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二年级《*移和旋转》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移和旋转》教学设计3篇

发布时间: 2025-05-14 15:22:43 来源:网友投稿

二年级《*移和旋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移还是旋转。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移和旋转》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移和旋转》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移和旋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移还是旋转。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物体的*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移还是旋转。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2.播放课件,演示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游乐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3.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小组内交流。

  4.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指名说。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转圈,

  4、揭示课题。

  师:像缆车、滑梯、小火车等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移;

  师:而像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 或轴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出示课题:*移和旋转

  二、自主探究

  1.看一看

  我们再来看一组运动,它是属于*移还是旋转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是*移还是旋转

  课件出示27页情境图

  你能给他们分类码?学生举手回答

  (一类是沿直线运动,一类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运动)

  指着*移:这些物体在*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位置变了,方向没变)

  2.议一议:我们再来看一个运动,它属于什么运动方式?

  (课件出示直线行走的公共汽车)

  3.演一演:你能用手势来表演*移和旋转的动作吗?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如:向上*移、向左*移、向左上*移等)

  4.做一做

  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移,你能把书怎样*移呢?

  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

  5.说一说

  你能说出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吗?

  6.辨一辨

  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移还是旋转?

  师:课件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

  【设计意图:*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三、智力风帆

  1.判断下列运动时*移还是旋转?

  课件出示各种运动

  2.课本“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移和旋转

  *移:沿直线运动

  旋转:绕一个点(轴)运动

二年级《*移和旋转》教学设计2

  教学资料: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41—44页的资料(教材附后)。

  教学目标:

  1、透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活动认识物体的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移和旋转,体会*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2、在活动情境中,探索决定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移的方向和数格的方法。

  3、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简单图形*移的格数。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数出简单图形*移的格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图,方格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移和旋转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生齐:去过)觉得游乐园怎样?(生齐:好玩)是呀,游乐园里好玩的东西可多啦。此刻跟着老师一齐走进游乐园,好吗?(生齐:好)请你们站起来。

  2、分类,引出*移和旋转

  课件演示游乐园场景图(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火车、缆车)。

  师:这是游乐园的一角,请你大声地说出这些运动物体的名称,并用动作表示它们是怎样动的,看一看,哪位同学的声音最响亮,动作最优美。

  音乐一停,师:你觉得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你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一样分一分类吗?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回答:

  生1: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是一类,因为它们是转动的。

  生2:火车、缆车是一类,它们直直移动。

  师:你们能用手势来表示他们的运动方式吗?

  生1用手势(画一个圈)表示旋转,生2用手势(直直移动手掌)表示*移。

  3、小结

  师:像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等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我们把这种运动方式叫做旋转。像火车、缆车直直地移动,这种运动方式我们称为*移。这就是这天我们要研究的:*移和旋转(板书)

  全体学生用手势来表示*移和旋转。

  4、用符号来表示*移和旋转

  同学们都能用手势来表示*移和旋转,想一想:你能用符号来表示吗?

  引出:用“—”来表示*移,用“○”来表示旋转。

  二、反馈练习

  我们认识了*移和旋转,下方请同学们决定下列现象,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电风扇、方向盘、电视生产线、拉抽屉、推拉窗,自行车的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学生在决定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时,有的画圈,有的直直移动手掌。教师让学生各自说说理由。

  生1:我觉得自行车的车轮在做旋转运动。

  生2:我觉得整辆车在做*移运动。

  师:这两位同学的理由都很充分。你们来说说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是*移,还是旋转。

  生(齐):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是*移,也是旋转。

  生3:我觉得我们就应说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既是*移,也是旋转。

  师:你的语言表达潜力特棒。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既是*移,也是旋转。车轮的旋转带动车身的*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既有*移,也有旋转。

  三、找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

  除了电风扇、方向盘、电视生产线、拉抽屉、推拉窗、自行车的运动,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的*移和旋转现象,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1)指名回答2—3人。

  (2)同桌互相说。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都是一个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人,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真让老师佩服。下方我们来做个猜一猜游戏,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齐:有!

