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事迹材料 >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2022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2022

发布时间: 2025-05-15 18:28: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2022,供大家参考。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2022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5 5 篇

  【篇一】

 **,女,汉族,1975 年 10 月出生,现任 ** 省 ** 县 ** 局农业社保股股长。20** 年 8 月至 20** 年 3 月,她先后两次在 **县 ** 镇 ** 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 ** 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20** 年4 月,在 ** 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表彰会上,她作为基层 **干部唯一一名女性第一书记,获得省委组织部表彰,先后荣获“** 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XX 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她的驻村事迹多次被《** 日报》《许昌日报》《许昌晨报》、XX 市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彩色扶贫地图”识贫更精准

 ** 刚进村时,一大堆的问题扑面而来。村大、人多、分布广是 ** 村的特点。如何才能快速摸透村情、熟悉群众所需所求,** 颇费了一番心思。

 ** 带队去贫困户张军亮家中走访时,发现他居住的地方位置偏僻,岔道多,很容易迷路,像他家这样的情况在村里不在少数。

 回到驻地后,** 反复琢磨,希望能找出一种便利的方法,快速掌握贫困户的情况。20** 年 4 月,** 村修路时,** 看到了修路的交通施工图,顿时来了灵感,“要是能有这样一幅扶贫分布

 图,把每家贫困户的位置、贫困程度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不就一目了然了。”她去 ** 省 ** 县对标学习时,当地的“颜色管理”也给了她启发,她决定将扶贫分布图与颜色管理融为一体。

 一张全新的“彩色扶贫地图”应运而生。图中不仅清晰地标注了村里的道路状况与贫困户的家庭位置,还用三种颜色分别标记了贫困户的属性,粉色代表通常贫困户、绿色代表低保户、橙色代表五保户,扶贫干部只需按图索骥,就能够方便地开展入户走访。** 还专门制作了两种颜色的资料袋,白袋分给通常贫困户,红袋发给低保户,方便贫困户存放建档立卡的重要资料。

 离村回城前,** 又借助新媒体把纸质地图升级成掌上“流淌地图”,能够随时随地查阅贫困户资料。

 因人“对症”施策

 “量身”帮扶更“给力”

 ** 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多次研究讨论,采取多条腿走路,通过产业扶贫、政策兜底、社会捐助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户增收。她严格按照六步工作法,对 18 户贫困户精准识别,因户制定帮扶计划,分类精准施策。

 通过 ** 的协调,** 村贫困群众有 2 人从事公益岗位、2 人从事保绿员岗位、6 户被列入低保户范畴,6 户列入分散供给范畴,5 户能够领取到残疾人补贴,5 户享受到教育补贴。组织 **县 ** 局干部职工捐款 5000 多元,集中慰问村里 25 户困难户,

 资助 3 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 1000 元的救助金。协调县残联为该村 2 名肢体残疾人配备了轮椅,报批了阳光家园残疾人生活补贴;为 2 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为 12 户贫困户进行“六改一增”,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抓班子带队伍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作为 ** 村的主心骨,** 深知帮扶不仅仅是帮建产业,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建设群众信服的村党组织班子。

 刚到村开展工作时,**发现,村干部们白天都很忙,开个会,人都到不齐。针对这种状况,** 与工作队主动调整作息时间,组织村干部开展“夜谈+夜访”活动,变白天工作为晚上工作,变正式开会为轻松聊天。在村务管理方面,主动征求村民意见,凡是重大决策,村里都集体决定。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与能力明显提升,村党支部也在为民办事中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她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 村 20** 年至 2020 年进展规划》、村规民约、“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完善了“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开展了“美丽 ** 最美好人”评选表彰与告别“零彩礼”签名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经多方奔走,** 帮助贫困户与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产业扶贫协议,通过劳动力转移与免费提供果苗技术等合作形式,助力贫困户增收;抓住 ** 县鼓楼广场回报社会、助推家乡脱贫

 攻坚契机,安排了 6 个村保洁员公益岗位。同时用足用活金融扶贫项目,走金融扶贫之路,为全村 18 户贫困户争取每年企业分红 2500 元。积极向上级扶贫部门申请资金 50 万元,新建新型温室大棚 2100 平方米,大力实施金杜仲树苗繁育;动员贫困户进展品种山羊养殖等,不断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为贫困户购买小麦种植保险与人身意外险,增强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篇二】

