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这次试题难度不算太大,我对这次考试分析如下:本次考试试题所考察的内容全面,覆盖了八年级下册1—5单元的所有语言知识及交际项目,命题依据一目了然,教者和学者都有据可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这次试题难度不算太大,我对这次考试分析如下:本次考试试题所考察的内容全面,覆盖了八年级下册1—5单元的所有语言知识及交际项目,命题依据一目了然,教者和学者都有据可查,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一个好的导向:既不能死教教材,但也不可忽视教材。我认为这份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基础知识,紧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
2、考察知识灵活,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3、有一定的生活性,情景化;
一、试题结构:
本套试卷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听力部分由五大题组成,笔试部分由六大题组成,全卷共十一个大题,满分100分。
二、质量状况
本次考试八年级英语成绩还算令人满意,全年级139人参考,优分率为20%,及格率51%,*均分63。
试题得分情况如下:
略
四、教学过程及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此次考试成绩,我认为不足之处在于完形和阅读,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时,由于对学生的基础了解不够,经验不足,没有找到适当的方法让初一年级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教师带学生复习的方法和时间都有所欠缺;课后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2、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不高,学习习惯极差,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及背单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依赖性较强;对所学知识点不懂的基本不发问,学习比较被动;认真背单词的学生又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不会举一反三;学生在考试时审题不认真,在答题时不讲究技巧;试卷难度部分超出教学大纲要求。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和教学对策
1、从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后应注重把词汇教学融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要重视词汇教学。单词是初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只有打好了词汇的基础,才有可能在阅读、写作等方面驾驭自如。
3、加强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例如:一般现在时、人称代词、介词、频度副词、名次复数词尾变化和冠词等。
4、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考查的重要部分,因此,从初一就开始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
一、整体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八年30班,参加考试的学生有48人,80分以上的学生有5人,优秀率为10.4%,及格人数为20人,及格率为42%,八年31班参加考试的学生为52人,80分以上的学生有8人,优秀率为15%;及格人数为22人,及格率为42.3%;总体来看,这两个班级的英语成绩不是理想。
二、逐题分析。
1、听力(20分)
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学生听力完成的较其他的内容较好,有得满分的同学,但由于对于听力内容训练的较少,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句子。在本次的听力试题中,第一题扣分比较多,因为对于此种题型,学生仅见过一次,因此有些*时学习较好的学生在这道题扣分的也比较多。
2、选择填空(20分)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的范围比较广,综合性比较强,但由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因此对于这道题,学生答的不好,得分率也不高。尤其是一些优等生在这道题失分也不少,看来对于学生基础知识还应该常抓不懈。
3、词汇(15)
对于词汇的掌握本来就是他们的弱项,很多学生虽然也知道词义,但却达不到灵活运用,代词宾格、主格的用法,动词的各种形式变化,名词的单复数等都没有明确掌握。还有的同学这道题根本就什么都写不上。
4、根据汉语完成句子(10分)
对于一些固定短语掌握的还是不够扎实。丢分较多。对于动词的形式掌握不扎实。
5、补全对话。(10分)
对于这种题型,学生本来掌握的还可以,可是对于这篇对话,有相当多的同学没有弄明白意思,因此丢分比较多。
6、完形填空。(10分)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时丢分就多,这一次也是一样。
7、阅读理解(30分)
学生从文章、对话及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英语阅读能力较差,因此,丢分比较多。
8、作文(10分)
这次的作文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字迹普遍不工整;一个是能力差,根本就无法完成作文,写了很多内容可是对的句子却不多,有的人甚至一个字都没写。
三、存在的问题
此次考试成绩是差强人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教师带学生复习的方法和时间都有所欠缺;课后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2、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不高,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及背单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依赖性较强;对所学知识点不懂得基本不发问,学习比较被动;认真背单词的学生又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不会举一反三;学生在考试时审题不认真,在答题时不讲究技巧。
3、学生学习不够认真,最后的复习阶段,相当多的学生连练习题都不能按时完成,他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和教学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和研究新的评价机制和命题思路。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
2、从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知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弱点,在各种考试中,基础知识都是考查的重点。我们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机械记忆阶段,单词、短语的听写和背诵固然必不可少,但更应注重把词汇教学融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要重视词汇教学。单词是教学的重点,只有打好了词汇的基础,才有可能在阅读、写作等方面驾驭自如。但在词汇量较大时,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重点检测基础词汇,对不同类型的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4、加强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语法知识是为使用语言服务的,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它,现在考查使用语言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尤其在语境中的考查,已经成为各种考试中常见的题目。例如:一般现在时、人称代词、介词、频度副词、名次复数词尾变化和冠词等。学生在这份试卷中相关的语法知识考查题中出现的错误较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语境中教授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不同的语法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教授死的语法规则。
5、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考查的重要部分,因此,从初一就开始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个语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同的题材可以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能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一定要持之以恒。
