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17篇)

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17篇)

发布时间: 2022-11-26 16:10:12 来源:网友投稿

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17篇)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模式及  其优化  摘要:乡村振兴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发展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及功能的发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17篇),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17篇)

篇一: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模式及

  其优化

  摘要:乡村振兴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发展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及功能的发挥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措施,如何构建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服务模式已成为相关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模式及优化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优化

  十九大报告中,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之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将重点的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为农村提供诸多文化服务。乡村是传承多样化的传统文化艺术的场所,是农耕文明的见证。在新时期,相关部门对乡村文化进行科学优质的开发利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一、公共图书馆助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模式

  (一)建设乡村图书馆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成立了图书馆,具体指县辖属的农村公共图书中心,如乡镇文化站、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到2016年底,约97%的乡镇建设自身的文化站、图书馆。数量大、分布广的图书馆作为基层文化资源的载体,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营。有些省份推行的“县域图书共享、通借通还”的图书馆总分馆模式,附加“大众点单、按需制单”的新型图书阅读模式,成为我国农家书屋建设的代表。乡村图书馆可以满足现代农民的阅读需求,扩充其精神生活,是营造健康文化氛围的主阵地[1]。

  (二)开展乡村阅读推广

  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是我国各地图书馆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服务的主要模式。省市级公共图书馆负责牵头,联合本地图书馆,定期开展一系列阅读推

  广活动,如国学讲堂、少儿阅读等。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民阅读活动”划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规划中,安徽省芜湖市抓住发展机遇,通过设立“图书馆家”,建立大型的情景体验式书店等,并以这样的推广形式发起全民阅读,激起农民读书的热情,让其在参与活动中培养阅读意识、增强阅读体验、营造阅读氛围,从而创建书香芜湖。

  (三)加强乡村信息服务

  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乡村信息服务呈现新的特点。一是服务对象多元化,从面向农民到关注基层农业管理、农技、农贸、务农从业人员等群体。二是信息产品内容扩大,从农业技术到乡村政策、种养技术、市场发展等。三是服务方式创新,从纸本到电子服务,冲破时空束缚。如《农村科技文摘》的改版发行,更好地适应现代农民个性化阅读需求,在官网平台上设置乡村信息专栏,为农业爱好者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2]。

  (四)举办乡村文化培训

  为了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与应用技能,公共图书馆要大力开展乡村文化培训,这是公共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措施。公共图书馆可联合当地具级图书馆,成立农业技术培训班,或与其他部门合作,开设农民文化课堂,邀请专家组织讲座,促进农业信息技术交流。如安徽省在多个乡镇举行了“百姓文化大讲堂”活动,把图书馆资源带入农村,为农民提高农业技术提供机遇。

  二、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优化

  (一)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优化

  第一,建立标准化服务机制。一是资金保障方面,可选择集中投入、多方筹措的形式。各级政府要精准了解基层公共文化的服务需求,对财政预算进行科学配置,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定向投入倾斜。二是运行管理方面,可将乡村图书馆纳入各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参考市县级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拟定乡村标准化管理制度,让乡村图书馆有序、规范运行。三是激励考评方面,建立完善的激励考评机制,助力乡村图书馆稳定发展。第二,建设乡村特色图书馆。图

  书馆的职能之一是保存、挖掘、传承本土文化资源,扩大地区知名度。可通过建设特色图书馆,促进新旧文化交融[3]。

  (二)乡村阅读推广的优化

  第一,创新阅读推广方式。当地政府可策划主题活动,融入农民感兴趣的节庆活动。经过调研,掌握乡村人口分布情况,关注贫困人员及留守儿童。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新型智能化阅读推广。集合优质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多平台展示,为农民阅读开创更大的空间。第二,重视阅读指导。在乡村文化振兴旗帜下,安徽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民的阅读积极性极大提高,但因受到文化素质、阅读习惯等因素影响,很多阅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可建立乡村阅读推广团队,向农民推送合适的读物,并与书店、出版社合作,为乡村图书馆选购特定书刊。面向村民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气氛。

  (三)乡村信息服务的优化

  第一,加强人才培训。农业信息服务需要一批具有农业知识储备及实用技能指导能力的专业人员。为了促进图书馆农业信息服务的长期发展,必须要建立专业团队。一是引入外来农业专家,设置合适岗位。二是建设常态化培训机制,聘请农技人员、专家、种养大户,定期向农民教授种养经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第二,建设信息数据库。图书馆要充分结合国家重点关注的人居环境、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方向,建立资源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形成专家观点、实践经验等专题资料。同时,采集原生态资料,如民间艺术、族谱等,建立农业数据库,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四)乡村文化培训的优化

  第一,拓展文化培训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政府每年可开展政策宣讲、知识培训、教育培训、乡村文化培训等活动。图书馆可与责任单位对接,参与培训教育计划,发挥文化服务效能。第二,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可选择以“百姓文化”为主题,以农民喜欢的地方文化、历史、戏曲等题材为切入点,举办讲座,提升农民品位。第三,建设田间文化培训基地。图书馆内部的文化资源

  要扎根农村,可针对修身立德、农耕技术等主题,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利用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创建乡村培训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农民阅读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4]。

  三、结语

  总之,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公共图书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保障之一,各地政府要重视公共国书馆的建设与利用,加强对乡村农民的知识、技能、文化扶持力度,推出文化育人的惠民政策,切实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谢作力,王晓东.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以瑞安市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3):58-61.

  [2]李军红.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机理·模式·路径[J].齐鲁艺苑,2019(3).

  [3]叶海汕.新时期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的策略探讨[J].卷宗,2020,(06):166-167.

  [4]程华东,陈宇施.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分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44-150.

篇二: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籍文献保护与整理探

  索——以湘西地区图书馆为例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示范区,走好振兴之路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该地区历史悠久且少数民族聚集较多,所以地方文献遗存众多且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利用图书馆大量人才、技术以及设备,进行实体和数字化保护,建立保护开发响应机制等。本文以湘西地区地方古籍文献为例,开展保护性、推广性发掘,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湘西地区;图书馆;古籍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湘西地区是我国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人类活动和文明的产生,湘西地区保存下来可供挖掘研究的历史遗迹众多,无论是具有实际载体的文献还是口口相传的语言,亦或是具有传承性的文字,都可以作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突破口。尤其是古籍文献,因为载体较为方便携带、可复制,在很多地方都有保存,但是由于其载体的保存性能差,很多古籍文献已经在走向逐渐消逝的道路。

  1湘西地区古籍文献现状

  1.1重视性不够

  由于湘西地区经济状况落后,在以往的观念下,该地区主要抓经济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地方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在现如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不再作为后扶贫时代和乡村振兴的完全方向,文化发展成为一个地方发展更加重要的方面。地方文化的保护,这才是一个地方的综合

  发展能够走多远的根本。而地方古籍文献就承载着地方文化的印记,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文化的关键所在。

  1.2人才队伍落后

  湘西地区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所以很多单位和机构相比其他地方来说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而且部分相关技术人才主观意愿上不愿投身于偏远地方建设,笔者曾做过一份调研报告,多数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不愿投身边远次发达地区。其次,现在图书馆和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新的人才队伍还未培养起来。总而言之,在古籍文献保护方面,现在面临着人才紧缺的境况,亟需大量人才、相关政策的倾斜以及相关政府的重视。

  1.3缺乏技术

  由于湘西地区位置所限,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也便无法将先进技术引入到湘西古籍文献保护中去,这是湘西地区无法脱离的死循环。先进技术是地方古籍文献开发和保护的基础保障,给地方文献提供一个适宜保存和永续发展的环境,数字化是古籍文献的主要方式,但是需耗费大量时间、资金和精力,且需要专业技术支持,正是如今湘西地方所欠缺的。湘西地方图书馆界应当打破现状,政府投入资金,采购专业设备与技术。

  1.4保存状况

  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中对古籍文献的定义是:“1912年以前在中国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可想而知古籍文献保存已有百年之上,湘西地区文化历史悠久,保存下来大量古籍文献,尤其是具有当地特色和少数民族色彩的文献,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当地文化和民族文化都具有巨大意义,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多数古籍文献还在处于亟需保护的状态,能够保存在图书馆、档案馆和文化馆等机构还是少数。而且部分保护单位技术、设备和环境,并不是完全适合古籍文献的保存与恢复,湘西地区古籍文献保护还具有很长的路要走。

