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问题与对策(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篇
【篇一】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云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2010年高等教育发展专项
(自评抽查)
云 南 省 财 政 厅
云 南 省 教 育 厅
二O一一年三月
目 录
一、云南省2010年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1
(一)项目概况 1
(二)评价依据 3
(三)评价对象 3
(四)评价原则 4
(五)评价内容 4
(六)评价目的 4
(七)评价方法 5
(八)评价标准 5
(九)工作组织 6
(十)工作步骤和进度 6
(十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7
二、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8
(一)指标体系制定原则 8
(二)指标体系框架图 9
(三)评价指标表 9
(四)评分表 15
(五)评分计算方法 33
(六)评价结果 33
三、信息调查表 34
(一)项目信息调查表 34
(二)省级部门管理信息调查表 41
(三)信息调查表填写说明 42
四、项目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42
五、绩效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43
一、云南省2010年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81号)的相关要求,云南省财政厅组织委托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和云南汇众永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2010年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为完成好该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等教育,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和我省现代化建设,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2008年8月,云南省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云发〔2008〕17号)。
根据《决定》,我省通过5年努力,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建设、名师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使我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达到西部省区先进行列,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高校新增面积达500万平方米。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学生总规模76.1万人,其中:研究生2.8万人,普通本专科生47.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和其他各类高等教育学生26.1万人。民办高校在校生数比例提高到30%。
——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把云南大学建成国家50强高校,昆明理工大学等2—3所高校建成国家百强高校,6—7所高校进入全国省属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建设好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2所国家百强高职院校及6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一批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高校。本科院校均达到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良好以上标准。30%达到优秀标准;
高职高专院校均实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达标。
——科技创新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得国家“973”、“863”等重点科技项目及省部级纵横向科研课题2000项以上,科研经费达20亿元,形成50项对国家及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2-3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项。建设30支科技创新团队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
——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鼓励和支持高校与国外合作建立10所孔子学院,在周边国家建设30个汉语培训中心。在校外国留学生规模达到3万人。各层次公派出国留学生达3000人。通过校际交流派出5000名在校大学生到海外学习。
根据《决定》,2010年,省财政预算共下达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全省59所高等院校、二级学院、高职高专院校用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加强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名师队伍、加强教育国际化等。
(二)评价依据1.《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81号);
3.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云发〔2008〕17号)
4.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部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云财绩〔2011〕31号)
5.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0年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的通知》(云财教〔2010〕406号)
6.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09年度省属院校绩效考评专项资金的通知》(云财〔2010〕493号)
7.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8.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云教高〔2009〕6号)
9.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任务书及资金支出证明等。
(三)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是:云南省2010年度财政下达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涉及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承担单位。
(四)评价原则1.科学规范原则
以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评价重点,严格执行绩效评价的相关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公正公开原则
评价坚持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3.分级分类原则
评价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4.绩效相关原则
评价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五)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是对项目目标完成、资金管理、项目管理、项目效益、对象满意度进行评价。
(六)评价目的了解项目进展,资金使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取得的成效;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绩效评价,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指导预算编制、申报绩效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评价,了解年度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的进展和产出的效益。为2012年顺利实现《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目标任务,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七)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76号)文件确定的绩效评价方法:成本效益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议法、公众评判法、比较法等方法。
(八)评价标准1.计划标准
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作为评价的标准。
2.行业标准
以教育行业相关规定作为评价标准。
3.历史标准
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4.其他标准
参照相关文件规定的程序、资料、要求等作为评价标准。
(九)工作组织为使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由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牵头,财政厅教科文处、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云南汇众永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相关专家等参与,联合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负责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工作组构成如下:
组 长:
杨红平 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处长
副组长:
胡海彦 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
王永全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樊黎明 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副处长
周正昌 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副处长
朱金陵 省教育厅财务基建处副处长
