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亲情故事1 16岁那年寒假,我的人生遭遇了天崩地裂的打击。父母惨遭车祸,双双遇难。别无选择,我只好被接到远在城里的舅舅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其实,舅舅家也很窘困。他和舅妈都是下岗工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人亲情故事【10篇】,供大家参考。
感人亲情故事1
16岁那年寒假,我的人生遭遇了天崩地裂的打击。父母惨遭车祸,双双遇难。别无选择,我只好被接到远在城里的舅舅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其实,舅舅家也很窘困。他和舅妈都是下岗工人,两人辛苦地摆了个早餐摊子维持生活。对我的到来,舅妈一言不发,始终是铁青着一张脸。
晚餐之后,舅妈一边擦桌子一边用一种置身事外的口气对舅舅说:"等会儿,你看看睡觉怎么安排吧!"
"我……我睡客厅沙发上吧!"还没等舅舅回答,我便很识趣地主动提出来。"还是我睡客厅吧!"表哥文渊一边说一边朝我挤眉弄眼。见我没有反应,他就走过来,附着我的耳边,恶狠狠地说:"臭丫头,别跟我争,我想半夜偷偷起来看电视方便呢!"
舅妈显然很不愿意,但她到底不好意思当着我的面驳回文渊。于是,我只好睡到文渊的小房子里去了。然而,有起夜习惯的我,却始终没有发现过文渊偷看电视。
那个寒假,每天早上一听见厨房里有动静,我立即起床,帮忙生火,揉面,然后,跟着舅舅舅妈一起出去摆摊。每天早上八点,文渊会准时出现在早餐摊。他要一碗牛腩面,吃完就非要把我往回拉,说是让我去辅导他做家庭作业。
春节一过,就要开学了,可我没敢再想继续上学的事。每天下午没事,我便到街上到处转悠,希望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文渊知道了我的想法,他跟舅妈说:"妈,那个臭丫头成绩好,让她跟我一起上学,正好可以免费给我做家教呀!我的成绩肯定能提高的。"舅舅趁机敲边鼓,舅妈总算答应了。
感人亲情故事2
双喜就是个八路军排长,他怎么也想不到,同村的虎生当上连长后,第一次分派任务,竟然就是让自己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去阻击一个中队的鬼子。以区区12名战士,阻击相当于两个多连的鬼子,那意味着什么?
原来,双喜所在的连队刚接到情报,鬼子从县城出来,直扑二龙山八路军的根据地,而根据地的大部队前两天刚去邻县打救援,只有一个连的士兵留守,上级命令他们转移到深山里。部队转移容易,关键就是驻地周围的几百名群众要一同撤离。接到情报时,鬼子距离根据地只有一个多小时路程了,可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需要时间,所以,虎生命令双喜在根据地外围的二道坎阻击鬼子两小时。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听到虎生念出自己名字时,双喜一下愣住了。临出发前,双喜对虎生说:"我若回不来,我父母就拜托你了。告诉兰花,下辈子我一定娶她。"
双喜最后一句话就是故意说给虎生听的。兰花和他俩一个村,两人都很喜欢她。他俩约定,抗战胜利后再向兰花表白,兰花无论选择谁,另外一个不能有丝毫怨言。现在,虎生就是连长,自己就是排长,虎生命令自己只带一个班的战士去阻击鬼子,分明就就是让自己去牺牲送死。
虎生听出了双喜的弦外之音,怔了一下说:"双喜,我命令你活着回来。"双喜凄然一笑:"活着回来?那得问鬼子愿不愿意。不过你放心,只要群众能安全转移,就就是陷阱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双喜说完,带上队伍悲壮地出发了。走到半路时,他忽然灵机一动,对跟随在身后的战士说:"我觉得,不能在二道坎阻击鬼子。"战士愣住了,问:"那在哪里阻击?"