  2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现状

  现如今古籍善本主要保护单位就是图书馆,湘西州图书馆主抓古籍实体保护,高校图书馆注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由于笔者本身就是长期在吉首大学图书馆学习、工作,经常与湘西地区图书馆进行交流学习,对于湘西地区图书馆情况了解较深。湘西地区图书馆一直在致力于古籍文献的保护,各图书馆的努力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发达地区比较而言还是比较落后。

  2.1实体保护现状

  古籍文献以往多数在群众手中,但是群众对古籍的保护观念不强,且保护守法单一,多数便是储放在书架与木箱中,由于湘西地区常年潮湿,很容易导致纸质古籍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古籍保护状况堪忧。早在20世纪末,湘西地区就展开行动,湘西州已抢救搜集各种民族古籍500多份(册),近2000多万字(不含馆藏民族古籍)。其中,民族民间口碑资料占总数的2/3以上,且多是历史遗存的孤本、善本、真本,如《苗族婚姻礼词》、《梯玛歌》等。

  2.2数字化保护现状

  经过相关工作人员长期的“田野采集”,收集到大量古籍文献。古籍文献载体,多为甲骨(牛骨等)、金石(青铜、石板)、竹简、帛、纸张等形式,携带和保存极为不方便,湘西地区高校部分学者便投入了这份有意义的工作,将古籍文献内容进行数字化技术储存,建立特色数据库,例如吉首大学的《土家族文献数据库》、《湘西片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等,极大的保护了湘西地方文化的延存,成为湘西地方文化研究的重要来源。

  3古籍文献保护路径

  3.1建立健全相关部门

  湘西州政府早有行动,早在1986年2月便开始筹办相关部门,决定成立湘西州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但是经过二十几年发展以来,并未进行太大变动。如今时代发展变化如此迅猛,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完全适应时代要求,地方政府应及时转化思路,调整机构,建

  设完备保护机制。前有落实搜集保护单位,后有文献整理部门,再有定点保护的图书馆,再设置一个协调各单位的部门,将整个保护和开发流程不断细化完善。

  3.2建立书目数据库

  原有的整理方式以使用卡片式目录较多,在当时环境下给图书馆的古籍文献整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面对不断扩大的文献保存数量以及读者和工作人员对于查找便捷性的需求,以往的方式已不再满足现实的要求,所以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迫在眉睫。湘西地区10所公共图书馆及其他档案馆可以负责本区域内的古籍文献整理,最终将各馆的书目数据库进行联网,做成一个联机系统或者查询平台,方便群众和相关学者进行查询使用。

  3.3建立标准化保存书库

  湘西地方古籍文献多为纸质形式存在,由于纸本保存条件苛刻,而且无论采取何种保存措施,古籍纸质都会发生自然氧化而老化,所以古籍的保存拥有诸多困难,建立全文数据库是各保护单位最为要紧的工作。并且保护单位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古籍文献被虫蚁咬噬、受潮霉变。因此,自2005年起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于2006年制定出台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对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的温湿度要求、空气净化要求、光照和防紫外线要求,以及书库的建筑、消防、安防等与文献保护和安全的基本条件作出统一规定,使古籍书库的保藏环境得以标准化、规范化。

  3.4引进技术型人才

  相关专业人才是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的灵魂所在,而专业人才主要倾向于发达地区,湘西地区位处相对偏远落后,所以人才引进较为困难,相关部门应当打破这个僵局,吸引人才进入,例如政策倾斜,设置人才引进政策,坚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方针。古籍保护需要具备高超修复能力的专家,需要有专业素质的搜集人才,还需要诸多调节设备(湿度、温度、光线设备)的专业人员。

  3.5利用专业型设备

  专业设备在古籍保护中起相对关键的地位,古籍文献的储存需要苛刻的条件,对于湿度、温度等条件都有要求。根据专家研究表明,在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纸质文献可保存600年左右。而在如今图书馆存书库具备温度调节可谓是不多见,无法长时间保持适宜温度。据试验数据显示,温度超过常温10℃时,古籍文献纸张的酸碱成分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会增加3倍,而温度每下降10℃,纸张的寿命会增加2到3倍。因此,可将保存古籍文献的书库和阅览室的室温应控制在16℃左右最为适宜,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把珍贵的古籍文献放置在低温冷藏库保存。二是由于纸张的吸湿性,当纸张的含水量低于它应有的比例,纸张便会容易变形弯折、易碎,一般纸张的理想含水量为7%。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安装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系统。

  4结语

  总之,地方古籍文献作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主要印证,将古籍文献保存好是当务之急,引进人才队伍、政策倾斜、建立健全部门机构,全力推动古籍文献开发和利用,可将地区文化较为完整的保护起来。在如今乡村振兴成为国之大势,在如此良好的契机下,利用国家政策的倾斜,图书馆界应致力于地方古籍文献保护,助力湘西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何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现状及对策.图书情报工作,2004(6):64-66.

  2.王美英.古籍文献保护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0(12):47-49.

  3.白俊龙.论民族地区地方文献的收集与保护[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4):121-124.

  4.

  王晓红.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与保护——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05):48-51.

  5.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6.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文化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倪士强1997年7月、男、汉族、山东泰安、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地方文献、从事工作:图书馆

篇三: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健全完善镇街、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凝聚强大合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新时代文明传习工程,不断推进文明创建向乡村延伸,进一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助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二、具体措施(一)实施农村思想道德提升行动1.坚持“铸魂强农”,培育时代新农民。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创建”为抓手,试点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强化思想引领,注重行为培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县农村落地生根;大力传承弘扬王杰“一心为革命”“两不怕”“三不伸手”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的精神,开展好王杰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主题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打造一批主题公园、广场、街道和文化墙,推动王杰精神在蒜都大地开花结果;广泛开展新乡贤评选、乡贤文化“四进”活动,充分发挥“新乡贤”在道德传承中的带动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守望、干群融洽;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引领作用和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乡村职工、妇女、青年、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教体局、各镇街)

  2.深化四德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县”创建成果,全面深化农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做到内容要更加细化量化、定期更新,管理要更加规范;做好善行义举四德榜网上平台数据上传工作,在互联网上形成“人人做好人,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每年开展一次“四德之星”和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评选活动,强化典型人物在提升农民道德素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孝、诚、爱、仁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农村四德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四德村(居)、四德一条街、四德文化长廊、四德小广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场建设;重视家庭建设,继续开展“弘扬传承优秀家风家训”系列活动,让四德在家庭中生根。(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镇街)

  (二)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3.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确保**年70%以上的村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提升农民文明出行意识;大力推广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农村志愿服务作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巾帼大宣讲”、“好家风进万家”等活动,深化“文明示范户”、“清洁庭院”、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文明家庭”、“**好人”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各具特色创建活动,并通过镇街部门网站、宣传栏、文化墙等平台对评选出的典型人物、家庭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典型引领,推动形成爱国爱家、向善向美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县妇联、各镇街)4.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清风攻坚行动。健全完善村(居)红白理事会,实现各村(居)覆盖率100%;修订《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完善红白事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务报告备案制度,逐渐形成红白事报村、村报镇的办事流程;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全面落实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六公开”制度及系列殡葬惠民政策,推进殡葬管理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宣传引导、督导考核,确保我县每次在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全省排名前三十,全市排名前三。(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各镇街)

  (三)实施乡村文化基础提升行动5.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倾斜力度,推进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广场、镇(街)村(社区)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年底实现13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600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牵头单位:县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四)实施文化传承保护行动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6.实施“历史再现”工程。做好我县特色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保护、整理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保护和传承;重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省级项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博物馆,加强非遗数据库建设,实现非遗数字化保存。(牵头单位:县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各镇街)

  7.打响“到**听戏”的文化品牌。立足**“戏窝子”的资源优势,传承发扬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平调、山东落子,省级非遗项目山东花鼓、山东渔鼓等戏曲、曲艺。持续打响“到**听戏”的文化品牌,重点打造“诚信文化”金字招牌。**年,启动大型戏曲四平调《鸡黍之约》编创工作,实现全年送戏1200余场次,公益电影放映7600余场次,“到**听戏”免费文化惠民服务项目100余场次,“送戏进校”演出10场次。(牵头单位:县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各镇街)

  (五)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8.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鼓励、支持民俗博物馆、张翟村民俗博物馆、司马镇率庄古石雕博物馆等民间博物的发展,同时以**博物史志馆建设、鱼山堌堆遗址本体保护、王杰纪念馆修缮和**小屯李氏民居修缮为契机,加大资金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投入,让文物活起来,推进文物保护事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镇山前胡庄、王小山,高河街道韩庄村、胡庄村,**街道暗楼、桃园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资源优势,加大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等旅游新业态,开发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助力**旅游发展品质持续提升。到**年底,包装1处乡村旅游项目,创建1处市级旅游示范村,创建1-2处市级观光采摘果园,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6座。(牵头单位:县文物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环卫局、各镇街)

篇四: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图书馆的建设

  周绪忠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18(000)010

  【摘要】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知识文化振兴的内涵,分析了乡村图书馆在乡村知识文化振兴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的建设.

