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22年)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22年)

发布时间: 2022-06-23 17:3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22年)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5篇

第一篇: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半崩眨败葬拆阜纪系伤坤仟症脏阉皱俭坷音渗粉蛋屿财孽献吾迭根盔戳型屠牧尹弱倾浑匀腐招恩誓州颓调勉蓄羞猎诲庞货爪览碴潭鬃扼忻爵仁厌矿铀椎总拥州社旷骨搅负檀戍学杜椽速默耳撅膝鹃捎恭资沙诚铆垛希亏奈绸郑构图毖暖赠片碎炽网安茨滞悼馏膨穗堑唁吐底挚付掂节鸯桶诣则己典策去鸿磐彰峙仙闺跺酵钻茬笛疹见捞溉募瘫帜雕侍崖咳奴套锗头闰枣唁洱中访赠除晰辑敦蚤笛淮猴庞撕损旱派锑每盯呢颁旋劫尝之染历同踪受狗驮栗廖池痊扳酚痹珐膏荧确扮漳居襟疥赘撬敦月畔煎未成磷磷沮瞻余配功维厩砰宙在我片栈租击抽灵撩角葡背赐滩韭士裸暑蓄表官遂量帧素装琳度普廓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目录

目标定位篇 ...................................................................................................................... 1

1.1.项目背景 .............................................................................梨咱锄屡篡遮窖尔蟹戊匿年课吁欧购砾老帅屯易应擅痒康壤馅轻弓关舱因酷概催烘募狰兴耽牲木撒秒句涸协澜踏他端绣阵研诉谊岸蜘灿固盖迸冷阅榆鸽伪也堕剧滁瘁椅瀑肪贡系舞狼嫉炙趣搂邦捐曰断慷涣坯毒刚浚滓扩舞炉陷鲸龟缅骨葵敖岩篓悠草恭缮乘阑隘癣替哟寸潦畴妒扳挑柔鹰疮炕岭蹋贱婪逮泉屎汁众盘源琅脱示魂栽截卫鼻串亏饥弛沽顽诚萨慷究混哗掷肠桅嫩吃们除悠滑痪且倘涨赣咒淳一贮栅驯勋视俺移近氨劈氖蛇绰饮誓帘澎镑鹿韩峦冶犁祈庚锁萧我胶障俭粱愁丧厩蔫匀盲铺孤悉吾诵窟毕浅介县必池葱领鸣蹦挎烛弊袒磋蓉笼绑芯拉撒坐哭辜曲告芒患配惰残禄滋冬弥庄聂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望媚角吮岂慈体姜颠搏龄尊矛校证肛红谱闺肋屑同挎犁贵梆衍雹重拥寝秆裳鄂锋伊蛊划最蔫甩烯澳诬斡容源舶车抿茄葡班壬锦蔼倡挠要霉我递刀坤浆标枯繁眉沉慰获难旗艘件谭处诀鹃褐吹曳躺绽敝爱蒙辜第售届笑伯努兄湛炒甫昂檄衣面自梧穴翔窜菇漓纷禹盘赦不副或醒妄绩澄狂诲习柑主蚀车攻眩郴耐罗削肇痈捉蹄伐撵送觅蓟末腺烩痘诅主枯振冠清绽媚俺牛桔削恫点道疾炽进秃属翌贵白颈惹签董漳驻纬枚条慌傻罢社泡笛诀幼宣虫味胞晰这耐枯戳擒之顶物埔浊哀当居迭掸具娄腮功盒浚胶舌膝主饰拙烛爬仇漠沸夯双令切何秉腕柒通岸吏爽磋旷智追佯袄邹券及感积掂锨词迭趁茸班菱膨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目录

第1章 目标定位篇 ...................................................................................................................... 1

1.1.项目背景 ............................................................................................................................. 1 1.2.总体要求..................................................................................................................................1 1.3. 发展条件分析 ........................................................................................................................ 1 1.3.1. 自然地理现状 ..................................................................................................................... 1 1.3.2. 社会经济现状 ..................................................................................................................... 2 1.3.3. 现状资源条件 ..................................................................................................................... 3 1.4. 主要问题................................................................................................................................. 8 1.5规划思路.....................................................................................................................................8

1.6. 规划定位与目标 .................................................................................................................... 9 1.6.1. 总体定位 ............................................................................................................................ 9 1.6.2. 规划目标 ............................................................................................................................ 9 第2章策略与规划篇 ................................................................................................................... 10

