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

发布时间: 2022-06-24 18:10:1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摄影艺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6篇

第一篇: 摄影艺术

1004 3301 29 杨凡

这是一张来自网上的照片,地点应该是一政府大楼前,高高矗立的大楼,绿绿的草坪,宽阔平整的大院,正中央的石碑上赫然题着红色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这正体现出了人民政府为人民办事的宗旨。但是再看照片的下半部分,一群穿着朴素的人跪在大楼前,有妇女、有老人,他们跪在地上,用手支撑着,抬头期盼着什么。前面的“为人民服务”便显得尤为突出。尽管有一位穿着像领导的人在不停地向跪着的人劝解着什么,却那么的无济于事。还有一个安保人员,表情凝重地俯视着那些跪在地上的人,好像随时准备阻止一场暴乱。这样不和谐的场景,总让人看过以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很明显,跪在地上的人是上访者,他们大多是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因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不向政府求助,然而又因为遭到拒绝,只好跪在政府大楼前,只求能得到重视,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本是我们的政府分内的事,但是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们不禁自问,这还是我们的祖国么。

令人惊讶的是,在网上搜索发现,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辽宁省庄河市,大批群众在庄河市人民政府大楼门口集体下跪,反映村干部涉嫌腐败的问题,要求市长出面接待,但遭到拒绝;
广东近百村民在化州市政府门前长跪,一个小时没人理会,被指“在这里下跪也没有用”;
江苏省古渎村、东溪村、五荡湾以及河渎湾4个村庄的200余名村民在记者面前下跪寻求帮助,要求周围污染企业撤离;
大连庄河市海洋村和龙王庙村上千人下跪政府门前求见市长未果;
广州千官大接访现场,老百姓直接跪下了……

这样的事件发生在提倡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的确发人深省,如此地为民着想,政府信任从何而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集体下跪的上访民众,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不能也不敢对之漠然。

上访是一个极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寻求公正,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选举法和人大代表的职能也在不断完善中,但是一直以来选举与民意之间并不是很紧密。维权意识本来就很淡薄的老百姓从来就不愿意牵扯到“官司”“纠纷”中,在遭遇伤害和欺凌时只有忍耐;
而当忍无可忍时,试图向上级行政机关讨回公道便几乎成了唯一的出路。在上访的民众中,的确不能否认存在无理取闹的人,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谋生之路,但是这种现象毕竟是屈指可数的,不能因此而抹杀了大多数上访者的合理诉求和他们所负的冤屈和不满。试想一下,如果人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较为满意的生活,如果他们的委屈,他们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到相关部门,最终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他们为什么要不辞辛苦,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背井离乡千里迢迢跑去上访?如果没有强烈的诉求愿望和投诉无门的苦衷,他们是很难将上访作为维权的方法的,更不会用下跪来作为解决问题。

但是,下跪却是迫不得已的“维权”手段。下跪伸冤本是封建社会独有的“风景”,出现在当今社会真是一种悲哀,一种讽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民谋利是政府的责任,公民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何来下跪的理由。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逻辑?下跪者甘愿处于弱势地位,希望通过“跪”这种行为来让强势一方感到某种压力,但是放弃尊严以后是否一定能维护自身的权利,结果完全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

如果民意表达的渠道畅通,如果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可以通过另一种更好的途径表达,这些人又何来下跪的理由。官员不是被人民选出来,才有了被人民“跪下来”的可能。公民不跪,是因为不需要跪;
下跪跪不出尊严、高贵和权利,但这一跪足可证明逼迫人民对其下跪的权力,是何等的蛮横无理。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斗不过老百姓,谁要跟老百姓过不去,那共产党一定会跟他过不去。因为共产党就是代表老百姓,而党员是其忠实的仆人,更是老百姓忠实的公仆。政府官员是代表了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来替老百姓办事的人。作为政府官员,你们要明白,你们没有任何权力,你们只有权利而且是和百姓平等的,你们要付出比普通老百姓更多的精力来维护这个社会稳定。人民利益大于一切,自己本身的干部利益只是同样属于人民利益,并不能代表人民利益,不能大于人民利益,更不是最大的利益!

权力来自人民,选举投票是一种表达民意的方式,上访、下跪又何尝不是一种表达民意的方式,只是,从后者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权力和权利的扭曲。政府对人民承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为人民服务”不仅存于口头之上,政府必须有所行动了。

摄影艺术课感受

一学期很快又过去了,选修的摄影艺术也要结束了。虽然是门选修课,上过一学期后,感觉收获很多。

每节课老师都是以看照片讲故事的形式,教关于摄影的知识。讲老师经历,学生的经历,身边的见闻,网上的趣事,甚至人生哲理,每节课都很吸引人,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很佩服老师,作为摄影师走南闯北,到各处有意思的地方,阅历人生。作为老师,不仅教授专业的知识,更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并对社会有所付出,有所贡献,人生无憾了。

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讲——相逢既缘,虽然一直不怎么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听了课上讲的那么多故事,渐渐的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了。前路是无法预知的,一路上不断学习,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儿,才算充实了自己,体现本身的价值,不算白走了一遭。上了一学期老师的课,学到了许多摄影的知识,更明白了很多道理,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相逢即缘。

第二篇: 摄影艺术

1、等量曝光:

从光圈与快门的的配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光圈开大或缩小若干级,只要将快门速度也相应的提高或降低若干级,那么光圈系数与快门速度的每一组合所取得的曝光量是一样的,即等量曝光。

2、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的定义

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

观念摄影的主旨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观念摄影的意义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

观念摄影的主要表达特征是讽喻

3、画意摄影流派:

这一流派的产生主要是想打破高艺术派摄影家保守派的一统天下,主张各类艺术家要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不依附于刻板的传统模式。从表面上看,画意摄影流派也是强调美感比题材本身更重要。强调画面中的影调、线条、平衡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画面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表现美的效果,一切世俗和丑陋的题材都要避免出现。

然而,和高艺术摄影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画意摄影流派已经很少采用类似拼贴、叠合等方式产生类似绘画的效果,而是强调通过直接的拍摄或采用特殊工艺的制作手法,产生画意效果。比如为了消除和避免画面中不必要的细节,通常使用模糊清晰度和控制影调等方法来加以消除.有的摄影家在拍摄前,先把纹理很粗的干版表面曝光一会儿,以减少画面中的逼真效果。有的则在拍摄时采用针孔成像原理,或是干脆在拍摄时摇动三脚架,让画面产生轻微的模糊、柔化效果。

当时的画意摄影流派的摄影家还很喜欢采用一种白金印相法,这种产生于1883年的方法不用传统的明胶,而是涂着一层感光剂和铂盐,它感光非常慢,加一些甘油就能在印相时对局部影调进行控制,而且画面影调丰富,没有表面光泽,非常适合印制在纤维纸上,产生合适的画意效果。

在拍摄过程中精心使用光线和控制曝光,力求达到和日本绘画相似的效果。

4、夜景人像曝光模式:

是融合了夜景摄影与人像摄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摄影技术的一种拍摄模式。可同时对人物和背景进行明亮的成像,可避免通常的闪光拍摄时出现的背景完全变黑的弊端。

