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变色龙》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

《变色龙》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 2025-05-12 12:51:21 来源:网友投稿

《变色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理解叙述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色龙》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变色龙》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

《变色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理解叙述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检查预习。

  1、检查字音。

  伺机 刹那间 凶相毕露

  2、检查句子

  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相机出示: 模 mó mú

  (1)标准;榜样 楷模 1、模子 字模

  (2)照着样子做 模仿

  3、通过预习,我们还知道课文分为三大部分:ppt

  发现变色龙 端详变色龙 放回变色龙

  4、在“端详变色龙”部分,又重点写了变色龙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外形、捕食、变色。分别是第几自然段?

  板书:外形(9)

  捕食(10—12)

  变色(13—15)

  二、学习新知

  1、在这三部分中,你对哪部分特别感兴趣?

  (一)外形

  1、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变色龙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圈出关键词,也可以把关键词写在课文的边侧,帮助你回答。

  2、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谈一谈为什么喜欢?(奇特 凶相毕露 眼睛 嘴)

  板书:抓特点(这位同学抓住了特点来谈,其实作者也是抓住特点来写的)

  3、你能够想象出变色龙的样子吗?同学模仿。

  4、想看看这只变色龙吗?出示图片。

  5、作者怎么能把它描述得这么生动形象呢?默读,思考。

  (1)理解“端详”。 板书:观察仔细

  (2)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描写了变色龙身体的哪些部位?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的?(整体——部分 头——尾) 板书:按一定顺序

  6、观察对于描写小动物以及各种事物都非常重要。曾经获诺贝尔奖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这样一句话。PPT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7、师引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8、如果只给大家变色龙的图片和一些提示,能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去掉提示。

  9、学会了写变色龙的外形,那其它小动物呢?看,来了一只刺猬,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有提示——无提示)

  10、生练说,汇报。

  (二)捕食

  1、读一读10—12段,看看变色龙的捕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谁来说?

  3、眼睛:

  可以独立转动,形成立体感,也就是眼睛看得准。朋加沙是怎样介绍的?我们一起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4、舌头快:

  (1)什么叫迅雷不及掩耳?说明了什么?

  (2)你知道变色龙捕食有多快吗?猜一猜?

  我查了资料,变色龙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要1/25秒,照这样计算,变色龙一秒钟可以捕食25次。看看大家伸舌25次需要多少秒。

  5、舌头长:

  (1)惊人的舌头,舌头有多长,你们知道吗?

  (2)60厘米左右,诉诸于文本。联系上下文。

  (3)我也查了资料,一般的变色龙长度为17—25厘米,最长的变色龙长度为60厘米,那它的舌头有多长?

  6、想不想看一看变色龙是怎样捕食的?

  7、播放视频。

  8、作者为什么能把捕食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 抓特点

  9、齐读捕食段落。

《变色龙》教学设计2

  双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用“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造句。

  3、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思维发展目标: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了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

  文章主题:通过我们对待变色龙的态度,提醒人们保护动物。

  写作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的将它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

  本文知识点梳理:

  1、 字词:“藤”注意是后鼻音,“震、判”注意是前鼻音。“伺、棕”是*舌音,“刹”的声母是“ch”。理解“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的含义,并会用它们造句。

  2、 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3、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分析、品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重点。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了解我们发现变色龙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法布尔自小迷恋观察研究昆虫,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虽然,我们不一定有他那样直接接触自然的机会,但是一样可以通过书本去了解许多奇妙的生物。你知道有哪些生物拥有奇特的本领?

  2、学生交流汇报。(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等。)

  3、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动物名叫“变色龙”,你猜他有什么本领?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豆藤、长筒

  震惊、判断

  伺机、棕色

  刹那间、腹部、名副其实

  绘声绘色

  第一行带点字是后鼻音,第二行是前鼻音,第三行字声母要注意。照第四行的样子说几个abac式的词语。

  2、 读准生字字音,是第一步,还要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3、 以9、11、12、14自然段为材料检查朗读。

  4、 再读课文,看看那几段描写了变色龙?

  5、 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1—8)我们发现变色龙。

  (9—15)我们端详变色龙。

  (16)我们放回变色龙。

  三、学习第一部分:

  1、 自读第一部分,思考:我们是如何发现变色龙的?