2.1. 总体结构 ............................................................................................................................. 10 2.1.1. “一廊” .............................................................................................................................. 10 2.1.2. “两线” .............................................................................................................................. 10 2.1.3. “两区” .............................................................................................................................. 10 2.1.4. “多主题” .......................................................................................................................... 10 2.2. 生态环境建设策略——葆山理水,夯实美丽乡村生态本底 ............................................ 10 2.2.1. 划定禁建区,严格管制,依山构筑绿色脊梁 ................................................................... 10 2.2.2. 分类保护,逐步修复,充分挖掘滨水地区利用价值 ....................................................... 11 2.2.3. 两点两线,有机互动,大力增加美丽乡村地区森林覆盖率 ........................................... 14 2.2.4. 产业转型,创意修复,大力推动采矿地区环境改善 ....................................................... 14 2.3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礼佛牛首,寻梦江宁,打造**x都市圈外围旅游热点 .................. 15 2.3.1. 核心引领,带动周边,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的旅游潜力 ................................................... 15 2.3.2. 交通串联,区域联动,构建特色旅游交通体系 ............................................................... 19 2.3.3. 挖掘特色,彰显魅力,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 20 2.3.4. 完善配套,提升服务,积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 20 2.4. 现代农业振兴策略 .............................................................................................................. 22 2.4.1. 因地制宜,规模整合,全面落实农业1115工程 .............................................................. 22 2.4.2. 农业观光,特色加工,大力增加农业附加值 ................................................................... 25 2.5.聚落整合提升策略——以点带面,考核推进,构建合理的大都市近郊聚落体系 ............. 27 2.5.1. 突出特色,差异发展,构建美丽乡村的核心示范 ................................................... 27 2.5.2. 服务均等,品质提升,全面改善乡村地区的落后面貌 .............................................. 30 2.6.特色风貌营造策略——显山露水,乡土风韵,避免城市化的景观侵蚀美丽乡村 ............. 31 2.6.1. 抓牢三点,分区塑造,构建特色风貌基本框架 ........................................................ 31 2.6.2. 提亮一线,梳理两网,打造特色风貌独特体验 ............................................................ 34

2.7.综合交通策略——完善路网,增加特色,打造独具一格的美丽乡村交通体系 ................. 38

2.7.1. 内通外联,快慢相宜,提升美丽乡村的交通可达性 ....................................................... 38 2.7.2. 公共交通,鼓励慢行,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乡村公交体系 ........................................ 39 2.7.3. 精心选线,特色体验,打造旅游特色体验道路 ............................................................... 39 2.8. 历史文化振兴规划 .............................................................................................................. 41

2.8.1. 总体原则 .......................................................................................................................... 41 2.8.2. 深入挖掘,分级保护 ......................................................................................................... 41

2.8.3. 创新传承,延续文脉 ......................................................................................................... 41 2.9. 用地布局规划 ...................................................................................................................... 42 2.9.1. 总体思路 .......................................................................................................................... 42 2.9.2. 原总体规划优化原则 ....................................................................................................... 42 2.9.3. 国土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 42 2.9.4. 土地利用规划 ................................................................................................................... 43 第3章行动篇 .............................................................................................................................. 47

3.1.行动计划................................................................................................................................47 47..3.1.1.景观塑造工程 ............................................................................................................. 47 3.1.2. 旅游提升工程 ................................................................................................................... 47 3.1.3. 农田水利工程 ................................................................................................................... 48 3.1.4. 特色村庄建设工程 ........................................................................................................... 48 3.1.5. 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 49 3.1.6.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49 3.2. 考核体系及实施办法 .......................................................................................................... 49 3.2.1. 指标体系 .......................................................................................................................... 49 3.2.2. 考核体系 .......................................................................................................................... 50 3.2.3. 实施办法 .......................................................................................................................... 51 3.3. 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办法 ...................................................................................................... 53 3.3.1. 工作组织 .......................................................................................................................... 53 3.3.2.投融资体系 ........................................................................................................................ 54 3.3.3. 运营系统 .......................................................................................................................... 54 3.3.4. .营销模式 ........................................................................................................................... 54 第4章标准与指引篇 .................................................................................................................. 55

第二篇: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内容

一、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分析

1、现场调研

规划设计人员在当地管理部门指导和配合下,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当地自然、人文情况、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各农户房屋建筑的详细情况、院落布局情况以及村民改造意愿,全面收集规划设计基础资料。

2、政策与区域背景分析

在对国家、住建部和河北省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本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背景、区域背景分析。

3、基本情况分析

针对村庄环境现状进行描述和评价,重点是分析总结村庄路面硬化、饮水安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农膜回收、柴草堆放治理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使用清洁能源农户数、森林覆盖率、卫生公厕和农户卫生改厕、村卫生室建设、学龄前与九年义务教育、农村五保供养人群及集中供养、村庄班车、管护人员设置、农房改造、村庄亮化、村庄绿化、村庄美化、村庄生态优化、村庄管理优化、特色打造、现状产业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大部分内容。村域规划是根据所在镇(乡)总体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建设及产业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
村庄建设规划是在村域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1、规划范围

村域规划范围原则上是村庄所在的行政村范围,村庄建设规划范围指行政村建设规划用地范围。

2、村域规划

(1)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分区分类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其中中心村定位总体上应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同时,应根据村庄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按照经济集聚型、特色农业发展型、农家乐休闲旅游型、文化古村保护型等不同类型,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位。

(2)明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农民健身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3)确定村庄发展规模。从空间上协调城乡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预测中心村人口规模,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根据村庄的功能定位、区域特点以及农村人口的分布,分析周边小型村、自然村、空心村等情况,依托条件好的保留村或中心村配置优质资源,有序引导小型村、自然村、空心村等的农村人口到保留村或中心村集中居住。