在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相机的手动档,将快门调慢,同时强制打开闪光灯拍摄。在闪光灯闪过后建议人物维持原来的姿势直到曝光结束,这样就会拍出人物和背景夜景曝光都很正常的照片了
  在拍摄的时候需要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因为在对背景进行长时间曝光时需要保持相机的静止不动,这时三脚架就成为必需品了。
   拍摄前,要先向被摄者交待清楚,闪光灯一亮,并不意味着拍摄完毕,必须维持原先的姿势和位置不动,直到被告知可以改变或离开。闪光灯闪亮对,对帘幕快门而言,是前帘到达片窗一端,接通电源的标志,但后帘此时尚未到达片窗,(用同步快门时间)。


  只有待后帘经过片窗到达闭合位置曝光才结束。结镜中快门来说,快门开足的瞬间闪光灯同时闪亮,但闪光后快门尚未闭合。由于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时间往往在1秒左右,甚至更长,闪光灯闪亮后,尚有较长时间快门仍开着,用以感受夜景光线,倘若被摄对象移动,则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会面对镜头,继续感光,这样摄得的照片,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所以,在快门未关闭前,被摄对象应维持原状。
  其实要拍摄夜景人像并不太困难,只要具备下列条件:

  (1)不要过分相信“夜景模式”,必定是景色清析而人像松虚。
  (2)使用三角架。

(3)闪光灯。闪光灯照明具有照近不照远的特性,当然,这受“平方反比定律”的制约。所以,当人处在距灯3至5米处时而景在15米开外时,景物所受闪光灯的光只有人的数十分之一或十妥之一,基本上不起作用,如果要将人像的立体效果体现出来,应准备两只以上的闪光灯。


  当以上条件具备后就可以进行夜间人像的拍摄了,具体做法是:
  (1)先取景。

(2)对后景夜景进行曝光,确定曝光组合,由于夜间较暗,有内测光装置的相机若是按常规ISO 100的片速,往往无法测得具体数据。可先按1600甚至3200的片速进行曝光,然后再逐级换算成100片速,再加上“倒易律减退”因素。对于“S”(短时曝光、快门时间不长于1/10秒)型片,若用1/4以上的慢曝光,应增加50%至100%的曝光量。以上海外滩的夜景为例,若用100的照片,当天全黑后,依靠新颖泛光灯照明建筑的夜景,可考虑F8、1秒的曝光组合,若要改变,则可再选择F5.6、1/2秒或F11、2秒的曝光组合。


  (3)曝光组合确定后,其中光圈是确定人像站立距离的依据。原先使用闪光灯,是指数除以距离等于光圈,但在这儿,必须换种方式进行计算:指数除以光圈等于距离,务请注意:是由人(站立的距离)去测光圈。


  (4)拍摄前,要先向被摄者交待清楚,闪光灯一亮,并不意味着拍摄完毕,必须维持原先的姿势和位置不动,直到被告知可以改变或离开。

5、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

布光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与规律。

1.确定主光

主光是主导光源,它决定着画面的主调。在确定主光的过程中,要根据被摄体的造型特征、质感表现、明暗分配和主体与背景的分离等情况来系统考虑主光光源的光性、强度、涵盖面以及到被摄体的距离。对于大多数的拍摄题材,一般都选择光性较柔的灯,像反光伞、柔光灯和雾灯等作为主光。直射的泛光灯和聚光灯较少作为主光,除非画面需要由它们带来强烈反差的效果。主光通常要高于被摄体。主光过低,会使被摄体形成反常态的底光照明,而主光过高又会形成顶光,使被摄体的侧面与顶面反差偏大。

2.加置辅助光
主光的照射会使被摄体产生阴影,除非摄影画面需要强烈的反差,一般地,为了改善阴影面的层次与影调,在布光时均要加置辅光。辅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侧。加置辅光时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当的光比通常在1: 3~1:6之间,对浅淡的被摄体光比应小些,而对深重的物体光比则要大些。在加置辅光时还应注意避免辅光过于强烈,辅光过强容易造成夹光,并产生多余而别扭的阴影。为了控制多余的阴影,布光时除了使辅助光强度弱于主光外,有时还经常采取适当降低光位或将辅助光尽量靠近机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摄体后方。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辅助光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在使用各种灯具作辅助光的同时,别忘了尽量多使用反光板,它往往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3.设置背景光

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体或渲染气氛,因此,在对背景光的处理时,既要讲究对比,又要注意和谐。拍摄细小物体时,往往因主体与背景距离很近,一般难以对背景单独布光,此时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体与背景光比的具体控制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距、方位和照明范围来控制,或用各种半透明的漫射体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主光与背景轴线上适当部位进行遮挡,以得到适当的亮度。当被摄体较大,且被摄体与背景有足够的距离时,可对背景单独布光。背景光一般不会干扰主体的布光,并且容易控制背景光的覆盖面、亮度和匀度。在具体的布光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主体与背景明度相近的局部是否会出现“并”的现象,或者要求亮度均匀的大面积背景是否其中央与四周的照度确实均匀一致,对这两种情况,千万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目测,最好能用测光表作认真的检测,因为人眼对亮度的微小变化往往不敏感,而胶片却会忠实地给予记录。另外,对经常拍摄的高调或低调照片的背景光布光时应明白,它们的背景光并不像我们想象的越亮越好或越暗越好。背景亮度过强,所产生的的漫射光不仅很容易使镜头产生眩光,而且会影响被摄体的光效。拍摄低调照片时将背景控制得过黑也没有必要。一般地,拍摄高调照片时将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摄体最亮处高一个EV值较适宜,而拍摄低调照片时将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摄体最暗处低一个EV值即可。
4.加置轮廓光

轮廓光的主要作用是给被摄体产生鲜明光亮的轮廓,从而使被摄体从背景分离出来。轮廓光通常从背景后上方或侧上方逆光投射,光位一般为一个,但有时根据需要可用二个或多个。轮廓光通常采用聚光灯,它的光性强而硬,常会在画面上产生浓重的投影。因此,在轮廓光布光时一定要减弱或消除这些杂乱的投影。对这些投影的消除或减弱,除了调节灯位外,有时巧妙地借助反光器作轮廓光投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轮廓光布光时还应注意轮廓光与主光的光比,通常轮廓光是亮于主光的。此外,布光时,应根据拍摄主体的需要选择硬光还是柔光作轮廓光。柔光的获得通常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将伞灯、柔光灯等尽量靠近被摄体,这样才能使轮廓光的亮度高于主光,但这样做往往较费劲;
另一种方法较简便,只用将扩散片用于聚光灯便可使光柔化。有一点应当明确,轮廓光并不是每幅画面必需的光线,只有当画面需要时才添加,不然,就会有画蛇添足之感。