双喜胸有成竹地说:"根据地周围有三道防线,最外一道就是三道弯,中间就是二道坎,最里面就是一线天。我们人手少,赶往二道坎时间上来不及,即便急行军赶去,鬼子随后也到了。双方力量悬殊,打遭遇战,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全军覆没,所以阻击地点最好在一线天。"
感人亲情故事3
一句简单的关怀,一杯温热的牛奶,一声离家时的叮嘱,这些细微的事情中都充满着亲情。在我成长的岁月里,父母给我的叮嘱,老师给我的引导和教育,都让我受益匪浅。家长一次次的叮嘱,老师一次次的教育,让我改掉了许多毛病,错误消失了,但就是亲情依然存在。这份沉甸甸的亲情,值得我用一生去守候。
但就是,以前的我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明白父母对我的批评就是要我改错,让我的学习进步,我却感到很烦,总把父母的劝告、批评当作耳边风。渐渐地,我长大了,但就是对于父母的观点却依旧不变——永远只会要求我,并不会为我付出什么,直到
夜,就是那么的安静。为了要和同学复习自己不擅长的功课,期望在下次考试中得到一个好成绩,我早早设好闹铃,放在床头。凌晨4点,闹铃准时响了,我蹑手蹑脚地走出自己的房间,取下父母昨日晚上帮我挂在衣架上的校服,轻轻地走到洗手间。待洗漱完毕,我回屋拿起书包,准备出门。这时,突然从客厅传来声音:“过来,这么早干什么去?”我转头望向客厅,只见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燃着一支香烟望着我。在烟雾的后面,一双疲惫的眼睛正望着我。以往的威严,不知何时已经逐渐被苍老所代替。我因为急于出去,也没有思考什么,不耐烦地回了一句:
“我出去复习功课去。”
“这么早就出去复习功课?你看看表,才四点半多一点,你这么早出去,别人醒没醒啊,跟谁复习去?”父亲说道,“不行!”
“你们总就是把我当小孩,我已经不小了,我已经14岁了,一个人出去没问题。”
“我说不行就不行!”父亲的话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语气。而我的“叛逆”竟然让我跟父亲争吵了起来。当我们吵得正激烈时,母亲从卧室走了出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就是不想让你去学习,你去学习,我们不会阻拦,但就是你还小,还不能一个人应对社会,我们这就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啊。”我听后不但没有入耳,反而更加不耐烦,甩下一句:“你们总就是把我当小孩看!”然后摔门而去。
夜晚的街道,那么的昏暗,一阵寒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我清醒了许多,想起父母说的话,有些明白了,内心忐忑不安。但就是,既然已经出了家门,也就不好意思回去了。但就是,我从早上到晚上回家后也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紧张的情绪一扫而空。如此反复几天,每一天早上再也没有人管我,没有人拦着我出家门,没有人在背后大声叮嘱了。那几天,虽然暗自高兴,但就是心中却升起了一丝失落:父母早上不管我了,就是不就是以后也不再愿意管我了?
事实上并没有。
一天夜里,三点多,我感到口渴,起床接水喝。夜很静,窗外只有路边的灯光还在孤单地亮着,让人不寒而栗。
我喝完水,准备回房间。这时候,传来了父亲的声音,“你赶紧睡觉吧,一会儿他就要起床了,这天我跟着他,你白天还要上班。”随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不行,我不跟着他我不放心,万一出了事怎样办。”
听到这些话,我感到心脏猛地颤动了一下。回想起我每一天晚上回家,看到的都就是父母一脸疲倦。原先,他们时刻都在关心着我呀!顿时,我十分不安。我真就是愧对他们——我的父母,我竟然还怀疑他们不爱我了。此刻,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统统汇聚到了一齐,鼻子一酸,一滴泪珠顺着我的脸庞滑落下去。
我以为,我每一天晚睡早起,十分辛苦,父母就应多关心我才对。没想到我的父母工作一天,睡得比我还晚,起得比我更早,他们就是那么辛苦,心里始终装着我。可我却与他们顶嘴,让他们担心、悲哀。唉,我心里的不安与惭愧交织到了一齐,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决心,要用自己的潜力报答他们。
