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五篇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五篇

发布时间: 2025-05-15 10:25:51 来源:网友投稿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  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五篇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

  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选自《满井游记》)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土膏微润(2)波色乍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冻风时作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此地空余黄鹤楼。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小题4】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抓住了这一季节的的特点?作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2分)(1)肥沃(2)初,始,刚刚。

  【小题2】 (2分) A

  【小题3】(3分)不能够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就只有我这个官了。

  【小题4】初春景象。乍寒还暖、万物复苏的特点。情感:略。见八下课文206页。(每点1分,共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项中的“之知”“之有”都是倒装句,意为“知之”“有之”,“之”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 堕”“ 潇然”“惟”,本句中的“夫”为发语词,无义,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第一段文字和文中的景物描写内容,即可知晓所写季节为初春。本文是所学课文,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对官宦生活的厌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来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棹(zhào),橹,这里指划船。②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徒步则汗出浃背 (2)从武林门而西

  2.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冷光乍出于匣也。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4.从全文看,【甲】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3分)

  5.【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中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2分)(1)湿透(2)向西。(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C.从,在。(A.被 B.比 D 向)

  3.(4分)(1)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2)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2分)欲扬先抑。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们。(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3分)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示例一:【甲】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示例二:【乙】中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写出了西湖的妩媚与迷人。(修辞1分,例句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3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满井游记》)

  【乙】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①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月,达四聪,故共、鲧、欢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有苗: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②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

  10.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1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 善:

  1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1分)

  是 故 人 君 兼 听 广 纳 则 贵 臣 不 得 拥 蔽 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译文: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译文: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察纳雅言”等治国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D

  11.2分(每题1分)

  (1)美好的样子 (2)好(答成“很好”也对)

  12.1分(有错不得分)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由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13.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作为一个君主,自私做才能明辨是非,自私做会昏庸糊涂?

  (2)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衣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

  14.4分(意思对即可)魏征提出的建议是:人君要兼听广纳。(2分)

  启示: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2分)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4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廿二日天稍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泉而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柳条将舒未舒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呷浪之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①若脱笼之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娟然如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

  2.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答一个即可)

  ②“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答一个即可)

  3.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

  4.水(春水) 冻水初解的清澈

  5.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

  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不设统一答案)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5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袁宏道《满井游记》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文段理解。

  (1)甲文写 景,以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C

  2.B

  3.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

  4.(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

  (2)答案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③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

推荐访问:游记 答案 阅读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五篇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00字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