  2、 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评议。

  3、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为什么会叫起来?(联系最后一段得知此物少见)

  4、 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作业:

  1、 抄词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豆藤(tén téng ) 震(zhèn zhèng)惊

  伺(sì sī )机 刹(chà shà)那间

  3、 组词

  藤( ) 震( ) 铜( ) 距( )

  腾( ) 振( ) 筒( ) 巨( )

  绍( ) 焦( ) 宗( ) 判( )

  召( ) 蕉( ) 棕( ) 叛( )

  4、 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 ) ( )( )

  绘声绘色 ( ) ( )(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学习观察动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重点词语。

  2、课前质疑: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我们发现了一只变色龙,这可是不太容易看到的动物。你想了解有关变色龙的那些信息呢?(将其中有典型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3、归纳问题:

  l 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l 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l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二、讲读课文:

  1、 以上三个方面,你对于那个问题最感兴趣,打开书读一读有关内容,看看能否解答你的疑问。读完以后,再去看看另外两个问题,从课文中能发现那些资料。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勾画。

  3、 集体交流:

  l 问题一: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出示变色龙图片,图文对比阅读。文章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准确吗?

  3) 出示第七段有关外形的描写,对比阅读,体会此处描写的详细。

  4) 为什么能够将外形如此详细的描写出来?理解“端详”

  l 问题二: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说明了什么?还有那些词语说明速度快?

  3) 蝴蝶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它为什么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4) 朋加“绘声绘色”的介绍,你能用“绘声绘色”造句吗?

  5) 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特?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6) 指导朗读。

  l 问题三: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3) 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4) 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5) 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 指导朗读。

  4、 谈话:谜团一个个被解开,我们对变色龙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你喜欢这只变色龙吗?可是文章的最后却说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森林,为什么这样做?这给了你什么启发

  三、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捕食情况,以及它最显著的特长“会变色”。对你观察其它小动物有没有什么启发?

  2、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四、巩固练习

  1、造句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2、课外练习

  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附板书

  发现 外形特征

  端详 变色龙 捕食情况

  放回 特殊本领

《变色龙》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本课是湘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内容,通过让学生寻找变色龙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画一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变色龙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变色龙这个特殊的形象和它特有的能够变色的习性对孩子来说充满了好奇,引起孩子强烈的兴趣,让孩子产生自己动手探索、制作的愿望。本次围绕着和变色龙躲猫猫的游戏情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场景颜色来为变色龙涂色,这是一个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学生在选择、对应、涂色再对应的游戏活动中,积累涂色的经验,感受游戏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画一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变色龙。

  3.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变色龙的形态特征和变色习性。

  教学难点:相似色的恰当运用。

  教法、学法:观察发现法、教师示范法、自主表现法。

  教具准备:课件、纸、教师范画、颜料。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程序:

  一、找一找

  寻找游戏

  激趣导入

  1、寻找变色龙游戏:

  在这片树林里,住着一位有隐藏本领的小家伙,它是谁?你能找到它吗?为什么它们的颜色不相同呢?

  小结:变色龙能根据环境来变化自己的颜色,来保护自己。

  二、涂一涂

  认识方法尝试练习

  1.教师出示一幅画,问:既然变色龙的颜色能72变,你能选出适合变色龙隐藏在画面中的颜色吗?

  2.学生说说颜色,教师涂鸦色块,教学生认识更多的颜色。如:淡绿、柠檬黄、草绿、湖蓝、普兰等颜色。

  3.请选择一种颜色,为变色龙涂上。学生涂色。

  4.**的变色龙怎样让它活起来呢?教师示范重叠涂画法,在动物的边缘重叠稍深的颜色。

  5.学生尝试使用重叠涂画的方法练习涂画。

  6.教师点评

  问题1:重叠涂画要在物体的边缘开始重叠。

  问题2:重叠的颜色比本色要稍深。

  小结:重叠画法使颜色更有层次变化。

  三、看一看

  观察形态了解步骤

  1.出示变色龙图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变色龙长什么样?扁扁的脑袋、椭圆的身体、四条腿、卷长的尾巴。

  2.教师在白纸上示范画一只变色龙。

  3.展示另外两幅步骤图。

  第二步:添加了背景

  第三步:添加变色龙以及背景的颜色

  4.作品欣赏

  白天在花丛中的变色龙、晚上在树叶上的变色龙。

  5.师:说说你还想让它藏在哪儿?变什么颜色?