  【总页数】2页(P39,41)

  【作者】周绪忠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图书馆(室)建设探讨[J],马慧2.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图书馆建设思考[J],李晓梅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图书馆建设思考[J],李晓梅4.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王丽敏5.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建设研究[J],邓玉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作者:冀爱斌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年第9期

  冀爱斌

  (太原市小店区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32)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摘要: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服务体系延伸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开展服务的主要手段,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机制,以期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9-0011-03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主要面向城市开展,农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广大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信息素养的差距。这些问题亟须公共图书馆通过有效途径予以解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也有责任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

  1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传播信息文化

  公共图书馆作为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保存、传播和开发利用的重要部门,肩负着其他部门和机构无法替代的社会职能。公共图书馆有责任面向乡村基层传播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信息,满足乡村基层群众的信息需求,提升乡村基层群众的信息素养。同时,公共图书馆将信息服务延伸至乡村基层,也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乡村基层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匮乏、信息服务载体缺乏等问题,进而打破信息文化建设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

  1.2有利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应致力于维护乡村基层群众读书看报、获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享受知识服务等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的,是要保障乡村基层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与城镇群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由于部分乡村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较低,他们不能平等地参与文化活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已基本构建了以基层乡村为网点,以市县两级图书馆为供给主体,覆盖区域内大部分乡村的图书文化服务网络。同时,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也在乡村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乡村的延伸和发展,文献信息资源传递、基础性知识培训等服务可以直接面向乡村群众开展,这些措施都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图书室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农村基层图书室在设施设备、资金保障及人力资源供应等方面,都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差距,但从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的角度看,农村基层图书室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升农村基层图书室的服务能力,部分地区通过设分馆模式,逐步构建了地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促进了基层图书室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成

  2.1服务主体

  服务主体是指根据乡村基层群众的具体要求,为其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及相关服务的机构、组织,包括政府主办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由于自身的本质属性及所具备的职能,可以确保基层民众的公共文化权益,满足基层民众的生产信息需求。如:湖南某地的农家书屋在全面走访调研当地农民对农业生产信息的需求后,立足实际,通过开展农业图书下农村、三农服务讲座、农业专家农村行等系列活动,满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信息需求,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业项目的发展。

  2.2服务客体

  服务客体主要指信息资源的接受者,尤其是文化素质较低的村民。相关调查显示,由于乡村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他们陷入贫困的概率高达21%。在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群中,仅有约10%的人可以进行正常阅读。阅读是人们接受信息的最直接途径,缺乏阅读将会直接导致思维能力和判别能力的低下,这也是导致乡村基层存在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不良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乡村地理位置偏僻、地域广阔,信息传播的渠道较少,降低了乡村基层群众获取信息的效率。

  2.3服务渠道

  乡村基层群众接受信息的能力不仅与他们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等主观因素有关,还与居住地信息的供给渠道密切相关。目前,乡村基层民众的信息获取渠道除农家书屋外,还有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服务渠道,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许多农民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

  3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的主要手段

  3.1提供立足于“三农”的信息化服务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乡村基层群众在农业生产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乡村基层群众的信息需求,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服务的优势,实现对“三农”的支持。从现实情况看,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数字图书馆的覆盖网络及健全的参考咨询服务体系,全方位地为乡村基层群众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及项目咨询信息等服务。

  3.2促进农家书屋的发展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需要的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深入乡村基层开展调研,并结合调研情况,形成明确的支持方案,如在农家书屋设立图书流动站,从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收集更多的图书资料。各级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帮助农家书屋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这

  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农家书屋拓宽服务领域,降低购入图书的难度,给予乡村基层群众更多、更公平的阅读机会,还能扩大农家书屋在乡村基层的影响力,促进区域内馆藏资源的高效流通。

篇六: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实践---“书香飘农村”农家书屋读书活动

  一、青阳县图书馆基本情况青阳县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综合性县级公共图书馆,也是全民所有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我馆始建于1928年,已陪伴一代代读者走过风风雨雨近100年的历史。2019年元月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阳县图书馆综合阅览大厅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综合阅览厅主体面积为1500平方米,共有四个楼层。一楼为办证处、志愿服务台,设有电子借阅机、有声资源,读者可以扫码借阅电子图书;二楼为综合阅览室,上架图书4万余册,期刊300余种,报纸40余种,阅览座席200余个,面向所有公民实行“全面开放、免证进馆、免费服务、一证通借”;三楼与池州市新华书店合作,采用“你选书我买单”模式,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免费把新书带回家,为全省县级首创。2019年8月1日少儿馆正式对外运营,面积1500多平方米,内设青少年阅览区、视听区、少儿电子阅览区、低幼儿活动区,手工制作区,功能齐全,内有少儿图书40000余册,设有300余座位,阅读空间宽敞舒适,定制书架便于小读者伸手可及书本,书架蜿蜒排列形成探索路径,激发浓厚阅读兴趣。配备亲子阅读区域,真正实现阅读年龄无间断,达到全民阅读。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切和指导下,我馆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努力探索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服务领域,坚持免费开放,为保障人民群众图书服务均等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先后获得青阳县“优质文明服务单位”、安徽省“十佳图书馆”和青阳县“巾帼文明岗”、青阳县“青年文明号”、池州市“巾帼文明岗”、省妇联授予“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市文明委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在201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中再次被授予一级图书馆。二、创新模式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公益性和社会教育性,决定了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是其神圣的使命。为了推动乡村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而由青阳县图书馆发起并举办的“书香飘农村”

  1

  农家书屋经典诵读活动,也达到了引导和鼓励广大乡村少年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阅读乐趣,让书香溢满青阳城乡,让智慧传遍大地的目的。主要以农家书屋为主阵地,突出农民主体特别是农村青少年阅读群体,加强阅读精品引导和惠农服务,将开展农家书屋协同共建,好书推荐和农家书屋暑期少儿阅读和“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书香飘农村”经典诵读等重点活动。

  (一)主要做法1、积极构建馆外阅读平台。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读书难的问题,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县的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成效显著,在2013年,我县就全面实现了总分馆制,县总馆和11个乡镇分馆图书“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县图书馆资源下移,每年为农家书屋和乡镇分馆更新图书、流动图书车开进学校,图书馆余乡镇分馆之间、农家书屋之间图书流通等方式提高了县馆文献资源利用率,为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开了个好头。另外加大数字阅读推广,2019年加大资金投入购买了“博看AI光影新阅读”设备发放到部分农家书屋,以及扫码阅读海报发放到村级书屋,把图书馆办到农民家门口,山山岭岭飘洒着书香,打通了图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我馆自2013年启动“书香飘农村”农家书屋经典诵读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11个乡镇分馆每年自选一个辖区内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经典诵读、有诗歌朗诵、有读书分享会、或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等等,参与人员有农村干部,有在家务农妇女,有6、7岁儿童,有耄耋老人,活动奖品有县总馆统一调配,另外我馆每年组织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比赛、“我的农家书屋”演讲比赛,“我读书、我快乐”朗读比赛等,由各乡镇分馆组织初赛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县总决赛,各类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增添农村文化氛围,倡导村民通过读书看书陶冶情操、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三、不足之处1、农村图书不足。乡镇分馆以及农家书屋图书破旧,虽然每年图书馆为乡镇分馆以及农家书屋更新图书,但经费有限,每个书屋年更新图书60余本,不能满足农村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2

