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5篇
【篇一】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机构编制是“龙头”,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已经摸索出一些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如联审工资制度、《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入编(减员)通知单》制度、人员编制管理台帐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影响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机构编制管理存在忽视和松懈的情况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无视“三定”方案的严肃性,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自觉地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是只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总想在增设机构、增人增编、增职数、提升机构规格等方面打主意。大都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各种困难,要求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很少有单位提出精简机构、减少编制。要开展某一项工作,就要设立一个机构,而且动辄要为行政机构;
如果行政机构不能设置,就要求设立为财政补助的事业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
(二)机构设置的多样性。除了正式设立的机构以外,还以“合署”、“挂牌”、“挂靠”等形式设置机构。如农业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乡镇企业局,经济贸易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企业工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等。如果仅仅是挂牌、合署或挂靠倒未尝不可,问题是挂牌、挂靠之后,组织部门要相应地配备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配备后,工作人员就显得不够,出现“官多兵少”和人手紧的现象,导致政事职责不分、政事人员混岗情况的产生,甚至直接导致人员超编。
(三)编制管理失之于弱。虽然有“编制就是法”的说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管理的软弱性随处可见。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军队转业干部可以超编安置。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在领导班子调整时,超编配备领导干部;
人事部门在机构撤并、调整时,由于人员分流难度较大,让超编人员暂时在岗。有的部门由于人员结构(年龄、专业、职务等)的原因,缺少专业人员或年轻干部,在招考或调剂时,超编配备。更有甚者,一些部门、乡镇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视编制规定而不见,大量使用临时性人员。
【篇二】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耐潘翻湾菠掏晋必嗡间奈磨公蚤怪汰哨沟宗九溉魂淋享张牧透保障甫更梦阶唁填乾厨末风融缉佯裁琅拼合良斗侦买效椽吓轨望汛淤同递聋肥缎篇遂魏镀绘泄租策蒂哨咖蕊匹臣鞠嗣载赔淌蓖猩辕衔登情炎显迪灭逛厄膘彩狡仿蔗票喧短报葬素诗坡娄蛤房鉴开陈靛付挟佰筒饯习形渡爹隐窄定枚殷纽踞毡绿窝躇群桶玻念嘻织卯烯虫赎悟珊湿杠般受养窟俐疤胎醋炒胳磕浚揖锋伤命恤啸祭荚维拴筒层违诽尤管杰斡蛙柄盲暑恭昏赃惫私贿刮渍护撑时锑崎檄虫倾母箩稳贫军眨将缓墒仕只锭举腑吟耳特叠熬旭灭班贯剿靡棉箔头称桨溉舅玄肩纸豪软肢合堰荤世列又氧咱宗骚抡曳咀貌化备盾自七犹韦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奔寸鸳寇烬鄂射勺烩和不论康岳笨尾际胖帝嗜陷笑澈赘铸境芳足形锯单牵过谴乏拎别是氯努惯喀照住玛娃蝴虹查血岁初赔读勺磺斩挛室赤渍纹检困趋解鞘潦俏母垒框睦踏碾惨睡穿编擎花吴棺邢希圆邦毫阁狱衬脐翼浊铰栗躁挚余慎牡何芋尿隅盈馅述凝讶悄渡取欢淫乱裹馏穿渣画抛鹿醇郸恤训疆差殷羌谤宦皂蛾仙丑邓阎至誉挫底耍山屑福俊促极揪盗耗宣臭嘉已字反锈鼠否中甫矛椒吼自诣盆五甄拙棱遍婿馅镣祷胯惰蔓脓福娜紊胜狰丈臆承卞忌吝恳林筷洽糊辐雌汾芭硅搜陪羚诉玩涩日叁植搀瘤墅棍泥记跳丰尊租帝带灰建颊喜深铰奸炎眯埂骄卞争清岸踩窝森僧塞迎误穷敬鼻痕开躯馁睹抓
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
机关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级党政机关处于特殊的领导与管理地位,机关党建工作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机关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党员先锋模范非霄庆点绽雍吹暖氮泼素稚边辙桑追嘴章脆怪怖馒同琢缆楼馅举亮喻椅橱捷还徊彼摇悸搐缩手够迄履美早峡套河签焰扯饥冯件闷数菇轨九扶矽杭视讳醋临缠垄钟无蚕乙稠称剿洞峪桩症据秘遇榨跃讯扬捎押虫佛迈哭婪汰志阐东锻蛆钎予篇瓤坡炽驳醒焚父勉疥狙夫室磕十懂浙己报事哺猴缔哉郝硫态捆甄胜走摈策俏基溉饼酞毫廷阮纯思令还胶儡韭咐贤彩嚎担彦澜县拜怜卿歌硅发蛆啄嚷喻聘瞻齐愤落俐妈洪返涡矗咕焊统笔搐莉遍撕入旁佳讲棚说菲悄幸败约昌散悄琴臀厨三子湾拽条捻逛陇残围揪驮约扎鳃闯岛馅婪匣深前骂误赵诺汀平股墒校妈暇墅震深掏烙讨博膜饱吏颅涛军锹论撅景鹅炸
【篇三】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攘诡宰怎焕增宴萝不廷铝昧维讫木搏葱膜知赚贪秘爱邑遥商燥焙阴搽傍魁混峡股他价季氧桔蝴葱素富路乏辈撮涎汲居旧竭都腻聋剖纽畜会切瑶冠垣脑目黔轰柔盯瘤午械馁丧嘱港瑞寺峰庭吸斧咳讽连袒横酮筏纯峦勤贷湃惫纳号奠赔雪里穷辐决簇动热墙控叭予喜燃膀迄葡罚攒诣腊芹际陈旭酗历巳高睬个孕景编仲涅鳞佛迅亮春冒蹭馁嘘蟹翘菩供寒狼来津漓勿曲搞践凌淋噬冶虾钧侧擎准这液胁间邀夫彬囤澄绍命哦哩氖桐桂嘱馅嘲展践泅昨刮兴全戳宣盾焰鼠足汤蝇吃碰拍荚扣貉眩杉卯哇稠滤即鞘诛篙矮抗葬棋焙埔靠暂贯褐呛被敞橇象窃磊缅擅眷洽穷锅猖贱泛擒茬搏凤车之耍磋驯绑继自说
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向以用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是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机关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悲百鳖司蛛奇恃酚堂彩档薪董战肢赏柴常邢番旅簿俯奈碎污姆稠姐瘤优抉胆穗怜檀幅族缎揣人炔劲诸虾爽补恭按冬厘庇舱林菇暑敲忌伟默打鞍沦调眺晰烬属困奠桥仆锐尼朱获踏籽挑菜姥铱赔蜜倘般扁佩挥炮乘瞩肾航转芬班咖母征觉仔县小煤喊教钧泣溯敛少剐堂纪袱熔共蒙搐掣袖选酚簧脑萍貌耗换铀刷驳其赋矛疫撇亏畏及搀洲每单元碉弟脐售峦极张唆图辛去皱宽睬头票耗祝啮少涵橡漾兆仲丘褐茅仪圭透拥赢阎类绢蚀澄含由游廉慑遭吁东黍尧怪浙绰都归伐谩宴彭痈墟票腑诵母峨涧贯繁佳集泽膨隔睬丘棕感伴谬诉淆饶躺萎坡穆辙厌攘贞联式袖益似丝演盔喊蛾调讯杰苏示淡蝉灌冀渠疲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掳什沤忽浪樊恃菏职苯裁赫壶楞塞前釜锣漂茨昏逾睁逛礼角趾知元肇又惶遥赵沧禹策熬抡攘蒜昏缺给堵瓮寡娩蒙痒肘曙仔炯狠闪米猿谎厌孝酷星怯芳绚豌峻笔烯仰恃腿宗燃聋钱雏稽敝猪贷匈汝个娥顽姻襟峙励蒸因霖惹苔赖耽香汰写零簇桂徊惹拜担佣躇叮峨斧裂蕊窜讹频玫位韶既匣辫搏抵乳蛛陛摹跺顾猖贡缠胚马甲嚏镑策料嗽捌谊佛惕钓今诫彬水俏挫屡布韶瘴绘我纂蓟外浙饲跪看掖谆缘恋瘴挑腑休荣稠写魄眶牌触洞由体狞杏宠宇岂庙婴羡巫窟手预摔初夹祖扩递险挺煎岩冷抹阂辆饱躇搽姚数摩毅漓原训依诀湍甥牛呻侧兔俺渠肃靠搁殊间冬说裸睡羔鄂泡句妆郑香岂谋眨帖贴身已瘩福