  小结:变色龙在大自然中快乐的生活着。

  四、画一画

  展开想象、

  自主表现

  1.大胆想象,利用叠色涂法,把变色龙藏进你的画中,想想它的皮肤会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一评

  欣赏评述

  1.自评:说说自己的变色龙藏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颜色?

  2.互评:说说你觉得谁画的变色龙隐藏得最好,为什么?

  六、玩一玩

  课后游戏

  请同学们将作业进行相互欣赏,找找隐藏在别人画中的变色龙。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画变色龙,并且能够选择出适合变色龙隐藏的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变色龙的小动物,他们为了保护自己或者是攻击猎物身体幻化成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只要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认真观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八、附:板书设计:

  16、变色龙

  头:三角形

  身体:长筒形

  四肢:弯曲

  尾巴:长、卷

《变色龙》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2、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合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教学准备

  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

  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

  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师:能做到吗?为什么?你知道这叫什么本领吗?这就做“一目二视”。你有这样的本领吗?知道谁有这样的本领吗?

  生:变色龙。

  (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研究“变色龙”引出保护色

  师:你认识它吗?了解它哪些方面?

  生:让学生自己先介绍一下有关变色龙的知识。

  (1)变色龙的绝招之一:“一目二视”

  师:变色龙为什么有这样的本领?是不是它的眼睛有独特的地方?

  请学生自己先来说说。

  师:变色龙是爬行动物,是非常奇特的动物。体长约15—25厘米,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头上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变色龙的眼睛的确与众不同,它的眼睛圆鼓鼓的,外面各罩一个圆锥形的鳞盖,上面只留一个小圆孔使瞳孔露在外面。变色龙的眼睛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可以转动180度,而且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不用象我们一样在观察物体时两眼必须协调一致,它一旦发现昆虫,可用一只眼紧盯着虫子,而另外一只眼睛仍然在不停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这种现象在脊椎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2)变色龙的绝招之二:“变色”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它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变色。你知道它是为什么变色?又是怎么变色的吗?

  师:变色龙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改变体色,是动物界中的“伪装高手”。 纽约康奈尔大学生物系的安德森教授对变色龙的“变色原理”进行了详细解释:变色龙能够变换体色完全取决于皮肤表层内的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色素细胞控制黑色素;中间层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则控制黄色素和红色素。这些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使变色龙身体的颜色和环境保持一致,这样它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很难被它的敌人发现。像变色龙一样把体色变成周围环境的颜色,隐蔽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的这种本领,叫做保护色。)

  可是它的体色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吗?还有其他的作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生:通过变换体色来传递情感和信息,和同伴沟通。

  (3)变色龙的绝招之三:“舌头”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看一段视频,一起看看它的第三大绝招。

  (舌头之快仅仅1/25秒,苍蝇起飞是多少秒)

  因为变色龙有这三大绝招,因此它很容易就能捕抓到食物,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避役”。

  (4)举例: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是用保护色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

  生:青蛙

  师:可能大家*时不太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在生活中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老师已经收集到了一些资料。

  请看(课件):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蝗虫 青蛙

  (三)探究其他的保护方法及特点:──“警戒色和拟态”

  其实在动物界里,为了生存,还有一些有趣的自我保护的方法。请看在这片大森林里(课本中的情景图),藏着哪些动物?哪些是用保护色?哪些不是?它们又是用哪种有趣的方式保护自己?

  1、找动物

  2、谈感觉

  3、 介绍警戒色和拟态。

  枯叶蝶的形态酷似一片树叶,杜鹃鸟的卵与别的小鸟卵相似,这些都属于拟态;而蛾类幼虫的体色鲜艳,非常醒目,可以对其他动物起到警戒作用,是警戒色。

  4、举例: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这三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

  师:出示这两种保护方式的动物:

  警戒色的有: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毒箭蛙

  拟态的有: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四)互动游戏“把动物送回家”

  咱们刚才了解了动物的各种本领,你还记得吗?你能根据他们的保护方式把他们送回家吗?

  利用电子白板,将每种动物(部分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属于上述三种)拖到相应的保护方式的下方。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对学生进行奖励。(可利于电子白板中的图章功能)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五)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自然界中的动物,除了用今天我们提到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来保护自己外,还有一些动物(乌贼、壁虎、青蛙、老鼠、黄鼠狼)是如何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呢?