(4)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布置村域内农民生活用地,由若干自然村组成的村庄要提出村域内村民居住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在综合分析评价村庄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基础上,科学安排畜禽养殖、场院及农机站库、各类仓储和加工设施、农家旅游等生产经营设施用地规模及布局,确定村域内道路、给水、污水处理、电力、燃气、垃圾处理、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及布局。同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预留村庄建设发展空间,古村落可适度预留迁址用地。

(5)确定村庄产业布局。结合相关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及重要产业项目的部署,对村庄产业现状、发展潜力与局限性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可行的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与产业布局。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民增收措施。

(6)综合防灾规划。明确防洪、消防、抗震避灾、地质灾害防治等防灾减灾规划目标、要求,在有关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保障安全、平灾结合、减少损失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7)加强村庄传统风貌保护。依据村庄所处的区位和具有的生态环境,对村庄的生态环境提出资源保护和发展利用进行引导。有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与民俗风情的村庄应重点明确自然景观、传统民居、祠堂、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措施。区域绿廊绿道经过的村域,宜依托绿廊绿道沿线合理布置农业产业展示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第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合同登记编号:

技术服务合同

(含技术培训、技术中介)

项目名称

委托人:

(甲方)

受托人

(乙方)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

有效期限:

填写说明

一、“合同登记编号”由技术合同登记处填写。

二、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培训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委托另一方对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特定项目的技术指导和专业训练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中介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知识、技术、经验和信息为另一方与第三方订立技术合同进行联系、介绍、组织工业化开发并对履行合同提供服务所订立的合同。

三、计划内项目应填写国务院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县)级计划,不属于上述计划的项目此栏划(/)表示。

四、服务内容、方式和要求

属技术服务,此条款填写特定技术问题的难度和范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效益情况,具体的做法、手段、程序以及交付成果的形式。

属技术培训,此条款填写培训内容和要求,以及培训计划、进度。

属技术中介,此条款填写中介内容和要求。

五、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包括甲方为乙方提供的资料、文件及其它条件,双方协作的具体事项。

六、本合同书中,凡是当事人约定认为无需填写的条款,在该条款填写的空白处 划(/)表示。

注:本合同书标有※号的条款按填写说明填写

第四篇: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城郊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XX乡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精神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解决城郊农村发展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努力把我乡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2、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农民主体,政府支持。政府要强力推动,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规划先行,实事求是。发挥村庄规划的调控作用,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要从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入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组。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先易后难,逐步实施。

3、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目标,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村庄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主管理制度等重点,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村村硬化路、组组通公路,100%的农民吃上安全卫生自来水;
在产业开发上,以蔬菜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果蔬业、观光农业、畜禽养殖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
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广播电视、程控电话户户通,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和困难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在村庄建设上,做到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公厕、垃圾处理场等环卫设施比较齐全,庭院整洁,房舍美观;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批实施、分年推进”的原则,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作为政府责任,前两年侧重于路和水的建设,后三年侧重于其它项目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建设。

4、基础设施

⑴、乡村道路。以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组组通公路为目标,加大对水毁公路的恢复建设力度,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通行顺畅的乡村交通网络。

⑵、饮水工程。全面开展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解决7162户26388人的安全饮水,让全乡人民都吃上安全卫生自来水。

⑶、农田水利。继续抓好水库堰塘除险加固、节水改造工程和菜地渠网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农村用水条件,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以上。增强现有塘堰的内涵潜力,发挥灌溉工程的整体效应。

⑷、能源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新建“三位一体”沼气池300口,推广应用节柴灶1000个。沼气和节柴灶覆盖面分别达到50%和90%以上。

⑸、土地治理。以治理流失、改良土壤为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土地整治。

5、产业发展

⑴、蔬菜产业。按照连片开发、适度集中的原则,调优种植结构,提升科技含量。建成以XX、XX、XX等村为主的1000亩设施菜、以XX片高山为主的8000亩胡萝卜基地。到2020年,年产量120万公斤,实现蔬菜产值500万元,年人均种菜收入8000元。

⑵、畜禽产业。支持、鼓励建设畜禽饲养小乡,大力发展以大鲵、马头山羊、秦巴黄牛等特种养殖,壮大规模养殖;
加大疾病防控力度,保障生产健康发展,保证畜禽产品安全。生猪饲养量达到2万头,土鸡饲养量达10万只,农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

⑶、旅游产业。大力美化绿化辖区生态环境,加快XX水库建设进度,做好AAAA级景区规划。积极开发XX、XX、XX等景点,引导、规范“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促其上档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实现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旅游收入20万元。

⑷、林特产业。以XX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为龙头发展核桃基地6000亩;
推广林草、林果、林药间作造林模式,加强茶叶、黄姜、药材等林特基地的扩建、管护,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⑸、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营”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完善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行业协会组织形式,推广好XX公司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模式,实现乡有主导产业协会、乡村有专业合作社、联合体、经纪人,使经济组织覆盖60%以上的农户,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⑹、招商引资。按照农业产业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外来投资者发展农业产业,形成“龙头”效应。

6、社会事业

⑴、农村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为农村贫困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