6、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景深是指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景深的大小受光圈的大小、镜头焦距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物距)远近制约。
①光圈的大小: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大,景深小;
光圈小,景深大。因为光圈越大,在焦平面前后弥散圈范围缩小,所以得到的景深越小。用50mm镜头对5m远的目标分别用F4和F8拍摄,得到不同的景深效果。
②焦距的长短:不同焦距的镜头用同样光圈对同一距离的目标拍摄,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
焦距越短,则最深越长。
用焦距长的镜头,镜头伸出量比焦距短的镜头大,在焦平面上形成的像大,弥散圈直径也大,那么,焦深和景深也就变小了。
③物距的远近:在光圈和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景深的大小取决于被摄物体的距离。物距愈远,景深愈大;
物距愈近,景深愈小。
因为物距和像距是共轭关系,逐渐向远处调焦时,焦平面上所形成的一系列弥散圈变化不大。这样,弥散圈范围较大时景深就大;
而当物距逐渐缩短时,结像处所形成的一系列弥散圈变化显著,弥散圈直径范围较小,景深就小。在实际应用时,往往需要把光圈、焦距与物距这几个因素结合起来,把景深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7、色彩饱和度

  所谓的饱和度,指的其实是色彩的纯度,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纯度较低,表现则较黯淡。

 色彩饱和度就是讲色彩中含颜色的多少,比如说大红是红色系中色彩饱和度很高的颜色。中黄、群青、中绿色彩饱和度都很高。反之淡黄、粉色、嫩绿、天蓝色彩饱和度就差一些。这样就能理解色彩饱和度过高的画就是纯色彩的画。同时也是对比强烈的画,色相不相近,给人强烈的刺激感觉。

彩色照片的色彩不鲜不艳,好像罩有灰雾,主要是色度不纯。色彩的纯度,亦称彩度或饱和度,是色的三属性—之一。色彩中含有的黑、灰、白等消色成分大时,饱和度就低,含消色成分小时,饱和度就高,不含消色成分的色,就是纯色。
影响照片色彩纯度即饱和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1)彩卷保存不善,过期失效,都会增加灰雾,降低色彩饱和度。

(2)曝光不准确,曝光量过多或过少。

(3)光源的强弱和照射方法不同,物体彩色的饱和度也不同,光强而又集射光照,物体色的纯度就高,光弱而又漫射光照,物体色的纯度便低。

(4)空气中介质密度大时,色光透过阻力大,色彩饱和度便低,空气中介质密度小时,色光透过阻力小,色彩饱和度便高。

(5)被摄物体表面结构不同,反射光的方式,也不同,色彩饱和度也不同。物体表面结构粗糙,光照反射是漫反射,起了中和色的作用,淡了物体的色光,色彩饱和度低;
物体的表面是光滑的结构,光照反射是有方向的反射,色光集中,色彩饱和度便高。

(6)摄距近的物体饱和度,摄距远的物体饱和度低

注意事项

要想使照片的色彩鲜艳,饱和度高,拍照时就要从选用胶卷、测定曝光量、光源照射方式、拍摄距离和被摄物体的表面结构等方面综合下功夫,忽略了那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照片的色彩饱和度。

主体的色彩饱和度一般要求高一些,背景和陪体的色彩饱度要低一些,这样可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同时用空气中介质密度的大小,造成物体不同的色彩饱和色彩饱和度,也是表现景物的距离差别,形成空间感的理想方法。

8、选择曝光

  伍德科克总结了达到正确曝光的几个诀窍

  1.在测取读数之前,首先看一看自己是否能正确估计曝光。

  2.平时注意节省电池。如果发现测光表失灵且忘了带电池,可把快门速度调在胶片感光度ISO值的倒数上,例如胶片是1S0100/21,就把快门速度调在1/100秒上,在晴天拍照,反转片用F16,负片用F11.3.烛光会严重影响测光表,应该适当地给镜头遮光。

  3.可以试着把远摄镜头作为点式测11光表使用。

  4.在暗弱的光线下测光表不能显示读数时,可以转动胶片感光度指数盘,把ISO值提高,直到测光表显示出读数为止。然后增加曝光值,例如开大光圈。感光度ISO值每提高一倍,光圈要开大一级。

  5.使用超广角镜头拍照时,须先用标准镜头测光,然后再换上超广角镜头拍摄。

  6.昏暗的光线下使用反转片,应当曝光不足半档至一档,以便保持色彩饱和。

总之,对被摄体的正确曝光,既依靠主观因素,也依靠客观因素。要学会如何识别或估算被摄体的色调或反差,然后根据测光表的数据,再适当调整快门和光圈,把色调加亮或减暗,从而获得预期的曝光效果。摄影家时刻需要选择,而正确的选择有赖于思考和实践。

  P(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相机自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与AUTO模式相同。如果不能取得正确曝光,液晶显示屏上的快门速度与光圈值便会以红色显示。这时可以手动调节许多参数。

例如在曝光不正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开启闪光灯、手动更改ISO值、改变测光方式、进行曝光补偿等方式使图像正确曝光。还可以通过白平衡的设置以表现更真实的图像色彩。

要知道,照片效果(如黑白)和连拍模式在AUTO模式下是不能调节的。

9、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换句话说,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所以,纪实摄影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

主要的核心问题是:

  1、那么它应当是指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

  2、表达了文献和历史纪年的含义,也强调了真实性的价值范畴。

  3、纪实摄影应当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的真实的记录,它的题材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的。

(1)如果考虑摄影作品的篇幅、信息量等因素,可以将纪实摄影分为三个类别:"小品"类,"电视剧"类,"电影"类。别误会,这可不是什么影视的颁奖典礼。“小品”型的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电视剧”型纪实摄影-报道摄影、专题摄影。“电影型”的纪实摄影

(2)按主题内容分类: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社会风景。纪实摄影的美学意义

美学意义:纪实摄影的出现是摄影本身的一次解放,更是意味着摄影走出绘画的惟一出路。

评价标准:一是真实性。二是为历史留证。三是要有人道主义的精神。

10、决定性瞬间

决定性瞬间,指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11、顺光、逆光、侧光的特点及其表现方法

(1)顺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顺光时,景物的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顺光拍摄图片,缺乏明暗对比,立体感较差;
空问深度感和表现也较差。顺光的优点是:①被摄景物受光均匀;
②利用顺光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
③顺光拍摄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鲜艳。顺光的缺点:①顺光缺乏表现力;
②被摄对象容易觉得光线刺眼,如需要平均用光的大场面,采用顺光也符合表现的需要。

(2) 侧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侧光时,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面。又可细分为斜侧光和侧光。侧光是摄影最常用的光线;
侧光的优点有:①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②有利于表现被摄景物的清晰轮廓;
③有利于影调和反差的层次的表现;
侧光的缺点有:不利于表现景物细部的质感;
在反差太大时,还应补光;
如需追求质感和景物细部影纹的表现,则不宜采用侧光。侧光表现色彩也不如顺光的效果好。

(3) 逆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①逆光时,分为侧逆光和逆光。②逆光能强烈地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但不利于对景物层次感的表现。③逆光摄影是按景物阴影部位来感光,应注意感光要正确、充分。另外,还能以景物背景亮度或画面中的明亮部位的亮度来感光。

12、色彩明度

 色彩明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颜色有深浅、明暗的变化。比如,深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等黄颜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样,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红颜色在亮度上也不尽相同。这些颜色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也就是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一一明度变化。

  色彩的明度变化有许多种情况,一是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
二是在某种颜色中,加白色明度就会逐渐提高,加黑色明度就会变暗,但同时它们的纯度(颜色的饱和度)就会降低,三是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