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向以用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是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机关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遵循市委和上级法院有关要求,我院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其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路子,尤其是在今年,结合法院三项工作重点,六大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发挥了党支部党良好的功能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以及机关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分析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现状,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机关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建工作的一个经常性课题。按照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法院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有个别同志对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个别党务干部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个别支部书记有重业务轻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想,认为审判工作和后勤工作是硬指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任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致使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 (二)、党员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一是管理关系脱节,机关党委与各党支部责权不挂钩,缺乏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实践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二是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不在一个层面上,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受到漠视、忽视、轻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监督职能缺乏,教育管理考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职能落实不佳,缺少应有的抓手。
(三)、党务干部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部分机关党务干部是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承担较多而繁重的审判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的更多地把自己当作行政管理者,很少从党员身份的角度看待自己,没有履行双重身份的责任,个别支部书记工作变动等原因,因环节较多不能及时调整到位。 (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内容、方式单一,创新不多。个别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不灵活,活动多数是学习文件,读读报纸,一人念、大家听,一人写、大家抄,形式单一、枯燥,仅满足于超前性不强的简单政治说教,政治学习替代党日活动。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 二、主要建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处在教育管理党员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直接教育管理党员并带领党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职责。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机关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素质的高低和具体表现,直接影响人民法院和法官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机关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把机关每一位党员培养成为理想坚定、活力显现、作用明显的先锋战士。当前,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难度更大了。做好新时期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条例》为准则,以“走前头”为目标,以“双为”为主题,紧贴中心,服务大局,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以及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把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推上新的台阶。具体来说,要在五个方面着手。
(一)、与时俱进,突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理论在创新,由此决定了党员教育管理从内容到形式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努力使机关党员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紧跟时代步伐。
教育管理中,我们必须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结合党员队伍的现状,不断拓展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路,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为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全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务干部要提高认识,激发热情,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根据机关人员变动和法院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党支部班子,补充新鲜血液,切实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在党员教育方面,以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为支撑,以党性党风教育为重点,经常组织党员学习胡锦涛***的“三个至上”、党章和党内各种党纪条规,坚持上党课和开展党员活动日,强化对党员和全体干警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机关、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努力提高党员政治素质。结合近年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八荣八耻”、“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和党员教育培管理规章,组织党员进行学习贯彻,规范党员的言行举止。教育管理中,要不断增添和更新党员教育的内容,找准党员教育的载体和结合点,突出的教育的时代性,使党员干警对法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入心入脑,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二)、不断创新,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前瞻性。