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一、*均分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2、*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0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一、*均分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2、*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
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xb=bx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或axbxc=ax(bx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或(a-b)xc=axc-bx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xc+axb=(a+b)xc或axc-bxc=(a-b)xc
倒数求法
1、真、假分数的倒数。很简单,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真、假分数的倒数了。
2、整数的倒数。整数做分母,1做分子。即为整数的倒数。
3、小数的倒数。对于可以除尽的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求倒数,对于除不尽的数,转换为分数,再按照真、假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来进行即可。
4、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 3×3=9
2×4=8 3×4=12 4×4=16
2×5=10 3×5=15 4×5=20 5×5=25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移:*移是指在*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移运动,简称*移。*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移可以不是水*的。
16.旋转:在*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 8×8=64
7×9=63 8×9=72 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
(1)文字法:如:5时50分;
(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60分钟再减。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关于乘法的小故事
大清早,公鸡就大声地叫起来“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一只小喜鹊被惊醒了,不高兴的喊:“这么冷的天,谁在叫啊,真烦人。”喜鹊妈妈说:“孩子,该起床啦,公鸡也是为大家好,告诉我们天亮了。其实,他的叫声不但优美动听,还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呢!”小喜鹊特别喜欢数学,一听妈妈这样说,就不再嚷嚷了。她仔细听了听公鸡的叫声,果然有规律,高兴地叫起来:“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公鸡每次叫3个‘喔’字,一共叫了12个‘喔’字,4x3=12嘛!我也会。”于是,她也发出了一串有趣的声音,早晨醒来的其他动物们听了直夸这个孩子真能干。小朋友,喜鹊的叫声究竟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乘法算式呢,请试一试吧!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 )x( )=( )
小象听了不服气,咚咚咚地跑了过来,也用脚步声出了一道乘法题。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 )x( )=( )
一会儿,小猪吹着小喇叭来了。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 )x( )=( )
不一会儿,各种动物都跑来看热闹。
小狗说:“你们这样叫几声、吹几声谁不会呀,要把乘法题画出来才算本事呢!”
说完,就在雪地里走了几步,停下后地上出现了几个像梅花一样的脚印,它得意地说:“看,我画的每朵梅花有6个花瓣,4朵梅花一共有多少个花瓣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5、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汇总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1、数的意义: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例:
290里面有( )个十;1500里面有( )个百。
这部分知识集中训练过,只有极个别孩子运用不够好,在练习时还会出错。
2、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3、读数、写数:
方法:从最高位读、写起。
读数:⑴、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一个0.
例:2090、5008
⑵、末尾的0都不读。
例:6900
写数:⑴哪一位上有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
⑵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0起占位作用)。
4、数的组成:
明确数位和计数单位,比如一个三位数它含有3个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表示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例:由4个千、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5、比较大小:
⑴比位数;
⑵位数相同比最高位;
⑶最高位也相同,就比最高位的下一位。
①
1239○1329 9999○10000 589○859 1010○1001
②排列顺序(要看准要求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
例: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95 956 278 359 1000 627 1256
6、数数:
例:
⑴、按规律写数:(先找规律再写数)
203. 205. 207. ( ). ( ). ( )
( ). 995. 990. ( ). ( )
⑵、写出899前(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⑶、与20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最大(小)的二、三、四位数分别是多少?
例:⑴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⑵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⑶ ……………
8、比多少
多一些:多一点儿
少一些:少一点儿
多得多:多很多
少得多:少很多
9、求近似数:
⑴看十位。
⑵当十位上是0.1.2.3.4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去掉。
当十位上是5.6.7.8.9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看成大约100(向百位进一)。
例:4103的近似数是4100;
1052的近似数是1100;
989的近似数是1000;
7949的近似数是7900;
564的近似数是600;
注:求三、四位数的近似数只教孩子用的这一种方法(看其它数位求近似数也对),这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是难点,所以方法教多了怕孩子们更难掌握。(其它方法以后慢慢再教。)
10、估计:估计要有依据,不能乱估。
⑴可借助一个标准来估;
⑵可先估一部分,再根据部分估计全体。
估计能力是通过培养得出的,有意识地在生活中锻炼这种能力。
11、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
⑴可看作几个百、几个千相加减;
⑵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加减法,也是把两个数看作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
数学知识点
*移和旋转
1、认识*移和旋转2、美丽的花边
注意点:*移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乘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4、应用。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连乘应用题。38页第6题、39页第4题等。
数量关系式: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单价数量=总价
倒数的判断
1、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2、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3、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1a。()
4、因为13?+23?=1所以13和23互为倒数。()
5、0.3的倒数是3?()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
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
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4、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如:()+156=368(用368-156计算)280+()=760(用760-280计算)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980-()=760(用980-760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
1、每个角都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7、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
1、记录并学会计算,谁多,谁少。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7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小学数学成绩太差如何补习
首先我们应该先分析孩子们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的孩子们是因为原本数学基础就非常的薄弱,跟不上老师们复习的进度,所以越到后面越没有自信心。还有的孩子们是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混淆,在做题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路,不会对知识点进行运用。最后一类孩子们是在考试时非常的紧张、怯场,*时会做的题在考试时也非常容易丢分大脑一片空白。
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的定义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如果对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可以在课下多进行练习。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学习非常的慢,那就可以选择报名辅导班,来帮助孩子们学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8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最多问题(去尾法)
茵苗有10元,每个面包3元,茵苗最多能买几个?
本单元有一道难题,就是已知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要求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先弄明白了,再给孩子讲解。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认识算盘,一颗上珠是5,一颗下珠是1。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999<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第八单元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物品的重量和物品的材质没有关系: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一样重。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2、填数游戏和扫雷游戏
当然,这么多的内容,当然不是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寒假期间,孩子要先把乘法口诀背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四道算式或两道算式。
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
(一)有余数的除法
①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②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5……6,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
2、在应用题中,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计数单位有: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长度单位
1、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2、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3、手臂打开大约1米;(1拃)长大约10厘米,也是1分米;
(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10张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4、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城市间的路程)等。
5、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四)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3、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作10。
(五)图形
1、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较长的边叫长(2条长),较短的边叫宽(2条宽)。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还具有不稳定性。
(六)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60)分。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
4、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5、在求时间时,可以列竖式计算。
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加法时:先算(分加分),再算(时加时),当分加分超过60分时,要把其中的60分转化为1时。
7时10分-3是50分=()2时40分+3时50分=()
6、通常下午的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例如
下午3时20分就是(15时20分)
7、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8、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9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 3×3=9
2×4=8 3×4=12 4×4=16
2×5=10 3×5=15 4×5=20 5×5=25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移:*移是指在*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移运动,简称*移。*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移可以不是水*的。
16.旋转:在*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 8×8=64
7×9=63 8×9=72 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0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在绘制表格或者图形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格代表的数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