13、人像曝光模式

光线是人像摄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从技术方面来看,各种被摄景物之所以能够由环境中的可见形象,转化为照片上的可视影像,是由于镜头的光学结像或感光器件通过曝光所取走的。曝光,是决定摄影技术质量的关键。用光,是决定照片质量的关键。所以摄影用光依赖曝光技术,也就是依靠正确和巧妙的控制曝光。

一、区域曝光

区域曝光,是根据胶片的感光特性,分为十个“区域”,由0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
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暗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所划分的区域完全对应于胶片的感光曲线,也就是胶片的宽容度。

二、等量曝光与选择曝光

一幅令人满意的照片画面,与曝光组合的选择关系极大。

等量曝光

开启较大的光圈要比收缩得较小的光圈能让较多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感光元件上,较低的快门速度要比较高的快门速度更能使光线较长地停留在感光元件上。光圈f/1.8与快门速度1/500秒组合,和光圈f/4与快门速度1/100秒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同时它们又和光圈f/8与快门速度1/25秒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和曝光EV值是一致的,这就叫作等量曝光。曝光组合的曝光量相等时,体现的密度以及在黑白照片上的影调层次都是是一致的,体现在彩色照片上的色调还原与再现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在画面效果上存在着两个重要差别:首先,由于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
其次,快门速度的高低构成动体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

选择曝光

不同曝光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获得底片密度相同的曝光效果,但在摄影过程中,应该根据拍摄题材和被摄对象的不同,在可以产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组合中,选择最佳的一组曝光组合来表现所拍摄的主题。这就

三、曝光与宽容度

曝光与宽容度

从实用角度讲,感光元件的宽容度越大,对曝光控制越有利。

曝光与感光元件宽容度之间的关系,大致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1) 宽容度等于景物亮度范围。

当感光元件宽容度等于景物亮度明暗比例数时,感光元件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正好与景物由最亮到最暗的间距相同,在曝光上没有其他可选择的余地。如果曝光稍有出入,即会使明亮部分或阴暗部分的层次受到损害。

(2) 宽容度大于景物亮度范围。

当感光元件宽容度大于景物亮度明暗比例数时,感光元件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超过与景物由最亮到最暗的间距相同,在曝光上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如果曝光稍有出入,也不会使明亮部分或阴暗部分的层次受到损害

(3) 宽容度小于景物亮度范围

当感光元件宽容度小于景物亮度明暗比例数时,感光元件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远不及景物由最亮到最暗的间距范围,在曝光上很难控制,想要全部记录下景物的明暗比例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这时应按被摄主体的不同情况,选择曝光的侧重点,以被摄景物主要部位的亮度来来作为曝光的基准,兼顾到其他部分的层次。在这样情况下的曝光势必要损失相当一部分的亮度范围层次,其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曝光侧重点,所损失的只要次要部位的一些层次

了解上述曝光知识后,我们对人像摄影的曝光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希望大家能够灵活、准确的运用到实践拍摄中,使自己的人像摄影作品在影调、层次上更加丰富。

14、广告摄影

定义

广告摄影是以商品为主要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通过反映商品的形状、结构、性能、色彩和用途等特点,从而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广告摄影是传播商品信息、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它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成为广告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媒介。

特征

(1)摄影是以传达信息为主要功能

(2)摄影的实用功利性

(3)具有较大约束性

14、艺术摄影

摄影艺术是在近代摄影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艺术形式,也可以称为艺术摄影。它在作品的存在方式、展示方式和审美感知方式上与绘画比较相似,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构成形象,因而都属于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摄影艺术与绘画相比,无论是在物质手段和物质材料的使用上,还是在创作方式,创作过程上,都有很大不同,而与电影,电视具有更密切的亲缘关系。

摄影艺术是在近代摄影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艺术形式,也可以称为艺术摄影。它在作品的存在方式、展示方式和的存在方式、展示方式和审美感知方式上与绘画比较相似,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构成形象,因而都属于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摄影艺术与绘画相比,无论是在物质手段和物质材料的使用上,还是在创作方式,创作过程上,都有很大不同,而与电影,电视具有更密切的亲缘关系。

摄影艺术按照它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风景照、静物照、肖像照、风俗照、新闻图片等。

15、曝光不足

指摄影过程中,因对被摄物体亮度估计不足,使感光材料上感受到的光的亮度不足。例如,彩色负片拍摄时印出的照片颜色浅淡,偏色严重;
彩色反转片拍摄时冲洗出的影像密度小,色彩不饱和。对于数码摄影的影像传感器来说,曝光过度会使画面细节损失,高光部分溢出,后期制作无法修复。

16、高调

高调照片的色调是以白为主,一般白色要占75%至95%,高调照片的用光,一般都采用没有强烈方向性的柔和光线.在曝光量的控制上一般都要比用在18%灰板测得的数据再增加1至2级.使底片的密度再大一些.也就是说,宁可损失高光部位的少许层次,也不让可有可无的灰色留在画面上

在室内拍摄高调人像,照明宜用散射光,以均匀的顺光拍摄,光比尽量要小,控制在1.5:1至2:1之间,如果得不到这样的光比,影调必然偏低面缺乏高调的意味.减弱光比的办法最好是用反光伞或反光板,这样强光就减弱多了.

  在自然光下拍摄高调照片,以溥云无影的睛朗天空最理想,顺光拍摄,以明高的天空作背景,会充分显示高调照片的明快,清爽的情调.

  高调照片以其明朗的色调、简洁的线条和蕴涵的明快氛围,尤其在表现年轻女性和儿童方面独具的优势,深受人们欢迎。高调照片画面上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白和浅灰影调为主,黑灰色影调所占比例一般在25%以下。高调照片又分为软高调和硬高调两种:软高调画面上的影调差距很小,可以细致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层次结构;
硬高调的画面影调层次很少,主要是依*线条勾划出轮廓。

  技术要求;

  1.照明光线一定要柔和、匀称。一般多使用顺光或柔光箱等拍摄,这样可获得反差平淡的效果。在拍摄头像特写时,脸部的光比不要超过1:2。

  2.拍摄人像时,被摄者要穿白色或淡色服装。拍摄自然景物时也要选取浅色调的景物。主体和背景的色调和色彩应尽量接近。

17、低调

色调浓重的照片。画面大部分是深暗色调,给人以沉稳、刚毅等感觉;
但并不排斥采用少量的亮色调,画龙点睛的一抹亮色能使作品陡然生辉。拍摄时常用侧面光或逆光,适合表现以黑色为基调的题材。

  低调照片画面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深灰、浅黑、黑色影调为主,浅色调占的位置很小。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浓重深沉。低调分软低调和硬低调两种:软低调是以差距较小的暗影调,表现出被摄对象的丰富的层次和质感。硬低调则是以较大的光比,突出表现对象的轮廓。

  拍摄时应注意:

  1。

软低调的画面影调低,但影调之间对比不大,它是以接近的影调和细致的影纹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层次和质感。软低调的光比多控制在1:4之间。硬低调的明暗对比强烈,光比多控制在1:8之间。