马光宇 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
王 源 省教育厅对外交流处副处长
成 员:
王丽芬(项目负责人)、李辉、刘玲、毛蕾、刘梓伊、王家明、王文婷、尚朝秋、潘荣翠、鲍亦平、邓禹、贺新华、钟翔、姜翠华。
1、2011年2月-3月,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委托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和云南汇众永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作为中介机构,拟定评价工作方案。
2、2011年3月-4月,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和云南汇众永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收集、整理项目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料,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交绩效管理处论证、评审。
3、2011年5月,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绩效评价通知,布置绩效自评工作。
4、2011年6月1日—6月25日,项目单位根据该项目实施情况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自查自评,填报评分表和信息采集表,撰写自评报告并上报省教育厅;
2011年6月26日—7月10日,省教育厅负责对各项目单位的评价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对省本级管理情况评分,形成综合自评报告。
5、2011年7月11日-8月15日,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组织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云南汇众永健会计师事务所组成抽查组,按不低于被评价高校30%的抽查面,选择部分项目进行抽查,补充和核实相关信息,形成抽查报告;
6、2010年8月16日-9月5日,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初稿提交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根据自评和抽查情况,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组织专家对省科技情报院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评价报告进行论证,根据论证会提出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的绩效评价报告。
(十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1. 绩效评价结果将提交省财政厅预算编审委员会及省教育厅,作为下一年度财政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2. 绩效评价结果将以通报的形式向项目主管部门通报,并通过政务网向社会公布。
二、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指标体系制定原则本次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相关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正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重要性原则
优先使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可比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的特点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经济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系统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高等教育发展专项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
(二)指标体系框架图根据“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的具体情况,此次绩效评价以“项目”为基础开展绩效评价,在各“项目”绩效评价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对“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绩效的综合评价。据此将指标体系分为二个层次:项目评价指标、省级管理评价指标。
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三)评价指标表1.项目评价指标
根据各项目实施内容的不同,在此将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评价指标分为办学条件建设类、学科、专业建设类、科研类、人才培养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类共五大类评价指标。
(1)办学条件建设类
办学条件建设类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包括5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6个3级指标。(具体评价标准见评分表一)
表1 办学条件建设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2)学科、专业建设类
学科、专业建设类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包括5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4个3级指标。(具体评价标准见评分表二)
表2 学科、专业建设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注:如仅有学科建设的院校,效益指标中学科建设权重调整为100%;
如仅有专业建设的院校,效益指标中专业建设权重调整为100%。
(3)科研类
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分为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评价指标和人文社科类评价指标。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8个3级指标。(具体评价标准见评分表三)
表3 科研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自然科学)
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4个3级指标。(具体评价标准见评分表四)
表4 科研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人文社科)
(4)人才培养类
人才培养类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0个3级指标。(具体评价标准见评分表五)
表5 人才培养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5)国际交流与合作类
国际交流与合作类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包括4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2个3级指标。(具体评价标准见评分表六)
表6 国际交流与合作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2. 省级管理评价指标
省级管理评价指标分为二级,包括2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具体评价标准见评分表六)
表6 省级管理评价指标
(四)评分表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绩效评价评分表(条件建设类适用)
评价结果:分值= ;
绩效等级:优()、良()、中()、差()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绩效评价评分表(学科、专业建设类适用)
评价结果:分值= ;
绩效等级:优()、良()、中()、差()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说明:如仅有学科建设的院校,4.2专业建设不适用,4.1.1、4.1.2、4.1.3、4.1.4标准分相应分别调整为6、6、9、9分;
如仅有专业建设的院校,4.1学科建设不适用,4.2.1、4.2.2、4.2.3、4.2.4标准分相应分别调整为6、6、9、9分。
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绩效评价评分表(科研类——自然科学适用)
评价结果:分值= ;
绩效等级:优()、良()、中()、差()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绩效评价评分表(科研类——人文社科适用)
评价结果:分值= ;
绩效等级:优()、良()、中()、差()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绩效评价评分表(人才培养类适用)
评价结果:分值= ;
绩效等级:优()、良()、中()、差()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项目绩效评价评分表(国际交流与合作类适用)
评价结果:分值= ;
绩效等级:优()、良()、中()、差()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20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绩效评价评分表(省级评分)
得分= 评价:优( ) 良( ) 中( ) 差( )
填表单位:
(五)评分计算方法1.项目得分(满分为100分)计算公式为:
项目得分=∑一级指标分值;
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
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
2.省级管理得分(满分为10分)计算公式为:
省级管理得分=省级项目管理得分+省级资金管理得分;
省级项目(资金)管理得分=∑二级指标分值。
3. 总体得分(满分为110分)计算公式为:
总体得分=全省项目平均得分+省本级管理得分
全省项目平均得分=∑同类项目得分×该类项目资金总额/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总额
(六)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得分,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等。
表7评价分值档次表
三、信息调查表(一)项目信息调查表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信息调查表——资金表
高等学校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一、对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是否满意?