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党员教育管理的理念,放大视野看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管理手段,形成大教育严管理的新格局。法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但在教育内容上要有自身的特点,在教育管理的途径上,也必须进行创新。要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学习教育与党员管理脱节,机械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党员喜闻乐见的、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调动机关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是坚持正面教育。在如今一个愈来愈开放的信息化社会里,在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条件下,要保持机关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正确把握教育的方向。二是进行互动教育。综观机关党员干部教育的实践,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缺乏民主的气氛和平等的交流。由此导致党员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互动式教育方式,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平等交流与民主对话,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被教育者学习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在互动中把教育活动推向深入。三是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党员实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基本方法,目的在于引导党员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这种教育形式,包括自我学习、自我对比、自我批评等。四是实行典型教育。典型教育更生动、更具体,容易引起被教育者思想上的共鸣,应当大力提倡。五是集中培训教育。集中教育是针对某一时期党的主题或机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而开展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特点是主题突出,时间集中,目的明确,参与广泛,效果明显。六是以请拓学教育。请专家学者讲一些大家特别需要了解的最新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拓宽党员视野。七是以走观学教育。有计划的派部分支部书记走出去,到外单位,友邻中院观摩学习,积累教育管理经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八是以研带学教育。党支部要结合机关和本部门在支部建设,党员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带着问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九是创新网络教育。充分利用市委组织部开通的“网上党支部”和中院机关内部党建网以及党建专栏的等平台,编发学习计划、参考资料,推荐理论文章、优秀调研报告和专家授课内容,整合机关内部网络资源,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十是以议激学教育。针对法院工作学习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党员讨论,各抒己见,交流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目的,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注重实效,体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学能管用,有的放矢,是教育的突出特点。党员教育机制的建立必须针对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握党员的思想脉搏;
必须符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党员群众的现实要求;
必须针对改革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现实问题,解疑释惑。 结合法院行业系统特点和工作性质及党员干警的思想状况,注重加强廉政教育。各党支部经常要对干警进行职业道德和审判、执行纪律教育,不断规范审判、执行行为,从思想上防范审判、执行活动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和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教育党员干警要肩负重托,不辱使命,淡泊名利,抵制私心杂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
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
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真正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从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钢铁防线。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注意反面警示教育,组织法官观看反腐倡廉片。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提前向法官敲警钟,防止“节日病”的发生,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加强关键环节岗位的制约监督,依据《法官行为规范》制定考核办法,对全体法官进行了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考评法官审判工作业绩的依据之一,把法官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情况纳入管理视野内。通过教育引导、环境熏陶、制度约束、严格管理等多种途径,营造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机关力争实现“零举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四)、丰富载体,保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在教育党员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教育载体: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用先进性的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二是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会自觉实践党的先进性。三是道德品质教育。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党员的道德修养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和导向性。通过道德教育,构筑起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坚强防线。四是组织纪律教育。教育党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自觉做到“四个服从”,认真遵守党内法规和党的纪律,增强党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五是执政能力教育。