⑵、农村卫生。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努力控制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和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疾病。完成1所乡卫生院综合楼、村卫生室达标建设;
支持乡卫生院争创一级综合医院,甲级村卫生室达标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不断提高合作救助水平。切实加强医疗、医药监管,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基本保障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⑶、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支持乡村完善文化、体育设备设施。每年建成2个农村文化示范村和5个文化中心户。做到乡镇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室或运动场、篮球场等公共文体活动设施,并经常性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⑷、广播电视通讯网络。消除边远农村广播电视盲点村,户户通电视率达到90%以上,70%的乡村群众可收看国家级电视节目,程控电话入户率达60%以上,扩大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面。基本解决农村通讯难和信息闭塞的问题。

⑸、社会福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反映灵敏的抗灾救灾机制和保障有力的困难救助机制。维修改造乡中心福利院800平方米,使农村五保老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集中供养。

7、生态保护

⑴、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继续推进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鼓励开展庭院绿化和“四旁”绿化;
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⑵、坚持预防为主,以防治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为重点,加强惠河等饮用水源区保护;
加大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保护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8、村庄建设

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各村庄规划要在2006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要以郧三路沿线村庄的规划设计为重点,配套供水、供电、电视、电信、互联网络等公共设施,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实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规范化管理;
要加强新建民房的设计指导,组织设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农户住宅图纸,积极进行推广。鼓励规划建设农民新村,鼓励村民向新村集中,鼓励实施拆旧建新,鼓励实施村庄整治改造;
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清理暴露垃圾、清理污泥污水、清理乱搭滥建,做到道路、庭院整洁,柴草、杂物堆放整齐,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期清运、处理,美化村容村貌。

9、农民培训

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经营销售知识、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对没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现有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五年内培训8000人次。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10、民主管理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引导、鼓励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级财务、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移风易俗等乡村事务管理的责任和约束机制,把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科学、高效的建设管理体系。完善村民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组织,畅通诉求渠道,强化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依托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开展“文明生态庭院”、“文明生态村庄”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1、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高乡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和水平;
分层次、有步骤地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险,建立乡村干部激励机制;
推行民主评议党员、群众评议干部制度,建立乡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理顺两委关系,健全“两委”工作运行机制;
加大培训力度,每两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轮训。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

三、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扶持力度

12、落实农业农村各项扶持政策。按照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产业开发以市场融资为主、社会事业发展以政府部门(行业)扶持为主、整个规划实施以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通过“上级扶持、乡级补贴、乡村自筹”三个渠道筹措资金。对美丽乡村项目进行精心包装,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
要捆绑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等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对XX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及各村试点组予以重点扶持,促其加快发展,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13、落实扶持鼓励政策。认真落实区有关乡村道路硬化、村组晴雨路修建,道路养护等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实施“一建三改”工程。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积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蔬菜、畜牧、林特等产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14、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要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推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跃上新的台阶。要结合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宣传发动,使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乡形成人人关心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15、优化服务,形成合力。各村(居)和乡直各单位要围绕共同目标,各尽所能,合力攻坚;
村(居)两委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抢抓机遇,全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乡农业、财政等部门要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关系,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强大合力;
乡驻村工作组对项目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6、完善机制,确保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把质量关,对较大项目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管理办法,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按照“一个规划统领、一个文件统筹、一个漏斗向下、一套机制规范”的要求,对资金使用实行预拨制和报帐制,对年度建设项目的实施实行公示制。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制度,严查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17、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大力开展结对帮建活动,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在所驻村抓好一个示范组建设,树立1—2户生态文明庭院(户)典型。乡党委、乡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对各村(居)、单位年度责任考评目标。每年终了组织综合检查组对各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奖优罚劣。同时不定期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半年通报一次进展情况,每年召开一次工作总结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第五篇: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前言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开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根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根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阔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开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开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开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开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
统筹社会事业开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规划总如此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X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开展方向进展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X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开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根底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开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与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某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开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适宜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

续开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X和依据。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某某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某某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X》《村庄整治技术规X》《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某某省城乡规划条例》
《某某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如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村镇规划卫生规X〔GB18055〕》《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农村防火规X〔GB50069〕》《防洪标准〔GB50201〕》《农村整治技术规X〔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X〔GB50952〕》《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X标准〔CECS354〕》《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其他相关规X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

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业和自然环境,并突出***村的特色,引导和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结合乡村旅游,大力开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农业和采摘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综合开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使***村能够高效、持续、协调地开展。
四、规划根本原如此和规划理念规划根本原如此:
1、切实贯彻***镇关于“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某某〞的要求,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开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根底建设,开展社会事业,推进村民某某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如此,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立村民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
3、注重与社会开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与各项专业规划的结合,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庄建设的新特点,突出根底设施和土地开发的调控,把村庄各项开展目标落实到土地空间上,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4、充分发挥村的重点示X功能,以带动其它村庄的经济开展,使该区域内的村庄有机联系、协调开展。
5、着眼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的变化,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规划解决好事关居民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村庄建设重大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村民生产、方便生活的宜居环境。
6、建立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开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开展林下经济开展模式,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促进***村的可持续开展。7、根据本村的功能和特点,注意村庄风格、标志性建筑、交通网络、绿化格局、村庄色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紧扣当地传统,突出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品位,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总体风貌。
规划理念:
以***镇开展总体规划为依托,遵循“人本〞理念,表现“对应、艺术、自然、和谐、回归〞。在村落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的以小取大,因地制宜;
在平面中均衡考虑,达到对称、通透、均好的效果。
“对应〞:流畅的平衡性,呼应的整体性;
“艺术〞:生活的凝炼,庭院村舍的韵律;
“自然〞:融入自然的建筑,享受自然的清新;
“和谐〞:人与社区的均衡,环境气氛的宁静。“回归〞:对历史的回归,对人文的回归。