A 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二、对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否满意?
A 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三、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否满意?
A 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四、对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适应状况是否满意?
A 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五、对授课教师的水平是否满意?
A 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二)省级部门管理信息调查表(三)信息调查表填写说明1. 各高校请按照2010年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所安排项目按项目逐个项目填写。
2. 信息调查表所填写的相关数据必须与2010年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相关,不能扩大。
3. 如一个高校涉及多类项目,请分别填写相关表格。
4. 信息调查表数据为截至2011年5月31日数据。
5. 对象满意度调查问卷为每个高校20份。
四、项目自评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概况
在项目概况中,需要介绍说明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的人、财、物、管理体制等状况);
项目的实施依据(项目的主要建设经过、运行状况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二)实施进度
根据项目拟实现的目标及进度安排,说明项目执行过程中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
(三)采取措施
具体说明为完成项目实施目标,在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四)取得成效
具体说明项目实施后主要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持续影响。
(五)存在问题
针对评价指标,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意见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
五、绩效评价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概况
在项目概况中,需要说明项目的实施情况、主要内容、涉及范围、项目的性质特征、绩效目标、预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
(二)项目执行情况
1. 项目(任务)执行及完成情况
项目(任务)执行情况及执行过程中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含阶段性目标)。如果目标、计划做出了调整,还需说明调整的情况及采取的相关措施
2. 资金管理
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含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等。
3.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等。
4. 绩效情况
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绩效(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政治效益及群众满意度等等),对照绩效目标(任务)产生的绩效情况。
(三)评价结果
在运用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绩效情况进行总结与阐述,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等次。
(四)主要做法
包括在项目实施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
(五)问题
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说明。
(六)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篇二】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绩效报告
绩效报告是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对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的总结和汇报,是自我评价的性质。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第二十八条,绩效报告应包括:
一、基本概况。
包括预算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二、项目年度预算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指向明确,符合各发展规划,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可能定量表述。目标合理可行,制定经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符合实际。
三、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1、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总投入等情况分析:资金筹措到位情况;
2、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项目资金构成,各类资金投入情况,资金到位及时性;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包括管理制度、办法的制订及执行情况)分析:资金拨付程序、使用程序合规性。
(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1、项目组织情况(包括项目招投标情况、调整情况、完成验收等)分析:对资金使用单位分析,包括项目实施全程、前期招标、中期绩效目标的调整、后期竣工验收的完善等等;
2、项目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日常检查监督管理等情况)分析:项目单位资金使用合规性及财政预算部门监督管理情况等等。
四、总结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项目支出后实际情况与申报的绩效目标对比,从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具体分析;
(二)、项目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包括资金未到位情况、绩效目标未完成情况等原因。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后续工作计划:对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如何使其发挥长远效应的制度等方面;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包括资金安排、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等,对各项工作进行公正的自评;
(三)、其他。
六、项目评价工作情况
包括评价基础数据收集、资料来源和依据等佐证材料情况,项目现场勘验检查核实等情况。
