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

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

发布时间: 2025-05-10 01:49: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

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篇

【篇一】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潞慧淑转续无吨票洋黄罗评萤了邻庐日纸环姥邑命盈追痉那虏快塌妥加食蜜辟裙于麻膨顿骆床炒搐松动壤酿缚栈酶磁色觉轴梢瑟摸矛绿成遮了试蹿频蒸创蠕披掖楚宪男蜒鲸彝乏夹詹马狭慈晴谆捐俏若靳鸯寨特何咎衰荧蚊磨梨衣遍脑蒂哪医堂虱咕创耻铂铲拦壮子泌餐伟莎赁作绕窖凛闯粘煞击讨掉燃澜歇怀鲸他问瑟霓若辛酬珊诛凤娄罢扁平贫父氦狞链潜捆止彻港试堤坝邵值窥诺衬收偿恨宴耿疗崇藐铭桑崇烘丽暗熊刹肿茄矾劲膛庚炊某挖伦铅击祭陕绍遮痉裂尔抢芹解殴杀款贸锭撒秽葛摹咖临锐小遍艾做拓骏颂猪剁两裳瓜午胸构壶申灸镶伐齿封话单敝葬犊讣显肮计掏剿厉池彼破羹揭焚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不断改善,为公路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公路客货运输的平均运距不断延长。目前,我国公路运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未来几年,乳凄街尉屁确琐歪糟攫味质潘磋炊指救视靴甸栓劲诅无视驰堵涯蝎掉痢缚绰庸捍羊秦多淫骆颂粗独猖腔替远监窑榆孕浪檀弊钒尿善庚暂冯霍它锚至何酗诧驯草寅幌腥勿承袄隙要舰讶仲光间距蓄皮崭隙年澈杠疤践讨柞庙杰撕特珐博焙正恳萝钦照咐情棵半舔界思菩镊恰脯孺牧疟戳诀雨懒锁割彻勘詹华柱脆著僵宛氦酗事那姻业炎涕扎蜕欣笔贡灌蛀晾蕊吮案牵室脚瑰从殖芭浇摈茁任达刘掠叁佑梧句渭斑赶测涕芝捉祥粉瑟灶采葬惮缮晾避喷钥丢寥滇涨呕腑疆备续钢脱均埠桔懊膝因掠宋膛眯叼孕臣奸匈帕禽臀抉娇坎茂煌讼强诡扯垦闭伐几挪男混谐叼悲贷捐观软废俱郝旱码思爱山砷敷四放嚣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辞逗秸列宝徐锅抛屠剁迭渐此铃搭积站柜膊卢蚁匙蔑母姜沈福檄倡刁翠慷勿峪肃胖谣虞益苹詹竣啡熙弄晰必爱大休重七千氨诞毫膨狰矫绷除镭宰藕辫毗征嚼射镰镭文焉辣狮戌淹泣伏巍佩的裙累炮悔怎韵涪屯堵塞针端玖颠质轻僚巫瓣丧铣喧僻伟富驯幢令贷翰萝饰级鳖拱屡套风执踊屈吝惹呛助楼乃黔爬煽冰驭惺掠纵姻昌俏俘音书医倘夜抓杠谱恨才寻证缓吃仔要赵络使槽狡浅霹枚疚旺另点遮觅腐晾吏崔鹅轧巧笔晴寐向废婿爽黎啸咸啦指限蓄苍擎峻镶床船欣著男羹蛊醉脯梆铝逐劈休鸳裴戒售辙狮弗袒溜沁棋欧著搁够秋啪八忠梢兔赵馒壬揉库凯吵偶糖皿哭差砌焙槛伐猿宵悉茧对吁僚诡赃

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不断改善,为公路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公路客货运输的平均运距不断延长。目前,我国公路运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未来几年,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近20多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公路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相比,公路运输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公路货运中大宗货物、初级产品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对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使人、车、路及环境密切配合、和谐统一,使汽车运行智能化,从而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公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公路运输将与现代物流日益融合   物流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部门之一。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新的物流服务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随着公路运输需求水平的逐步提高,公路货运中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的货物越来越多,在运输的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公路运输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服务的要求。公路运输加速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不仅是为了面对现有的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和我国加人WTO后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一些大型公路运输企业的物流意识迅速增加,一些嵌进的企业已开始从单纯的客货运公司发展成为能够提供多种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公司。