  2。

拍摄低调照片多使用测光或半逆光,要选择暗背景。

  3。

拍摄低调人像时,人物服装的色调要比较深。拍摄低调的自然景物时, 也需要选择深色调的景物。陪体的色调也要比较深,并且与主体的低调相协调。

  4。

感光要充足,以保证阴影部分有足够的层次。显影时应采用慢性显影液,可把D76显影液加二、三倍水冲淡,再把显影时间适当延长一些。

  5。

低调照片的整个画面影调浓重深沉,但其中最好要有白影调。这个白调即使面积很小,但能使整个画面具有生气。

18、印象派摄影

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象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以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地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

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音调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

19、自然主义摄影

要求在实际的自然环境中拍摄自然景物, 自然主义的原则是把眼睛感受到的自然现象直接记录下来,要求主题的真实性而不是有意的安排或设计

20、黄金分割构图

原理1:“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原理2: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

第三篇: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赏析

学院:京江学院

班级:J会计0906

姓名:孙珏

学号:3091120162

这是摄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一个艺术作品

这个作品色调控制的很好,漂亮的画面尤其是灰暗的天空,更加衬托了普陀宗乘之庙内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这个寺庙的神秘、华丽。构图很棒,以栏杆和梁柱作边框,可以看出摄影者的别有用心和良好的构思,这种摄影的方法,吸引人的眼球,使人身临其境,产生参与感,将观众带入画中,突出主体,加强主观色彩,显得真实自然。栏杆和边框也可以看成是前景,而天空和寺庙则是主体,前景很暗,基本接近黑色,而主体很亮,这样使得作品乱中求质,以虚衬实。这副作品用平拍的手法,平向透视,亲切,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视觉上,这个作品密度适中,高光部位洁白,暗部充分量化。

我感觉这幅作品对比度挺强烈的,天空和寺庙的对比,栏杆、梁柱和寺庙的对比,更主要的事色彩上的对比给人的冲击感。反差也挺大的,感觉别有洞天。照相机的分辨率也一定很高,寺庙的各种细小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摄影真的是一个很神奇和美妙的事,它可以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记录下一个凝固的瞬间,可以永远的留存下去。

第四篇: 摄影艺术

《军队基层美术常识》

第五节 摄影艺术

教 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员明确摄影艺术的种类、特征和审美要素,培养和提高广大官兵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质。

教学内容:
一、摄影艺术的概念

二、摄影艺术的种类和特征

三、摄影艺术欣赏要素

教学重点:
摄影艺术欣赏要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光与影的世界——这就是令人着迷的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

一、什么是摄影艺术?

早在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将他的“▲●银版摄影法”公诸于世,标志着▲摄影技术的正式诞生。当时的摄影主要是用来拍摄静物和人像,还谈不上艺术性;
我们所说的摄影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即照相机、胶卷、暗房工艺等),拍摄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照片,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摄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部队文化工作的开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我们平时常看到的摄影作品有哪几种,通过它们再考察一下摄影相比其他艺术门类的独到之处:

二、摄影艺术的种类和特征

1、摄影的种类

标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感光材料上可分为●黑白摄影、彩色摄影两大类。

从▲表现方法上看又可分为:●画意摄影(如香港著名画意摄影家郎静山先生)、写实摄影(如美国著名的摄影大师亚当斯先生)、抽象摄影和特技摄影等等。(因为表现方法的不同摄影才分为各种流派。)

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摄影、风景摄影、静物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新闻摄影等等(这是日常最普遍的分类法)。

通过以上这些照片的观察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其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突出特征。

2、摄影艺术的特征

我们所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现实场景的逼真再现,这就是摄影的第一个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摄影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它可以将现实世界的每一个场景即时“留影”,镜头在一定程度上有“镜子”的功能,可将现实世界摄入其中,逼真再现。因此照片可作为流金岁月的“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可作为“呈布公堂”的证据,这都源于它本身固有的真实的特性。(●1963年周恩来与邓小平在颐和园 吕厚民)(震区一角 ●1976年唐山 李耀东)虽然摄影艺术中,会有叠放、变形、甚至其它种种“超现实”的特技手法,但照片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应是真实存在(而非虚构)的。摄影中特别崇尚抓拍,就是为了突出其真实性的特征。

我们又注意到,照片所截取的不是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而只是一个瞬间,这就是摄影的第二个特点:

(2)▲瞬间性

我们如果想用摄影表现一个“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瞬间来完成。这就是摄影与影视、摄像的区别。所以摄影被称为“瞬间的艺术”。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也是表现瞬间的,但它们的瞬间可以是画家根据他对生活的理解而虚构的。摄影的瞬间带有极强的“纪实性”。(●抗洪题材的绘画和摄影的比较)

(3)▲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一开始,摄影的发明就起源于“●针孔成像”的科学发现。摄影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器材”,如照相机、胶卷、放大机、冲洗药液等等●。摄影的发展与照相器材的发展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用于拍照的照相机,从最初形式的“暗箱”,到简单的●全手动照相机,再到现代全自动电子照相机、数码相机。一百多年的摄影历史是踏着科技进步的节拍器走过来的。摄影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那么,当我们用越来越先进的照相机拍摄风景、拍摄人像、拍摄生活时,却越来越应该讲究“艺术性”了。看一幅照片的“艺术性”应从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我们说一说:

三、摄影艺术欣赏要素

艺术是要塑造形象的,摄影也不例外。▲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音乐是用旋律与节奏塑造形象。▲摄影塑造形象用什么呢?是通过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因素而完成。这些就是摄影艺术的造型因素。

1、▲造型因素

(1)▲构图

▲摄影构图是摄影画面的总体布局安排。构图是要把多个摄影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构成一定的造型形式。构图的成与败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要做到着一点,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取与舍的关系:美术是“加法”的艺术、摄影则是“减法的艺术”,摄影者随时都要考虑将现实场景中的哪些人与物排除在曲景框之外。▲根据主题的需要取舍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阅兵村镜头》之一、之二)前者是通常的构图方法,它主要表现了军人的整齐合一;
后者大胆地舍弃的人物的大半部分,而特别突出了刺刀的形象,表现了军人威武不屈,勇往直前的气概,“减法”的运用也使构图比较新颖。我们再来看一幅熟悉的照片:●《课堂上》。这幅被称为“大眼睛女孩”的照片是解海龙《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作品中孩子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是作者要传达的主旨,所以在构图时,人物的半个脑袋也被“狠心”地裁去,人物的表情却更突出了;
此外,作者又利用光影的作用,将次要的东西隐弱在暗影中。由此可见,摄影的构图应该是:▲突出主要的东西,保留次要的东西,剔除无用的东西。

摄影构图还要处理好:

▲主体与陪体的关系。

所谓▲主体,是表达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对象,它是构图的中心。▲陪体是画面中衬托主体,与主体构成一定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内涵和特征的对象。请看作品●《斗争地主》。

对▲主体的处理要使之“突出”。突出主体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点”上●: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的画框九等分,这里四个交叉点大约就是黄金分割点。这四条线就是黄金分割线,处于这四个点或四条线上的对象,不仅显得均衡和美观,而且特别吸引观者的视线。

对于陪体的处理,只有一句话:▲要有效地衬托主体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幅照片中的主体和陪体,以及主体和陪体的处置方法。●《国事、家事……》、《五分钟情话》。