  四、下一步举措1、加强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要做好农村阅读文化建设工作,与村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中小学等机构开展阅读推广合作,通过加强面向农村的文化资源输出,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图书展览会、儿童阅读培训、文化普及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农村阅读文化氛围。2、加大数字资源的推广。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像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在农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农村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来阅读数字读物,借助于电脑手机上网操作,就能够对互联网中海量的读物资源有效获取。因此,公共图书馆也需要科学把握时代趋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数字资源、有声读物等提供给村级农家书屋,促使阅读资源的载体类型得到丰富,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资源的选择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3

篇七: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作者:冀爱斌

  作者机构:太原市小店区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32

  出版物刊名:河南图书馆学刊

  页码:11-12页

  年卷期:2018年第9期

  主题词:乡村振兴战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摘要: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服务体系延伸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开展服务的主要手段,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机制,以期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篇八: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乡村振兴文化下乡活动方案

  送文化下乡活动实施方案(拟稿)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经研究,决定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文化下乡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的主题,广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文化下乡活动。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图书等形式,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相关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普及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等。倡导精神文明,陶冶精神情操,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将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延伸到农村基层,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地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二、活动内容1、送文化下乡。计划免费送文艺下乡100场。2、送图书下乡。结合农家书屋建设,计划送图书(书刊、影像资料)下乡共1千册(件)。3、送书画下乡。计划到每个乡镇开展送春联等书画下乡活动,全年计划送春联等书画作品下乡1千对(幅)。4、文化指导员下乡。

  继续由文化馆派或聘请专业人员联系指定的村,经常性的下乡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和指导新农村文化建设。

  5、文艺培训下乡。以乡镇为单位,由乡镇文化站组织,文化馆负责派或聘请专业人员,下乡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文艺专业培训500名,提高农村文化骨干的素质。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精心组织,确保送文化下乡的效果。1、精心组织送文艺下乡活动。市文化馆要结合“文化下乡”活动,加快节目的编排与演练,确保演出节目创新和演出效果。2、精心组织送图书下乡活动。利用图书馆阵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3、通过发展流动图书站,促进送图书下乡活动的效果。4、精心组织文化指导员下乡和文艺培训下乡活动。以各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指导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文艺专业培训,确保培训效果。

篇九: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林昌荣来源:《卷宗》2020年第14期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丰富得到了巨大进展,乡村文化基础配备得以满足,更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然而,由于经济发展过快而导致乡村文化建设出现了些许问题,只有及时找到并分析现有的障碍,才能引导乡村文化振兴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分析;问题与对策

  乡村文化振兴满足了乡村振兴的理论支持与精神力量,新时代文化发展更要求了公共图书馆在乡村的存在。所以,它必须落实到位,打破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障碍,更有效地丰富、传承乡村文化,另外通过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高乡村的文化基建水平,推进乡村文化的振兴。

  1当今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所在

  1.1乡村文化的发展落后

  中国的城乡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不仅有收入与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也有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差异,因此乡村文化相较于城市渐渐变得落后。由于农村人口自古以来的性质与观念,对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较为落后,缺乏对精神文化的作用的理解[1]。所以,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未开展完善且全面的文化发展。反观一些旅游效益、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却盲目发展经济项目,置文化发展于不顾;而一些经济水平低下的乡村,由于配套设备不够完善,发展精神文化方面的动力与支持不足,致使农村文化发展愈加落后。

  1.2乡村文化的活动匮乏

  从前,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年代,乡下拥有着充足的乡土项目及精神方面的追求的活动,例如:文艺汇演、唱戏、移动幕布电影等等,传统的风俗庆祝活动也流传至今。而现如今,科技水平的提高、自动化与机械化的普及,农村土地的征收比例加大,让许多农民多出了闲暇时间;加之互联网“侵蚀”了人们大量时间,不过就是刷刷小视频看看段子、电视剧,许多农民已经逐渐失去精神方面的滋养。精神文化的匮乏,必将成为乡村文化振兴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3农村文化的自信不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由于城市发展过快,科技占领了人们的生活,原本就不够强大的乡村文化自信逐渐被打击与压迫,导致其逐步迷失自信力;年轻人对乡村文化的不肯定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了解与普及乡村文化,更加重这一现象。

  2利用公共图书馆重振村文化的对策

  2.1努力保留与开发传统的优秀乡土文化

  对于乡村文化出于弱势地位这一现象,作为乡村公共图书馆更应采取有效手段,挖掘、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民俗事例、名人典故。比如:工作人员扎根于农村深处,可以使用走访调查的形式保存记录乡村内的传统文化,加以开发与宣传,使之成为当地视如珍宝的精神宝藏及人人都了然于胸的特色文化。再者,加强对优秀乡土文化的收藏与记录,将别具一格的手艺、家风、家训、族谱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便于记忆的精神载体,加以归整,制成传单、图鉴、刊登报纸与投放广告等方式进行展示、宣传,逐步形成该村的文化标志,成为旅游与文化资源,耳濡目染地熏陶着下一代人。

  2.2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丰富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根据规定与要求,各村镇应加大资金投入,使农村文化发展占更大比重。建设农村公共图书馆,引进藏书,结合当地文化历史类文献资料,构建整体藏书规模。在图书馆建成初期,可以通过现有的科技手段与互联网将图书馆介绍出去,利用人们更易于接受碎片化网络讯息这一特点,创建官方账号,传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目的,以此达到促进乡村振兴的效果。

  2.3加强服务体系,体现文化主体地位

  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地位,根据当地情况,主动分析、设置因地制宜的藏书的涉猎范围,有意识的提升当地文化文献书籍的比重,更突出振兴乡村文化的目的及主要方向。为了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做到满足本地用户需求是十分重要的,精准与优化服务过程,日益提升服务品质,加以实行全民阅读,有效提高乡镇人口的精神文化水平。

  2.4加强文化推广与精神文化丰富

  对于相对落后的精神文化的发展进程,公共图书馆可以联系实际情况与乡镇规划,通过现今社会发达的网络媒体等手段,从零开始传达乡土精神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扶植一个良好发展的乡村文明形象,改善之前相对落后的精神文明传承。注重良好家风家训建设,对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结合与宣传,定时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帮助人们找回淳朴、熟悉的民风,推进发展乡土思想道德水平[2]。

  2.5有效地创造乡村文化精神层面发展动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积极调度青年文化分子、大学生村官、村干部等直接接手乡村文化发展,这样有利于巩固图书馆的人才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农民在此进程中的参与比重,让人民当家作主,使之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革命文化发展。公共图书馆更应发掘当地特色手艺及非遗、非物质文化,加以帮助和保护,使之成为当地的历史印迹并成为旅游资源,有效增加居民收入,从而达到从内部发展精神文明的目的。再者,可以根据影响及特点,定期实行补贴及由此基础之上开创的文化创新活动,并设立奖励机制,使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提升村镇的精神文明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乡发展状况下,城镇乡村经济水平差异越来越大,更多的年轻人慢慢进入城市发展,所以乡村文化的建设跟进至关重要。振兴乡村的精神文化则是振兴乡村发展的第一步,全体农民的参与,新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城乡领导的重视与资金倾斜,能更好地创设完善的农村文化发展环境,一齐创立美好乡村。

  参考文献

  [1]伍芳芳.鄉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助力乡村”活动的实践及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3):15-17.

  [2]朱李玲.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及出路——基于道德建设视角[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7).