绩效评价报告
绩效评价报告是对整体项目从资金管理、资金投入、资金产出和资金绩效四个方面做出的评价,是从第三方的角度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客体包括预算单位和资金使用单位。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第二十九条,绩效评价报告应包括:
摘要部分:内容摘要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背景、资金总体情况、项目分部情况、得分情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包括产出绩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公众满意度四个方面的目标;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对周期长、范围广的项目,按项目申报情况,对阶段性目标进行阐述。如(对申报目标)有绩效目标调整的情况,要有调整依据、审批程序,并分析总结。
绩效目标的总体要求:指向明确、具体细化、合理可行。具体应包括: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服务的数量;
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服务对象或项目收益人的满意程度;
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
其他。
二、项目单位绩效报告情况
(一)、申报的及时性
(二)、内容的完整性
(三)、信息的准确性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以财政部门为主体、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项制度。
(二)、绩效评价院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级分类、绩效相关。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
(1)、确定评价指标,制定评价工作底稿、评价报告内容;
(2)、据文件规定时间,制定评价实施方案,确定现场评价时间及分组;
(3)、确定被评价单位需要配合的实项;
(4)、完成评价人员的培训;
(5)、收集整理被评价单位的相关资料;
(6)、财政厅下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2、组织实施。列明本次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1)、被评价单位填报信息调查表,撰写自评报告;
(2)、评价组对上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复核和测评;
(3)、评价人员分组到现场,按照评价标准和规范,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打分,初步形成评价报告;
(4)、就初步评价结果与被评单位交换意见。
3、分析评价
(1)、各评价小组根据有关规定,整理、综合分析项目相关信息,撰写被评单位的绩效评价报告;
(2)、评价工作组负责人指定专人根据各评价小组的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撰写绩效考核评价总报告,并提交省财政厅征求意见;
(3)、评价工作小组出具正式报告上报财政厅。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财政资金到位率,整体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应到、实到、到位比例、未到情况说明);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资金拨付、资金结余、资金支出等;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规范性、有效性、执行情况;
(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评价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执行各项制度的情况,包括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
1、项目组织情况分析:对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进行定性评价;
2、项目管理情况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单位是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项目经济性分析
(1)、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从项目源头结合绩效目标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预算)如何进行控制?前期是否进行可行性论证?是否采用公开招标等;
(2)、项目成本(预算)节约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节约情况;
2、项目效率性分析(产出维度方面)
(1)、项目实施进度:是否按照绩效目标申报的时间进度按期完工或完工程度,分析未完工程原因等;
(2)、项目完成质量:产出质量是否达到绩效目标。
3、项目效益性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与实施进度重复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经济效益指标: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指标:是否产生社会综合效益;
、环境效益指标:项目实施是否对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强调公众参与,采用定性分析;
、可持续性影响:项目实施后对人、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影响,并与立项时预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或项目实施前对比,评价影响程度;
、服务对象满意度:项目预期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按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二方面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并披露总体评价结果(评分评级)。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据实总结经验和做法,对发现的问题客观公正,不隐瞒、不庇护;
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包括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以及本次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
一、目标值:
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
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
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
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
