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0篇】(范文推荐)

2023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0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 2025-05-15 21:13:05 来源:网友投稿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烫、汤、肠”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0篇】(范文推荐)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烫、汤、肠”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要点:通过对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材料:课本、课件

  交流:

  1、告诉我们本组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故事

  2、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体会其中的道理

  3、抓住主要内容,练习复述

  4、学会收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更丰富多彩

  教学预设:

  一、导入课题 简介扁鹊

  1、揭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叫《扁鹊治病》,它是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第29课《寓言两则》里的第二则,寓言是一种用短小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的文体。

  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讲解扁鹊两字的写法)一起来读一读。

  2、简介扁鹊

  古时候,人们把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医生叫扁鹊,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个叫秦越人医生,他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扁鹊”的称号,他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二、初读课文

  1、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这里的学习提示,自己去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懂,我请咱们班朗读最棒的孩子给大家读一读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读、不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检测字词

  重点指导:扁鹊、理睬、肠胃、敷烫、几剂、汤药、骨髓、无能为力

  读音:蔡 睬 烫、汤 髓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2)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绝了,最终蔡桓公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病死了。

  板书: 蔡桓公 ? 病死了

  三、研读课文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但最终蔡桓公却病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蔡桓公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把它们读好。

  1、课件出示扁鹊的话

  句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话,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2:您的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3:您的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读

  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句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句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读

  说说你的感受?(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明白寓意

  1、同桌讨论:现在,你明白蔡桓公病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吗?

  2、谈谈自己的体会。是啊,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那是因为他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有病不治,不听人言的结果啊!

  板书:固执己见

  这不仅让老师又想到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3、积累成语:

  你们的体会,让老师想到了几个成语: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你有什么发现?

  五、写话

  读了这则寓言,请你用上刚才的一个或几个成语,对蔡桓公或类似“蔡桓公”的人,写几句话。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五、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把《扁鹊治病》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说说自己的收获。

  2、《扁鹊治病》出自*古代的《韩非子》一书,这部书中有不少寓言故事,譬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些*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 ? 病死了

  固执己见 不听人言

  ↓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有关扁鹊医治虢国太子的故事。

  2.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

  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3、看看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自主、合作探究

  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从扁鹊入手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

  是啊,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5、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情,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7、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二)、从蔡桓公分析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这最开始的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人命呢?

  9、评议:对啊,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10、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在*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生举例)

  2、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3、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4、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5、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教学时我通过研读扁鹊和蔡桓公的表现,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

  这个部分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也很合理,只是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学生读不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通过语气的对比,了解扁鹊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和蔡桓公高傲固执的态度,体会扁鹊的高尚医德。可由于学生的朗读总是达不到我的要求,而且时间又仓促,我只能赶快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朗读的训练成为一个虚设,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没能真正实现。

  本课的寓意揭示,若让学生多方面联系自己的缺点谈感受,那么这则寓言的学习会有更大的价值。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②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同学们,请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通常用来形容什么人?

  今天就来认识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叫扁鹊——板书:扁鹊

  2、交流扁鹊相关资料:

  *古代有四大名医,分别是扁鹊、华佗、李时珍和张仲景,其中扁鹊又是四大名医之首。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扁鹊的寓言故事,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治病)

  二、通读课文,总体感知

  1、纠正字音,自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轮读,听的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概括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呢?

  三、品读句子,感悟人物

  (一)认识扁鹊

  1、扁鹊是怎样为蔡桓公治病的?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板书:扁鹊)

  2、指名说,课件出示治病过程。

  3、出示四诊法

  看来同学们都把治病的过程找出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扁鹊那时侯的人看病用的都是中医的手法,也就是望、闻、问、切。(课件出示四诊法)它是扁鹊创造出来的。望就是看气色,闻就是听声音,问就是问病情,切就是按脉搏。

  4、(出示扁鹊治病的四个句子)我们来看一下(指着投影)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用的是哪种方法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

  5、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点红: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你的观察很仔细。是啊,望这种方法是最难的,扁鹊一望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他的本领可真是()(板书:医术高明)

  6、我们再来看看扁鹊劝说蔡桓公的这几句话,你还发现什么?自由读读。

  7、指名说(着急、担忧)

  8、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分三次逐次指导朗读,一个读好才到下一个读,最后齐读)

  9、扁鹊为什么这么担心啊?指名说。

  10、小结:医者父母心,可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板书:医德高尚)

  难怪书中说他是一位(名医)

  (二)了解蔡桓公

  1、可是这位名医最后有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呢?那是怎么回事呢?

  2、让我们看看扁鹊几次为蔡桓公治病时,蔡桓公有什么表现?找出相关语句,划一划。

  (板书:蔡桓公)

  3、学习三次表现

  ①指名读第一次。(课件出示第一句)

  想像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时表情是怎样的?(引导:所以你不以为然地说、毫不在意地说——)

  ②是啊,第一次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他。第二次呢?指名读(出示第二句)

  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跟他说话,课文是怎样表达的?(没有理睬)

  嘴巴不说,可心里怎么想呢?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说一个,读一次。

  (引导:他很不高兴地说)

  ③这一次(指着课件扁鹊说的第三句话)蔡桓公又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出示第三句)(作为一国之君,扁鹊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番四次说自己有病,这回蔡桓公可真生气了,他会对扁鹊说什么呢?)