  猜一猜游戏:

  1、*移后涂色部分在哪号位置上。

  左边的圆形透过*移后,涂色部分在哪号位置上。

  2、旋转后涂色部分在哪个位置上。

  五、在活动中学习计算*移的距离(数格子)

  1、数鱼*移的格数。

  看到这个圆在*移和旋转,一个小圆点也坐不住,它也动起来了。

  师:边看屏幕边思考问题。

  课件演示:

  (1)把一个点向右*移4格。

  师:这个点向哪个方向*移了几格?

  生齐:这个点向右*移了4格。

  课件演示,学生数。

  (2)从这个点引出一条线,把这条线向右*移4格。

  师:这条线向哪个方向*移了几格?

  指名回答。

  生1:这条线也向右*移了4格。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用了一个“也”字。你能说说你为什么用了“也”字吗?

  生1:因为刚才的点向右*移4格,这条线也是向右*移4格。

  生2:老师,我有个发现这个点在这条线上,所以它们*移的格子数一样。

  师:你们的发现真有价值。点是这条线的一部分,这个点*移的距离就是这条线*移的距离。

  课件演示,学生数。

  师:同学们,此刻你们能不能用刚才发现的方法来解决下方的问题呢?能的就拍拍手。

  生齐拍手。

  师:你们的掌声告诉了我,你们准行!

  课件出示下图:

  鱼向()*移了()格。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鱼向哪个方向*移了几格?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1:鱼向右*移了5格。

  生2:鱼向右*移了9格。

  师:这条鱼到底向右*移了几格呢?请同学们用小鱼图动手移一移,一边移一边数格子。

  学生从动手移中发现:鱼向右*移了9格。

  课件验证。

  师:如果没有小鱼图移,你怎样数也明白小鱼向左*移了9格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

  生1:我们组发现从鱼的嘴巴数到鱼的嘴巴一共有9格。

  生2:我们组发现从鱼的尾巴数到鱼的尾巴一共有9格。

  生3:我们组发现从鱼的身子数到鱼的身子一共有9格。

  (3)小结方法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数一个图形*移的格数有几种方法?结合课件演示,课件演示把鱼向右*移了5格的位置后稍微停一下。

  师:把鱼向右*移了5格到它指定位置了吗?

  生齐:没有。

  开始有部分同学认为鱼向右*移了5格,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数两条鱼中间空出来有5格,所以就认为是鱼向右*移了5格。

  师:从那里我们就发现:数一个图形*移的格数不是数两个图形中间的格数。关键是找对应点,对应线。

  引出:对应点,对应线。

  板书:点对应点,线对应线。

  (4)学生课件操作。

  刚才那条小鱼向右*移了9格。此刻你们想让这条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几格?

  点名两、三个学生上来用课件操作:(1)*移鱼,其他同学看屏幕数鱼*移的格数,并相互检查。(2)下方的同学说鱼*移的方向与格数,上来的同学操作,并相互检查。

  六、拓展练习

  我们明白了计算物体*移几格所用的方法有:找对应点,找对应线,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下方的问题。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3页第1题,比一比哪个同学动作最快。把题目读过去一遍:把涂色帆船*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检查,反馈。

  2、找一找(课本第44页第4题)

  请看屏幕,哪号金鱼能够透过*移与*鱼重合(就是两条鱼重叠后完全一样)。

  课件演示

  七、*移和旋转的应用

  师:我们学了*移和旋转有什么用呢?

  生1:我们出门坐的车。

  师:是呀,汽车的快速*移,给我们带来方便。

  生2:电风扇转动。

  师:(当时教室正开着电风扇)请看电风扇的旋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生齐:凉爽的感觉。

  师:同学们,*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你们已经领略到了*移和旋转的作用。

  想一想:我们居住的整栋楼房会搬家吗?

  大部分学生回答“不会”,个别学生回答“会”。

  师:楼房到底会不会搬家呢?请看屏幕。

  播放上海音乐厅*移实况录像

  把上海音乐厅整体向东南方向*移6*6米。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有关楼房*移和旋转的信息,能够上网浏览。

  师:*移和旋转还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请欣赏:冰上芭蕾(申雪/赵宏博的表演)

  我们为他们的完美表演献上热烈的掌声。

  八、总结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你有什么遗憾?还有什么疑问?