  (1)讨论

  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然后填写在表格中。(屏幕中出现几种动物,如乌贼、壁虎、青蛙、老鼠、黄鼠狼等等)

  (2)填表格:

  同学们知道的都很多,说得也很好!现在把你们的答案填到表中。

  (3)交流:

  (六)设计隐形服装

  其实动物们的这些本领对我们人类有很大启发和帮助,请看图片(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迷彩服和《闯关东》中鲜儿当胡子时所穿的服装),他们的服装都是“隐形”服装。另外,科学家通过对变色龙变色的研究,还研制出来了可以随着人的心情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涂料和织物,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喜好。同学们你能不能根据今天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也来设计一下人们在不同环境下所穿的服装。

  大家可以看想一想,再在纸上画出来,说不定还能得一个设计发明大奖。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动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编写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游戏互动 调动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课堂。调动起对变色龙研究的兴趣,由变色龙眼睛的独特的功能过渡到“变色”──适应环境的课题上来。

  2、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变色龙通过“变色”来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变色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吗?等方面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重探究过程, 更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说起探究更多的人认为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

  4、电子白板的巧妙应用,促进师生互动

  在课堂中加入视频和其他的资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容量,而且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把动物送回家”这一互动游戏中,指导学生进行拖动选项,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5、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包括学生纵向思维的一些发展,都应该为他们喝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变色龙》教学设计5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本的主题,解释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

  2、人物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勇敢机智,那谁能告诉老师他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般变化。)是的,他善于变化,因而每次都能巧妙运用,从而战胜妖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善于变化”,也就是善变,就像蜥蜴一样,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这种人,那就不叫人喜欢了,甚至还会惹人讨厌,进而会令人憎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小说《变色龙》。

  二、走近作者,介绍背景

  1、走近作者

  学生展示搜集的契诃夫的相关资料。

  2、介绍背景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是历史上最*的、最黑暗的时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杀,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了强化*统治,他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同时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就是为嘲弄、讽刺、鞭挞沙皇的这种警察统治而写的,文本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文,扫清字词。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本文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并比较“变色龙”题目的优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

  学生命的题目可能有《一个看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势利眼的*》等等。《变色龙》作题目的好处: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变色龙很快变换肤色以适应周围环境的颜色一样。“变色龙”题目讽刺意味明显,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四、精读课文,合作学习(情节和人物分析)

  1、理清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一共有几次变化?用最简洁的话归纳,并指出*每一次都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的?(课件)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每一次都围绕文中的“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这句话来判定的。

  最初: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2、学生合作探究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明确: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3、自归纳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请以“我以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_______的人,我从_________句或段看出来”这样的句式来概括他的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六、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像*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变色龙》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字词理解和培养学生概括小说情节能力。

  学习小说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思考和解读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运用快速阅读、寻读、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小说文本。

  通过一定的练习加强文本概括能力,运用适当的小组讨论交流和师生对话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读出契诃夫的讽刺幽默,提高学生学习阅读小说的兴趣。

  让学生产生对象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丑恶行为产生厌恶之情,树立一个做人要正直、要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字词理解,把握文意。概括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初步理解“变”的丑恶。主要目的让学生充分深入文本,为第二课时的探究思考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二课时:内容探究,深入感受作品,多角度解读小说。认识奴性的丑恶。

  教学难点:对变色龙式的人物的本质的认识。对形成变色龙这样的人物的环境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幽默小故事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重点逝世一百周年。初步了解小说成就,感受作者关心底层人民的伟大心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契诃夫究竟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典型,让我们欣赏一下课文,领略一下这个变色龙的变色本领。

  对生字词、令人叫绝的描写做标记。

  这部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点?(可以是个性、形象特点,也可以是作者对他的某一个方面的描写语句,或许是你认为他最精彩的一句话。)师生交流

  再读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明确: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请概括讲述一下。学生寻读课文相关段落,概括关键因素,并复述。

  关键词: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

  请学生充当*,处理这个案件,会怎么处理?