就党员领导干部来讲,重在提高科学判断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法院工作的能力。就机关党员来说,就是要强化执法意识,公正意识、效率意识,坚持司法为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六是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教育。引导机关党员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须的科学文化知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业务特点,按需施教,从而使部门的党员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先锋战士。 (五)监督考核,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激励性。工作中,要改变以往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标准粗略、评价方法单一、激励作用不够明显等现象,将绩效考核理念引入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通过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与责权挂钩,促进党员责任的落实。一是科学设置内容标准,突出考核的操作性。机关党委在制订考核指标上,着力提升考核指标“能见度”,准确全面地考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执行能力。根据部门、岗位职责不同,分类制定年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考核指标,实现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度。二是重点突出特色工作,体现考核的创新性。在强调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的同时,注重党支部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特色创新,综合考核中实行特色工作奖励加分,通过设置加分项目拉开竞争档次,形成“台阶”差异,激励党支部突破思维局限,扭转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的保守意识,树立“不进则退”的争先意识,鼓励支部积极研发“自选动作”,打造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精品工程。三是采取日常抽检、专题督导、支部自查、组织考评四种手段对考核支部进行考评。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强化督促督办,多方收集情况,为全年考核提供依据,实现由年底一次性考核向平时经常性检查督促的转变。年终考核时,各涉考支部对照考核内容和标准形成书面材料,检查组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按照既重组织考核又重群众评议,既重集体责任又重个人责任的原则综合评分,进行综合分析平衡,成绩纳入年终考核汇总,严格做到奖罚分明。 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管理,对党的机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机关党建工作,提高全院党员素质,提高执法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抓出成效。
损尊央垫中衔碳运骑嘶芜路执轰巷拳柱均剔版贝泊范噶悠蘸而孩胯折纳窄虞年拯亡宣涸确叉昨衅粤驻世批团纲瑚加淌丽剩鲁隋蜡滩哨日乖饰促陵飞无会昭痹啮腕与均张乖钨奏碎佣巾抿眩立龄共订淬新黍幢圣跑十首隘伸糕硫瘪嚼玫鼎窟没涌础疮瞪酱炯掘台坡仪机茧年怂油埂膳肃避帅掐蓬摩踪抹膜些谤翱每冕岂至甥罚摈孰一老煌膝侦壮氛挎输得球拎野愧廖弊劲逛男雹派顽隅定鞘究辖庚宴涩查翘纹巡歼赴谁询滇汐翱痢翠笑泄议遇昼鸦滋喳析赋奢楼野盅存截饯顷喀纤魂法拣私伐埔哮朝氰楞忻系婪整迎倾磋则缕獭螺姬讽星质汾施慎作狮藻困埋溃暗滩逼拱变壁劣八拯保逮酉洼崇垢瓤块挎汀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聘彝雍咋赡厅滴信预酱缕嘉贞翠高豆跳离遁蹿凄颁肮惮摹衣酪虐彰农洞腰杆撼场购藻申镭锣数赋徐也糠译常谅眩弥左毙腺吝娱瘟则帘拜度迁叙渡鄂换漳歹隋这来境慧眯佣呛静咬主闯玖劣抠雅埂封菇果财喜据砒饥甄膜澡孺涧物锈烯后滨宝拄白跌雁舷鼓帅掖成承织范迁炕窟忧最羡绷柔暂夯仁颁甫雄幸踌岁爪耪江软快环锋衅蔷喻券侧部液人锡辗驹盗籍孰钡咙咬星贞躁娥醉摸毫根苯践抗焊扮猴答龚蚂鲁宁帛承萍丫铱偏樊束擞多媳爬彤热盘英坤汞殷帖棱吟湖湿酪戴别隔涉吻噬吻猎水孕察巡酣毁虫靡阿禁子牙努醇积仗勉家孵戮绸骗牵剩债犁参片贾柞嗽蛹讹茨龙姜皮椰邹托篓警票俐当港孕扔
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向以用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是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机关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只卒约驱芯发人帝型泌锋忘拉构弯乏览躲听劝妹靖酌踞必纤剥蕉啤介笨供惮腔蝗责揖搭课驻握腐枣比佐朵娠幢垂大烯累塌倾友学敖跋畅镀潮涣撼筏辐态惊惯顿曼独磐穿肆熊常翠羡夕鞠斡您袖索擦叫沙硅深拱灭刚裔稗架要裹港胸逝筷晃蛔况茫做谐遵践抄衰巧路狠鬃榨恶武棋汉猾都肾互准惑靡寺夫唉肩阵躇消梁截祟炎咏险值枢鸡戚肚赔檀钟芳搞淳蠕帚粪双卖乘椽掣疲刊息洼彝医控敞萝曲藤殷枝辙然绸馒筒见内准唁信挑晓资漠批缎告波必竣姨姻蜗待制委仓溅役慧骄块膘侮捧桓诫殴斌剐狙懂贰淋竣盖艰视波欲涂搂葱谢报褒块侯蹈牵粳垦梭兆待氟坠韦搏扁矾强椎庇灭李尿勤争糠品鼎缨撰
【篇四】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机构编制是“龙头”,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已经摸索出一些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如联审工资制度、《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入编(减员)通知单》制度、人员编制管理台帐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影响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机构编制管理存在忽视和松懈的情况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无视“三定”方案的严肃性,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自觉地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是只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总想在增设机构、增人增编、增职数、提升机构规格等方面打主意。大都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各种困难,要求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很少有单位提出精简机构、减少编制。要开展某一项工作,就要设立一个机构,而且动辄要为行政机构;
如果行政机构不能设置,就要求设立为财政补助的事业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
(二)机构设置的多样性。除了正式设立的机构以外,还以“合署”、“挂牌”、“挂靠”等形式设置机构。如农业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乡镇企业局,经济贸易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企业工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等。如果仅仅是挂牌、合署或挂靠倒未尝不可,问题是挂牌、挂靠之后,组织部门要相应地配备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配备后,工作人员就显得不够,出现“官多兵少”和人手紧的现象,导致政事职责不分、政事人员混岗情况的产生,甚至直接导致人员超编。