 带着啃硬骨头的实干精神去扶贫

 ** 是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人,驻村两年来,他先后任** 村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等职。被村民们称赞为“带着啃硬骨头的实干精神来扶贫”。

 ** 舍小家顾大家,用心扶贫,他奋战在 ** 最偏远的 ** 山村,常年放弃节假日、错过孩子人生转折点的高考、放下对 80 岁老父亲生病的照顾、忽略了自己 165 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撂下了家庭重担给妻子,一心扑在 ** 村的扶贫上。他带领 10 家单位派出的 19 名帮扶干部,为 ** 村民推销蜂蜜共计 1000 斤,产值 8万元;芭蕉 3000 斤,产值 9000 元;五脚猪 15 头,产值 10800元。帮助农户送医就诊 6 人次,帮助小吉芬到市人民医院治疗脚伤,实现小吉芬能穿上新鞋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操场上奔跑的梦想。并组织 **111 户村 ** 帮扶责任人为吉芬自发捐款 5000 多元。举办 110 人参加的现场脱贫攻坚招聘会,务工意向 26 人,

 已有 4 人走上工作岗位。争取到 ** 生态区与市农业局投入的 103万元,修建村道 6 条,达 662 米。为农户解决“五项直观”问题7 户。水坝水渠、道路护坡等项目被列入 20**-2020 年的项目库。

 ** 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带领扶贫攻坚中队,克服种种困难,不厌其烦的做群众思想工作,让 ** 村蜂蜜项目与 ** 二的污水处理项目落地。

 【篇三】

 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进展

 ** 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 5 月份,他被委派到 ** 区 ** 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 ** 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进展”。

 ** 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 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 2 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 ** 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 便全身心投入到 ** 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 ** 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与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 ** 村董静雄、董开生等 4 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 48 名贫困人员与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

 ** 一次又一次为 ** 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 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 15 辆,治安维稳巡逻车 1 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 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完全改变了 ** 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篇四】

 做一个名副事实上的 ** 人

 ** 是 ** 区委农工办副主任,他被派到 ** 市 ** 区 ** 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来,吃农家饭,交黎族友,努力与村民们在感情上融合,思想上互通,工作上支持,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名副事实上的 ** 人。

 ** 以党建工作为突破点,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民情台账。采取“党建+n+集体经济”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推动改革进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他以进展公共事业作为切入点,树立正确导向。组织元旦晚会、参加“三月三”文艺汇演等活动;推动道德讲堂与传习所建设,重新编修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生活习俗;深入挖掘 ** 村历史文化,编写《** 村乡土人文录》。他把带领村民致富当作立足点,打造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解决群众销售难题。引入花卉产业,打造“醉美 **,花落黎家”主题旅游产业,给村民带来直接收入 120 余万元/年,实现创收 20 余万元。他以文化产业进

 展促进村民增收。组建 ** 舞蹈队等 4 支队伍,先后参加中国首届体育庙会等各类演出,8 个月实现创收 30 余万元,黎锦制作实现营收 10 万左右。

 去年 ** 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省五星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目前,** 村紧抓进展机遇,与全市美丽乡村齐头并进,向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篇五】

 扶贫实打实党群心连心

 ** 是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驻村扶贫以来,创新打造“大党建”扶贫新模式,推动那受村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更加稳固、党群干群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信心更加坚定。

 今年 5 月份,** 任职驻村第一书记后,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抓手,创新打造党建带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 9 种扶贫模式。他心系群众,精准扶贫,使那受村近 50 名建档立卡户加入养殖与种植百香果等合作社,26 人参加小额信贷扶贫,180 人实现就近与异地就业,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率达到 100%。在他的帮扶下,85 岁双目失明 8 年的贫困户林光明重见光明;脱贫巩固户苏其文,实现了年收入翻番;脱贫巩固户林晓清夫妇年收入达 12.4 万元,成为当地脱贫典型。** 调集多方力量,推动建立“科技引领+股份合作”模式的百香果种植基地、

 宏泽荣养殖基地与成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农户通过土地出租、基地务工、收益分红获得 3 份收入,每年每户增收约 4.7万元。

推荐访问:事迹材料 优秀 第一书记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5篇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5篇报告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