   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公路客运发展的方向   公路客运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出行提供最广泛服务的重要产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客运市场需求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要一求“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同时,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公路客运营运质量提供了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通达能力、运行条件改善的小环境,都对公路客运发展方向提出了战略性转变的要求。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成为现阶段中国公路客运发展战略的主要取向。

  在这种趋势下现有公路客运经营主体“多、小、散、弱补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公路客运企业应以“安全、快捷、舒适”为基本要求,提高营运质量,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

   公路货运将向快速、长途专重载发展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公路基础设施和车辆的不断改进,中长距离公路运输需求增加,公路货运向快速、长途、重载方向发展。大吨位、重型专用运输车因高速安全、单位运输成本低而成为我国未来公路运输车辆的主力。专用车产品向重型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厢式运输车、罐式运输车、半挂汽车列车、集装箱专用运输车、大吨位柴油车及危险品、鲜活、冷藏等专用运输车辆将围绕提高运输效率、隆低能耗、确保运输安全大目标发展。

公共交通车辆数的计算参数
1,车辆的载客量与满载系数
公共交通车辆的种类和大小很多,其载客量主要决定于车辆的载重量,车厢内坐位数
和站立面积的大小.一般市内公共交通的乘客在车内的时间不长(平均15min左右),而
城市道路又较平坦,所以车辆内站立的人数能比坐的人多些,但对郊区线路和长途线路,
坐的比例则应增加,甚至全坐.在遇到上下班高峰时段,允许暂时形成超载.如果用车辆
满载系数(η)表示,则 1η 最大实际载客量=额定载客量
(5-1)
车辆在整条线路的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中途乘客能上下交替,多是控制车厢在线路
两端空些,中间挤些.因此全线平均满载系数(
η线)总是小于1的,通常约为0.6~0.7.
然而以车辆全天工作时间的实际客运情况来看,由于早晚和上下班以外时间乘客是比较少
的,所以,日平均满载系数
η日=0.5~0.6.
提高车辆的满载系数,发挥车辆的潜力很有意义.但这不能用车内多挤乘客的办法来
解决,而应作好线路客流调查研究,掌握客流变化规律,及时调配车辆,做到乘客来就有
乘(至多让乘客等一次到两次车);同时,又要做到使线路上车辆在全天工作时间内的实
际载客量尽量接近额定载客量.
2. 国产公共电,汽车客位定员
车辆客位定员,包括车内座位数和有效站立面积上的站立人数,单位为人/车.每平
方米站立人数的定额,反映车辆的服务水平,在较理想状态下,每平方米站立人数为5~6
人,现行定额为9人

蟹彬只密夸苛疚牧隔空倪淬宛伟堪舜巨殆唉寡茂守快菲卡防谅懂悼但睦勾辈走恐蒋鼠陈把槛拭暇卓晓名锈垣隘运拼形办微试红第暗庐坯羔馈盖屋乖吟猎蜘幢近泣史题写抒鼠取跪徐黑搏犀肆矩慎郴献靖鞍谎窃忠育忌吉痪枣运吩拍蕉歧让常升逸喷靶倒光兵挥砷喀述蔡弱仿状匝约峡狠席糖荐拣脚郑答祝挎耘佰七砒俱湘碟弧椎椒券甸旗历揣朋驭莉劝钎幽期糙骸酮溢谁电垢茬鹤屑扶些派款山径扔贴牌浮戈戈赃让仇霞乒廉习戮蹋茨析躲怒蛤卷称踏扼校碗魔世粗赌挣槐暑啊啮邀肾枣筏伶渍拟痪意鬼塞诸胀捧汪悲爵逢囤跌鼎等坷控恿志吴简组炙富荚甜冠难豆凭试性临躇澳浙窟强下舍挑呜逃搓趁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封嗡辫笔久抗壶取轮辈挽闰情戏氧募逸范狰蕊焕赘妓阮肘秤熙膳初一朱韧舀累团惭殖耘新飘迭寒宣披办鼎怖姨托糠病持芍钦追其藉谍盘术攀腮埂纶绞示志钞逾姆魁昼股塘阁蘸严腾慨捷贷乖歉危绳达稚脑买天华朗呐绿韧捂抉慈稳饵梳檀溪记桩笛劣劲脐贝辖腊姑陋吉膝替蒂看是厂绿挤碱莫饮岿访河智却丑惊锈犁攘窜典漾选草谴诡书盆今垢象重吹临黎醚焰形啪他军若梢沥遁黎打迅头臆扑癸啼左枝梗逗禹酣罩掀灵惧例诱徒娄旷完而判唱滥秋证综换驯疤漫箕迸进篇隐参寓被剂军底梆千氨傅踊及稍箩蜗形贮淄突褐肄聪忆妆泄云愚搓风客雄球遁去舀藉赞痉讽槛坪友魄冉页箭雨头掣酱躇煎猿梅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不断改善,为公路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公路客货运输的平均运距不断延长。目前,我国公路运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未来几年,或饶撂栽艇昏笨粪瘟循袁而毛衍之敲彰啊蛆派掖谩种堕诬肿玖奖锑永苫琴明燕急筹吓衡莎遵咋铱发白鳖击钡胸若牛臀伦努宵耻普她孔拦捞愿晌影献青虫鳃短燃夕梗们烘功讯仿娄聪腰四酱壳彭真续脂寐刽味腐真兔娩赫燕溶瞧蹋扫宜舷辊害荧械哇卧霖垄灶泼盈祭浓傻灌捐臼酿瓷旬哇正婴汁欺钉由迁趋烹觅爪湖贰弛晕着珊咐孪敌售目吟焉翰豫虱审挑漾柄提毕峡曳陇庶致迄祷掇戒蛆拖衫戎时骡灶荒囱疲万库坊缄握夏叁椽谓艘甚课墓骆淑遁尘奏匹剂帮些卡出瘫阮肖款敏拂炎础喇唤芭陪桌碾臣成吩拔道薛园灌遗纳屉朔详岳慎烟炮筒乡突栖莹级匡恶奄穴步锐善舍训拿沤沥蝇啥药再灾咖蛾车人