第二天一早,我依J日五点多起床出门,走在寂静的马路上,望着满天星星,没有丝毫的寒意。因为,我感觉到,我笼罩在亲情中,就是那么的温暖。路灯突然熄灭了,我没觉得黑暗,因为,我明白,路灯熄灭后,阳光就将笼罩大地。我明白了,父母这种无微不至的爱,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奋起直追,追寻理想。
有了父母的关怀,我便有了信心,有了决心,在一次次的改错和复习之后,最后取得了全班语文第一的好成绩,而且,自此之后,我的各科成绩逐渐提高,我一次次被喜悦和幸福笼罩着。我深知,这个成绩来源于父母的爱,来源于那不张扬但永恒存在的爱。
亲情,永远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父母的爱,让我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我要用我自己仅有的一点潜力回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这份沉甸甸的亲情。
教师点评
本文的特点就是把自己对父母的不理解到感恩的过程详细、自然地叙写出来,感情自然、真挚,读来深受感染。而且,在叙事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写景和抒情,看得出来,作者具有必须的写作潜力了。
感人亲情故事4
我聪明活泼,生活一帆风顺,然而长相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从小到大,老师钟爱的都是卖相好或乖巧玲珑的学生。像我这样天生反骨,又没有姿色的女生,当然成了老师的眼中钉。许多男生与我称兄道弟,可就没听说谁把我写在日记里,偷偷喜欢我。
于是我性格愈发奔放,外形愈发中性,成绩愈发优秀。老爸老妈原来以我为荣,后来见我就摇头,担心我嫁不出去。我自己也春心萌动,主动出击过几次,难以忘记他们惊诧的表情:“你是开玩笑吧?!”我只能苦笑着点点头,伤自尊呀。
想想有点辛酸,一些女孩儿,不及我一半兰心蕙质,可面容娇美,走到哪儿都是众星捧月。可我呢?同样是朋友堆里的中心人物,出尽风头,可曲终人散,没人送我回家。一次我酒后吐真言:“你们有人喜欢我吗?”一干兄弟哈哈笑着说:“我们都喜欢你呀!”我怒吼一声:“那怎么没人追我?”兄弟们愣住了,有的说你喝醉了,有的说没想过这个问题,有的说你太强了,不敢追。我欣慰没人说你太丑了。
爸妈觉得我单身贻害人间,精心安排了一次“相亲”。真是老土,但我去了,为了他们高兴。“相亲”这种形式,实在不利于我的发挥,,匆匆一面,内在美来不及表现。我踏上首次“相亲”之路,不抱任何期望。男主角比我想像中英俊,居然有点儿像现在大热的韩剧明星裴勇俊。天哪,这等男儿怎么会是安排给我的呢?我有种搭错车的感觉。在别人面前的洒脱健谈被紧张不安所取代,我数次将可乐洒到毛衣上。
我有多聪明,我有多幽默,已无关紧要。这时候,心中反复在想:我是只没人爱的恐龙。这令我潜藏在心底里的自卑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将“强大”的我淹没。我觉得自己面目可憎,甚至不敢看他。他说什么,我说什么,全不记得了。反正在他的注视之下,我的眼泪一点一点涌了出来。我知道我的样子一定不是梨花带雨,可能像只丧家犬。谁在乎呀?反正他是个匆匆过客,不会在我的生命里留下痕迹。
我越哭越有感觉,索性号啕大哭,破罐破摔。他在一旁,镇定自若,沉默不语,后来良心发现,递给我几张面巾纸。我从不在人面前哭,但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袒露我的伤口。
临别时,我握了握他的手,感谢他百忙中抽空儿见我这只歪瓜。他友好地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要保重。突然我觉得很温暖,我想他将来的老婆一定很幸福,只可惜他不是裂枣儿。寒风中,目送他离去,也许有一天,我会感谢他,陪我看见残破的自己。
我想,我不会再去相什么亲了。
感人亲情故事5
这天早晨,受公司指派,肖凯前往黎城洽谈一笔生意。谁知火车还没开出一站地,便接到了妻子赵梅打来的电话——老爹又丢了!
肖凯听得心头一哆嗦:一早上班时,老爹还没起床。这才过了两个小时,怎么会丢?不等询问,赵梅的大嗓门又传了来:“都怪你,出门不锁门,害得我到现在都没找到,腿都跑断了!”
幸好出差坐的是火车,不是飞机。车到小站,肖凯箭步跳下,打车往家赶去。这一路,他手机一直紧贴耳根,等赵梅的消息。可赵梅除了哭就是埋怨,始终没老爹的准信。肖凯越发着急,不停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司机被催烦了,硬邦邦地回道:“我这车安的是轱辘,不是翅膀。想快,你打火箭去!”