摄影构图还要处理好▲前景和背景的关系。

▲处于主体前面的景物叫前景。举例说明:●《欧江船曲》:在画面上部加一些树枝,使二维照片▲增加了有远有近的空间感,观众的视线很容易顺着前景滑向主体,同时在构图上填补了天空的空白。●《收获时节》前景的设置形成“框式构图”,处在画框中的主体得以突出。●《诀别抗洪烈士》:前景交代了主体人物悲痛的原因。由此可见前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增加画面的纵深感、空间感。二是突出主体。三是表达与主体有关的内容。

▲处于主体后面的景物叫背景。举例:●《威武之师》、《探亲》。▲背景的作用:烘托、深化主题。表达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以上是摄影构图的常识。摄影的第二个重要造型因素是用光。

(2)用光

我们知道,没有光照明就无法使胶片感光,也谈不上摄影。但是,摄影中的“用光”不仅是指把光作为照明的方式,而更是指用“光”这种造型因素,更完美地表现主体,表达主题。

这是常见光的光位图●。

摄影中的“光”按照光的投射方向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脚光等。。这几种光都有明显的方向性,没有方向性的光叫散射光;
阴天时的太阳光就是散射光。

这几种用光的方法各有特点。其中最常用的是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光位图) 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这几种光位的造型特点和拍摄方法。

▲●正面光:也叫顺光,光的方向和照相机摄轴的方向基本一致。适合表现明亮、纯净、细腻、平滑等情调。(女兵照片)

▲●侧光:光的方向和照相机摄轴的方向成90度角。可加强被摄对象本身的质感和立体感。(《中华男儿》等照片)

▲●逆光:能清晰地勾勒出物体轮廓,展现被摄物细节,空间感强烈。

摄影的其他造型因素还有:

(3)▲影调

摄影中常说的“影调”一般是指黑白摄影中的黑、白、灰、明暗层次的变化。摄影大师亚当斯曾把自然界所有密度变化分成0—10个等级●,摄影家通过拍照和冲洗两个过程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影调等级。

摄影很难把自然界中▲从0密度到10密度的十一个等级完全展示常常只是还原了其中一部分密度等级。如果照片整体密度偏重于白和浅灰,深灰和黑的分量少,这样的照片称之为“▲●高调”。如果照片的整体密度偏重于黑和深灰,浅灰和白的成份很少,这样的照片称为“▲●低调”。也就是说,整体密度小叫“高调”照片,整体密度大叫“低调”照片,介于二者之间的成为“▲●中间调”照片。

另外如果一张照片灰的成分多,黑白两极成分少,叫做“▲●软调”或“柔调”照片。灰的成分很少,黑白过渡剧烈,很少中间层次,我们称之为“▲●硬调”照片。

对于黑白摄影来讲,主要讲究影调,而对于彩色摄影来讲主要讲究色彩:

(4)▲色彩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红色给人以暖和、热烈、紧张;
蓝色带给人清凉、冷静、平和。摄影家为表达主题的需要,往往为自己的作品确定一个整体统一的色调,即色彩的基调。色彩的基调有▲●冷、▲●暖和中间色之分。

以上所讲的是摄影的基本造型因素。在摄影中,善于利用一些技术、技巧,也是成功的关键。

(4)▲技术技巧

自然和社会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摄影只能从中截取某一时刻的画面呈现于读者,给人以美感。要使画面变得精彩,还要讲究以下拍摄技巧:

(5)▲瞬间

●《赶鸭回家》。有一次,美国摄影家麦克马洪看到一个男孩赶着几只白鸭子走过一座木桥,乡间的田园情趣吸引了他,于是他顺手拍了几个镜头。冲洗出来一看,发现所拍的照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相比之下,只有第三幅比较理想,于是摄影家就选中了这个镜头。这一段胶片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某一个正在发展和进行着的事件里,最好的镜头(即最佳瞬间)只有一个。把握瞬间就是把握按动快门的最佳时机。

生活中有哪些瞬间最值得按下快门呢?让我们结合实例看一看:

●《无名小站》。在某个冬天,一个战士的背影,一辆远去的汽车,特别是从残破的车窗玻璃中露出一张孩子的脸……不用任何语言,照片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引发我们的联想。也许每一个观者的想象不能完全一样,但不管怎样,小站惜别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瞬间的内涵是靠观众的想象来完成的。▲这种传达了对象间相互关系的“情节瞬间”是值得我们把握的。

●《飞车》。这种▲以被拍摄对象姿态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动态瞬间”,是值得我们把握第三种瞬间。

●《在结婚登记处》。照片反映的是我国刚解放不久,妇女终于可以婚姻自主,这位少数民族的女青年来到结婚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的情景。▲人物既甜蜜又羞涩的神态,非常典型,是这张照片取胜的关键。这种典型的有意义的表情瞬间也是值得我们把握的。

要更好地抓住各种瞬间,要依照拍摄者高度的修养,敏捷的思维,细致的观察,以及熟练的技巧、正确的方法和先进的器材。

(6)▲角度

对于同一被摄体,由于相机拍摄角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的审美感受,所以角度也是我们丰富影像表现力的重要技巧。角度可分为

▲●正视角度

反视角度 水平角度

侧视角度

平视角度

仰视角度 垂直视角

俯视角度

很多时候,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相互结合,又可产生更为丰富的角度变化。

(7)▲气氛

▲所谓气氛是指摄影作品特定环境中所洋溢的情调和气息。它是使摄影作品产生“意境”的重要手段。这种气氛的营造,有时是▲靠事物本身的态势:如万马奔腾、暴雨滂沱、斜阳晚照、静谧幽雅等,(●《驰骋原野》 李晓宁 摄)▲有时又要靠形与色、光与影等视觉元素来表达:如水面的反光形成五彩斑斓的意境(●《戏水》 边疆 摄);
侧光、逆光的拖影造成的深邃、幽远的意境,等等。

分析摄影作品的气氛,一是要看它是否抓住了人物形象所表露的真情实感或事物所处的真实状态;
二是分析画面所造成的环境与背景是否能够很好地陪衬和烘托主体;
三是看光线的运用和拍摄的角度是否得当,是否使人物和环境得到和谐统一。

i.摄影的其它技术技巧

▲动感:

是指表现运动物体的姿态、速度和力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用高速快门拍摄的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佳瞬间,画面影响清晰●;
二是快门速度适当,画面出现虚实结合的动感效果●。前者重要表现动体的姿态,后者主要表现动体的速度。

▲●朦胧:有时“虚”比“实”更具有艺术魅力。使影像产生如梦似幻的朦胧效果则更具有表现力。朦胧绝不是焦点不实。它是在正常对焦的情况下,在镜头上加用柔焦镜、魔幻镜,或虚实两次对焦以及在镜头上抹上凡士林等方法完成的。《秋风》这幅作品就是在镜头上抹凡士林油创作的。

▲●质感:摄影可以通过特写或近景表现物体细腻的质地:木头表面的纹理、钢铁表面的反光、皮肤表面的汗毛孔,这些都可以在镜头下得以最逼真地表现,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出被摄体原始的质料。这就是摄影中对质感的表现。《魂系大海》中钢铁的质感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4、表现方法

由于摄影家的生活阅历和世界观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创作思想,在他们的整个作品中,往往会有不同的创作方法●。如在艺术领域中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分。在摄影中则有许多摄影流派。如:写实摄影、抽象摄影、画意摄影等。不同的流派可能遵从着不同的表现手法●。抽象摄影《马可宾的自画像》是用四重曝光的方法拍摄的。《渔光曲》(陈复礼 摄)则带有浓重的中国画风格●。