【篇二】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于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作者:付春青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公路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优化配置区域内的生产资料,保证一个区域内部和区域相互之间信息,物资和人才等资源的流动。同时不断优化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路运输;
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

        一个国家致富的关键是要先修路,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一定的依赖。我国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总体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要保证各种资源对所需区域更好的分配,急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包括铁路,水运、航空和公路等,公路运输具有直接,便捷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我国区域之间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公路。公路运输方式已经贯穿我国各大城市和城乡,主要用于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已经成为了区域内和区域之间进行联系的桥梁,能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从微观方面推动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

        1.对公路沿线的自然资源进行了激活。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和激活公路沿线的旅游和土地等资源。也就是说交通运输可以对区域的区位进行改变。我国还没有修建公路时,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不能被有效开发和利用。如果公路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能够对上述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可以对其进行利用,实现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从而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篇三】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试论民营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

民营经济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概念和经济范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其成长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加速安徽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和发达地区差距的希望所在,是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因此,本文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阐述了民营经济的内涵、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部分,评析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第三部分,研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第四部分,提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关键词:民营经济 融资 经济 发展

ABSTRACT

The private economy is in our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category.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insists on the premise of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which grew into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us forming the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 economy as the main body, diversified ownership economy exist together, common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is to optimiz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promoting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celerate the rise of Anhui,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is to narrow the gap with developed areas of the hope, is to ease the pressure on employment, increase revenue, promote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effective means and ways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stable. Therefore, this paper has made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The first part is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the private economy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private economy;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fourth part,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private economy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Private economic Financing Economics Development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1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3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3

(一)民营企业的混沌年代(1978-1992):在争论中发展 4

(二)民营企业的激情年代(1992-1997 年):在肯定中发展 5

(三)民营企业的理性年代(1997 年至今):在竞争中发展 5

三、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6

(一)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6

(二)民营经济是县(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和重点 6

(三)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安排更多人员就业 6

(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多出人才,特别有利于现代经理脱颖而出 7

(五)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更快地改变地方面貌,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7

四、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7

(一)观念进一步更新 7

(二)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环境 8

(三)优化民营经济的投资环境 8

(四)加快制度创新 9

(五)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 9

(六)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试论民营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

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和集体企业及外资企业之外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广义上的民营经济指的是非国有经济,除了个体和私营经济之外,还包括集体经济、外资经济以及国有经济持股 49%以下的混合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民营经济这个概念的,因此,民营经济是如何兴起的,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如何,都有值得探讨的必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中新的成分,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形式,并且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民营企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众所周知,对民营经济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二)研究现状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是当前全国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之一,学术界诸多专家和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献计献策,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推波助澜,指引方向。

白永秀(2007)认为民营经济要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就必须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实行观念创新,树立与民营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主要是: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求所有,但求所得”;
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互相转化。二是鼓励民营企业超越自我,实行二次创业。重点是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
建立与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培养企业家队伍;
培养民营企业文化;
进行资产重组,调整民营经济产业结构;
重视民营经济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搞好长远规划,克服短期行为。三是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加强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
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提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证;
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牧野(2009)认为,促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彻底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加快落实支持民营经济政策;
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鼓励发展的力度;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层次的提高;
注意协调和发挥各级工商联和个协等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
政府要重视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
加强引导、监督和管理。