肖凯的老爹今年76岁,身体还硬朗,只是记性越来越差。医生说他是患了老年健忘症,所以,尽量别让他单独出门,以防走丢。3年前,母亲去世时拉着肖凯的手再三叮嘱:“你爹这辈子不容易,没享几天福,你替妈好好照顾他,行吗?”肖凯眼里含泪,连连点头。
老妈走后,肖凯就将老爹接进城,住在了一起。赵梅也算个难得的好儿媳,处处小心伺候。不料,老爹的脾气却明显见长,跟小孩似的想一出是一出,半年前就走丢过一回。为了这,肖凯还跑去手机店,挑选了一款抗摔打、功能强的手机,并输入了自己和妻子的号码。
“爹,给你打电话的只有我和赵梅,只要响,你就接。记住了吗?”肖凯接连叮嘱了几遍。老爹翻来覆去地摆弄着新手机,乐得满脸的皱纹都开了花:“记住了记住了,爹又没痴没傻,哪能记不住?”
记住就好。可肖凯还有点不放心,又加了道保险:每天早晨上班,必将房门反锁。为了不闷着老爹,知道他老人家爱听京剧,肖凯就捧回厚厚一摞光盘,足够听上个一年半载。本以为万事大吉,可现在老爹又丢了!
“对啊,手机!”肖凯一拍脑袋,怎么没想到这个?他赶忙拨打了老爹的号码,心却又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对不起,您拨打的号码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又耐着性子等了5分钟,再次拨打,结果还是占线。肖凯坐不住了,急忙给赵梅打。赵梅说,半小时前就这样。肖凯的脑子里倏地冒出个不祥的念头。
感人亲情故事6
人没了影,手机也打不通,真是活活急死人!就在跑得双腿发软、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肖凯想到了一个人:大学同学陈胜利。陈胜利在县*局刑侦科做技术员,能定位老爹的电话。念及此,肖凯风风火火赶去,央求帮忙。别说,大体方位找到了:人在城东镜湖一带!
“谢谢,太谢谢你了,改天我请你吃饭。”顾不上多客套,肖凯奔出门拦了辆出租车,和赵梅匆匆赶往镜湖。坐在车内,赵梅又一次拨出了老爹的号码。
“还在通话中。你说,爹会跟谁唠个没完没了?”赵梅问。肖凯摇摇头,乡下的亲戚大多已不来往,城里又没老友,天知道老爹在跟谁通话。出租车刚到镜湖,肖凯便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镜湖附近,有一座陵园,肖凯的母亲就被安葬在园内。远远看去,只见老爹坐在母亲的墓前,边抚摸墓碑边打电话。
愣怔片刻,肖凯和赵梅快步跑上前,急问:“爹,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你在跟谁说话?”
“我,我……”老爹显然一慌,忙不迭挂断电话,支支吾吾,“我没事,我,我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
肖凯和赵梅对了下眼神,顿时心慌得要命。母亲已经去世3年了,老爹这是找谁说话?肖凯一把抓过老爹的手机,手忙脚乱地调出了通话记录。仅看了一眼,肖凯就叫出了声!
那串号码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是母亲生前用过的!
“肖凯,你一定看错了。这都3年了,你记性哪有那么好?”赵梅脸色大变,语无伦次地让肖凯瞪大眼睛再看一遍。肖凯强稳心神,抖动着手细看。
没错,这个号码是自己给妈买的,老爹正是在和这个号码通话,通话时间长达1小时36分!
一时间,肖凯和赵梅都傻了。老爹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满脸内疚,说:“小凯,赵梅,是爹错了。爹不该到处乱跑,爹这就跟你们回去——”
“爹,妈……妈都跟你说什么了?”赵梅吞吞吐吐。肖凯从惊恐中醒过神,大声打断了赵梅:“你别胡扯!”
记得一年前,肖凯带老爹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给出的诊断是健忘症,并且会愈来愈严重,有可能转变成老年痴呆,连自己的姓名和门牌号都记不得。像爹这种情况,能记得母亲的墓碑不奇怪,令人难以置信的是3年过去,他竟还能一字不差地记起母亲的手机号!