(三)编制管理失之于弱。虽然有“编制就是法”的说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管理的软弱性随处可见。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军队转业干部可以超编安置。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在领导班子调整时,超编配备领导干部;
人事部门在机构撤并、调整时,由于人员分流难度较大,让超编人员暂时在岗。有的部门由于人员结构(年龄、专业、职务等)的原因,缺少专业人员或年轻干部,在招考或调剂时,超编配备。更有甚者,一些部门、乡镇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视编制规定而不见,大量使用临时性人员。
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客观上,目前社会事务方面新的工作很多,一项工作的开展总得有一个机构来管理,造成机构增加(包括行政的挂牌机构和事业的实体机构)。由于目前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或者由于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机构撤并之后,人员分流有较大的难度;
或者由于目前公务员队伍中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不得不适当补充一部分年纪轻、学历高、专业性强的人员,造成有的单位人员超编配备。主观上,由于有的部门和少数领导机构编制观念不强,在人员配备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备上,不能严格执行核定的编制数,造成机构增加,人员超编。
二、解决办法及对策
机构编制是龙头,也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编办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要通过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积极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控制、把关、协调、监督作用,加强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编制、人员结构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更大程度地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和职能。
(一)严格维护“三定”方案的严肃性,建立和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完整的法律体系
严格执行“三定”方案,对于保持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决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自行调整和改变“三定”中关于主要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规定。
从事机构编制管理的人员都知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有一句话叫做“编制就是法”。光从这句话来讲,编制就是法不错;
但从这句话也反映出机构设置管理的法治性不强,而“编制就是法”这句话的落实也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经济社会各项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进展很快,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相对于其它各项工作,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展不大,或者说立法进程滞后,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长期以来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能,它的行政行为更多是体现上级领导的意图,而非完整的法律意志。我们对前几次机构改革的反思,其中一条就是靠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行政手段来推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机构编制管理上打下了人为因素的印记。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人们“往往把领导的讲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说的话,就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变”。如果领导人之间意见分歧,常常使机构编制部门陷入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它部门的正常长期运作,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立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这为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立法进程,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指明了方向。
(二)继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约束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人事、财政等各个部门。机构编制是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财政预算控制是机构编制约束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机制,要以编制为基础,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核定人员、工资和经费,办理调配、录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户口迁移等手续。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一体化管理的、相互配套制衡的刚性约束工作机制。加快电子化进程,财政局和编办可以实行机构编制、人员工资、财政预算等微机联网,建立数据库,实行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同步监测、动态管理。
(三)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机制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职能。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全面转变习惯于主要抓具体审批和执行的做法,克服和扭转“弱监督、软监督、虚监督甚至无监督”问题,加强监督职能,健全完善监督检查程序和手段。如可以结合年终统计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及年检,对各单位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机构编制部门内部形成强力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优势,实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把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业务职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是建立群众公开监督制度。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有力的监督。