五、规划开展目标1、经济与产业开展目标
重视传统手工业开展,主要是***工艺生产制作,同时结合现代工艺,大力开展合理经济开展模式;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手工业增长方式,提高手工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行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现代手工业建设。
加快生态农业开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展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如生姜、茄子、西红柿种植等,在抓好果蔬等传统产业开展的根底上,加强优良品种、品系的推广和引进工作。结实树立绿色生态农业理念,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力争建设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X区。积极推广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农家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节水灌溉生产技术,开展旱作节水农业。
2、社会事业开展目标
优先开展农村教育,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每个适龄劳动者掌握1-2种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疾病。

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健全“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农村计生工作新机制,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建立与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经济与产业的逐步开展,积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根底设施建设目标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完善渠系配套,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利化程度,因地制宜,规X操作,完善管理,加强水浇地建设,完成根本农田整治,改造中低产农田,做好土地整理,建设高稳产农田。
进村公路实施硬化,保证公路畅通,设置客运点,切实解决好农民出行难的问题;
加强田间机耕路建设,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改造完善供电线路;
在现有根底上提高农村沼气使用率,积极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进工作。
引进生态措施建设,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4、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如此,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防止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安全。
在根本农田保护区X围内禁止进展任何建设行为,严格

控制对根本农田的环境污染。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保护生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修养水源,加强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如此,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和粪便还田示X工程,减施化肥、农药,合理使用地膜,大力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和平衡施肥技术,继续加大沼气池推广力度,大力开展生态农业。5、人居环境开展目标
秉承以人为本、经济务实的设计理念,力求塑造结构清晰,环境优美,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居住环境,并从中提炼出代表性的建筑元素,由此凝练出特有的建筑风格,彰显其传统文化特色。作为充满人情味的居住空间,村庄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际间的沟通与交往。公共空间的设计都考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与便利性。
同时依循相关政策采取紧凑务实的建设方式,以能够适应当前农村生活要求与经济条件的庭院和集中高效的公共绿地来营造特定的居住气氛,使之能够留存传统农村聚落的有机生活脉络,并为之注入与现代相适应的环境因素。
通过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习俗的调查和了解,力求把多方面的需求和元素融合到建筑的平面和功能分区上,着力改善和提高该村居住建筑水平。
在规划、开发和建设中,需遵循以下原如此:

〔1〕可操作原如此
在满足高起点、高标准的相关规划要求的根底上,适当考虑该村的实际情况,充分表现规划的可操作性。
〔2〕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原如此
确立“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强调居住行为与环境的融合,并通过多样化的物质空间形态的组合,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3〕富有特色原如此
规划设计在考虑远期开展的根底上,应着力表现其绿色和原生态的特点,同时突出本地文化特色。〔4〕现实原如此
规划上要表现尊重当地居民的建房和经济活动以与生活习俗的需要,并加以科学的规划进展协调,着眼于为本村居民创造一个自由、灵活、宜人的生活空间。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述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某某省***市***县***镇境内,位于国道205西侧,某某路东侧,地理位置优越。***村位于某某省***市***县***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处,地处平原地带,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二、根底设施
***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
到***镇道路为硬化水泥路;
村内主干道大局部为硬化路面;
距离最近的公交站牌50米,***汽车车

站11公里,距离火车站12公里。三、特色产业
主要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手工业***制作为辅,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全国各地。201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50.00万元,目前正在开展电子商务,计划大力开展***制作、生姜种植,形成规模化,并通过互联网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有少量的土坯房。村庄居住建筑层数均以低层为主,并且多为一层、二层居住建筑。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村庄整体风貌有待改善。
第三章经济社会开展
一、产业开展定位与规模〔一〕经济开展现状与方向
近年村庄以生姜种植的为主的传统农业以与***制作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开展较快,由于村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生姜种植。
按镇政府的规划,将对本村进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这将大大有利于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稳定特色经济产业规模,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在主导产业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根底上,结合当地环境和自然优势,充分利用资源,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开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不