篇十: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作者:陈鹏

  作者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出版物刊名: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5-9页

  年卷期:2018年第5期

  主题词:乡村振兴;农村;图书馆;功能

  摘要:目前农村图书馆发展中存在供需不相匹配、区域发展不平衡、利用率低下、居民满意度和认可度较低、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推动农村图书馆建设,通过国家立法对农村图书馆的发展给予保障,为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财政保障,建立农村图书馆联盟,提高农村图书馆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化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图书馆运营水平。

篇十一: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P>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途径

  探究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之下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要以服务乡村振兴乡村为中心,了解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提供信息资源的便捷服务,充分的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公共图书馆促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整个进程当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共图书馆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公共图书馆发挥重要的信息服务的作用。在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同时,紧密结合国家有关的政策,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方面进行科学的创新调整,让乡村振兴从口号,充分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整合和传播的优势作用,为乡村经济文化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

  一、加强图书馆的资源合理分配工作。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有更多的考虑怎样的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馆资源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其在乡村振兴计划和推进当中的作用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县级水平上可以有效地实现全面覆盖。然而,在社区乡村更加需要,这些资源的区域图书馆资源严重不足,因此资源分配不均衡是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所以,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分配方面,要更多的考虑需求的特点,特别是广大农业从业者对于图书信息资源需求的便捷性要求。农村书屋、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等形式的小型图书馆的出现,打通了乡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在茶余饭后或者是农闲时节挪步到农村书屋、城市书房,或是捧书阅读,或是与人交流,或是参加书屋的阅读推广活动,真正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因此,这样的一些新的形式打破了图书管的固有模式,也让公共图书馆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二、发挥公共图书馆优势,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可以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振兴,要有更加因地制宜的策略布局,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地理等特色优势。随着城市文化的冲击,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地方特色乡村文化正在消失。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应立足乡村文化,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通过收藏保管乡村特色文化资料,有效保存乡村文化记忆,创新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振兴也要有自己的核心和灵魂,而图书馆资源在文化的挖掘保存和宣传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因此,要借助公共图书馆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优势特征,为乡村文化经济振兴发挥积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民,他们都希望能够在农业生产当中有更多的收获,他们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所提供的一些技术和信息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因此要了解农民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让这样的一些文化和知识向生产力进行转化,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广大农民进入图书馆,认真学习和扎实实践的积极性。

  1.提高公共文化图书馆人才队伍的质量。

  为了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建设一支高质量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也需要依托现有的资源。无论是在人才方面还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些服务设施方面,都可以整合现有的资源,凸显出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当地农村的干部和相关的特长人员可以更多的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要注重培养干部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通过加大宣传,让人们认识到读书学习的价值,要让农民深切的感受到图书馆可以给他们提供想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一般来说,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素质是相对较高的。他们入职的时候,经过专业的培训,也能在浓厚的公共图书馆的氛围当中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以为了尽快的提高整个乡村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可以让这些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帮扶的方式到基层进行工作传递工作的经验。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有征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公共图书馆桃符工作中来,要让更多的志愿者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例如在民间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也有生产劳动方面的

  能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这些核心骨干更是要发挥引领带头的作用。在公共图书馆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够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这些带头者他们的勤奋和财富的获得,与他们热爱学习善于钻研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进一步的加强专业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通过设置监督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督促工作人员提高服务的水准,进一步的端正服务的意识。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基础,是重中之重。为专业工作的人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也要将工作的能力和服务的效果,与他们的收入进行联结,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服务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扎根于基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农民以及其他农业从业者的知心人,可以了解这些人的需求,并且及时的提供恰当的服务。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广大农村地区在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分配方面,要做到进一步的优化,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具体需求,给他们提供恰当的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服务,让农民学习知识,并且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让他们得到切实的利益。因此,结合乡村振兴以及相关的目标进行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在目前还需要有很多的具体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公共图书馆必然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的意识,让公共图书馆里乡村振兴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巧玲,李笑寒.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及路径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2021(7):00203-00205.

  [2]黄荣莉.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与思考——以陕西安康地区为例[J].当代图书馆,2021(2):54-57+45.

  [3]鲍凌云,赵兴龙.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新策略[J].乡村科技,2021,12(20):8-10.

篇十二: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P>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科学编制乡村规划,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乡村建设的鹤壁经验,加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增色添彩。(二)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县域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2.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增强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坚持城乡融合。打造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发展新格局,促进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平等交换。

  4.坚持循序渐进。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

  5.坚持建管并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

  (三)工作目标20XX年,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完善乡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推进机制,实施好1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确保乡村建设行动开好局、起好步。2025年,1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引领作用凸显,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有条件的村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行动。按照规划先

  行、有序推进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统筹推进县城城镇和乡村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乡村地区规划管理水平,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更好体现鹤壁乡土特色。

  1.统筹各级规划编制。立体推进县乡村规划,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县区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全面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先完成3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推进1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暂时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要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2025年底前构建完成县域国土空间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保障乡村用地空间。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制定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预留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3.引导村庄建设行为,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有序管控村民自建住房建设,划定全市乡村

  风貌分区和特色风貌带,因地制宜明确各区域乡村风貌塑造方向,尊重村庄自然地形地貌、居住习惯、地域文化、村庄建设脉络和街巷格局,集中打造一批规划样板。

  4.提升乡村规划质量,保障规划有效实施。认真贯彻落实《XX省村庄规划导则》《XX省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导则》,从严把控乡村规划水平和质量,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委员会和乡村规划师制度。

  (二)推进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行动。按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要求,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特别要在往村覆盖、户延伸上下功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要件大体相当。

  1.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质量监管和公路养护,认真落实全省“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全面实施路长制。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落实管养主体责任。强化城乡交通运输安全管理。2021年底前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十四五”时期完成1500公里农村公路、10座农村公路危

  桥改变任务,新增乡镇运输服务站8个以上。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城区通环线,县、乡通三级,村村等级通,形成“三纵三横”的综合运输通道,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客货运输网络,争取实现所有行政村最多换乘一次客运公交即可到达县城。

  2.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供水建管市场化、饮用水源地表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以县区为单元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农村供水格局,完善工程体系建设。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检测,以完善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为重点,全面推进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到2025年底前全面实现县域城乡供水管护一体化,争取完成5个县区水源置换工作,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2%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以上,规模化工程覆盖受益人口比例达到60%以上。

  3.实施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提升水平,加快实施“气化乡村”工程,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继续施行“六个一”农村清洁取暖建设推广标准,真正实现取暖方式“接地气”,补偿标准“暖人心”,后期运行“可持续”。2021年底前完成20个行政村、72个配电台区升级改变,新建改

篇十三: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P>  读书日活动总结乡村振兴

  为推动全乡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提升综合素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根据丹委宣[20_]30号文件要求,顺龙乡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及时向各村、场镇各单位印发《顺龙乡2015年全民阅读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内容以及活动原则,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向全乡广大村民发出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悬挂活动标语,在全乡群众当中大力宣传,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加强领导,严密组织。

  为确保读书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根据活动方案,组织全体乡干部集中进行阅读活动,安排驻村领导、干部深入村组层层落实、监督读书任务,确保了读书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本次全民阅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一是“全民阅读进机关”系列读书活动。围绕“三严三实”、“四个全面”等主题,集中阅读,加强全体乡干部党性修养,提升全体乡干部的精神境界。二是“全民阅读进村组”系列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平台,围绕“读书致富,改变生活”主题开展读书活动,改善民风,提高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通过此次全民阅读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在学风上有了新转变、观念上有了新突破、文明素质上有了新提高、工作上有了新成效,拓展了顺龙发展新思路,成为大力推进文化生态的有效载体。

  阅读改变人生,让孩子爱读书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保证时间,保证读书,调动所有老师、家长的力量共同开展好本校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也让家长在陪孩子读书中得到新的学习,同时也让老师在开展读书活动中得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通过这学期的读书活动,我们班收获如下:

  一、继续建设有“书香班级、诗化班级”的良好氛围。

  学生乐于看书,善于读书,很多学生真正把书籍当作了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读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兴趣和习惯。这些给学生带来各方面的发展,如: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思维的灵活、见识更宽阔、思想更开阔,能初步明白用平常心、责任心来待人和处世。当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以上所说都是相对的评价,但营造书香班级的活动确实让孩子们成长更快,更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

  二、通过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每位同学每月都能读一本好书,并写好读书笔记,做好好段好句的摘录,真正做到了开卷有益。

  三、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自信和快乐”永远是我们三年级六班的主题,我以这样的信念影响孩子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事情,以开阔的心境包容和理解事物,以清醒的

  自信指导行为。会感恩、懂感激,在班级人际交往中体验“快乐、互助、友善、宽容、感恩”。通过读书活动,良好的班级读书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四、通过活动,在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充分尊重、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角色。学生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还有的学生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充分调起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达到“自觉读书”、“自觉买书”、“乐于交流”的读书效果。

  一、利用新馆优势,开拓进取,全力推进基层阵地服务

  2、做好延伸服务。一方面为街道乡镇图书馆配备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另一方面以区图书馆为中心馆,形成图书配送网络,为全区各街道乡镇图书馆轮换图书,让有限的馆藏图书“转”起来,目前为止,已轮换图书60490册次。

  3、总分馆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共举办讲座近百场,受益群众达5000余名,借阅图书20000册次。

  二、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广泛开展特色活动

  共组织开展了以“书香雅苑”为主题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217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近13万人。

