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五篇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五篇

发布时间: 2025-05-14 15:40:43 来源:网友投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1  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这可算是一种新文体,接触比较少。《*石拱桥》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是为学生学习说明文打基础的,在初中说明文学习中具有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五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1

  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这可算是一种新文体,接触比较少。《*石拱桥》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是为学生学习说明文打基础的,在初中说明文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说明文是一种比较枯燥的文体,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情节。《*石拱桥》更是一篇*实的说明文,虽然内容浅显易懂,但学生学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为担心这一点,也想过要搞一些创意花样,让课堂热闹起来。但又想到如果过分追求形式的出彩,很容易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偏颇,造成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后面的学习,影响到学生理解、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还是老老实实,稳扎稳打。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全文,掌握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说明文抓住事物的特征,选取典型例子进行说明的方法。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掌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说明顺序等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为目标。

  在教学中,我觉得以下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1、导入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打出“猜猜他是谁”的标题,勾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待他们跃跃欲试的时候,便讲述作者和桥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让他们猜主人公。学生很聪明,一下就猜出是作者,接着由作者引出课题。这样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2、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教法,即复习学过的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已学的方法能更好地溶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并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克服了以往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例如第一课时,在学习卢沟桥和赵州桥的特点时,我都只做适当的点拨,主要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进行归纳。第二课时中不管是学习说明方法、还是赏析语言的准确周密,我都只是举一个例子进行方法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去分析,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和空间,使他们在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足之处就是在只在意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课文的相关拓展没有涉及。例如可以由实物之桥拓展到精神之桥,由桥的形式美拓展到审美艺术得等,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学时间把握不好,前松后紧,最后似乎草草结束,感觉很匆促。

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2

  《*石拱桥》是新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本课是一篇说明文,需两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赵州桥和卢沟桥是如何体现*石拱桥的特征的,并在学习中掺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知识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借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时设计了如下环节:复习旧知——学习新课——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又为社会主义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感到震惊和骄傲。

  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优点:

  1、复习导入,进入新课,知识得到巩固。

  2、这堂课目标突出,重点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我们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展开学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既印象深刻又体现了合作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能在分析事物特征时引导学生找到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体会它的作用,使说明文的知识得到巩固。

  4、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更利于了解桥梁的结构和特征。拓展延伸中播放《*桥梁》简短视频,学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并为*桥梁事业的发展感到震惊和骄傲,激起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5、板书清晰有创意,学生便于理解本课的整体结构以及由此知道说明顺序。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多,想要面面俱到,但时间安排上就显得有些急,不足之处,具体总结如下:

  1、没有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时间关系,让学生找到句子后就共同分析了。

  2、拓展延伸环节,引导的不够到位,学生确实被桥梁事业的发展震撼到了,但我没有充分的引导他们励志、爱国,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整节课还是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学生对内容不够熟悉,回答问题时,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4、正所谓“贪多不烂”,一节课要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涉及到,往往会适得其反。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多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认真备课、多收集资料,全面了解教材,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文语言的魅力。同时提高自己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

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说明结构、顺序、说明方法的使用、说明语言都很有特色。但在一节课内要学习这么多东西,未免太难,要做到面面俱到,恐怕是蜻蜓点水,那么就不如重点突破几点。这是这一册的第一篇说明文,有必要重新明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及说明文的目的。这一点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解读。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课前重温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介绍。

  另外,本文虽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但最主要的是举例子,那么在学习目标上就把它作为突破点,在对文体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这一问题较容易地解决了。其他如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也是在这一前提下解决的。这就说明在教学中,有时找准一个切入点,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起来。

  在弄清楚举例子的注意事项后,设计了一个练习加以巩固,并在揣摩语言之后继续上边的练习。但说明文毕竟是相对枯燥的,那么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钻到文章中去就非常关键。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几项转换学生角色的活动,让他们充当做者、画家,通过有趣的活动去分析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解说作者的意图,使他们能走近作者、走进文章。实践证明,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只要引导得当,活动设计到位,学生乐学、愿学,就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4

  回顾这节课,我认为自己有以下优点值得肯定:

  一、 教学目标明确、度量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

  我为本课指定的学习目标是:

  1.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赵州桥、卢沟桥的特征。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感受桥之美,体会*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

  这三个目标符合新课标的“三维标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中重点是抓特征、明方法和品语言,难点是理顺序。而感受桥之美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二、 教法运用恰当

  1. 以石拱桥图片和民歌创设情境,营造出浓厚的文化韵味

  2. 明确学习目标。这是符合初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能力的做法。后面的讲授与探究都要以此为坐标。

  3、进行课外链接在完成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展示图片,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感悟*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

  三、 讲授与探究结合,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知识点主要由老师讲授完成,训练部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句段关系、学会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并基本上熟悉答题语言表述的标准。

  不足之处:

  1教态不够从容

  2.板书不够美观

  3. 调动学生不够

  4. 一些地方处理粗糙

八年级语文上册《*石拱桥》教学反思5

  昨天,我在八十班讲了《*石拱桥》的公开课。过后发现许多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要多改进:

  1.充分备课:

  教师要对所讲课*充分的备课,至少读5遍,把课文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识都做到了然于心。清清楚楚。然而这只是备课的第一步,做到了“读透”。然后再把这些知识有取舍的在课堂中呈现。这是讲课之前的第一步,却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节好的课,不仅要备课文,还要备学生。在这节公开课之前,我在另外四个不同的班试过课。效果不太好,存在很多问题。但这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我认为十班的效果会比其他班好,却不知每一次的试课都是锻炼,都能提高。白白的浪费了这几次机会。每一次的试课都是真试。这样才能真正成长。

  2.课堂最重要:

  不管课前做了多少准备,最终的目的都是呈现在课堂,都是让学生有所收获。所以一定一定要注意课堂学生的掌握。在我的这节公开课上,针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做到充分的评价,有些学生的针对说明方法的回答是不正确的,我却没有及时的给予纠正。

  3.专业才是基本功:

  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奚梦瑶在维密秀摔倒。她的摔倒有人心疼并去安慰她,有人却在狠狠的批评她的不专业。尤其是她摔倒后的傻笑和挤眉弄眼,更是让他尽失专业模特的形象。无论何种工作,都有自己的专业性。步入教室就是一名专业的老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铭记自己的专业性。你的专业就是你赢得别人尊重的基本!切记。

推荐访问:石拱桥 上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