6、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教师应该首先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教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指导,还要规范学生的书写。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本的要求,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低目标,以保护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后5%个别学生分析。
对于这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普遍在*时的学习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不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即使完成也大多是应付了事,对于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对自己不负责任,这通过他们的答题情况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只要是要求写单词的部分,根本连看都不看,听力内容还没放完,他们的答案早已经出来了,英语试题答十分钟就想交卷。针对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让他们从自身想去学,否则这类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会越来越多。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
八年级英语期中考试已结束,总人数50人,*均分52.08,及格人数,21人,最高分81分,最低分13分。针对学生考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卷评析
考卷总体来说,难度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考核的环节,也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更侧重于对双基能力的考查。
(1)选择填空考查得比较细,也很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覆盖面较广,较细,重点、难点突出。
(2)完形填空和选词填空题:
这两个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应用情况,需要学生从文章的上下文,前后句来做出判断,从中选出正确的符合文章要求的答案和单词。但是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文章意思,掌握做题技巧,而且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粗心错误,所以失分较多,尤其是选词填空。
(3)阅读理解题;
这个题型主要考察学生*时的文章阅读水*。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学生在这个题中的失误之多反映出我们*时的教学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学生在这方面失分与*时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也是我们应多加重视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从分数上看,比第一次月考好一些但不是很理想,从这次考试也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每个大题都有丢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对一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凸显。优生与差生差距较大。
三、下一阶段努力方向
1、下段时间要加大听力训练的力度。适当增加练习量。
2、加强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培养。
3、加强阅读、写作训练。
4、立足于课本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记忆。通过这次考试,深刻地体会到不仅要摸清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从中找出*时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争取今后教与学的相互提高。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扩展1)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
语音、字词读写等题目不是仅仅考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从“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1、读音的辨别,其实都是课内的字词,但得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失分主要原因是“ji”读成“gei” 洒脱要莫只写出洒,要莫只写出脱; 2、是反义词的使用,学生对反义词不够理解,望文生义。 也反应出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够丰富。 3、“默写”,不是原文默写,而是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来写,有一定难度,接近中考题。学生从来没接触过这类题。
三、阅读理解(50分)
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力度。在文言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所选的是课文中的原文《送东阳马生序》例如“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要求学生用在充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发挥性较强,学生思维不限。这种答题方式是一次尝试。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试题更加开放,注重人文性和文学性,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能力。二篇阅读,一篇为散文名篇《冬韵》,一篇为《孩子,你那边下雨了吗?》。 例如《冬韵》中一道题为“谈谈读完该文后你的感受”,这要求学生对生活要有一定的感悟,达到了新课标中加强学生综合性素质的要求。再比如另一题“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____的.一句诗?”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课外阅读面的拓展。
四、作文
写作部分占50分,加大对写作的考查力度。今年的作文为话题作文,以“信念与成功” 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要求600字左右。这样的文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主要优点:1.审题较准。绝大多数考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标题,紧扣“信念与成功”组织材料。2.创新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思维活跃、语言精美。3.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材料。4.注重开头和结尾。往往精雕细琢,希望一开始就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博得阅卷教师的认可。
存在的不足:
1.信马由缰,中心偏离。
2.标题取得太大,突破口太宽,写作过程中不易把握方向,以致中心偏离。
3.详略不当,缺乏过渡。①对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得不深刻。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处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仅将材料堆砌到试卷上,*均用力,以致详略不当。另外,材料与材料之间,缺乏过渡性语句或段落,到处是断痕,作文结构不够圆润。②阅读写作。课文都是名篇、精品,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为学生提供了不少的写作范例。但遗憾的是,作文阅卷中,很少见到能有意识地“依葫芦画瓢”的作文。
4.立意*淡,语言乏味。①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更缺乏深入的思考,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②重谋篇布局,轻炼词炼句训练。因此,作文程序化、口号化,缺乏艺术感染力。
五、今后措施:
1.以教材为本,关注教材,落实训练。
从试卷的内容看,可谓题题紧扣教材。从丢分的情况看,“原文填空、古文翻译、课内段文阅读”是训练不够落实。如默写填空,年年都要考,方向明确,如果将其落实,是有望进一步提高分数的。
2.加强学生知识的落实及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小说,应教学生掌握小说的人物、情节、线索、人物刻画等基本知识。
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有同学回答如“看到了绿树青山和城郭”,而也有同学回答如“青翠的树木环抱着宁静的山村,是那样静谧、安详。那一抹青黛似的远山由远及近斜隐在村外”二者都回答了题干的要求,但语言的驾御能力高下明显。
3.加强学生答题技能的训练。