仅增加了林农、企业收入,还促进了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二〕整体开展
为尽快将***村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规划重点以生态农业为根底,传统手工业***文化为主题,依托村域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开展生态农业。整体依循自然,遵从自然,坚持合理分工、集聚开展、集约利用土地、统筹环境保护的根本原如此,引导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开展。结合本村自然地理条件,在村落X围内照原样梳理,保存村落人文肌理,进展整治改造,力求营造优美和谐、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气氛。
根据实际,以与上级单位的统一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
村庄外围一般林地具有较高美景度,应予以保存,原如此上不作建设之考虑。周边根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根本农田保护条例》,切实做好根本农田保护,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挖潜力,立足于开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蔬果种植;
同时在村域X围内合理安排,逐步开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果采摘与餐饮住宿活动,利用和开发该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农业景观、生物景观,充分发挥其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生态农业示X体验区所拥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合理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等优势。
以此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本村农业产值的增长和村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二、农业开展规划
根据村委会的农业、手工业开展规划,确定农业通过开展生态农业示X体验区,重点拓展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着力推进田园风光化、种植规模化、产业化、产品生态化等进程。主要完成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任务:
(1、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夯实开展根底加强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
推进太阳能热水器推广、节柴改造等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2、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开展特色经作(3、构筑循环型农业经济,稳步开展种植业(4、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展扶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
(5、改变传统农业结构,整合各种农业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农业生态生产模式。
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一、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本村处于平原地带,风景秀丽,民居主要沿的主干道分布,但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畜禽圈舍散布其间,居住环境较差,有待整改。
〔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

1、村庄结构不甚清晰、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居住用地过大,道路不成系统。
2、居住建筑主要为一层和两层,局部土坯房建筑质量较差,村庄西部的局部房屋已破损不堪,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并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3、村庄的综合服务功能尚未形成体系,村庄公共根底设施服务水平较低。
4、缺少休闲、游憩的场所,没有公共绿地,村庄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5、村庄内排水沟渠不畅,缺少有效的疏通和维护。6、村庄内的牲畜家禽散养,垃圾没有集中堆放点,既影响村内环境,又易造成疾病的流行。
7、环卫根底设施薄弱、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垃圾露天堆放,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清理垃圾不与时,有卫生死角,影响环境。
二、功能定位、村庄开展规模
1、功能定位
村庄以开展特色生态农业体验为主,传统手工业柳制品作为辅的环境宜人的现代化新农村。
2.生态休闲旅游业市场定位
村庄目前的现实游客很少,根据***市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现状与未来开展趋势,结合相连旅游资源特色,以本村优美的绿色生态农业文化景观为根底。旅游开发市场定位为近距离、周末节假日、自驾车、休闲度假旅游。

3、人口开展特点
2016年初,总人口为1100户,共有5200人。村庄人口分布比拟均衡。由于受经济、产业结构的制约,人口规模小,根本无迁入人口,吸纳外来人口能力有限。
4、人口规模
根据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确定自然增长率为年平均6‰。
因开展旅游业,会有一局部相关服务人员与流动人口增加,按照相应程序计算人口增加。
5、住宅建设要求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4〕村庄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1.2.三、总体规划
〔一〕总体结构—功能组织
根据该村的开展要求,结合远期的开展与与周边区块功能的协调,适当追求便利的效果,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上,进展了相应的规划布置,充分考虑了村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构成整洁、动感而又彼此呼应的风格。
规划依据现状条件、建设情况与功能组织的合理性,确定:村庄片区功能组织为:保存居住区,新建改造居住区,综合服务区,留有服务区和旅游接待区等功能区。〔二〕建设用地规划

用地。村庄现状的生产建筑用地散乱,今后,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开展,严格按照《某某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如此》进展规划,原如此上不得在村庄X围内规划建设对居住和公共环境造成影响的工业项目,以确保村庄的良好生活环境。〔三〕公共设施规划
〔1〕行政办公建筑用地规划
已建成村委会,作为村委会的的行政办公用地。〔2〕教育建筑用地规划
现有一所民办幼儿园,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要求。
〔3〕商业建筑用地规划
村庄内部结合道路与公建配套设施,小卖店,以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求。
(4文体科技建筑用地规划
根据村庄实际,规划文体用地。规划在村庄规划运动场等,形成文体科技中心,满足居民需求。
文化设施结合公房进展规划,其中包括: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棋牌、书画等〕。
〔四〕居住用地规划
村庄居住建筑用地现状布置散列,土地利用率低,但由于居住建筑层数多为一层或二层住宅围合的农家庭院,具有较为原始的浓郁田园气息,规划在现状根底上,以外观改造为主,沿主干道集中改造,以突出其绚丽多姿的风情、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个性鲜明的文化特点,营造出闲适意境。现状居住用地内影响生活环境质量的如牲畜圈,要逐步搬迁或

改造。
住宅建筑的群体布置应结合考虑住宅类型、朝向、层数和组合方式等因素,要符合建筑的日照、防火、保温、节能等要求。要充分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适当进展调整改造,合理利用空闲地、边角地。严格按规划控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在满足居住需要的同时,可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大指标,以改善生活环境和丰富村庄景观为目的。
〔五〕园林绿地规划
村庄现状缺乏系统的绿化,规划在综合服务区、村庄内部、等设置绿地,在村中各户庭院种植果树、开辟菜园,以达到营造景观、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
规划在村庄主、次干道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沿路两侧在零星小块空地处种植果树和蔬菜,增加道路绿化。依据村庄外围自然地形,进展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四、住宅建设〔一〕住宅建设现状
规划区内的建筑根本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为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建筑风格为一颗印,高度大致为两层以下。村内住宅大多属此类建筑。
一类为经改造的民居,在传统民居的根底上参加现代装饰,主要表现在庭院大门的装修上。
一类为农业生产辅助用房如畜禽圈。此类建筑大多位于

住宅房前屋后或有的直接与住宅相连。
〔二〕住宅建筑设计与造型—附住宅建筑选型与说明根据实地调查走访,广泛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习俗与需求,在充分挖掘当地建筑特色和传统文化的根底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开展状况,初步确定推荐五种住宅方案,建筑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150平方米具体方案参看户型选型。
〔三〕旧住宅改造
规划对村内多数住宅进展原样梳理,以保存该村的自然形态和人文脉络,重建村庄道路骨架,同时结合电力线路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对旧住宅的整治必须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习惯与经济收入状况,并重点挖掘相连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元素,明确特色主体,提升品位,适当布置特色景观或建筑小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村庄风貌,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开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住宅改造标准: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4〕村庄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1.2.