  (评价:大王龙颜大怒了,大发雷霆了)难怪吓得扁鹊连忙退了出来。是啊,大王是不好惹的。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整个治病的过程。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做扁鹊,男生做蔡桓公,读蔡桓公表现的句子,老师读旁白。(课件出示四次看病过程的对话)

  三、桓公之死,追溯原因

  1、这就是整个治病的过程,我们结合课文,帮扁鹊为蔡桓公建个病历。快速浏览课文,补充完整。(出示病历)

  2、指名补充病历。相机指导书写。(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

  烫:汤水用火一烧就烫了;上面一个汤,下面一个火就是(烫)

  肠:肠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月字旁。扁鹊看出来蔡桓公的病已深入体内了;

  汤:不过没关系,用中药加水熬成汁,服用这剂汤药依然可以治好。但是一旦深入骨髓,就(无能为力)了。

  3、仔细观察病历,从这个病历中你发现了什么?(时间短)

  4、明明是有药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究竟是要了蔡桓公的命?(课件出示:是要了蔡桓公的命。)

  5、小组讨论,指名说

  6、小结:我们发现了原来是蔡桓公的不听劝告和固执己见要了他的命。

  (板书: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四、穿越时空,体会寓意

  1、面对这样一个蔡桓公,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在书本142页下面。

  2、指名说,(学生说到小病不治成大病时)相机总结防微杜渐。

  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不致于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

  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所蕴涵的道理。(指着防微杜渐)

  五、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1、聪明的人会把学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能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2、指名说

  例如如果不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久而久之导致了近视眼。

  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话,就会浪费学习时间,甚至导致一事无成。

  有不高兴的事憋在心里如果不及时与人沟通消除的话,心中抑郁,导致自杀。

  3、小结: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看来你真的把课文读懂了。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等等)。

  2、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扁鹊治病》

  板书设计:

  29扁鹊治病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不听劝告

  医德高尚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烫、汤、肠”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要点:通过对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材料:课本、课件

  交流:

  1、告诉我们本组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故事

  2、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体会其中的道理

  3、抓住主要内容,练习复述

  4、学会收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更丰富多彩

  教学预设:

  一、导入课题 简介扁鹊

  1、揭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叫《扁鹊治病》,它是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第29课《寓言两则》里的第二则,寓言是一种用短小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的文体。

  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讲解扁鹊两字的写法)一起来读一读。

  2、简介扁鹊

  古时候,人们把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医生叫扁鹊,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个叫秦越人医生,他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扁鹊”的称号,他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二、初读课文

  1、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这里的学习提示,自己去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懂,我请咱们班朗读最棒的孩子给大家读一读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读、不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检测字词

  重点指导:扁鹊、理睬、肠胃、敷烫、几剂、汤药、骨髓、无能为力

  读音:蔡 睬 烫、汤 髓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2)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绝了,最终蔡桓公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病死了。

  板书: 蔡桓公 ? 病死了

  三、研读课文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但最终蔡桓公却病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蔡桓公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把它们读好。

  1、课件出示扁鹊的话

  句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话,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2:您的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3:您的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读

  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句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句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读

  说说你的感受?(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明白寓意

  1、同桌讨论:现在,你明白蔡桓公病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吗?

  2、谈谈自己的体会。是啊,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那是因为他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有病不治,不听人言的结果啊!

  板书:固执己见

  这不仅让老师又想到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3、积累成语:

  你们的体会,让老师想到了几个成语: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你有什么发现?

  五、写话

  读了这则寓言,请你用上刚才的一个或几个成语,对蔡桓公或类似“蔡桓公”的人,写几句话。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五、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把《扁鹊治病》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说说自己的收获。

  2、《扁鹊治病》出自*古代的《韩非子》一书,这部书中有不少寓言故事,譬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些*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 ? 病死了

  固执己见 不听人言

  ↓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5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扁鹊治病”的故事,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找出文章中表先后顺序的词语,复述故事。

  难点

  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生病的时候一般都会怎样做?那你们去看病的时候,医生让你们什么时候吃药、药该怎样吃,是不是都照医生的话去做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跟医生有关的故事,故事叫做《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

  二、品读体验,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扁鹊既然是名医,那蔡桓侯为什么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采取多种形式读)

  3、蔡桓侯的病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

  (皮肤上→皮肉之间→肠胃→骨髓→病死)

  4、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侯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

  5、扁鹊对待治病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站了一会儿→又来拜见→再一次来拜访→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6、你认为蔡桓侯病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隐瞒疾病,害怕医治,不接受他人劝告)

  7、蔡桓侯是怎样对待扁鹊的劝告的?