教会审题。一定要训练学生抓题干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答题要求。如问“有哪些危害?”那就告诉其危害不止一个。指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重视训练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4.对作文教学的建议:(1)把作文教学提高到与基础阅读教学等同的地位,列入日常课程、一周两练、切实搞好学生的训练、批阅、评讲工作。(2)分类、分专题扎扎实实搞好写作技巧的专项训练,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表达均要扎扎实实甚至反复训练。(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宽学生写作视野,使学生写作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4)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规定的篇目以外,我们还应当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著名文章、名言警句、先哲常识、农谚俗语等,这无论对于学识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指导检查学生阅读初中必读名著篇目:《西游记》《水浒传》 《骆驼祥子》《繁星 . 春水 》 《朝花夕拾》《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 》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5)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法。①同题多写。②分块训练,各个击破。③病文修改。④范文评析。⑤同题仿写。⑥段落仿写。⑦多读课外名著,多写读书笔记。多背名段……(6)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
六、积累是学好语文的永恒主题,在这次考查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知识不够,双基掌握不够硬,语言表达浅缺,这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今后我们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切实提高语文教质量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扩展2)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二历史教科书前三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成绩情况
八年级共八个班参加考试,好班:208班及格率62% *均分62.56分;215班及格率57%,*均分56.85分。209——214班为*行班,*均分都在43左右。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
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存在问题:
1.审题不认真。
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②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③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5、7、8、20、21、22小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
本次考试度中等偏上,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很简单,但是还用很多学生不及格,在其任教的七个班中优秀率不是很高,13名满分的学生只占了5名,并不是很多,而不及格的学生仍然比后七个班多。我认真的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在细节上丢分。学生不按问题的顺序答题而丢二分,审题抓不住问题两个关键词而丢二分,学生对历史事件叙述不准确,错别字。
问题二:对材料分析题,学生答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学生不注重对材料的阅读、分析与运用。
问题三:审题不认真,不会审题和答题速度过慢等问题二、改进措施1、 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要注意学生的投入度,多观察多督促,要盯人,有溜号的或不认真的,要马上给予提醒,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时做题就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抓准主体问、关键词、限定词如时间、年代、人物、历史事件名称、性质、会议。
三、启示类题要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
四、课堂上注意对所学历史事件的归纳和练习,注意对学生解答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6、尽量和学生谈话,鼓励学困生坚定学习历史的信心。
“路漫漫其徒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及时反思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我要继续努力。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
为了在期末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期中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本次考试内容为八年级上册全册内容,主要考察*近代史第一至三单元内容。试题一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材料题解析30分,满分50分。从考查的知识来说,试题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同时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次测验全级共403人参加,人均32.9分(满分50分),优秀人数55人,优秀率13.6%。及格人数262人,及格率65%。低分人数141人,低分率35%。从各班*均分来看,一班的是34.5分,二班是33.3分,三班32分,四班33.1分,五班31.2分。其中一、二四班较好,三、五班与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向一二两班学习。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选择题部分正确率较高,人均24.3分,第11题关于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党派的题,学生出错率高,大多数同学错误地选了“x”这个选项,而忽略了“同盟会”这个答题项。材料题人均19.1分,其中材料解析题第一题的第一问——材料反映的是*被劫掠的哪次战争?这个题本身不难回答。但学生没有弄清第二次世界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发生了洗劫圆明园这样的事件。所以好多学生认为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侵华做的。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答题时就产生了知识性的错误。
从本次考试的考试成绩与学生的考后交流来看,本次考试能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时教学能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从学生答卷可看出,对于考察识记内容的题目正确率很高,全卷识记类题目大多表现为单项选择题,如“*近代史的开端”,“近代*所签订的几个屈辱条约”等,总分是30分,学生*均得分24.3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课前提问和课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当堂知识当堂记忆。
2、*时教学能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的训练。
对于考卷中出现的材料解析题,学生能认真读题,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深刻分析原因,写出正确的答案。如本卷中“列强的战争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什么道理?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此类型的题目总分是20分,学生*均得分13.1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答题技巧的训练。
3、*时教学能注重让学生做好知识识记与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记住主要知识点、考点,下课及时整理。
4、注重复习巩固。
这次期中考试虽然时间紧,我还是组织了复习,我采取的复习方式是,将本册知识选择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一部分,然后老师点评,学生改正。这样做老师就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掌握的较好,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太好,从而在复习时有所侧重;同时学生知道了自己知识的掌握层次,从而在复习中也能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今后改进的措施:
1、优化教学设计,向课堂要效益。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上好课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反思自己,*时在教学中对于知识与技能方面考虑较多,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方法上还不是那么灵活,没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期中考试后,我尝试改变教学方法:有时采取边讲课边抽查的方法,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记忆、抽查、巩固;有时采取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时让学生开展识记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离学生很远的历史事件通过视频、音频、PPT等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性。通过以上一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效益大幅多提高。
2、重视课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后要在课堂中精讲、少讲,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反馈,争取真正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时的练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如何审题,把所有容易出错的题型都归纳罗列出来,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的能力,理出容易混淆的概念,供学生强化练习,做到练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更多成绩优秀学生之外,还要重视成绩较差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加强对成绩较差学生*时学习的督促,把作业、知识点的检查落到实处,及时对他们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如作业敷衍,抄袭现象严重等。还要利用好学生小组的力量,要学生来带动学生,最终取得整体成绩的提升。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扩展3)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3篇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了,紧张而繁忙的评卷工作也已结束,学生的成绩揭晓了,面对学生的成绩,感触颇多。为了下一阶段能更好的实施教学,特对本次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如下:
一、 试题评价
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3个小题,与中招试题题型一致。考查了第四章第二节以前的所有内容,整张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计算能力的考查。难易程度适中,基本上是按照1:2:7的比例进行设计的,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
二、八年级数学成绩统计(参试人数:339人)
从以上数据显示,学生的成绩还不是很好,还有几乎一半的学生达不到及格分,优秀分数以上的人数太少,各班成绩差别较大,发展不*衡,两极分化严重。这说明在培优补差工作方面做得很不够,另
外“四清”工作还要狠抓落实,要保证有80%的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
三、卷面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熟练应用。从出错的题目中就发现了这一问题,比如:选择题的第5小题和填空题的第11、13小题出错的学生很多,这几个小题都是考查基本的知识点,但是还出错,就说明了一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熟练应用。
(二)计算能力不强,正确率低。第16、21小题就说明了这一问题,21题有50%的学生都出错了,这个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很简单就是分母有理化,并且给的有例题,有很多学生没看懂例题,从而计算错误。
(三)、阅读理解、归纳推理能力差。第15题、第21题、第23题都是考查这方面的能力,第15题正确率有30%,这一题比较简单,考查了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第21题有一半学生没有理解题意而出错,第23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得满分,有一半的学生失掉3分,原因是没有找准规律而出错。
(四)、审题能力不强,解题过程不规范。这一点从程度较好的学生试卷中不难发现,有些题目本来是会做的,但是由于审题不认真而出错。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会做,思路也知道,但过程表述条理不清,逻辑性不强,缺乏说理能力。
四、对教学的.启示及命题建议:
本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多启示:
第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忽视,不要认为这是很简单的内
容学生都会了,不用过多的检查,其实不能过于信任学生,要各个排查,尤其是中等程度的学生更要认真检查,不能让一个学生蒙混过关,这要通过“四清”工作去落实。
第二、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常抓不懈,这是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计算问题而丢分。
第三、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些中等程度的学生成绩不能有很大的提高就是因学习方法的问题,对数学缺乏兴趣。
第四、培优补差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更要持之以恒,这样才会避免两极分化,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成绩。
为了今后能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对命题建议如下:
1、要紧扣课标,把握难易度及学习内容,不要超过学习范围。
2、压轴题设计要有梯度,最好能与中考试题接轨。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扩展4)
——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
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一、试卷概况
本次的试题共分两部分,总分100分。听力占20分,选择15分,日常交际10分,完型填空10分,阅读理解15分,学习技能15分,初级写作14分。本次考试结果如下: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22分;全年级的学生总数369人,英语*均为64.31分,优秀率为34.96,及格率为58.81%,不及格人数152人。综合比47%。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是在半年多实践改进后产生的,相对以前更能体现新教材的“新活”,也更能体现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考查。
第一部分,听力:所有的对话均根据课本稍加改编,内容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材料,与所学教材难度相当,较为简单。朗读速度适中,对*日教学的听力训练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这部分考查学生对对话中细节信息的把握,对相关事实做出判断以及对内容主旨要义的理解判断。
第二部分,笔试: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较简单的口语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
第一题:选择题,共15个小题,所测试的内容都是教学大纲要求掌握运用的语法项目和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在句子层次中的语法、词汇和习惯用语的掌握情况,涉及到句型和交际对话,代词、动词、名词、介词、冠词等词的用法。试题的突出特点是话题和语境因素较强,侧重基础知识,强调灵活运用。有利于引导教师将话题、结构与交际功能组合,正确指导并训练学生将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题:日常交际,两部分共10小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交际应答能力。取材于本教材各单元重点话题。
第三题:阅读理解,本题共有3篇短文,以排序、判断对错、回答问题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分析、推断和综合理解的能力,更是在对学生在细节注意力上考查下功夫。
第四题:学习技能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汉英翻译、动词时态和句型转换能力。
第五题:初级写作,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根据实际生活的体验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书面表达的能力。命题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都有话可写。