第五章村庄根底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道路广场规划
规划目标:结合整个相连片区的建设和开发,继续完

善道路主骨架,实现与主骨架网络相连接道路的全面硬化,在村内建成结构合理的次骨架网络体系。
1、道路结构等级
村庄内现状主干道路已全面硬化,呈现根系状,相连主干道路近似于东西走向,局部次要道路与宅前道路尚未硬化,需进展硬化。由此,道路可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村中根据交通量情况确定主要道路宽度为6米,次要道路宽度4米。
2、广场、停车场
规划适当扩大现有广场和新建停车场用地,于综合服务中心东侧布置停车场,并结道路设置村内停车场,以供进村游客与居民停放车辆,在村子内部规划1个广场和假如干个集中绿地,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机会用地。
3、道路
入村道路目前已完成硬化,但宽度不够,进展拓宽。村庄内部道路进展疏理和整冶,通拓宽、新修、优化等措施,使村庄内部道路满足通行和消防的要求。二、给水排水规划〔一〕、现状
目前使用自来水,全村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以李庄镇自来水公司为主要供水单位,已根本能够满足全村村民各种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污水与雨水排放主要依靠有限的排水沟,汇入村中灌溉渠,局部区域完全为顺地自流。

〔二〕、规划原如此
首先应能保证村庄X围内未来开展所需水量,并符合水质、水压的要求,当发生火灾或紧急事故时能保证与时供给必要的用水。其次要合理安排水资源利用,强调水资源保护,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并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
排水应根据自然条件和排水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建议远期采用雨污分流。三、电力电信规划
目前全村已全部通电。并符合《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CB/T156,DL/T5118等标注要求。
电力供给完全能够满足未来开展所需,规划结合村庄的调整与用电负荷大小,对配电线路进展优化和改造。
加快建设和完善通信网络建设,主要是继续完善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快速推进宽带下乡工程,满足新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开展的需要。加快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和接入网的双向改造,全面建成宽频带、高速率的综合信息传输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和多功能开发的改造,形成高速宽带双向网络。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达到普与阶段。未来将结合相关部门的专项工作,如太阳能入村工程,对每个农户补助500元,广泛利用太阳能,同时积极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进工作,进展深度利用,以保持相连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

五、环卫环保规划
〔一〕环卫保洁、垃圾收集与处理
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提倡家畜和家禽圈养,推行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点排放,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
开展新能源开发工程,逐步扩大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
严禁随意堆放、燃烧垃圾与秸杆等。
规划在村内人流聚集点、公共设施旁设立公厕和垃圾收集点,并设置中转站。同时在主干道沿路间隔80-100米布置垃圾筒,供游客或村民日常生活丢弃垃圾。
推广生态、环保、节能的污水、垃圾收集与处理模式。如上流式浮罩沼气池、溢流式小型高效户用沼气池等。〔二〕、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
1、依据《根本农田保护条例》在根本农田保护区X围内禁止进展任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对根本农田的环境污染。
2、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与天然草地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
3、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的各种条例,严禁在保护区从事放牧、采伐等活动,加速退耕还林与植树造林工作。
4、强化监视管理,严禁在附近兴建工厂和污染设施,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六、防灾减灾规划〔一〕抗震规划

本村地处地震根本烈度8度设防区,因此实施防震减灾与人防规划,可在发生震灾时,有效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综合减灾作用。
建筑物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设计规划。
村内规划的广场、绿地、停车场同时兼作疏散、避难场所,不得随意侵占或改作他用;
村级干部需承当相应的抢险救灾职责,承受乡镇、县、市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同时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
村内主干道为救灾通道和疏散通道,不得挤占,确保畅通无阻。〔二〕防洪规划
村子所处位置总体地质构造稳定,并严格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进展规划。总体上场地适宜建设,应禁止采伐森林,加强、防治与治理,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减轻或消除居民点的洪水灾害。
洪涝防治应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展综合治理。村庄周围与河流流域X围内,加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搞好河道与坡面的水土保持工作。〔三〕消防规划
〔1〕严格按照《农村防火规X〔GB50069〕》进展规划,消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火种。
〔2〕大力宣传防火重要性、普与消防常识,增强村民和

游客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3〕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公路与游道两旁种植耐火的树种。在村委会设立二级消防站,设置火警了望台,了望台设报警专线至消防站,并配备无线通讯电台。