  (不高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派人去请)

  8、你觉得蔡桓侯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三、巩固延伸

  1、假如蔡桓侯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有病不医,只是危及自身;一国之君,如果不善于听良言,则会亡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蔡桓侯这样的事呢?举例说一说。

  3、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现在我们找三位同学来表演这个故事。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外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蔡桓侯和扁鹊,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可悲下场。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2、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于扁鹊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有关扁鹊医治虢国太子的故事。

  2.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

  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3、看看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自主、合作探究

  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从扁鹊入手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

  是啊,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5、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情,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7、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二)、从蔡桓公分析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这最开始的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人命呢?

  9、评议:对啊,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10、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在*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生举例)

  2、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3、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4、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5、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教学时我通过研读扁鹊和蔡桓公的表现,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

  这个部分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也很合理,只是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学生读不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通过语气的对比,了解扁鹊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和蔡桓公高傲固执的态度,体会扁鹊的高尚医德。可由于学生的朗读总是达不到我的要求,而且时间又仓促,我只能赶快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朗读的训练成为一个虚设,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没能真正实现。

  本课的寓意揭示,若让学生多方面联系自己的缺点谈感受,那么这则寓言的学习会有更大的价值。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有关扁鹊医治虢国太子的故事。

  2、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

  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3、看看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自主、合作探究

  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从扁鹊入手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

  是啊,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5、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情,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7、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二)、从蔡桓公分析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这最开始的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人命呢?

  9、评议:对啊,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10、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在*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生举例)

  2、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3、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4、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5、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教学时我通过研读扁鹊和蔡桓公的表现,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

  这个部分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也很合理,只是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学生读不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通过语气的对比,了解扁鹊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和蔡桓公高傲固执的态度,体会扁鹊的高尚医德。可由于学生的朗读总是达不到我的要求,而且时间又仓促,我只能赶快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朗读的训练成为一个虚设,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没能真正实现。

  本课的寓意揭示,若让学生多方面联系自己的缺点谈感受,那么这则寓言的学习会有更大的价值。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两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并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纪昌学射》是通过一个叫纪昌的人向射箭能手飞卫学射箭。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纪昌通过眼盯梭子、虱子使眼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最终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告诉学生“学习要好基本功”。《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选编这两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师: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课件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初步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指名朗读,检查预习情况。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后来,纪昌学射的结果怎样?

  出示: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问:“百发百中”是什么意思?

  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

  2、学习“飞卫教”的句子:

  ⑴ 飞卫是怎样教纪昌学射的?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⑵ 读句子:

  飞卫教纪昌学射,先练什么?(眼力)

  练眼力的要求是什么?(一是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3、学习“纪昌学”的句子:

  ⑴ 纪昌是怎样听从飞卫的教导学习的呢 ?找出相关的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⑵ 学生仔细读句子:

  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理解:

  (躺、睁大、注视、站、聚精会神、盯等词体会纪昌学射认真、刻苦)

  师板书:盯梭子 盯虱子

  ⑶ 纪昌练眼力的结果怎样?

  (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小虱子在纪昌眼里,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板书:针刺不眨眼 虱大像车轮

  四、总结课文,体会寓意

  1、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纪昌学射刻苦、有毅力;二是飞卫教学有方法,经验丰富)

  板书:练眼力 百发百中

  2、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

  板书:练好基本功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盯梭子 针刺不眨眼

  练眼力 百发百中 练好基本功

  盯虱子 虱大像车轮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课后自己读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学习寓言的兴趣。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3、指导带着理解,有感情读课文。

  4、正确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文字投影、纪昌和扁鹊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读准重点词语。

  3、学习第一则寓言,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语文课当中,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二、教师随机引向深入

  对呀。寓言故事确实是我们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形式。有人这样评价寓言:“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东西来;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这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寓言故事,看看这个魔袋能带给我们什么。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以下字词

  出示课件: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蔡桓公、梭子、绑住、虱子、百发百中

  四、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此处可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作简单介绍)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2、自己流利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⑴读文后,概括:纪昌想拜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下功夫练习眼力,飞卫照着他的话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思考: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学生会问: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纪昌为什么用梭子和虱子来练习眼力呢?

  ⑶结合学生的主要问题,先弄清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第一:指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飞卫让纪昌练习怎样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把一件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第二:想一想:

  飞卫为什么要这样要求纪昌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观实际,不做统一答案要求)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飞卫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好老师,不愧为名师)

  第三:纪昌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去做,这一练就是好几年:

  在这几年的枯燥的眼力练习中,纪昌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2、3自然段,划出纪昌是怎样练习的?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交流:教参书中139页。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中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纪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决心、恒心、毅力,与他成为一名射箭高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重点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读出寓言夸张地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行为心理,进一步理解体会人物形象。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结合生活实际,你能举例说说吗?

  五、老师总结谈话

  要我说呀,寓言还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诗,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从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出这则寓言的收获,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推荐访问:扁鹊 治病 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0篇】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一等奖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