本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关于考试制度改革的各项原则和要求,师生们反映试题难度不大,但灵活性较强。试题对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的把握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听力部分解题良好,但第三题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所以失分较多。
2、阅读理解部分学生细节注意不够,在2、3短文失分较多。
3、学习技能题,学生在这道题上丢分最多。
4、作文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们都有话可写。但*式英语很多。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注意营造英语环境,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正确地使用语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意营造英语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除了努力做到用英语教授课外,更应关注学生整个日常学习过程中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强化阅读训练,努力培养语感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们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多选用内容健康、时代感、思想感、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短文,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3、注意技能题型训练和作文训练。
针对每个话题内容和语法知识,出专项练习训练学生解题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道英语写作。
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
上周五我校举行期中考试,考试内容是新标准英语第五册1——5模块的内容,因此考试难度并不大。下面我对五年级期中考试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英语期中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考试成绩来看,五年级2个班共有83人,得A:21人,得B:36人,得C:18人,得D:8人,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再看卷面,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听力部分,通过听辨单词及对话理解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类是笔试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
二、试卷特点
试题依据教材,全面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考察的重点是每一个单元的单词和句型以及综合应用。题型新颖多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单词的听选、听音判断、听音填空、读一读,连一连、连词成句等,以督促孩子学好课本知识为主。又侧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包括单项选择、阅读判断、作文等,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符合学生心理,面向了全体学生。
三、卷面概况
(一)取得的成绩:
1、听力部分做的较好,且学生书写格式正确、规范。
2、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3、大部分学生的书写比较认真,教师批改也比较规范、严格。
(二)存在的不足:
1、写出下列单词的各种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个别同学得分情况不太理想,如letus(缩写形式)let’s, child(复数)children,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治学严谨、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改讲透的知识一定要讲透,有时候多举几个例子就能解决学生的疑惑。
2、单项选择: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重点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出错较多,说明学生对重点句型、重点语法掌握不够扎实。如:_____did you come back?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A.What B.When C.Where
3、.阅读短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
既考查学生的词汇认知情况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反馈答题情况并不理想,出现两极分化。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单词不熟悉,在记忆单词方面非常欠缺、亟待加强;二是学生缺乏阅读技能的有效指导,不会自主阅读,不会寻找重点、有用的信息。
4、书面表达:从写作中发现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不会利用试卷上的资源(上期曾要求过);
二是得分高的学校与得分低的学校学生的写作水*悬殊太大;
三是学生的书写很不规范;
四是部分学困生写作空白,缺乏学习信心。
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
一、概况
本次命题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兼顾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既考虑到部分差的学生,又顾及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考查的内容既基本涉及到本学期前六个模块学生所学的内容,又适当拓展了课外及日常生活的知识。我校本次四年级英语考试共有55名学生参加,其中50———59分1人,60—69分1人,70—79分8人,80—89分21人,90—100分23人,总分为4801分,均分为87.3分,合格率为98%,优秀率为42%,考试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二、答卷情况分析
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试卷共分两大部分,听力部分占36%,词汇和阅读部分共占64%。
听力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听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其中第1题是听音,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这是基本的词汇,,属识记要求,考查学生对单词的听音和辨别能力。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均得分率为93%,只有少数学生将voice与worse混淆。
第2题也属于基本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与单词的相互转换,即对单词的理解能力。绝大多数学生的得分很高,*均得分为92。66%,许多学生得满分。失分主要是第3小题,学生对zither这个单词所对应的图片与guitar的图片相混淆,这说明学生对单词与所对应的图片不能统一。
第3题,听音标序号,按听到的顺序为句子编号,得分率为100%,所有学生都能按照教师所读句子的顺序为句子排序,说明教师在*常的训练中,注重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答题技巧。使学生能够根据句子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单词来判断句子,掌握一定答题方法。
第4题,听音,为听到的单词选择正确的汉语意思。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单词的英汉互译能力,这道题的得分率是100%,所有学生都能为听到的单词选择正确的解释,这说明教师在*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应该掌握的必须要求学生过关并牢固掌握。
第5题,选择恰当的应答句,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的应答能力,也间接考查教师在*时的教学中是否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该部分的试题也是本学期基本知识,总体来说得分率也较高,为94.55%。失分较多的为第2小题,一些学生对Areyounaughty?所给出的答句“no,I’mnot和Yes,youare不能很好的理解,导致不能正确答题。
笔试部分
第1题选词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这些句子都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要求学生必须熟读熟记。7、8、9小题则是对所学形容词比较级的考查。在这道题中,学生的得分率为87%,有部分学生对所给的形容词的那3幅图不能正确填写,这说明学生对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概念不能正确理解。