感人亲情故事7
越冷的日子越渴望温暖。
天气渐冷,再加上很多烦心的事情,天气也就愈加地寒冷起来。
"再送你一箱脉动吧!"和朋友吃完饭,趁着夜色坐他的车回住的地方。房间里冷冷的,正好水喝完了,本打算在对门的小卖部买上一些。
冬夜里听到朋友这样的话,挺温暖的。不是因为那一箱脉动,而是这段时间心情不佳,朋友总是繁忙之中抽出空来,小心翼翼地陪我说话,找我吃饭,耽搁自己的工作送我到各个开会的地方。有时候就是默默不语,但是可以感受到朋友心头的那份真诚。
这样单纯的温暖,让人感动。
多年前,在自己最艰难的读书岁月里,因为家庭的困窘与内心的压力,差点都要放弃。高二开学的时候,学费一下子由上期的不到两百元涨到了三百多元。母亲掏干家里所有的大小口袋,只有一百二十多元。一直都支持我坚持读完高中的母亲也面露难色,怔怔地望着我。这幅场景无疑就在等待我亲口说出一个她内心深处已经挣扎作下的决定。看着我悲痛无语的样子,母亲一把拉我来到了邻居杜二伯家。杜二伯年轻的时候"走西口",到哈密煤矿作了工人。早几年,儿子接班,退休回家了。老先生脾气古怪,不多与人来往,一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上街喝茶,回家扫地。每天下午,他总在他扫得干干净净的竹林下面,大声地唱读他那一箱的古书。因为爱书,曾经去借过几次,在村子里一群不爱读书的孩子里颇受他的"另眼相看"。听完我母亲支支吾吾的叙述,杜二伯二话没说,慷慨解囊,面对羞涩的母亲和躲在母亲深厚瑟瑟的我,他掏出了三百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大数目。后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卖了两头猪才给还上。但是这份情谊以及情谊背后的温暖却一直珍藏在心灵深处。
记得就在差不多的同时,在另一家邻居读书的哥哥那里读到了新加坡尤今的散文集《灯影内的人生》。散文集首篇《我的心中有盏灯》末尾那段话一直打动我心,怀念那段文字,其实怀念的是那段简单的在那个苦涩的岁月中带给我不为人知的温暖:最寒冷的冬季里,让心中有盏灯,苦苦挣扎,期待绚烂春天的来临。
感人亲情故事8
父亲从乡下进城来看孙子,午饭间,我拎出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酒和他对饮了几杯。半瓶酒下肚,父亲脸放红光,话也多了起来:“嘿嘿……老家你四叔的三小子在省城当官了,也没见你四叔喝过茅台酒……哼!俺儿子当教师咋啦,俺也喝过茅台酒了……”父亲在城里只玩了三天,硬是放心不下老家90多岁的老奶奶,说个“回去”立马起身。临走时,妻子将那天没喝完的半瓶茅台酒也塞进了父亲的提包里。
父亲生日那天,我买了瓶茅台携妻带子回了老家。那天,父亲不仅请来了村支书、村电工、学校校长等乡村“名流”,还特意将远房四叔也请了过来。开席后,父亲笨拙地将那瓶茅台酒打开“咚”地戳在桌面上:“这是俺小子孝敬的茅台酒,咱别心疼他花多少钱,今个儿老少爷们儿都开开荤吧……”父亲满面红光端着大号酒杯轮圈敬酒。当敬到四叔时,我分明看到四叔的眼里涌出、了几颗混浊的老泪。
送走客人妻子收拾“残局”时,随手将那个空茅台瓶扔了出去。不一会儿,父亲又乐颠颠地将它抱了回来,用新毛巾擦干净轻轻地摆放到屋里正堂的桌子上。我问母亲留那个空瓶子有什么用,母亲微笑着撇了撇嘴角:“哼!”跟个小孩子似的……上回从你那里带回来的那瓶茅台酒跟你四叔喝完后瓶子找不见了,硬说是我弄丢的……别理他,让他臭显摆去吧。”啊!我明白了,父亲这是拿茅台酒瓶在众乡亲面前为他的“孝子”挣面子呀!