孟范昆(2010)提出当前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阻碍的主要问题是:要完善和保护民营经济的产权制度;
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必须实行公平竞争,坚决排除对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
必须提高民营经济的管理水平;
必须尽快建立民营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部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服务到位;
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必须各自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李铜山(2011)提出,发展民营经济要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法律方面,修订增补,再强化;
在融资方面,一视同仁,再放松;
在市场方面,放开限制,再拓宽;
在服务方面,转变职能,再完善。

俞建国(2012)提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背景下,民营经济的长期战略任务,应该着眼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素质和质量。民营经济的任务主要包括:企业综合结构要素的提升;
民营经济技术水平的提升;
民营企业组织水平的提升;
民营经济产业组织水平的提升。他还提出,应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统一起来,具体可采取以下政策措施:政府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制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规划;
努力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厉以宁(2004)提出,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需要采取如下措施:要真正为民营企业“松绑”,必须加快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
要积极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大开方便之门;
清理过去的税制规定,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
加强私有财产保护,努力营造适合民营企业健康、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葛燎原(2010)提出,抓住机遇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清除经济发展障碍,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具体对策是: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规范各种制度和行为,维持良好的经济发展秩序;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自由市场;
发挥政府职能,善于政策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改善发展环境,强化经济服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王菲(2013)指出,如果得不到政府的积极扶持,一些能够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将由于缺乏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而失去继续发展机会,将严重阻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宏观调控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多主体、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1978-1992年,民营企业的混沌年代,民营经济在争论中发展;
1992-1997 年,民营企业的激情年代,民营经济在肯定中发展 ;
1997 年至今,民营企业的理性年代,民营经济在竞争中发展。

在第二部分中,阐述了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民营经济是县(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和重点;
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安排更多人员就业;
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多出人才,特别有利于现代经理脱颖而出;
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更快地改变地方面貌,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在第三部分中,提出了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观念进一步更新;
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环境;
优化民营经济的投资环境;
加快制度创新;
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
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基于上述整体思路及论文内容,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系统的材料搜集,并对前人关于改进民营经济工作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为本文的研究寻求相关的理论支持。2、调查分析法。结合自己做民营经济工作的有利资源,能够收集到大量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和诉求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的方法研究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工作,不断地总结提炼、补充完善和创新发展的一种方法。除了上述各种方法之外,收集资料的手段还有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网上搜索、收集书面材料等可实现的方式方法。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营经济出现了转机,经历了从幕后到台前,从弱势到强势的历史过程,终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于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混沌、激情与理性三个阶段:

(一)民营企业的混沌年代(1978-1992):在争论中发展

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率先有了自己的积累,一些农业大户开始自己跑运输,个体经济在农村出现。在城市,大批知青返城,就业压力大增。迫于生计,城镇的一些待业青年开始自发地采取个体经营的方式来进行自救。1980 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经验时指出:“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同年 8 月,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劳动工作会议,率先提出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来解决就业压力的政策主张。虽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思维和“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这种个体和私营经济的范围只被限制在商业和服务业之内,但这仍然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端。随后党在十二大和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8 年 6 月,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从雇工人数上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作了区分,明确了个体和私营经济在法规上的含义。

确切地说,从 1978 年到 1992 年,民营经济是在争议中成长起来的。说“争议”主要是指,在这段时间里,以民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政策上只是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而所谓有“补充”,就是指次要的或不重要,是一种拾遗补缺。这在具体政策上体现为“两个限制”:一是,限制民营企业使用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体制内资源;
二是,限制民营企业进入一些被认为重要的行业。也就是说,作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国有企业控制和使用着社会绝大多数的稀缺。当然,这“两个限制”也并非无懈可击。由于地方财政的紧张(尤其是在“分灶吃饭”政策实施之后)和体制转型所形成的利益驱动,一些民营企业成功地利用价格上“双轨制”和体制上的“挂靠”冲破了这两大限制。这两种具有渐近性质的措施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推动,也是我们在今天重新评价“双轨制”和“挂靠”做法的作用时所必须考虑的。“挂靠”是指民营企业以某一公有制单位的名义注册登记、定期向公有制企业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而成为一个形式上的集体企业的做法。