第2题是补充单词并写出汉语意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正确的书写所缺的字母,并能完整的写出汉语意思,说明学生对单词的背诵这一环节做得较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背诵并默写单词。但也有个别学生还是不能写出所缺字母,说明在单词的背诵这一块还是一个缺陷。
第3题是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情况,也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熟练程度,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选择所缺的词语,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但也有学生却不能进行正确选择从而造成失分。
第4题是读一读,连一连,这道题学生失分最多,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一分都没有得上。主要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在卷面的排版上也有些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题目要求是每小题中有两个问句,两个答句,在这个题目内进行连线,而学生则是在这所有的题目中进行连线,这说明学生在考试时不能认真审题,在没有理解题意的情况下贸然答题,最后导致失分。
第5题要求写出形容词的比较级,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形容词的比较级,特别是一些特殊形式的比较级,不能正确书写。
第6题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的难度不高,但得分并不理想,得分率仅为80%。
三、总体分析
从答题情况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知识扎实。本次命题70%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20%为较灵活的能力题,较难的知识仅为10%。从得分情况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部分都能得高分。这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时的教学中重视了基本知识的教学,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2.书写习惯良好。所有学生的书写都比以前明显规范,这反映了教师关注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3.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本次答题的情况中我发现学生的能力题得分明显地高于以往的得分。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差距大。教材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困难学生很难达到教材的要求。好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能力题的得分也高。而有的学生是双低,既基础知识得分低,能力题得分也低。其次,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43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一些学生一到三年级的基础未打好,知识严重脱节。
2.知识面狭窄。从试卷答题情况反映出,教材上的"知识学生相对掌握得较好,但对教材外的一些知识学生的失分较多。最后的阅读题,这说明我们的一些老师在*时的教学中过分拘泥于教材,教学缺乏灵活性,没有真正做到语言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
3.综合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从得分情况中反映出,学生能力题的得分明显低于基础知识题的得分。这反映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还比较薄弱。
四、改进措施
1.加强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使“三化五步”的教学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中,并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上。
2.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参加中心小学内开展教研活动,重点是如何灵活处理教材,用教材教英语、将语言学习与生活经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提高活动的效率。
3.充分发挥“捆绑交流”的作用,到兄弟学校去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开阔眼界,使自己的教学水*得到提高。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扩展5)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试卷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由两个大题25个小题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
二、卷面分析:
1.选择题共20个,共占20分,错误较多的有:8小题,考查对照实验的理解;9小题,考查放大镜的使用;12小题,C和D答案有错;学生掌握情况不好。而生物特征本章的内容学生掌握良好,失分率低。
2.非选择题共享30分,量大知识点多,基础知识纯记忆的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理解记忆,其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细胞结构部分,遗传信息内容学生错误较多,23小题,制作临时装片学生错误较多,反映学生实验部分掌握不好。所以填空题失分率相应较高。
三、教学反思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不会学习,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
2.考试时学生审题不清,例如21小题学生未画出箭头。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动手操作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差.
4.生物课一周两节课,课时少,任务重,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本理解不到位,很难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5.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6.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学习.
7.倡导科学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从思想上重视生物课.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落实在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几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许多迷茫,许多困惑,同时也有一些认识和体会。以下是我们在初中新课程生物教学中的得失与经验借鉴。
一、初中新课程生物教学的得与失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资源丰富,影视、报刊、广播、网络、广告、自然风光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使生物学知识与鲜活的生活融合。在*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在网上“畅游”一番,一起走进奇妙的生物世界、一起为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惊叹、一起为我国生物科技成就骄傲、一起为环境污染而痛心。也会偶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了解当地能源结构。并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或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多媒体的过多使用,在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却淡化了文本研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分组讨论缺乏实效也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在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发现总有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或者做些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在有限的课堂讨论中我们只关注小组活动
的结果,而对各小组活动的过程,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不太重视关心,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二、初中新课程生物教学中的经验借鉴