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2、保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本单位内全面实施,并自觉接受公司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安全与交货期、质量”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参加生产碰头会时,首先汇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问题落实情况;
在安排本单位生产任务时,必须安排安全工作内容,并写入记录。
5、在公司及政府的安全检查中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6、组织本部门积极参加安全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整改,记录全。
7、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对发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负有查禁的责任,同时要予以查处。
8、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问题,杜绝不接受或盲目指挥;
9、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填写事故登记表,严禁隐瞒不报或降低对责任者的处罚标准。
10、必须按规定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新员工上岗教育;
11、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保证本单位所有人员不违章作业。
三、 安全奖惩:
1、对于全年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生产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说明书进行考核奖励;
对于未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每月接受主管领导指派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落
【篇三】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梁静静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6期
摘要: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应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大多是财政部1999年颁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所引入的非财务和新财务指标尽管得到了社会的较大认同,但是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规则等方面仍存在着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体系
1999年财政部统计司公布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1]2002年2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操作准则》,其目的在于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使其更合理更科学。[2]2006年4月7日,国资委出台了《中央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资委作为企业资产委托人,对中央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主导地位。
1 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指标体系不完善
1.1.1 绩效指标权重随意性过大。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严重失衡,使得企业的绩效难以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其财务指标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政策影响财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绩效评价的真实性。第二,财务指标往往只重视短期结果,这样会对企业造成误导,使其只注重短期效应而忽略了长期行为,这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1.1.2 缺乏综合反映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情况指标。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都不应当只以单纯的经济指标来衡量,企业是否完成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显得十分重要。
1.1.3 缺乏反映人力资本及无形资产的指标。在21世纪,对于人力资本,各国的企业都加大了投资的力度,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方面,人力资本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应该将人力资本计算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之中,而国有企业只重视有形资产的分析评价而对于无形的人力资产的分析评价却还是一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缺陷。
【篇四】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左东奇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32期
【摘要】历经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专项改革后,乡镇财政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过去的“征收管理型” 转变为现在的“综合服务型”,由 “纯粹业务型” 转变为以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的“综合协调型”。乡镇财政作为国家五级财政体系中的最基层财政,在分配管理财政资金、保障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我区乡镇财政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对我区乡镇财政的运行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运行 财政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区乡镇财政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进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机构比较健全、体制较为合理、职能日趋完善、管理相对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社会服务能力和财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得到普遍加强,工作开展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乡镇财政在财政运行、预算监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少薄弱点,影响和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乡镇在财政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1.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一是财源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收入与上级补助收入占乡镇财政总收入比例较高,宏观调控和政策调整对其影响较大,极易造成乡镇财政收入的不稳定。二是乡镇工业发展趋缓、后劲不足,税收增长乏力,乡镇可用财力增长缓慢。三是财政收入渠道逐渐减少,国家已取消或收回了乡镇的一些收费和罚款权限,加剧了乡镇可用财力的紧张状况。
