谢师傅对我的鼓励。

律动的教学反思2

  《包饺子》是中班艺术领域的一节泥工活动。泥工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在幼儿手中被团、捏、搓、压等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发展。

  包饺子是*的传统文化,幼儿吃过饺子,也见过包饺子,对饺子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泥工活动相结合,通过团圆、压扁、捏等技巧学习用橡皮泥包饺子,幼儿一定会乐在其中,轻松愉悦地感受泥塑的乐趣。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

  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律动的教学反思3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创编动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

  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二是多渠道的调动幼儿多个感知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动作创编,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学法,通过包饺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创编。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二是融合韵律、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好的韵律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好的音乐韵律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律动教学设计5篇(扩展6)

——律动音乐教学反思 (菁选2篇)

律动音乐教学反思1

  《拔河》是一首游戏性儿童歌曲,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拔河》,能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拔河创造激烈的的`场面。在完整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情景的再现,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有爱、乐于助人的精神。为了更好的设计这堂课,通过这堂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前游戏预热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爱玩游戏的特点,游戏歌曲《拔河》相关情节吸引了学生全部的注意,他们对于这个游戏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了出来。

  二、回到音乐本位,扎实学习好音乐相关基础知识

  音乐课最主要的还是音乐本身,游戏,活动都是为了音乐服务的,所以导入部分设计的时间不能够过长,吸引学生的注意之后应该回到学习歌曲本身上来。在节奏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二三,一二三,用力拉,一二三,一二三,用力拉。”学生把握有困难,主要是切分节奏点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学生在这里容易唱错,需要单独就这一小节反复练习。在导入过程中,我们通过采访问话的形式用不同的情绪攻克难点,以及急缓的情绪对比让学生去加深情感体验。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的训练中,利用各种形式的变换,如请女生唱领唱,请男生唱齐唱,并且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同时,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鼓励学生大胆投入表演,激发创作表现的热情

  小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有时候会让我们大人都感到惊奇,所以不要用我们固有的思想去禁锢他们的想法。所以,老师只需要引导好学生应该怎么去做,比如这首歌曲,在进行情景气氛的制造过程中,老师告诉学生各种乐器音色的特点,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后再来设计伴奏,自己以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创编表演。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拓展了思维同时又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不足与思考:每堂课结束之后,我们会有很多收获,会发现课堂上很多闪光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很多环节设计的不足与遗憾。我们总是会想:“如果我们这样做,会不会更加好呢?”在同轨班中,每个班学生的情况不同,我换了多种方法让学生来表现,效果就好了很多。

  由于上课时小的细节还不是很注意,所以留下了一点遗憾,我会进一步去挖掘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每节课都有值得自己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最后,要在教师心理素质和调控能力方面强化训练,争取更好地驾驭课堂的发展。

律动音乐教学反思2

  一年级小同学唱歌的热情高,兴趣浓,但具体在学唱的过程中却缺乏持久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兴趣需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营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总能处在一种亢奋阶段促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报春》这首歌曲时,我首先以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进入教室,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展开教学,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中途,部分同学注意力又发生了转移,我马上把歌曲内容编成适合儿童口味的小故事,再一次激发他们的兴趣。歌曲唱会了后,他们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各自干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了使课堂教学始终如一,我就根据所编故事中的小动物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然后相互评价,并颁发优胜奖,给予表彰鼓励。因此学生始终兴趣浓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律动 律动教学设计五篇 律动教学设计1 律动教学设计方法有哪一些?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