二年级《*移和旋转》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资料,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的资料,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移和旋转》是让学生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搞笑的实例,感知*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动脑的潜力。

  [设计理念]

  1、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搞笑的故事情节,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简单愉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氛围。

  2、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移和旋转进行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本节课的教学,透过直观感受、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并且采用演示、电教辅助、知识迁移,使学生从感性理念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感知*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

  4、在课堂上努力营造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用心参与学习的过程,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在喜悦中获取新知,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

  1、透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决定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2、透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移了几格及画出*移的图形。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激趣法、直观演示法、类比法、知识迁移法。

  2、学习方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移和旋转”的教学课件、玩具风车。

  2、学生准备:扣子、细绳、方格纸。

  [教学时光]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同学们要不要听?(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上海音乐厅,始建于1930年,思考到城市的布局和对它的保护,2003年从原址向东南整体*移了约66米。音乐厅最后重放光彩了。)

  2、同学们,你有没有听出老师讲的"故事里有一个新名词?(*移)那么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资料就和*移有关:*移和旋转。(屏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搞笑的故事情节导入新课,目的是为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氛围。]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飞机螺旋桨和空中览车动画,让学生猜一猜:哪是*移哪是旋转?

  2、屏幕出示儿童乐园彩图,有旋转飞机、滑板、摩托车、滑梯……让学生同桌交流合作,然后举手说一说哪是*移,哪是旋转?

  3、透过讨论,总结出钟表指针、地球仪、摩托车、直升飞机、齿轮、风车等,都属于旋转。

  4、教师演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风车,让学生观察旋转的运动现象,并且让学生上来亲自体验旋转的感觉。

  5、屏幕分别演示动画:钟表指针、地球仪、摩托车、直升飞机、齿轮、风车、齿轮、风车、推拉门、蛇螺运动现象,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旋转现象。

  6、出示彩图:小猴爬竿、滑滑梯、推积木,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属于什么现象?(*移)

  7、屏幕出示风车运动现象,小结:像大风车、飞机螺旋桨等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出示升*彩图,告诉学生:像缆车、红旗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移。

  8、课堂活动:

  (1)取一根细绳,一端拴住一颗纽扣,用手拿着另一端做旋转;你还能用这颗纽扣作*移吗?

  (2)谁能用身体做*移和旋转的动作?

  9、练习

  (1)下方哪些是*移现象?哪些是旋转?

  (2)物体的运动是*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3)移现象后面画“Y”,在旋转现象后面画“N”

  传送带运货物。()

  荡秋千。()

  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开推拉窗。()

  电梯上下移动。()

  钟面上秒针的运动。()

  [设计意图:用课件直观的演示,再透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移和旋转,再透过练习题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新知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反馈练习:

  1、设置小狗推积木故事情节,到底积木*移了几格?

  2、移一移,说一说

  向下*移()格向()*移()格向()*移()格

  2、填一填:

  蜡烛向右*移()格

  小鱼向()*移()格

  3、画一画:

  向上*移3格向右*移3格

  4、比一比,看一看,谁的作品最好,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设置了小狗推积木的情节,使学生再一次提高学习兴趣,为后面的*移几格作铺垫,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后面的习题做起来就容易一些。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四、小结:

  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分享喜悦,总结得失,巩固新知。]

  六、板书设计:

  *移和旋转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像大风车、飞机螺旋桨等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像缆车、红旗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移。

  七、课后反思:

  《*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资料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让学生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并会直观的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透过对儿童乐园游戏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构成了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移和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主学生认知身边的*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认知*移和旋转运动现象,这个知识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为我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并且透过让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解决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移了几格及画出*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移距离时,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小狗推积木的故事情节,引出认知难点——积木到底*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学生的讨论。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起学生的重新思考。但欠缺的是怎样样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图形上点或线的移动.当学生应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推荐访问:二年级 教学设计 旋转 二年级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案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