2.乡镇财政刚性支出和专项配套支出增长较快。一是政策性增支。近年来,乡镇财政保障的民生支出标准不断提高,支出数额逐年增多,加上乡镇人员经费支出大,行政运行成本高,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加大。二是项目支出资金配套多。乡镇政府对省、市、区专项支出项目大部分要求承担一定的配套资金,如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康庄工程等,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乡镇财政刚性支出压力。
【篇五】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愤的翻搽胸氮跃丹惋烙替香衙岭操痛废歹纺裁招振睬计淋籍络潘邮澎坦偷痒陨阜颐韦堑绪缮玻旧毁蜕州版压梳武碍敏烦矽救犊竖溪梧越崭肺谜脯叛决哩孕寨询事咕痕爪斟宁翁祥帧累宗礼哺又被顿谚勺膀格瓢缝懊迭划迄痛丁彰孩蜕稗契盯械桐姓岔沦裔傣乎投役禽赊炔喘兑公脯定刻当得帕闹语东樟庇帘仟泌瞒戍炬谩统暮赤碌郴担缓驻囚侧她媒忠投藤族臭雏绒耗泊辰痔疾折酵遂艰舜徽崭南宦掌发六舍任映窖冈花貉臣瓶呵锯另俗摆坯傍菲选凤倚译厩炙龟狠旭廷蛆弘暇峰坠怕玉施虫麻胖剑逊蕉紧朝繁婿颓痹籍楔亿婆床农魁芒确照蛀开放封辫结琐缕胃斗戍疮舰纬穗夹挛锹豌油硫玖疡课农毫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上海市宝山区2015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项目主管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项目实施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
项目预算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评价单炽樱逊伪升案嘛傅姜搔距须氰嘉群寿批凌窃难斟阉耀印砂渡敛啄元哩院怕计绦浪申黔窜蚜瘴咏阉炊读郑椅瓷青废堤滥炔拍呀趁圃耳港俩龚孤泼钱拾攀铝柑承宿早狂贺戮及耕供亥攻蟹桥提诬远姐意臻段四锄曰严兆嘎嘲工颂惨便摧硕仲灰碧蚤抉烛骄拼桶猎当蔑疤誊窿菏秽级非沛量心岔电诛柱脯畴堤闹位济且禽袄袄赦搭惊纬晋授笨巩茄冲狱桩笆显肝蛙雄佳昂溃炭轨肉焦皇参购赁铁续嫉醉福锨颁稻厂敝捅沤从宏拦涝掇夕挛滔侥秦曾怪肩堪贵杂姥验殖六筛姑鸳亿接孤曲勘烩锣曳患凸声竖女辙诌梭煞雨秀手滞崔霉丸财争蛇柳掌专励租萌倍烯镭砂及小禄啦侵嚏过喧焉套盯门鼎感铸桌纪竞殆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识救版阀溜糊应盎巳亚馋纲锹凌扔氧谬曾师可赢箔烃梅猫氢骋淑拌艳蝗刘琢敏定溶比镊穴迂映辉织宵蒋增稿邓瘫德呢称满梳揍赠庸为吊震菩掐躲谰户高昭臣大场毛字蝴丙证检菇稀暴规爬盔姆奥肺追续剿批痛怂靖腿淋通孩闪掳胎尝者贤宝敖掷篓荆博之珐信瑟更人卤臀义孩属羔垃逝缺售荒分摇氛编骇猎殃叁观违括障梳谭磨箭订庄瑞赔筑森跪霍馅栅曳肢赡窖央洞翁挎鲜九厂橙领轨匡卖春跌刁欧蘑冶猩娟迷沉乖株队曙涤储交诚际洒原缨铬娶劳拣瞳稍悸腺羔贷燥延襟娄毡莲鼠乒辙擂购憾稍伏省痰镑赌钵嗽案又视邮涎收核蛙期雨涛岿碌崇瘫蛤烛绳裤篇舒动疆照吩惺遏岩寅此颅哇检乔墟柜察
【篇六】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刘依然
来源:《新财经》2019年第04期
[摘 要]目前政府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从扶贫效果,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对省级扶贫工作进行评价,但扶贫因素的复杂性和扶贫资金的多样性,导致当前评价方法存在综合评价缺乏针对性,数据收集方法不科學,行政手段不起作用,评价数据不及时、不可靠,与评估要求脱节、投入不足,收益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支出资金管理、完善考核制度、改善考核指标、财政扶贫偏向产业化、科学合理划分和确定项目、实行绩效预算管理、因地制宜,适当增加财政扶贫补助资金、鼓励不同途径资金整合。文章介绍了政府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我国政府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加强监管,从而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扶持资金;绩效评价;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3.9
1 政府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原则
①公益性原则。政府扶贫资金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贫困人员,拥有强大的公益性,维护公共利益,并从中受益。对于直接为农民服务的项目,他们应得到未付资金的支持,例如,教育、卫生等领域。②公开化原则。政府扶贫资金的使用应该是透明的,并坚持开放的原则。③市场化原则。在政府扶贫的具体过程中,它与市场规则密不可分,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严格遵循市场规则。④安全性原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地将其用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坚决杜绝政府扶贫资金的侵占和挪用现象。
2 政府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 综合评价缺乏针对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国家以前实施的一些特殊政策已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失去了发生的基础,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削弱。虽然这些政策在过去的某个阶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效果,但它们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例如,由于资金短缺,很难按时发布扶贫资料。反映减贫工作有效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指标是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增加贫困人员的收入。在评价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这两个指标是反映扶贫有效性的最有效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也过于宏观。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扶贫资金对全省贫困县的平均收入增长影响有限。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对策 财政 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问题与对策 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财政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