  学生结合课文信息,对案件进行分析、整理,独立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师生讨论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判?依据是什么?和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的判决一样吗?激发学生研究人物和情节的兴趣。

  3、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判决这个事件的?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的表格。然后复述六次判决过程。学生根据练习要求,阅读课文相关段落,进行深度阅读,仔细品味鉴赏奥楚蔑洛夫语言,找出关键语句。然后概括关键的情节并作复述。

  奥楚蔑洛夫判决案件和我们判决的依据有什么不同?他的依据是什么?师生讨论主要是根据小狗的主人是谁来进行处理,随着小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

  5、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变来变去?或者说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奥楚蔑洛夫表面上一直变来变去,实际上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是什么?师生对话。明确: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五、拓展延伸

  在同学们阅读过的小说里,有没有类似“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物?在你们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人或事吗?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六、布置思考探究题

  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变化,读出人物性格。

  “狗眼看人”。假如你是小说中的那条小猎犬,小说中的人物都对你做了些什么?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分角色朗读,读出笑声,读出变化。体会契诃夫对话描写艺术。

  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分析其作用。

  狗眼看人。通过体验角色进而思考并从不同的角度进入文本,研究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对与狗的具体言行,从狗的角度对小说人物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对群众的冷漠和“看客”的本质的理解引导上,分析奥楚蔑洛夫得以存在的环境,从而深入小说主题。

  拓展延伸有人说这部小说是写了一个狗的世界。你怎么看?引用鲁迅文章中对于狗的一些论述:见到所有穷人都狂吠,遇到所有富人都驯良。“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野草》狗的驳诘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朝花夕拾》狗·猫·鼠结合小说中的人物行为语言描写,分析小说中人物身上的狗——奴性。奥楚蔑洛夫是走狗,羡慕走狗想当走狗的赫留金。起哄咬人的只拣弱者啃的群狗——围观群众。最可爱倒是小说中真正的狗——白毛小猎犬。理解小说对于人的奴性心理的鞭笞。

  总结。

  一、真正的幽默是“始着发笑,继而沉思,眼中流泪,心底流血。”

  二、点出小说描绘了生活的残酷,揭示人身上的狗性。直面人生的残酷和丑恶是成长中的必要人生体验。过了童话的年级,生活不总是阳光。认识丑,是为了更好的创造美。让我们洗去身上的狗性,多一些美好的人性。“人的一切都该是美好的:无论外貌、心灵,还是思想!”

《变色龙》教学设计7

  双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用“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造句。

  3、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思维发展目标: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了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

  文章主题:通过我们对待变色龙的态度,提醒人们保护动物。

  写作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的将它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

  本文知识点梳理:

  1、 字词:“藤”注意是后鼻音,“震、判”注意是前鼻音。“伺、棕”是*舌音,“刹”的声母是“ch”。理解“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的含义,并会用它们造句。

  2、 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3、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分析、品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重点。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了解我们发现变色龙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法布尔自小迷恋观察研究昆虫,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虽然,我们不一定有他那样直接接触自然的机会,但是一样可以通过书本去了解许多奇妙的生物。你知道有哪些生物拥有奇特的本领?

  2、学生交流汇报。(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等。)

  3、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动物名叫“变色龙”,你猜他有什么本领?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豆藤、长筒

  震惊、判断

  伺机、棕色

  刹那间、腹部、名副其实

  绘声绘色

  第一行带点字是后鼻音,第二行是前鼻音,第三行字声母要注意。照第四行的样子说几个abac式的词语。

  2、 读准生字字音,是第一步,还要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3、 以9、11、12、14自然段为材料检查朗读。

  4、 再读课文,看看那几段描写了变色龙?

  5、 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1—8)我们发现变色龙。

  (9—15)我们端详变色龙。

  (16)我们放回变色龙。

  三、学习第一部分:

  1、 自读第一部分,思考:我们是如何发现变色龙的?

  2、 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评议。

  3、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为什么会叫起来?(联系最后一段得知此物少见)

  4、 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作业:

  1、 抄词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豆藤(tén téng ) 震(zhèn zhèng)惊

  伺(sì sī )机 刹(chà shà)那间

  3、 组词

  藤( ) 震( ) 铜( ) 距( )

  腾( ) 振( ) 筒( ) 巨( )

  绍( ) 焦( ) 宗( ) 判( )

  召( ) 蕉( ) 棕( ) 叛( )

  4、 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 ) ( )( )

  绘声绘色 ( ) ( )(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学习观察动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重点词语。

  2、课前质疑: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我们发现了一只变色龙,这可是不太容易看到的动物。你想了解有关变色龙的那些信息呢?(将其中有典型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3、归纳问题:

  l 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l 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l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二、讲读课文:

  1、 以上三个方面,你对于那个问题最感兴趣,打开书读一读有关内容,看看能否解答你的疑问。读完以后,再去看看另外两个问题,从课文中能发现那些资料。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勾画。

  3、 集体交流:

  l 问题一: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出示变色龙图片,图文对比阅读。文章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准确吗?