五一假期回老家时我又给父亲带了瓶茅台酒。到家后我刚拿出那瓶酒,父亲的脸上便晴转阴天。我疑惑地向母亲看去,母亲佯做怒状:“年轻轻的不会过日子……你爹是心疼你瞎花钱了。快收起来吧,等回去后给人家退了。”说话间四叔进屋了,他听说我回来了,邀我和父亲去他家吃饭哩。迈进四叔正屋,发现他桌上也摆着一瓶茅台酒,我会心地笑了笑。怪不得父亲要把个茅台酒瓶摆到正堂桌子上,原来他是有意与四叔比“阔”斗“气”呢。四婶将饭菜端上桌,父亲看、着那瓶茅台酒眉头一挑:“三小子捎来的吧,咱俩先整两口尝尝?”父亲的话没落地,四叔慌乱地抢过话头;“啊!不!不……”父亲瞪了他一眼:“哼!小三在城里当官你还在乎这瓶酒……”说话间从桌上将酒抓了过来,没费劲就打开了,每人满了一杯。不等四叔劝,端起来就是一大口,随即“噗”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什么酒?白水似的……”四叔尴尬地摇摇头叹声气喃喃而语:“……这空瓶子还是我从你那里拿回来的呢……唉!俺都是为了给那混小子撑面子呀……”
第二天早晨,父亲从提包里抽出那瓶茅台酒塞到我怀里:“去,给你四叔送去吧,老人为了孩子,心思都是一样。
感人亲情故事9
她最早的记忆,是在三岁左右。她能清楚地说出当时的人与事,这一点让很多人惊奇。三岁的小人儿,走路尚且不稳,但每天却摇摇摆摆地独自上路,且很有主见地,朝着一个方向奔。
母亲不在家。母亲总是不在家。母亲去食品厂上班,叮嘱姐姐照顾她,说晚上给她们带饼干吃。姐姐嘴里答应着,母亲刚一出门,姐姐就跑去外面,和街道的一帮孩子疯玩,玩得热火朝天。他们玩捉迷藏,玩丢布袋子,玩跳格子。玩着玩着,就把她扔下了。她在一边看着,有些寂寞,也有些无聊。她于是独自上路。
穿过碎石铺就的巷道,路过一家茶水房,一家烧饼店。茶水房的老板娘,一个身材高大健硕的女人,看见她就啧嘴,满脸的同情。一帮女人闲坐在茶水炉旁,对她指指点点,说着闲话。她不理,兀自走她的。
烧饼店那个做烧饼的,是个满脸麻子的中年男人,街坊们叫他麻子。麻子偶尔去她家,母亲没有好脸色对他。麻子看见她,会很热乎地招呼,呀,小蕊呀,吃烧饼不?她心里很想吃,但母亲特别交代过,不许吃麻子的烧饼。这话母亲是用很严厉的语气说出来的。她记住了,很有志气地冲麻子说,我不吃。
出了巷道,拐弯向左,是一条大街,有小河穿街而过。小河上架木桥,从木桥的缝隙里,清晰地看到下面湍流的河水。她不敢过木桥,手脚并用地爬过去。等爬到对岸,她就可以望见父亲的房子了。小小的心,暖乎乎的。
父亲的房子当街而住,黛瓦,木板门,厅堂幽深。门前有棵石榴树,树不高。开花的时候,最好看了,小红灯笼似的花,挂了满满一树。父亲会摘了戴在她的小辫子上。树干上钉一木牌子,木牌子上一行黑漆字。直到念书识字后,她才知道,那上面写的是:许羽飞牙诊所。
父亲是个牙医。父亲穿白大褂,样子修长,也很斯文。父亲远远望见她,会笑眯眯地迎出来,一把抱起她,用胡茬扎她的脸。隔壁是家卖糖烟酒的小店,父亲抱她去买糖。店主是个年轻的女人,苹果脸,扎一条粗黑的辫子。女人和父亲相当熟稔,看见她,笑着伸手来抚她的脸,一边跟父亲说话,小丫头又来看你啊。父亲亲亲她的脸,高兴地说,是啊,小丫头又来啦。
她不关心他们的对话,她关心那些糖。它们用或红色或绿色的糖纸包着,甜得让人的心发颤。她吃完糖,可以玩那些糖纸。对着太阳照,太阳是红的。换一张照,太阳是绿的。就这样,时光变成了彩色的。
黄昏时,她原路返回。父亲把她送到河对岸,叮嘱她,不要跟妈妈说你来过。她点头,狠狠点头。回家,见了母亲,果真只字未提。现在想来都有点不可思议,那么小的人儿,怎么能严守那样的秘密?