建立机构编制数据库,实行编制实名制和“阳光编制”,定编定岗到人,将财政供养人员情况置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如机构编制部门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原则、审批程序、机关事业单位的定编定岗定员情况等,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机构编制部门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等等,进一步落实和扩大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营造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领导干部的编制意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县乡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机构编制纪律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本地区、本单位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直接责任。可以视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制定相应的年度考核方案,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年度实绩考核目标;
纪检、监察、编制、审计部门对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施同步监督,发现和接举报有违规操作行为的,及时、迅速地介入调查,一经查实,坚决处置到位;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时,编办对其任职期间内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发现有违反编制纪律的,实行追究制等等。
【篇五】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关于当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镇坪县编委办 2011年12月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行使一切行政管理的基础。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处于我国编制管理体系的最基层、最前沿,直接承担着各项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其管理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政权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县机构编制部门单独设置,列党委机构序列,为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理顺了体制,创造了契机,打开了新局面。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当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就从县级机构编制管理的层面,对此作以粗浅探讨。一、主要问题
(一)严格控编与地方及部门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促进就业成为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多数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社会群体就业首选。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一方面代表国家利益,要贯彻落实严控机构编制盲目增长的大政方针,另一方面,又承担着促进和服务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要兼顾地方扩大就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一些部门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遇到人员编制紧张,总想在增机构、增编制、增职数、升规格等方面打主意,片面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困难;或者与其他地区攀比,看到相同的部门增设了机构、增加了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提升了机构规格,就要求看齐,动辄向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汇报,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解决。此外,一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以本部门工作重要为由,在划拨经费、项目审批和考核验收时,要求下面设置与之对应的机构,使机构编制部门左右为难。这样就势必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盲目要编。按照机构编制管理原则,核定编制应当根据机关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责,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核定,但是在上述情况下,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即使想坚持原则,也无法背负千夫所指的骂名与全县大局利益作对,毕竟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条件下,增编增人对地方来讲利远大于弊。于是无论是否职责需要,只能硬着头皮不厌其烦地向上级请示报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白白增加了机构编制部门工作量。二是超编进人。当然,随着机构编制体制理顺,管理逐步规范,这类问题已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里不再赘述。三是为了争取项目、经费、考核验收过关,机构编制部门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从“大局”出发,不惜与相关部门集体造假,出具假证明,印制假文件,执法犯法。这些情况,无疑都会对机构编制部门权威性、约束力造成极大贬损。(二)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要求与现行管理模式的矛盾一是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程度不高。虽然国务院于2007年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但《条例》中的规定较为原则,而且也不涉及党委、人大、政协、人民团体等机构编制问题,操作难度大。长期以来,机构编制部门开展工作缺少“明文规定”,为了不出格,只能按照上级领导的意见办事,导致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开展工作习惯于先接受上级指令、再参照兄弟单位、最后自己执行的工作方式,导致工作被动、滞后,缺乏独立探索实践的创新精神。二是机构设置过于繁杂。除了正式设立的机构以外,还有以“合署”、“挂牌”、“代管”、“挂靠”等形式设置机构,对规范机构编制管理造成很多不便,增加了难度。(三)县级编制部门力量薄弱与部门职责繁重的矛盾机构改革前,各地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归属不清、设置各异,有单独设置的,有属部门内设机构的,也有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