  3) 出示第七段有关外形的描写,对比阅读,体会此处描写的详细。

  4) 为什么能够将外形如此详细的描写出来?理解“端详”

  l 问题二: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说明了什么?还有那些词语说明速度快?

  3) 蝴蝶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它为什么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4) 朋加“绘声绘色”的介绍,你能用“绘声绘色”造句吗?

  5) 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特?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6) 指导朗读。

  l 问题三: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3) 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4) 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5) 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 指导朗读。

  4、 谈话:谜团一个个被解开,我们对变色龙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你喜欢这只变色龙吗?可是文章的最后却说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森林,为什么这样做?这给了你什么启发

  三、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捕食情况,以及它最显著的特长“会变色”。对你观察其它小动物有没有什么启发?

  2、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四、巩固练习

  1、造句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2、课外练习

  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附板书

  发现 外形特征

  端详 变色龙 捕食情况

  放回 特殊本领

《变色龙》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顾

  请你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

  二、发现变色龙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自己读课文

  3、交流(不容易)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4、那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

  5、朗读句子,出示: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6、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课文1—8节

  8、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男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李,旁白一起读)

  三、端详变色龙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还把它好好地端详了起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

  2、学生读书,交流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圈画。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5、交流

  外形:(1)教师出示一张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2)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请学生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

  特点。

  (3)用第一部分中一个字概括,板书“怪”

  6、朗读体会

  捕食:

  (1)指名学生朗读10—12节

  (2)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

  板书:快

  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

  读第12节,在相关词语下圈画。

  (3)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 “刹那间”)哇!真是太厉害了!

  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板书“准”

  (4)读读课文11节,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

  (5)交流(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看图

  7、朗读11节

  变色:

  (1)指名朗读第14节找出颜色变化。

  (2)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吗?

  让学生尝试说。

  四、放回变色龙

  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五、安排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外形怪

  端详变色龙捕食快准

  放回变色多

《变色龙》教学设计9

  一、复习导入

  1、读读生词

  2、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出示。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变色龙,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来认识它,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变色龙的资料。

  3、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依次写了它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要想发现变色龙容易吗?

  2、交流。(不容易)从哪可以看出来发现它确实不容易?

  (1)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发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2)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一“怪物”,还细细端详起来。“端详”是什么意思?作才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的。默读课文第二段。

  2、读后交流。(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方面最感兴趣,选择哪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勾勾画画。

  4、交流。

  外形:

  (1)出示图片,指名读第9自然段。

  (2)交流: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3)在介绍动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部分时,也要紧紧扣住它的特点来写。

  (4)指导朗读。

  捕食:

  (1)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

  出示第12自然段,你能概括出它捕食的特点吗?你又是从哪体会出来的?

  (2)交流、指导朗读。

  (3)变色龙之所以能迅速、准确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它的眼睛与舌头又奇特在什么地方?

  (4)交流,朗读第11自然段。

  变色: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找出颜色的变化。

  (2)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

  (3)看到这些,你会怎样称赞它?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既迅速又准确、身体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你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会怎么处置呢?

  2、交流。

  3、作者又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

  对啊,我们要保护变色龙,保护自然界的所有动物,让我们人类和动物都能和谐地在地球上生活!

  五、作业

  1、造句。

  (1)绘声绘色……

  (2)名副其实……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介绍。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变色 多

《变色龙》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的主题。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写明生动的对话等方式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说的主题可通过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变面是川剧表演艺术中的绝活,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也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可是在生活中倘若遇上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能在短时间内不断的改变自己的面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观看小品的感受去)朗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扫除字词的障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契诃夫(qì hē) 魁梧(kuí wǔ)乞丐(qǐ gaì) 戳(chuō)胚子(pēi )

  (2)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洋溢:情绪充分流露。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

  学生交流后明确:小说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变色龙善于变色一样,所以用变色龙作为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1、契诃夫是中外闻名的文学语言大师,他在小说中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此外,动作、神态描写也很生动传神。请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依据提示阅读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生动传神的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学生可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分析。

  4、总结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推荐访问:变色龙 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10篇】 《变色龙》教学设计1 《变色龙》教学设计1年级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