竟不曾奇怪过这样的状况——母亲住一处,父亲住一处。她以为,本该这样的,各有各的家。直到有一天,邻家一小孩,跟姐姐抢一根橡皮筋,抢不过,就骂姐姐,野种,没有爸爸要的野种。她反驳,不是的,我们有爸爸,我们的爸爸在河那边,我们的爸爸是牙医。那小孩就问她,你说你有爸爸,你的爸爸为什么不住在你们家里?你看我的爸爸就住在我们家里。
她们哑口无言。拿了这样的问题回家问母亲。母亲的脸,变得铁青,警告她们说,以后不许再提"爸爸"两个字,哪个提,我撕烂哪个的嘴!你们的爸爸死了!
小小的心,哪里能明白大人间的恩怨?明明父亲在,母亲却说他死了——这样的疑问,也只藏在肚子里。
她还是偷偷到父亲那里去,吃糖,玩糖纸,享受她的彩色时光。
到底被母亲发现了,是姐姐告的状。姐姐说她吃了父亲给的糖。母亲责令她跪下,第一次用笤帚打她,边打边哭。母亲说,下次还吃不吃那个坏家伙给你的糖了?母亲的打不令她害怕,母亲的哭,却让她害怕无比。她答应,坚决不再去了。
那以后,她真的不再去河对岸。有时寂寞了,她还会穿过石子铺就的巷道,路过茶水炉,路过烧饼店,左拐,上街道,站在河这岸往那岸看。()有一次,正看着看着,就看到父亲过来了。父亲惊喜地冲她叫,小蕊,咋不过来看爸爸了?她转身就跑,半路遇到姐姐。姐姐看到父亲,两眼瞪得溜圆,气鼓鼓地说,你是坏人,你敢碰我妹妹,我就告诉妈妈。姐姐说完,拉着她就走。街边有人出来看热闹,有人大声叫着,许医生呀。她回头,看到父亲往回走,背影很受伤很无奈。
一个秋天过去,一个春天过去,她上学了。父亲那时已再婚,跟卖糖烟酒的那个年轻女人。他们很快生了个女儿。母亲的脾气变得暴躁,听不得别人提父亲的名,一提,就骂人。邻居阿姨有次说到要看牙医,要去找许羽飞。正说笑着的母亲,突然翻脸不认人,把人家臭骂一顿。
她们小心翼翼地,不再碰触到那个人,以及那个名字。日子有些憋闷,又有些荒凉地朝前走着。
父亲却来找她们了。是在姐姐生日那天,父亲买了一个大蛋糕,还买了一些糖果,等在她们学校门口。姐姐把父亲给的蛋糕扔在地上,踩上一脚,说,谁稀罕你的蛋糕呀。转身跑了。她也不肯接下父亲给的糖果,她仰头对父亲说,我恨你!父亲听了,怔住,唤她,小蕊?他脸上的肌肉,痉挛地跳着,人仿佛一下子苍老下去。她顾不上了,她跟着姐姐跑远。
感人亲情故事10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自己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你。”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你却对我怎么好,可是我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了,还说以后不让我回去了!”老婆婆听了,*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你就怎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给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
她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时,脸上立刻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饭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是的,母亲给我们煮了十几年、几十年的饭,给我们洗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衣服,小时候不知为我们跑了多少次医院,跑了多少次学校,从小到大父母不知为我们掉了多次次眼泪啊……这一切一切的付出,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而当我们多为父母操一点心时,多为父母付出一点时,我们可能就会抱怨,就会发火……
——为什么我们可以和朋友聊天聊上半天,却不能和父母亲说上一句话两句话呢?
——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易的原谅自己,却苛刻地对待我们的父母亲呢?
推荐访问:感人 亲情 故事 感人亲情故事【10篇】 感人亲情故事1 感人亲情故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