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发布时间: 2022-06-22 17:5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4篇

第1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一、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特点与原因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2)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1)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3、80年代起:(1)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具体原因

1、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

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遏制中国,妄图扼杀新政权;
同时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要改变一切旧的面貌,建设一个新的国家,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的原因

从美国方面讲: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美国认识到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是失败的,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自身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争的泥潭,导致在美苏争霸中被迫处于守势,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从中国方面来讲: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这样,中美两国都有了改善关系的要求。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2)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成为抨击霸权主义的讲坛,这使得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大大建减弱,这是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

(3)第三世界国家的提议和支持则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直接原因。

4、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主要原因:美推行**、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期间,支持蒋介石**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原因: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主要原因:美“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长。

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对外政策不同的原因

(1)外交政策和结果: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保护外国侵略中在华既得利益。结果,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②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国苏联和新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原因: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各自的阶级本质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致使他们不愿同帝国主义决裂,甚至对帝国主义存在严重的幻想;
而无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坚决捍卫民族主权和国家独立。

二、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

(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采取一边倒的措施。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而且也得到了苏联对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力支持。
    (2)在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在积极思考和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和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成立之初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
    (3)中国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在外交关系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对抗苏联,中国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进行了积极回应。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
(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3)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
(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嬗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成立,由此,新中国的外交也正式开始启动。从此,告别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历史。从1949年到1999年的50年间,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总体说来,中国外交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中国的安全和主权与领土完整,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本文主要回顾这5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思想上发生的许多变化,以更加有利的分析中国外交发展的脉络。这50年的外交历程中,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五个阶段;
“一边倒”时期、“两个拳头打人时期”、“一大片、一条线”时期、“大变革”时期和“大融入”时期。下面依次进行分析。

一、“一边倒”时期

“一边倒”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47年2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后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等,相应地,苏联也在东欧针锋相对地建立起了对应的组织和订立了计划,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此种情况下,中国也面临着外交方向的选择问题。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并且还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中美关系成为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问题,美国企图利用军事威胁、政治包围、经济封锁等手段来对新中国进行遏制,以图挽回在内战中的失败。

因此,中国外交最紧要的目标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中国认为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需要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二是加强同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三是积极支持亚非拉的民族独立,同时同它们发展友好关系。针对于大的目标,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的意思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承认,签订的条约也进行重新审定。“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就是不急于去解决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肃清,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上同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的意思是新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三大外交方针”的实施,确实是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彻底地驱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另一方面,获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政治的援助,特别是156个援建项目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二、“两个拳头打人”时期

“两个拳头打人”时期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即1955年西方成为的“第一次台海危机”到中美建交前。

此时,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开始调整。苏联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于是,苏联开始确立了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因此,美国和苏联之间是又妥协又对抗。其次,就是东西方各自阵营中,开始出现了分化现象,如社会主义阵营中,有苏匈、苏波事件,而在西方阵营中,有法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第三世界也开始进行了不结盟运动。在这期间,最为重要的是,中苏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结盟关系不断走向破裂。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已经不合适宜。

此时中国外交的目的是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另一个方面,也反对苏联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并且把这两者当作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为“两个拳头打人”时期。

此时,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压力,1957年10月,苏联撕毁了国防协议,拒绝给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相关的技术,同时又支持印度扩张主义,公然在中印边界滋事。在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后又要求建立联合舰队,这些都有损中国的主权。在1958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和马祖,苏联领导人深怕这会影响到美苏之间关系,希望赫鲁晓夫在访美之前,营造“良好的氛围”。随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最为严重的是1969年,苏联悍然发动对中国领土珍宝岛的入侵。美国依然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和国家签订了一些的军事同盟和约,对准中国和苏联。

中国此时的外交拓展是放在 “两个中间地带”上。两个中间地带是毛泽东在1964年提出来的,将亚非拉成为美苏之间的“第一个中间地带”,将西欧、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成为“第二个中间地带”。中国的外交的目的是发展同这两个中间地带的外交关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1964年与法国建交。

三、“一大片、一条线”时期

“一大片、一条线”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

由于上面提到的1969年苏联对中国领土珍宝岛的入侵,导致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跌到了谷底,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这件事也使得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大国的不和,加上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苏联实力的急剧窜伸,使得美国的战略开始出现了调整,因此,在此种国际格局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大片、一条线”的外交方针。

“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团结这条“线”的外面的国家(这就是一大片),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此时已经开始改变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来处理国际关系。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成就。首先是中美建交,开启了中国和美国友好的大门,这为中国的国家安全良性的外部环境,改变了“两只手打人”、“腹背受敌”的局面,中国独立地面对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局面。那么,中国就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安全威胁。其次,由中美建交带来了中国与美国盟友建交的高潮。最后,中国进入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开始发挥中国的影响,更加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四、“大调整”时期

“大调整”时期是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80年代末。

由于美苏两国的“缓和”,导致中国的“一大片、一条线”的外交方针不再适用,同时,国际全球化的趋势开始迅速发展,各国都开始改变自己的战略,开始注重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外交进行巨大的调整。

“大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总体形势进行了重新判断,改变了以前“战争不可避免”、“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判断,强调在现今世界中,争取和平和发展是可能的。后发展成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二是彻底改变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建立外交关系,明确地提出了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的最高行为准则,这样更加灵活地除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三是改变过去封闭的局面,实现改革开放的政策。四是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途径。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大调整”时期,中美关系发展处于进一步深化的阶段,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同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进入了正常化的轨道。并且在实现了中国和苏联关系的正常化。此外,也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五、“深化”时期

“深化”时期是从1990年至今。

1989年“六·四”事件以后,西方对中国进行了制裁,同时苏东解体,对中国有很大的冲击,对此,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等方针,果敢地处理外部冲击。

“深化”时期主要是深化“大调整”时期的基本方针。主要表现在:一是继续坚持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形势判断。二是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三是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四是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前提下,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同时也在努力地对台湾实行“和平统一”。五是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融入国际社会,重要表现在:第一,积极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并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加入世纪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第二,积极与各国建立伙伴关系。第三,积极地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第四,积极参加地区事务,并且在其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总之,新中国的外交是经历了坎坷但有不断取得辉煌的外交。从新中国的外交中我们可以吸取两条重要的经验: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主线。另一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反对任何国家侵犯别国、干涉别国内政,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

第2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政策の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の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の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の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の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の特权,巩固了新生の政权;

2、与几乎所有の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の影响)与一些民族主义和北欧の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の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の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の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
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
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の: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の政策,提出依靠广大の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の亚非拉国家の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の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の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の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の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の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の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の力量对世界の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の意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の依据)

2、该时期の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の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是不断前进の。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の威胁,改善所处の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の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の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の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の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の力量共同反对苏联の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の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の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の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の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の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の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の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の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の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の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の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提出“和谐世界”の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の形势和国家利益の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の大局,故国家利益の需要是其唯一の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の为依据。

第3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1、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

(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采取一边倒的措施。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而且也得到了苏联对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力支持。

(2)在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在积极思考和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和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成立之初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

(3)中国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在外交关系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对抗苏联,中国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进行了积极回应。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
(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3)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
(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第4篇: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上学去

190201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第十九章国防建设和外交第2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
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见课本p72《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推荐访问:新中国 外交 历程 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概述70年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