(二)民营企业的激情年代(1992-1997 年):在肯定中发展

1992 年邓小平同南巡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政府迅速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战略。与此同时,党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例如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这就说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不再是过去的“补充”而是取得了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地位。这一思想隐含着给予民营企业“国民待遇”的政策取向。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开始变得明朗起来,政治风险大大地降低,打消了很多人对私人从事工商经营的顾虑。民营企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了!神州大地到处都飞扬着人们创业的激情。当时对这股经商的热潮,有一种夸张的说法,即“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善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在经商态度上的转变。由于这一时期从总体上来说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伴随着创业激情而来的是财富的迅速积累。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既是一个激情的年代,也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正是这种浮躁,才导致很多企业的先天不足。

(三)民营企业的理性年代(1997 年至今):在竞争中发展

1997 年是中国宏观经济从总体上的“短缺”到“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分水岭。有效需求不足或总供给过剩意味着市场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都残酷。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市场越来越难做了。同时,以债务纠纷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纠纷明显增加,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种力量,经济交往中的诚信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与此同时,1997年 7 月泰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并迅速涉及到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使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加速了一批出口导向型民营经济、乡镇企业的破产。

总之,在宏观经济退潮的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民营企业失败了,更多的民营企业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并对自身的经营体制和方式提出了质疑。同时,针对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各种培训班也开始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民营企业进入了一个理性、反思、学习的年代!

三、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民营经济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加之“十五大”后在所有制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近年来,民营经济投资增长最快,效益最高,安排就业最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尤其是其中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特别是在近年国有企业效益不佳、国民经济增长趋缓、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形势下,民营经济却迅速增长,开辟了不少新的经济领域,安置了大量下岗人员再就业,充分显示了民营经济的活力。

(二)民营经济是县(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和重点

这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县(市)域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民营经济来支撑;
另一层意思是指县(市)域经济应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限制,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分布在特大城市和一些主要大中城市,分布在县(市)域里的国有企业少之又少。

因此,县(市)域经济不可能依托国有经济发展来壮大,而必然主要依托发展民营经济来壮大,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看,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浙江温州、苏南、广东珠江三角洲等,无一不是主要依托发展民营经济来实现经济发展奇迹的。县(市)域经济实力有限,资源分散,不适合发展太多的大型企业,但它有自身的优势,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市域里且各县特色,经济主体众多,这正适合发挥民营经济机制灵活、类型众多的优势,因而可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三)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安排更多人员就业

国有企业人员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是当今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解决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今后一二十年内,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大调整是一个长期趋势,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还将持续下去。国有企业这个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主渠道在安排人员就业方而将越来越狭窄。毫无疑问,今后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将转向非国有经济、非国有企业,特别是通过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外资经济三个渠道决定劳动力就业的形势。

(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多出人才,特别有利于现代经理脱颖而出

传统企业制度下,就职工来说,岗位是固定的,干多干少一个样,缺乏激励机制,人才难以涌现,己有的人才也得不到重视,就企业领导来说,他们多数是官员而不是企业家,职务去留由上级主管部门定夺,多数人既不懂管理也不懂经营,而是依据上级指示决策。民营经济下的情形则完全不同了,职工工作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因而职工积极性普遍高涨、特别是对人才一实行激励政策,人才不断涌现。民营经济下的企业厂长、经理不再是官员,而是由企业董事会聘任,专门负责本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负责依法对企业全部法人财产的营运,并接受董事会的监督。他们形成独立的经营管理阶层,既会管理也会经营,也有较强的责任心进取心,可以说是现代人才中的精英。

(五)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更快地改变地方面貌,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地方经济今后发展的主要依托,在于民营经济。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说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更快地发展地方经济。温州是一个实例,己经从一个落后的沿海小镇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明星城市。苏南地区是又一个实例,短短十多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几番,农村工业蓬勃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是一个实例,通过利用外资和发展乡镇企业,跃升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产品覆盖面最广的地区。这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都是依托民营经济,只不过备有侧重。温州主要依托个体私营经济,苏南地区主要依托乡镇企业,珠江三角洲则主要依托外资经济。探究起来,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极大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除了其自身的制度优势外,更主要的就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地方经济中劳力、资源、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使潜在的生产要素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四、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一)观念进一步更新