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包括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尽量多考虑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贯彻,特别注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一:《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节中我们通过一项活动猜猜我是谁。请一位同学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然后心中默想其中一种植物,其他的同学向他提问,比如“是否绿色?”“有没有根?”等,该同学只能回答“有”或“没有”、“是”或“不是”,全体学生通过问答,共同猜测这位同学在想哪一种植物。轻松掌握了各种植物的特征,生活环境,营养方式,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案例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有关古人类在劳动中产生语言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请1位学生选择3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1位,要求他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2位,由他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3位朋友。最后由第3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意思来,通过这样的简单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去体会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案例一: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教学,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时,教师应首先强调观察的客观、准确性,指导学生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样,有些学生在看到“上”的倒像时,就不会信口开河说“下”了。 案例二:在上使用显微镜这节课时,我在剩余时间再让学生进行一些自由观察、自主研究观察对象。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观察对象的更多信息,提高观察力的全面性,有利于营造适于创新的,民主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比如:有的学生将一张纸放到了载物台上,发现如果纸薄而透明,就可以看到物象;如果太厚,就只能漆黑一片。从而,更加加深了显微镜的使用
原理的理解。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我让学生观察了自己带到实验室的西红柿的果肉细胞,丰富了他们对于植物细胞的感性认识,便于他们更好的总结植物细胞的模型。学习“种子萌发”时,我们提前两周布置实验让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两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拿到课堂上。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几乎没费口舌,学生就得出结论: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课堂上讨论得非常热烈,组与组之间还发生了争论,并就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向教师提出质疑:“如果外界条件都具备,把大米种下去回发芽吗?”“把炒熟的麦子种下去会发芽吗?”等等,不知不觉,同学们在争论中深入,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得到提高。
3、将生物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中,我补充了一个课外资料:联合国确立的纪念日。让学生模拟参与*,讨论相关主题。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等等。学生对这些很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认识了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案例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他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入手,来分析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怎样搭配营养才全面,还让他们列举了曾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自己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让我们在教学中都得到了提高。在后面的改革实验中,我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教法,反思教学,探索新途径。
八年级下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扩展6)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结3篇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结1
一、基础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1-3大题是最容易得分的,而若失分也是让人觉得最可惜的一部分。本次阅卷中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学生这个部分能不扣分,或只扣1分;与此同时,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要扣2分以上,少数学生甚至要扣6分以上。这些学生是今后我们教学基础知识部分中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同音字难以区分。比如:“端详”的“详”写成“祥和”的“祥”;“生涯”中错别字“崖”找不出来等等。形似字容易混淆。如:“万籁俱寂”中的“籁”写成了“簌簌”的“簌”。二是古诗词背诵不牢固,不同诗词内容、作者、题目混搭;或者虽然能背,但却往往只是出于机械记忆而写错字。
4-5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第4题出现的问题还是几个方面:1.概念不清,未能很好地抓住“神态描写”这一关键信号,进行添加准确而恰当的神情。2.理解偏差,有些同学不能准确地感知此处的神情应传达出“满意、赞许等态度”,却加上了“皱了皱眉”等神态,最后南辕北辙,导致失分。而第5题缘于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长城的多元化价值,就很单一的说其军事价值,最终导致分数的丢失。
二、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共有四个板块:课外文言文、课内现代文、课外说明文和课外散文。在命题时如中考题一样形成一定的梯度,其中70%的题目较为简单,20%有一定难度,10%是特别难的。
6-10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其中也结合了课内文言文的知识,包括一词多义,虚词“之”的意思,特殊句式的理解,句子翻译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中考的要求。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缘于涉及的面比较广,再加上有些许同学对已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故而在考试中就不能很好地辨别“而”、“于”、“卒”、“坐”、“之”和“将”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从而降低了答题的正确率。第9题是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向来要求以直译为主,尽量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的意思不能遗漏,搞错。另外,要注意句式特点,一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应视实际情况做适当增、调、删,使译文“信而达”。在具体翻译中,学生的错误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把握以上翻译要领而出现的。部分同学关键词语没有翻译正确,如“若”、“父子”、“执心”。
而11-14题是考查学生上课效率的,在课文分析时,都是讲过的,故而基本都能答到点子上,得分率也比较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没掌握,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后复习不到位。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也要加强检查的力度。