▲5、主题思想

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摄影家通过审美创造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如果一幅画面没有表达出任何思想倾向或思想感情,那末大约就不能算是一幅艺术作品。

苏联评论家瓦尔坦诺夫说过:

▲“如果一幅照片只是反映了相机的作用,而没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那它也是没有什么好看的。

我们认为,摄影应当是一种应当是一种艺术创造的形式,这就意味着,照片上不仅可以看到记录的现实生活片断,而且还可以看到摄影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就是一幅摄影作品的主题。

《稻子和稗子》●:作者借用自然中的两种植物,表达对生活中的两种人的看法:赞扬了脚踏实地、谦虚稳重的人;
批评了那些趾高气扬,又腹中空空的人。

我们当然还可以通过分析许多优秀的作品,理解摄影家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希望大家多看作品,多作分析●。

第五篇: 摄影艺术

浅议影视摄影艺术
纲要
1.影视摄影造型表现方法2.影视摄影连续与运动3.光线造型的方法4.影视艺术造型方法
提起照相机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对一个家庭来说拥有一台照相机也不算什么大事,按下快门照一张相,可能一般人都做过,是很容易的事,但要用摄影机拍摄一个片断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说,照相是瞬间画面拍摄,而影视摄影是连续画面拍摄,也是“运动”的拍摄。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影视摄影呢?影视摄影就是以客观实体为对象,运用光学、光线、色彩、运动、构图视觉造型形象画面,去表述一个连续的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这种连续的、运动的视觉形象画面“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存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影视摄影师,那么他需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必须对影视摄影技术熟练的掌握,包括机械、化学、光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二是必须具有形象思维及视觉心理知识乃至综合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拍摄中”的艺术创作。
要清楚,在任何时代里,艺术的创造力都是最重要的。艺术作品总是与艺术家的个性和世界观有密切联系,它带着创作者独一无二的个性的印记。在影视摄影艺术领域里,如何确立自己的摄影风格,脱颖而出,在于摄影师运用摄影形态元素的独特方式,以及在简洁明快的视觉形态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创作者的创意理念和思维方式。
电影和电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既有不同处又有相同处,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叙述事件的结构不同等;
它们相同之处,都是用摄影创造视觉形象,所用的手段、技巧、光线、色彩、运动等等都是相同,它们在形式上可相互渗透,相互转换。了解这一点将有利于加深影视摄影的理解。一、影视摄影造型表现方法1影视视觉形态构成的方法
影视造型形态的构成,就是按照人们的视觉审美规律,运用摄影技术、艺术造型的表现手段,将视觉造型形态的不同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从而创造出符合一定目的的形与色的影像组织结构关系,用于更加准确地表达某种理念或传达某种讯息,
1

通过这种影像被观众知觉系统直接转译为现实的视觉影像,他是被感知的,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影视造型形态的构成基础就是影像,那么每个影视画面都是由若干个影像元素组成,而传递所有的情感讯息也是由影像来完成的。
在影像的摄取中,首先是为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叙述展开的,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运用不同的声、光、和感光媒介来摄取实际存在的对象(演员、其它等),并通过后期制作使影像更具内涵和完美。这样,使带有情感、情节的影像画面呈现给观众并作用于观众的感知心里,得到了认同。
在摄取影像的过程中,将如何运用摄影的方法来构筑画面里不同的影像元素,首先应了解影响构成摄影画面的基本元素。a、基本镜头的元素构成
在任何摄影造型构成的画面中都是由基本镜头组成,基本镜头包含了全部的有效影像元素,而有目的的把这种影像元素有组织的构成,用于引导观众注意力。那么什么是基本镜头?基本镜头就是在摄影画面中描述场景的基本画面:它包括各种全景(LS,中景(MS近景(特写)(CU和(图001说明了这些景别。全景强调的是环境和主体与环境所处的关系,就是展现景物全貌的。
中景是一种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的画面形式。中景既有全景的某些特点,又不失近景某些细节的妙处,适合表达情节、传递感情。通常中景则不仅有主体,而且也有部分环境。
近景是把主体元素,如演员,从陪体元素(环境)中分离出来。
近景的进一步近距刻画为特写,特写是指拍摄人的头部、面部、人体的局部、物景的某一部分的镜头,这是电影中强调局部细节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摄影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术语是彼此相关的。一个镜头在某系列镜头中可能称为全景,但在另一系列镜头中或许称之为中景。
也许描述不同景别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范围来表示。把大全景叫做最广的镜头,把大特写叫做最近镜头。所有其它镜别都分布在这两极端之间。
用来描述各种镜别的语言常基于人的身体。全景包含了全身,中景为臀部以上的躯体,近景为肩以上部分。
另一种描述景别的常用方法是根据镜头中人的数量。例如,有两个人的叫两人镜头,有三个人的叫三人镜头。影头部镜头,头一肩镜头再和全镜头,这些术语描述本身是相当好的。但是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中所赋予景别范围的内涵有所不同。全景(LS,中景(MS和近景(特写(CU,是构成影视画面语言的基础,是构成整个影视“事件”画面的基本元素。
在影视拍摄中镜头是不断改变的,不断的转换画面的基本元素,这种不断的改变

2

和转换就决定了影视摄影的基本属性,就是连续性及运动性。b、引入主观镜头元素
在影视摄影视觉造型的形态构成中,主观镜头的表现也是重要的一环,把主观镜头类型的主观元素引入到摄影画面中,即是在符合人的视觉规律条件下,引导、迫使观众去看你想让观众看的东西。此种造型元素的引入只能在影视摄影中运用,必须是连续与“运动”的。
在镜头里摄影机或摄影机的镜头事实上成了影视中角色眼神(看的方向)的镜头叫做主观镜头(POV。由角色叙述的情节,在电影和电视里要从“事件”中角色的视线来叙述是比较困难的。镜头本身不会告诉你这是主角看到的东西。但是在主角眼睛的特写之后可接一个与主角目光的高度、角度、方向相近的POV镜头,如物件的指向。对于整部片子都用这种表现的话,演绎故事的灵活性将减少,是不可取的,大多数影片制作POV镜头用得极少。如果想采用POV拍摄时,可以变化一些用稍稍移动摄影机来模拟演员的头或眼睛的做法,增强该镜头的现实感。另一个常用的主观提示是用框式结构来拍摄,如:模拟望远镜或钥匙孔,好象是演员通过它们在看。
过肩镜头(0S也是从特定位置拍摄的镜头。这种镜头是越过演员的肩看另外一个演员或物体,OS镜头是经常用来拍摄两人谈话的典型方法。c、选择摄影机镜头
视觉造型形态构成的另一方面元素是考虑选择摄影或摄像镜头及设置变焦镜头的焦距。这个选择是重要的,可以决定如何按物理和心理的距离去表现某事。什么被对焦,什么不被对焦也能引导注意力。
摄影师运用光学透镜的组合及其附加装置(滤光器、镜头纱等),可使影像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最初的电影摄影机只配有一个光学镜头。随着光学物理的发展,摄影镜头的性能日益完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镜头也日益齐备,镜头不仅起成像、曝光的作用,而且越来越积极地参加造型形像的创造和艺术气氛的渲染。标准镜头的称呼是因为它表现的影像透视接近于人的眼睛。它也许是各种镜头中用手操作最少、最真实的镜头,它对场景产生的失真最小。
长焦距镜头和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的出现,改变了电影画面的空间关系、透视关系和节奏感,通过假定性的银幕空间造成不同的艺术效果。远摄镜头(长焦镜头导致镜头中前景与后景之间观察距离的压缩。一般说来在吸引对它本身注意力的感觉方面,长焦或远摄镜头也许是最出色的镜头。它能把观众引入场景中,产生亲切和投入感。超远摄镜头会产生如此大的透视关系变形,以至于造成几乎是超现实梦幻般的情景。这种镜头也给人以窥视的感觉,真好象观众在对场景进行偷看。有