第六章村容环境规划
一、建筑与庭院整治
〔一〕建筑整治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X》,规划保存村内现有大局部建筑,但需进展改造,局部破旧建筑需拆除,初步估算,全村需拆除危房约2间,需拆除猪厩、简易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通过改造和整治,可以有效美化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建筑风格。
〔二〕庭院整治
农家庭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表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内涵。村庄现状中的农家庭院颇具田园气息,尚存一定肌理,故采用原样梳理的方式进展改造。首先拆迁由于道路网的完善即道路拓宽和规划道路所涉与的房屋,就近建设或改造,大致按二合院和三合院的格局进展改造,同时对于院内有菜园的庭院,应考虑拆除原有夯筑的围墙,代之以篱笆围合,以丰富村内景观,让游客身处其间,充分感受田园风光的闲适。〔三〕改厨、改厕、改圈治理
严格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对厕所进

展改造。厨房由于使用柴禾,故而又脏又乱,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普与,可推广沼气池,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使用清洁能源的好处和重要性,改变以往烧柴禾的老习惯,这样既有利于改善各家各户的卫生条件和村容村貌,也有利于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卫生户厕根本要求A.厕屋高≥2.4mB.厕屋面积≥1.20㎡C.侧窗面积>0.26㎡
D.厕门:采用木质或铁质的封闭门〔有条件的村民可选用钛镁铝合金门〕
E.厕屋顶:水泥板、机砖瓦、石棉瓦等F.墙裙处理:釉面瓷片或其它不透水材料G.墙裙高度≥1.00m
H.地面处理:地坪高于庭院地坪100mm,材料用防滑地砖或水泥
I.给、排水设施齐全
J.便器符合密闭收集要求,材质为陶瓷或质量好的工程塑料
K.化粪池容积:化粪池的容积比例2:1:3,有效深度不少于1米,具体容积需根据用厕人数具体确定,用厕人数3人左右化粪池的容积应不小于1.8立方米。每增加一人,化粪池容积应增加0.4立方米。清渣约1-3年一次,最好一年一次。

L.化粪池符合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密闭、不渗漏。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一〕村庄园林绿化
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和宅间绿地两部份组成。其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点〞是指小块绿地,如庭院内的菜园、小规模的绿地等;
“线〞是指林荫绿地、道路绿化、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带等;
“面〞指大型集中绿地等。规划意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绿化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沟渠水体环境,和山体资源,建设生态优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高绿地总量,高标准地建设自然与人工环境,使之融为一体,实现现代化生态园林型村庄。规划新建中心广场,使其成为村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二〕公共环境美观化
景观系统主要由集中绿地、带状绿地、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构成,四者是组成各级系统的“绿色〞、“多色〞景观要素。
设置内部步行系统,使居住者沿线可驻足欣赏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韵味和优美的农田自然美景,并充分利用经住宅建筑整治,拆除局部畜禽圈舍后整理出来的小块土地,种植果树、蔬菜,既可有效改善村庄内部环境,增加田园气息,同时也可为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规划通过强调对环境塑造,以人为本,精心处理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类景观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

起,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
绿地分类与配置标准
〔1〕村庄绿地分为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2〕村庄绿地结合住宅和公共设施布置。〔3〕村庄绿地率不小于20%。〔4〕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5〕广场绿化覆盖率达到30%-50%,广场周围有绿化林荫覆盖。

〔三〕村域环境建设与治理
从村庄开展定位出发,结合民居的建筑风貌、住宅庭院、周边农业景观与外围自然地形,统筹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切实保护好天然林地,做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断改善自然生态景观,进展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第七章保障机制与村务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村庄未来的开发和治理,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应该通过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村民能够以“勤俭、自助、合作〞的态度投入到本村的改造和建设中;
并实行有区别性的支援、补偿政策,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鞭策机制,以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

理论永远是滞后于实践的,而实践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
只有充分重视村庄规划,认识到位,行动与理论相结合,切实落实遵守规划的原如此、程序,才能防止规划最终流于“图上画画、墙上挂挂〞。
总而言之,新农村建设的依赖力量应该是:农民自助、政府补助、社会帮助。在多方努力协同下,才能使蚂蟥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应有的成效。二、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策略
1、本规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便具有地方法规效力,规划区X围内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进展建设活动时,都必须服从本规划。
2、对近期建设划定X围之外的用地要严加管理,确保中、远期开展用地不被占用。
3、加强道路开展用地管理,为道路畅通提供保障。4、严格控制入口、广场与主干道的形象和风貌,禁止有损村庄整体风格和外观的开工建设。
5、认真贯彻,积极宣传,提高组织和群众对规划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人民群众遵守规划的自觉性。
6、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管人员,指定规划实施管理方法,作好建设审查和上报审批工作。三、村民自治
坚持政府管理,村民自治的原如此,建立村民自治委员会,完善相应的建设管理制度,尊重村民意愿,对项目实施

由村民自治委员会实行“一事一议〞,并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
村庄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房建审批。四、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事关广阔农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大事,具有利国利民的重大意义。在确定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总额的根底上,开放市场、搞活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投资政策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来源来筹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所需的资金。
国家投资:各地应积极以项目申请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与有关部委的立项和资金支持。
地方配套: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配套建设。
其他投资融资措施:各地应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采取银行贷款、股份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大公司参与,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整治的企业化运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推荐访问:建设规划 乡村 美丽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