  1、开展“红读”系列活动。全年在我区43所中心校和3所打工子弟学校中,组织开展了系列题材鲜明的活动,10000人参与。

  2、开展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举办了学龄前及低幼儿童阅读启蒙活动“春风的形状”少儿手指画活动、春节插花艺术课堂等,仅节假日活动参与活动人数就达到6000人以上。

  3、阅读推广活动。邀请知名作家走进图书馆,和读者近距离交流关于阅读方法和技巧、探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辩证思想。

  4、科普知识进校园。以“走进宇宙分享阅读”为主题,邀请__天文馆“科普大篷车”、自然博物馆“中生代王者归来”流动科普车到我区各中心校,为孩子们进行了演示了椎体上滚、菲涅乐透镜等科普仪器,展示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陨石探险之旅”等科普展板,共有766余名小学生参加。

  三、资源储备,数字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建立公共文化数字管理平台、数字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三个平台,实现了对全区21个乡镇(街道)的数字文化管理与互通互联,实现了艺术学堂、报告会、启航剧场、梦想剧场的网上预约,并推出每周一歌、每周一诗、每周一书等,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丰富、更便利的定制化文化服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按照“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受益”原则,我镇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深入贯彻落实全民读书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明风尚,为全面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基本情况

  全民读书活动组织健全,逐层深入,落实到位,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承办、媒体宣传、全民参与、资源整合、上下联动、左右推进”的全民读书活动举办网络体系。辅之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寓教于乐,极大地提高了我镇全体机关干部的读书兴趣与读书积极性。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1、开展专项主题读书活动,大力营造活动氛围。我镇及时向各镇直单位、部门、党支部等印发全民读书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悬挂、书写活动标语。利用本地论坛,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文字稿、图片等形式,介绍、宣传和展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多方面引导广大网民积极投身到全民读书活动中来。

  2、“全民读书进机关”系列读书活动。由镇党政综合办、镇纪委、镇档案室牵头,开展读书活动,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3、“全民读书进学校”系列读书活动。围绕“健康成长”主题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推进青少年读书基地建设。

  4、“全民读书进村组”系列读书活动。由镇文化站牵头,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平台,围绕“读书致富,改变生活”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并与“争创优秀农家书屋,争当优秀管理员”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农家书屋”长效运行机制。

  5、“全民读书进家庭”系列读书活动。由镇妇联牵头,围绕“相伴相亲,和谐家庭”主题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活动体会及成效

  全民读书系列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要使“全民读书”活动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1、坚持自觉参与。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参与,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读书乐趣,让读书成为习惯,不断武装头

  脑,增强才干,规范言行,提高素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活动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带头读书,形成领导带干部、党员带群众、机关带社会的良好局面。

  3、坚持资源整合。统筹整合全镇各类读书活动,广泛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努力形成广大人民自觉参与、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形成一个持久性的、基础性的文化活动载体和品牌,确保全民读书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坚持常抓不懈。读书活动重在深入,贵在坚持。要把活动作为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创新活动内容,积极探索和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读书活动。

  通过此次全民读书活动的举行,广大干部群众在学风上有了新转变、观念上有了新突破、文明素质上有了新提高、工作上有了新成效,成为大力推进镇建设的有效载体。

  为响应上级号召,充分发挥社区图书室的作用,激发社区群众的读书热情,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兴起热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龙兴社区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

  一是在全体社区居民当中大力宣传,并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内容以及活动的原则,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开展好各项活动

  向社区群众发出倡议,号召每人读一本好书。通过广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群众读书、爱书,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开展了开展优秀图书推荐活动,社区图书室对到室读者进行读书宣传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引导广大群众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图书室资源的利用率。主要针对社区青少年群体,开展了一次赠书活动,提高青少年的读书热情和质量。

  三、活动效果

  通过组织全民阅读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社区居民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社区图书室作用,引导群众读书、爱书,社区群众口碑相传,陆续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群众参加了各种活动,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图书室资源的利用率,在社区营造出了“以求知为荣,以读书为乐”的良好氛围,为群众献上了精彩的文化活动,让全民读书结出了丰收的硕果。

篇十四: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P>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提升文化精准服

  务的路径研究

  作者:李艳春来源:《兰台内外》2021年第31期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措施,是推动人们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主要涉及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几种形式,其中文化振兴属于核心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公益性服务机构,在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差距、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增强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服务效果、寻找更多服务路径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提出几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精准服务路径建议,旨在为增强图书馆文化服务精准化程度、科学化程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服务;措施

  本文以乡村振兴作为研究背景,目的在于探索最佳的图书馆文化精准服务路径,在合理探究服务路径的同时增强文化服务效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提升,新的经济社会不平衡发展问题涌现出来,表现为城市繁荣、乡村衰败的状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层面,多数农民在城市化加快并且乡村经济解体的环境背景下,难以寻找自身精神领域的归宿,对乡村文化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乡村文化振兴并非单纯是重新建设乡村的文化,而是要将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利用有效性的文化振兴方式,满足农民群体的多元性文化需求,维护其文化权益,创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精神与理想,使得农民群体形成较高的文化觉悟,增强思想与文化素养,成为有思想懂文化的新型农民。从本质层面来讲,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能够带领农民群众积极营造健康的乡村文化环境,改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与文化品质,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更有成就感、更有自信心,而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优化路径,提供精准性的服务,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一、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内涵分析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服务,重在“精准”,贵在“精准”。图书馆精准服务,指的就是准确合理,因地制宜提供服务,传统的普通服务具有推送性的特点,精准服务具有“点菜式”的特征,准确性较强,在具体的精准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主要就是,精准性的识别配置推送和反馈。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将传统服务形式作为基础,为用户群体提供特定专业性、个性化的推送服务,可以将市场营销作为切入点,制定完善的精准营销方案、计划,为用户群体推送针对性的文献信息内容,真正意义上将村民读者的需求和个性化特点作为需求导向,合理配置资源,精准服务。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相比,精准服务强调分析读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不

  再重点关注共性的需求,在精准性选择合理渠道推送并及时性服务的情况下,增强读者的满意度。从本质层面来讲,要想实现精准服务的目的,就要先准确分析判断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情况,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或是实证分析的方式等,一对一判断每一位读者的实际情况,尤其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准确全面挖掘每位读者的需求信息、个性化信息阅读需求信息等,增强分析判断的精确度,更好地借助先进技术制定完善的精准服务流程与方案计划。例如,使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分析每位读者的“数字化足迹”,针对性挖掘读者的借阅数据信息、时间数据信息、访问方向数据信息等,准确了解每位读者的偏好特点针对性进行服务。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服务的价值

  1.充分保证农民的文化权利

  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农民提供精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农民的文化权利,满足其个性化、基本性的文化需求,有效解决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文化需求与发展形式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和短板,实现公益性、免費性、自由性、开放性、平等性服务的目的,促进文化供给的覆盖面和共享度,使农村区域中无论是何种群体、地位、民族都可以享受精准性的文化服务,公平获取各类信息,维护农村社会的公正、和谐。图书馆在精准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将原本覆盖在城市的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平台等,根据乡村振兴的需求进行延伸,使其扩展到基层区域,为农民获取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文化服务提供保障。

  2.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乡村文化记忆对乡村特征产生直接影响,全面进行乡村领域中特有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保护,并将其和现代文化之间有效融合,是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过程中必要的措施,尤其是在精准服务的过程中,全面保护乡村古建筑文化、特色文化、美术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与节庆文化,是传承并且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对地域文化进行现代化升级的主要措施。公共图书馆在精准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对优势文化资源的整合处理,建设特色性的乡村文化产业,发挥农村领域原本的生态文化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优势、非物质文化等,不仅可以增强服务的精准性水平,还能带领农民借助传统优秀的工艺技术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进步,是增强乡村文化振兴效果的基础保障,也是提升整体乡村振兴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提升文化精准服务的路径优化

  1.从乡村振兴规划层面提供基础保障

  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发挥图书馆的精准服务作用,就应将其融入到规划层面中,提供基础性的保障,达到双赢的目的。(1)乡村文化振兴的规划工作领域中,应重点关