3

第六篇: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复习提纲
1. 数码相机分类:卡片机、长焦机、消费级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SLR。
2. 按快门构造和操作方式不同,可以将相机快门划为机械式、电子式和程序式三种。

3. 数码相机的影像传感器使用的感光材料有CCD和 CMOS 两种。
4. 变焦镜头没有出现之前,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 长焦镜头 和广角镜头。

5. 摄影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源两种。

6. 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度、明度和 饱和度。

7.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 、蓝。
8. 传统相机是用胶片来存储影像的,而数码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来存储影像。

9. 阻止或减少紫外线进入镜头,有助于照片影调表现的滤光镜是 UV镜
10. 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色温的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低,照片偏红;
色温高,照片偏蓝 11. 光圈大小的表示方法
f1.0,f1.4,f2.0,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
反之,则越小。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
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12. 光的敏感度系数:iso值,iso值越大,表示光越敏感,但是可能产生的噪点也就越多。

13. AE/ME AF/MF 含义:自动/手动曝光 自动/手动对焦 14. 图片的存储格式:JPG RAW PSD 15. 影响景深的要素
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深,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16.决定曝光量的要素:光圈、快门,ISO 快门速度:
决定了快门幕帘打开的时间长短,从而决定了有多少光线可以照射到底片上。快门速度的数值表示快门开启的到关闭的间隔,通常以秒表示。

光圈:
决定了镜头打开的大小程度,当快门打开时,光圈大小决定了有多少光可以通过镜头照射到底片上。这个设置通常用“f-挡”的数值来表示。

底片感光度:
表示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底片上感光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通常用ISO数值表示。

17.从光源的位置上看,摄影用光主要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摄影中用光的光位我知道的大致有顺光、侧光、逆光、顶光、高位光和低位光。
各种光位都可用于人像摄影,但是要根据拍摄主体所处的环境和你的创作意图来选择光位。顺光有高位顺光,水平顺光和低位顺光,恰当的高位顺光会令拍摄主体的鼻子和嘴唇中间留下阴影;
水平顺光在人像中立体感较差,本人极少使用,还是说说侧光吧,在人像摄影中,大多采用侧光,能使拍摄主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增强立体感,当然也看景深的运用,这个取决于镜头光圈。侧光又分为前侧光,全侧光和侧逆光。逆光在拍摄透明主体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质感,譬如花瓣叶子等。
18.一个常见的佳能(canon)相机镜头上的参数为:CANON ZOOM LENS 3.8IS ,4.6~17.3mm,1:2.8~5.8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3.8IS代表着3.8倍的光学变焦能力,IS代表采用佳能的防抖技术。

4.6--17.3意思是焦距是4.6MM—17.3MM 1:2.8—5.8的意思是当焦距为4.6MM时,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2.8,当焦距为17.3MM时,光圈最第1页 共2页


大为F5.8 19.数码相机模式转盘上AUTO/ P /A /M /S分别代表:
AUTO档全自动模式:只需要按快门就行了. P档自动曝光模式:

一般情况下选用P档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是一种简单、快捷而可靠的方式。具体方法是:在室内弱光下拍摄,相机内藏闪光灯会自动跳起待用,如想以纯自然光拍摄是可关闭闪光灯,它就会自动尽量第组合成“大光圈、快速度”,以防止慢速时影像模糊;
当在室外强光拍摄时,它就会以较小的光圈、较高的快门速度组合,这时可以打开相机内藏闪光灯,在逆光拍摄时作为人物辅助光。有些相机的P档程序中,还设定有“小光圈、低速度”的自动曝光模式。

A档光圈优先模式:

A档光圈优先模式也是景深优先自动曝光组合。在进行摄影创作是,这种方式被多数摄影者所运用。因为选用A档时,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表现作品的虚实关系。例如在拍摄风光照片时,用较小的光圈(F11或F16以上),可以使画面中所有景物都非常清晰,画面的成像素质也很高;
在拍摄人像特写或者其他景物时,若需要突出主体、虚化背景,则可设定较大的光圈拍摄。至于曝光量控制可不必担心,因为在调节光圈过程中,它会随着光圈的大小变化,自动跟踪设定相应的快门速度,确保准确曝光。

M档手动控制模式:

M档手动控制模式,是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全靠手动调节,动作比较繁一点,不如P、A和S模式那样方便,也不便于抓拍,因而目前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只是在自然光下拍摄逆光人像需用闪光灯作辅助光时,要求自然环境曝光准确;
或者在夜景灯光下拍摄人像,既要求人物面部曝光恰到好处,又要求夜间背景曝光正确。这就需要根据闪光灯指数和人物的距离远近,考虑光圈大小和合适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以求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S档速度优先模式:

S档速度优先模式,一般是在拍摄运动或高速运动物体时,需要用高速快门抓取清晰的运动瞬间,而不要求有较大景深的情况下运用。例如拍摄田径、球类等体育运动项目时,快门速度至少要选定在1/250秒或1/500秒甚至更快,才可以保证瞬间图像的清晰;
在新闻采访时可选定1/125秒左右的快门速度拍摄,以免失手造成影响模糊。

20人像作品必须关注的三个方面
1.人物的神态。因为这些表情有的是瞬间即逝,因此拍摄人像对摄影者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反应速度有很大要求。
2.人物神态好了,还需要肢体语言来辅助,让作品的整个画面显得生动起来还得由肢体的动作来辅助。表情的出现都伴随的动作形成一个整体 。
3.人物自身和周围都会有他们生活的印记。有些是能表达和帮助说明主题的文化符号,这些具有话语权的符号得在画面上突出,会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1.拍摄角度:平拍——亲切自然、突出主体
仰拍——强调夸张、高昂向上 俯拍——层次充分、场面盛大
拍摄距离:远景——表现气势、强调整体,忽略细节
全景——表现全貌与环境、主体明显 中景——表现主体与辅体关系、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主要部分 特写——刻画细节
22.影调:是指照片上黑、白、灰的分布,画面上白色景物居多时,称之为"高调";
画面上黑色景物居多时,称之为"低调";
当黑、白、 灰分布比较均匀时,为普通调
23.构图法则:突出主体、黄金分割、简单主义、趣味中心、框架引导、曲线构图、巧用前景、透视牵引、巧用阴影、营造气氛等及其特点。
第2页 共2页

推荐访问: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歌词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