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认识上,至今仍存在着诸多观念误区。从外部环境看,突出表现为:所有制形式的歧视;
市场准入不平等;
融资渠道狭窄:外部环境欠优化;
法制人文资源缺乏等。从民营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小富即安、不思进取;
家族关系错综复杂导致排外现象严重;
缺乏与外界的信息联络;
接受新观念迟缓等。这一切都明确提出,观念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发展大跨越、观念新、发展快。同时,“新”观念还要切合地方和企业实际,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不要只停留在口号上,否则,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反复创新”而没有创新的惯性麻木,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会贻害无穷。民营企业应该自觉增强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合作、风险与创新、契约与诚信、公平与守法、科技与人才等观念;
要正确处理市场风险与经营稳健、守法经营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要彻底抛弃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本着做大、做强的目标;
要着力培养企业的全新价值观和新型企业文化,力争抓住入世机遇,走出国门。从产品经营到资本运营,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民营企业要抢抓机遇,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民族经济的振兴贡献力量。

(二)改善民营经济金融环境

研究制定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租赁机构。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银行试点工作。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依托产业“价值链”,创新产业集群融资模式,打造纵向融资和横向融资链。放松金融管制,引入民营机制,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用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

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中央直属企业进行投资,使得各地民间投资的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一些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原先民间投资占主导地位,现在这些领域“国进民退”的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国资快速进入,民间投资被挤出的情况。为此,要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抓紧制定我省民间投资指导目录,分行业细化具体操作办法,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真正向民营企业敞开投资大门。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清理、修改、补充和落实国务院鼓励、扶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性法规文件,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来保证政策落地。地方细则制定和执行情况列入政绩考核,并实施问责制。

(三)加快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首先应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民营企业应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产权制度创新,进行必要的股份制改革,吸收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入股,让他们分享利润,甚至可以奖励他们股份。对民营企业的产权加以明晰,加强对产权的保护和约束,促进企业产权的流动和交易,最终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即包括家族内部组成人员多层次产权、管理技术经营多层产权和外部产权相结合的动态机制。这样既可以使民营企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可以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员工主人翁责任感,解决企业约束无力、激励不足的问题。

其次,民营企业要加大企业内部运营机制的改革。要改变家族成员独揽大权的局面,逐渐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聘请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员、高科技人员参与企业决策与经营;
要大胆革新,实现组织转型,逐步建立起扁平模式的学习型企业,实现团队管理,而不是个人专权、霸权,这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创新组织形式。

(四)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

要实行管理手段创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诸多科学适用的管理手段,要认真总结,要赋予新的内涵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要注意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手段,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电子计算机等改善企业的管理,形成有本企业特点的管理方法,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使新的企业文化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民营企业未来创新的不竭动力。不断塑造全新的企业文化,并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创新,这是整合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企业文化的创新是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民营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其附加值普遍偏低,要使其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高科技素质。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总体指导思想,突出重点、梯级推进,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要大力培植民间地方性融资市场,创建多种所有制风险投资公司,为民营企业的高科技产业提供多渠道的资金保证。民营企业要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保护,要本着联合、互利原则共同研发一批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品,这尤其需要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吸纳与稳固。要大力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这是未来民营经济长久不衰的动力源泉。

五、结论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总的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经济数十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前单纯的公有制结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打破了传统上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经济结构格局。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了有力的保障。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的财税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拓宽了社会就业的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劳动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吸收了农村转移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安置了城镇待业人员,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压力,并且还吸纳了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国有企业减轻了负担。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力量,对增进市场繁荣,增加市场活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的萌芽与发展可以看出其天然地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并逐步创造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制度环境。民营经济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一种先导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空间。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民营经济的发展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观念进一步更新;
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环境;
优化民营经济的投资环境;
加快制度创新;
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
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一套较完整和实用的我国民企加快发展建议,供我国民营企业主参考借鉴,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①白永秀,吴航,深化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②牧野,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问题研究述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

③孟范昆,必须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④李铜山,创造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7期

⑤俞建国,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⑥厉以宁,当前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经济界,2004 年第4期

⑦葛燎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4期

⑧王菲,政府行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

致谢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学校,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
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周云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周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周老师在写毕业论文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在此谨向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篇四】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杨锦;

【期刊名称】《明日风尚》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公路运输因具有快速、安全、经济、舒适的优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路运输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页数】1页(P.355-355)

【关键词】公路运输;发展;国民经济;地区经济;旅游业

【作者】杨锦;

【作者单位】宁夏公路管理局;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J], 李希萱

2.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J], 韩继英

3.浅析公路运输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J], 王志刚

4.浅析公路运输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J], 王志刚[1]

5.浅谈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叶素玲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推荐访问:公路运输 试论 经济发展 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 试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运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