之后的15-17题是课外说明文阅读。题型为两道表述题、一道选择题,符合中考出题规范;三道题目一道考信息筛选,一道是内容的把握、一道考说明方法,难度不是很高,符合初二学生认知水*。虽然所给文本较长,但只要能以*静的心态认真研读文本,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然后仔细辨别语句中文字的差异,那么第15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最后的19-22题考查的是课外散文,这一部分20和22题的得分率特别低些,究其原因,一是20题属于鉴赏评析能力检测,而22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都有一定难度;二是散文阅读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定的底蕴,学生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一知半解,不能穿透文字,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层次涵意,学生答题时就会凭自己的臆想而非文本的阅读,导致回答有偏差;三是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往往读了一遍就将文本放在一边,不愿再去反复咀嚼,而散文的阅读却恰恰需要耐心的阅读和冷静的思考。
纵观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学生作答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题目要求阅读不仔细,审题不到位。这可能由于做题时心态不够*和,比较浮躁而致,比如第14题,明明要求举例说说,相当部分的同学例子就是不举,不是不会举,而是没仔细审题,根本没看到这个要求,或者看到了也没意识。
二是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检测的题目,学生一般只把握了最表层的含义,如第18题,解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第一句是深层含义,而第二处则是表层含义,学生往往就孤立地去看这个词语,不能很好地联系上下文,故而第一处就回答不准确。
三是表述题,学生回答不完整,缺少条理,表述不清楚。如第21题,(有一生这样作答)“要寻找的就是主人要过的一种真正想过的日子。”究竟是怎样的日子呢,也不再具体说明白,(意思就是阅卷老师你自己去猜吧),这样含糊的答案也较多。
四是文章主旨把握不了,导致有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题目不会做。如20和22题,很多同学认为主旨是思乡或游子要归家,故而回答错误。
三、作文
本次期中考试作文题为《抚摸一段时光》,这题着重在引导学生去回顾自己曾经历的那些生活片段,美好的、幸福的、快乐的……从而流淌出自己心底的那份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真实的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的文笔才流畅,感情才真实。故而要求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要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
从阅卷情况来看,“一段时光”大部分同学理解为“往事”,这种理解本身并无太大问题,但范围就被固定死了,不容易出彩;其实可以理解为一段永恒的时间,如有同学写苏州山塘街下午的一段悠闲的时光便很吸引读者。但作文题目的重点不在“一段时光”而在“抚摸”,这就告诉我们不能仅仅叙述,或对往事不能仅仅回忆,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能够感染读者,换句话说语言要抒情,要美。当然,也不能为了感染读者而刻意写亲人去世,心中有感情,笔下才有真情,如有同学写祖父因车祸去世一文就让人非常感动,问了知情者确有此事。
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审题基本没问题,在文体的选取也比较合宜,除了个别是散文外,其余的基本都是记叙文;二是内容丰富多彩,不乏优美流畅的语句;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写作不贴近生活,缺乏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没有具体的描写与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观察。语言表述不准确,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三是不知所云,套上华丽的辞藻,缺乏真挚感人的内容。四是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四、自学指导建议
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以上分析提示我们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时加强常用字的读写练习。教会学生对同音字的区分。比如可以从字意上进行区分。如:“瞌睡”与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古诗词的背诵要牵头带尾,有意识地强调诗文一定要连同作者、题目一起,不能只背内容,丢弃作者和题目。还要引导他们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以避免写别字。对于经常要写错的词,可累积在一起,以便时时翻阅,不断提醒自己。对于困难生,可以让他们重点关注古诗词中的名句,可以在临考前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最后重点复习一下。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结2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班成绩相差很大,就期中考试来说,我对考试情况做以下分析
1、试卷结构
试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包括古诗词默写,语文综合技能考察,第二部分包括实词的积累,故事运用以及两篇阅读,第三部分是作文。
综合整套试卷,试卷以新课标和中考考纲为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综合能力的运用,难度系数较大。
2、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三四班参考人数96人,三班*均分66。7%,四班*均分68。6,三班及格人数20人,四班及格人数18人,三班及格率40%,四班及格率39%,这两班没有优秀人数,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快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以及阅读题找不准方向等缺憾。
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语文基础方面:这部分最高分是名词名句的积累和找错别字这两个小题,答题情况良好,只是在神题上出现的错误比较大,在以后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增加得分数。得分最低的部分是在病句题题以及标点符号的的选择方面,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学生还未提及这样的知识,认识尚且比较肤浅,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以后要加强对病句的练习
2)阅读方面,文言文的词语解释以及句子翻译情况比较好,但是却得不到满分,主要问题是,知道句子的意思,但是无法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重点词,导致的答题不规范造成的丢分。这也是与学生的对文言文字词的积累程度有关,所以,教学生如何解释字词在
在阅读方面,第一题得分较高,第二题由于比较抽象,对题目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得分很少,以后的问题,应侧重阅读的指导
3)作文方面,作文属于想象作文,学生跑题现象比较少,主要问题卷面的整洁,以及想象的方面不太好,但也有部分写的少,不懈等现象
总的来说,三四班的学生都是很聪明的,知识缺乏适当的引导,只要引导的好,可以有时你意想不到的.撑起。在基础方面下基本功,是长期的工作。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作业不能过分片面化,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才是当务之急。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结3
本次期中考试学生成绩并不太理想,但在没有复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考出此成绩,我觉得对于听障学生来说,这也算达标了。下面就本次考试简单小结一下: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生字新词、作者介绍、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都是每节课学过之后必须掌握的,但实际上每节课在学过之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并没有真正掌握,需要一个作业、复习的再固过程,由于学生在这点上没有引起重视,使知识处于记忆的边沿上,所以本次考试基础知识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
二、知识面太窄,应变能力不强
语文课本上原汁原味的知识,学生用心记忆还可以掌握,如果在考试中稍微变通一下,学生就会无从下手,阅读题读不懂导致没法完成后面的习题,作文考试甚至有学生写跑题的现象。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强调式教学,注意教和练、复习与小结的有机结合。
2、课上注重课外知识面的拓展,课下推荐给学生应读的`有效读物,加强学生说、写能力训练。
3、加强一些外界不良思潮的教育影响,对学生进行“知识有用论”教育,重视考试是检查自己学习能力,促进自己学习方式转变的能力。
4、抓好课前预习,促进课堂效率。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