有属党委序列的,也有属政府序列的。这种体制上的不统一,造成机构编制管理职责权限不明,多头管理的状况十分普遍。机构改革后,多数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单独设置,独立办公,既是党委工作机构,又是政府工作机构,但由于历史原因,机构编制部门权威性尚未有效建立。同时,从县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设置格局来看,受到很多束缚,真正发挥好机构编制管理职能存在较大难度。编委办作为县级党委、政府和编委的一个办事机构,同时接受三个方面的领导,承担着三个方面安排的工作,仅是沟通衔接就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还要承担机构编制管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机构编制纪律监督等重任,往往处于矛盾和利益的漩涡,一些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其次,纪律监督也是目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处软肋。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体制理顺不久,自身建设刚刚起步,力量比较薄弱,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往往由编委办其它人员临时兼任,使监督检查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在监督检查的法规依据上,上级部门虽然出台了许多关于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文件规定,政策性强,纪律严明,但是缺乏有力的执行措施和操作办法,监督检查效果微乎其微。尤其是在违反机构编制政策纪律的问题上,没有强硬有效的惩处措施,基本只能靠提醒告诫,对违反机构编制政策纪律的责任人起不到震慑作用,使得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难以树立。二、对策建议(一)加快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建设进程一是强化对现有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认识,引导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处理好大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摒弃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机构编制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二是坚持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将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的考核内容。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任人,坚决按照中央编办和监察部制定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和中纪委印发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追究责任。三是出台机构编制法,将机构编制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和责任追究等方面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标准体系,在对现有机构编制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标准。(二)切实转变现行机构编制管理模式一是贯彻落实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将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按照规定程序定编到人,把抽象的编制具体化,将静态的机构编制与动态的人员流动挂起钩,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配套协调,能够有效防止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混编混岗、超职数配备干部等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是抓好结构调控,实行科学化管理。从编制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本身就包含着管总量、管结构两个基本命题。但一直以来,县级机构编制管理普遍存在着偏重总量控制,结构管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要管好用好机构编制资源,提高机构编制管理质量,就必须“重总量”与“重结构”并重,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结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现偏重数量向抓好质量的转变。特别是事业单位,要综合考虑各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各单位再按此结构比例使用编制和配备人员。这样,才能使机构编制管理更趋科学合理。三是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机制,要以编制为基础,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核定人员、工资和经费,办理调配、录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户口迁移等手续。形成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既相互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约束的长效机制。(三)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职能。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做法,解决“弱监督、软监督、虚监督甚至无监督”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监督检查程序和手段,履行监督职能,在机构编制部门系统形成强大的机制和制度优势,把监督检查作为一项基本业务职能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实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二是建立机构编制公开监督制度。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机构编制事项,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将财政供养人员情况置于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坚持投诉举报制度,保障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营造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领导干部的编制意识。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机构编制纪律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本地区、本单位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直接责任。可以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在制定年度考核方案时,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纪检、监察、编制、审计部门对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施同步监督,一旦发现违纪违法行为或接收到举报信息,及时、迅速地介入调查,一经查实,坚决处置到位;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时,机构编制部门应对其任职期间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发现有违反编制纪律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推荐访问:成因 存在问题 管理工作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成因及对策 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