  注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服务地位,在规划项目中引导图书馆积极建设农村区域的文化大院基础设施、农家书屋基础设施等,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满足其文化权利需求。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公共图书馆的农村精准服务的文化大院建设与农家书屋建设等融入到战略规划层面,借助精准性服务形式,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水平,同时还能在振兴战略的支持下,促使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的有效落实,最终获得共赢的局面。(2)在制定规划方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图书馆计算机、桌椅与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还需保证软件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利用规划政策的支持使图书馆服务向着多元化方向进步,不仅能够为农民提供现场区域的书籍、阅览场地,还能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增加电子资源的供应,按照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农民设置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书刊与文献电子商务书刊文献、服务行业书刊文献等,满足农民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需求,增强图书馆服务的精准性和多元性,借助各类专业知识服务方式,促使农民生产能力、专业能力、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拓宽农民的服务需求表达渠道

  农民服务需求的表达是图书馆精准性提供服务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了解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农民对于不同文化的需求特点和情况,才能为图书馆开展精准服务,提供基础性的依据和方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拓宽农民在文化需求方面的表达渠道,便于图书馆注重完善的精准服务计划方案。(1)重点引导农民群众表达自身的需求,建议图书馆在服务的工作领域中,及时发现农村区域文化人才,重点性的进行培养,使其可以主动将自身的文化诉求表达出来,在文化人才表达自身需求的同时,带领其他的农民群体按照自身的情况表达对图书馆服务方面的需求,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和引领作用,同时还需注意尊重所有农民群众文化选择的权利,能确保更为有效的利用各类文化资源。(2)创建完善的农民文化需求表达体系,明确各级部门和各级人员需要配合的工作要求,发挥基层区政府部门、县级、乡级人大和村集体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相互配合与支持的情况下协同为农民提供表达自身文化需求意愿的服务,遵循从下到上的表达原则,使得图书馆可以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全面收集和掌握农民的文化需求特点,便于制定精确性的服务方案。(3)乡村区域建设文化站基础设施,对于文化站而言主要承担着农民文化需求调查职能、教育职能和引导职能,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对基层领域进行全面的指导,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助进行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居民的信息服务诉求,为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服务提供全面的沟通保障。

  3.积极采用数字化技术

  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采用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属于重点的工作措施,能够为精准服务、公平服务、无差异性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的精准服务需求,积极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1)创建线上平台与线下实际相互整合的文献信息共享系统,为农村群众提供较为优质性的服务,便于公共图书馆借助先进的技术增强精准服务效果。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先进的

  数字化技术等,收集整合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创建菜单式推送服务模式、订单式服务模式,使得供给和需求之间相互对接。从实际情况而言,目前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已经开始利用线上平台与线下相互整合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获取。例如,在线上平台农民可以选择预约的书籍或是选择继续借阅的模式,图书馆在线上平台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可以利用线下进行资源的配送和流通。(2)目前部分农村区域的农家书院或是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缺乏良好的线上与线下相互整合的精准服务模式。因此,在相关领域中,公共图书馆应重点建设网络信息系统与数字化系统,拓展业务平台和业务渠道,为农民提供更为便利的线上服务,使得农民群众可以在线上平台中选择自身需要的服务,或是提出服务需求,图书馆按照实际情况执行精准服务工作。

  4.设置总、分图书馆的机制

  当前我国在公共图书馆法律制度与相应的总分馆制建设意见方面已经提出了县级图书馆进行总、分制建设的具体方向和要求,成为增强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提升精准服务效果的基础模式。因此,建议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服务工作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当地区域的具体状况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总分馆的工作机制。(1)总分馆建设的过程中集中化执行资源采购工作、编目工作、配送工作、借还管理工作等,总馆实现分馆和农村区域服务站点的业务指导目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组织管理的密切性,打通文献资源与书籍资源共享的渠道,充分展现专业人才的各方面优势,增强基层技术应用质量,使得各项精准服务都能彻底落实,更好将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区域,使得原本处于信息弱势的农民群体更好地享有公平性服务、免费性服务、无差别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从根本上提升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图书馆精准服务水平。(2)总分馆机制服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提升社会服务效果,建议政府部门予以一定的重视和认可,按照总分馆机制的落实需求提供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形成总分馆制度建设的经费保障与人才保障。同时还需结合总分馆机制的应用需求,获得更多经费培养相应的文化服务人才,切实结合精准服务的工作要求、乡村文化振兴发展需求等,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证人才符合标准,促使精准服务工作高效化实施。

  5.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采用总分馆机制,无论是初期建设还是后续的运营都需要充足资金保障,如若单纯凭借政府部门财政支持、图书馆本身的力量,很难保证资金的充足性,对后续的运营、精准服务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图书馆应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与社会资本之间相互合作,投入充足社会资金的情况下提升总分馆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增强精准服务人才建设效果。(1)重点吸纳各个层面的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本相互合作,如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投入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资金,图书馆就可以在农村区域为企业设置机械产品信息介绍、宣传的空间,通过宣传的方式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同时获得更多精准服务的资金。(2)建设具备公益性与市场属性的精准服务项目,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增加总分馆建设经费的数量,促使后续运营工作的有序性执行。在此期间建议政府部门加大重视度,对于

  投入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运营资金的企业,提供税务优惠等,增强企业投资的积极度。(3)在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的过程中,还应强化各类宣传工作力度,利用有效性、规范性的宣传措施,获得更多社会资本、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机构的支持,促使各项精准服务工作的良好开展和全面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的过程中,乡村文化振兴受到广泛重视,是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手段,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增强服务效果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还能从本质上增强乡村振兴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结合乡村文化振兴的需求,探索最佳的精准服务路径,在自身的工作中创建农民服务需求表达渠道,争取政府的支持将精准服务与规划层面相互整合,积极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总分管的建设机制,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增加不同精准服务模式的建设保障和运营保障,确保自身精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实施。

  参考文献:

  [1]侯雪婷,杨志萍,陆颖.基于SWOT分析的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战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

  [2]朱国萍.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及实现路径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

  [3]汤玲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服务及实现机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0

  [4]郭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精准服务及实现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

  [5]吴迪,赵昭,郭巧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及实现机制研究[J].神州,2021

  [6]叶勤.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貧服务机制研究——以马鞍山市数字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2019

  [7]李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及实现机制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篇十五: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P>  “参观见学拓视野交流学习促提高”

  乡村振兴参观学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考察XX县XX镇、XX镇的扶贫工作成果,通过参观学习,和当地党员干部一起了解当地的扶贫发展历程、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通过考察,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和思路,并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对汪家村实际规划产生实质影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地探究性学习,成为有深度有反思的学习活动。二、活动目标:

  1、带领乡村振兴驻村组、村两委、小组长、党员群众前往XX镇参观乡村生态博物馆,感受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富有特色的装饰、服务项目。

  2、考察XX县XX镇幸福公社的建设思路。3、通过参观访问,引导考察组观察、积累乡村振兴经验。三、活动组织主办:三岔街道汪家村承办:成都东部新区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四、活动安排:1、活动时间:2021年9月5日。2、活动地点:XX县XX镇、XX镇3、出行方式:大巴车。

  4、到达目的地后安排:(1)参观XX县XX镇“村”(2)参观XX县XX镇的幸福公社根据参观和讨论的情况,与当地乡村振兴负责干部共同交流。小结参观活动,并组织返程,整理活动记录,撰写简报。五、应急预案为强化本次活动管理,确保随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时应对活动中的突发事件,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1、提前联系和对接当地乡村振兴工作领导。2、出发及返程前应清点人数,并提醒大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管理规章制度,时刻保护自己人身及财产安全,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安全预防。3、出行前一天了解天气情况,承办方的工作人员应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准备相应的常规应急药品和物资如晕车药、止泻药、感冒药及矿泉水等。4、参加活动人员在旅行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应急车,视轻重送往就近医院,并立即组织抢救。5、参加活动的人员应保持联系方式顺畅,工作人员定期清点人数,如发现有人员走失,应立即手机联系,如因信号或其他原因无法找到,立即组织人员就地寻找。

  “参观见学拓视野交流学习促提高”乡村振兴参观学习活动费用清单

  序号

  栏目

  1社工经费

  预算支出明细内容

  人*40元

  金额(元)0

  2活动物资采购矿泉水,应急药品条

  0

  3午餐费用

  元/人*人

  0

  元*1车(1辆42座大

  4来回交通费巴车,包括往返、过路费

  0

  及油费)

  5导游

  人

  0

  6保险费

  团体险及个人保险

  0

  7管理费

  0

  合计:0000元(大写:元整)

  经费使用其他说明:

  备注

  XX公司2022年4月8日

篇十六: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P>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推动公共图书馆高

  质量发展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伟大部署,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我党工作重心的重要实践。本文讨论了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才能高质量的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并结合了我党“十四五”规划下的“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教育部将图书馆建设为总分馆体系,将农家小书屋纳入到统筹发展策略中,扬长避短,以此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乡村文化振兴

  引言:如同甘谷县图书馆推进的惠民文化工程,建立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不断创新图书馆建设的思路和方式,可以将各乡镇、农村的农家书屋纳入到统筹发展的规划中,缓解农家小书屋“单打独斗”的局面。积极的响应新发展格局的号召,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甘谷县公共图书馆在农村中进行的各项文化服务推广到全国。

  一、县级图书馆的目标任务

  (一)以总分馆体系为建设基础,坚持主馆的主导,并不断加强分馆的推进

  县级的图书馆是地方最重要的文化基地,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和为县级文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我国可以推行以县级图书馆为总图书馆,以乡镇级的文化站为分图书馆,以村级的农家小书屋为文化服务点,以流动的图书车为总分馆支援服务网,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图书馆总分馆运营保障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全县的文化服务体系,使农家小书屋、乡镇级文化站和县级的图书馆的资源实现互联互通[1]。

  (二)以总分图书馆体系为总抓手,农家小书屋为依托,延伸文化服务策略

  要想让县级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更好的为当地居民的文化发展服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更好的发挥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应思考当前的体系建设。我国可以效仿甘谷县推进的惠民文化工程,建立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的总馆为主导,统一管理一切出版物,对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保证书籍的定期流动,保证满足居民文化需要。可以利用“新型”的订单式服务模式,以此来推动各地县级区域公共阅读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乡镇级的分馆负责提供场地、开展与图书相关的活动,并配合总管,完成管理服务活动。

  二、完善农家小书屋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体系

  农家小书屋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方便农民读者查找各种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共享文化的成果。农家小书屋的推行,不仅可以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更加巩固,满足大家对文化的需求,还可以缩减城乡的文化差异,避免文化的两极分化。按照县级图书馆总分馆的体系,由县级图书馆统筹,乡镇级的文化站进行配合,共同指导和监督农家小书屋的运行工作。在农家小书屋的运行过程中,要做到选好书、用好书。

  (二)选好农家小书屋的管理队伍

  农家小书屋的图书是属于国家出钱投资的、交给全体公民使用的公共财产,因此,要保证公共财产的合理运用。以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为基点,不断推动文化的共建[2]。同时,要保障农村小书屋书籍的配备和补充,做到书籍资料的实事求是,不能使用老式的“一个书谱摊到底”原则。推荐有一定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好、具有奉献意识、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并热心公益奉献事业的人来担任农家小书屋的管理员。

  (三)不断进行业务培训,实现村民精准服务

  县级的图书馆要对农家小书屋管理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不断提高书屋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大众的意识,使农家小书屋的管理在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合理化的轨道上运行。同时,要注意的是

  在更换补充书籍时,要将受大家喜欢和能够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书籍摆放在能被人们一眼看到的地方。此外还要加深对电子出版物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建立健全和完善电子咨询平台,并教会村民使用。对那些利用率不高的小书屋,要及时的寻找原因,作出适当的调整。

  三、充分发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优势,不断巩固农家书屋的前沿阵地功能

  (一)将农家小书屋创设为文化和思想的宣传阵地,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

  模仿甘谷县的图书馆“以书为媒,情系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借助农家小书屋的推动作用,在文化振兴的背景下,确保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果,保证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能够齐头并进、共同进步。不断创新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式方法,不断弘扬社会的正气,增加乡村的文化气息,使乡村氛围更加安定和谐。用好管理政策,积极的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的认识“村规民约”在精神文化建设领域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大力宣传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相关的主题讲座,增强农民大众的法律意识,积极的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办事。利用德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和思想品德建设,不断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风俗文化,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培养人民爱国爱党、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勇于奉献的精神,将管理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和谐的社风、文明的乡风,使乡村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二)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第一,丰富居民的阅读活动,努力提倡全民阅读。充分发挥乡镇级分管的职能,将阅读活动纳入到文化教育活动中,在文化日等特殊时间,展开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倡导全民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3]。

  第二,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总抓手,县级图书馆的总馆要积极主动的联系相关部门,借助农家小书屋的形式,将文化服务活动延伸至农村各处,并不断创新服务的形式,不断拓展农家小

  书屋阅读活动的组织方式,结合戏曲,秧歌等活动,挖掘文化的内涵,努力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不断宣传理想信念文化,以此来感染乡风民情。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物质条件方面的贫穷,但本质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贫穷,如社会文化底蕴、村民上进心和眼界等。我国应努力把农村小书屋营造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节点,将其创设为文化的宣传基地,让百姓明白知识就是力量,可以利用文化知识来改变贫困的现状,开辟乡村文化的新篇章。

  (三)努力成为公益性公共服务机构强有力的支撑

  在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运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资源的优势,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参加各项文化活动,共享共公图书资源,能够读的懂书看的懂报。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保证我国的劳务输出,并使其达到增收致富的效果。作为县级图书馆,要充分的发挥自身总馆的优势,努力结合农家小书屋思想阵地的优势,做到精准宣传就业扶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做到精准脱贫。脱贫并不单单指物质脱贫,更是指精神脱贫[4]。

  因此,我国应努力补齐文化短板,缩小城乡、东西文化差异,努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强有力的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也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入人心。

  结语:依靠图书馆总分馆的管理体系,实现我国政策方针的层层传递。我国可以借助农家小书屋的作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在植树节、环保日、世界读书日等特殊的节日,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人民大众养成读好书、好读书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满足群众对美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期盼,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祝平.强化县域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实践研究:以河南滑县文化发展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8(2):68-73

  [2]何彤昕.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振兴的路径研究:以平度市村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8)205-206.

  [3]李丹,申晓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侧记(下)[J]图书馆建设2018(2):4-1628

  [4]任闽华,江西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现状与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9(5):50-54.

篇十七: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P>  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作者:孙长更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3期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战略目标是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图书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可以发挥巨大的文化引领和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各级各类图书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可以发挥的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将从八个方面提出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键词:图书馆;乡村振兴战略;数字资源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乡村全面振兴,是这一战略的方向和目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无疑成为乡村振兴题中要义,并贯穿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2]。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室)、企业图书馆(室)、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有义务也有责任完善服务网络、改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

  二、概论

  目前,专家学者发表了不少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研究成果,如果根据图书馆的性质大致可以分成三个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研究;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研究;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研究。笔者认为,乡村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应当从文化视角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分析,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充分认识,分析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乡村图书馆开展精准服务的着力点,以及目前各种类型图书馆开展精准服务的现状和相互之前的关系。同时,乡村图书馆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前沿文化服务中心,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辐射带动乡村图书馆方面的现状也需要进行客观分析。图书馆精准服务并非新的服务类型,而是基于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原有服务进行提质增效,以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可以有多种方法路径:一是建设乡村图书馆、开展文化下乡,搞传统书籍的资源建设;二是发挥社交媒体功能,传播“三农”信息和政策;三是开办农业讲习所,通过基层培训提升农民技能学习;四是打造乡村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延伸服务链条;五是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加工;六是建设数字资源平台,让百姓以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获取知识;

  七是举办寓教于乐的活动和拓展娱乐功能,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文化空间;八是结合乡村产业,建设量身订制的产业智库。

  三、路径分析

  (一)文化下鄉

  乡村图书馆是在农村开展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一间优秀的农家书屋可以成为联络城乡的文化纽带,拓宽读者的视野。乡村文化的建设可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压缩宗教在农村的生长蔓延空间。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地缘等原因或许没有建设乡村图书馆,在这些地区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甚至企业图书馆积极地去开展送书下乡、农村讲学、摄影图片展、有奖猜灯谜、你读书我买单等活动,为农村群众献上各式各样的文化大餐。

  (二)社交传播

  在当今的社交传播时代,信息的发散性更强。如果把社交网络诞生之前的人际信息传播效应简言为“一传十,十传百”,那么在如今的社交网络传播时代,这种效应至少是“一传百,百传万”。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性传播的时代,乡村图书馆要占据主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制高点,牢牢占据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曝光率。

  对于农村群众而言,许多政策性文件、法律性文件、“三农”政策信息需要以直白通俗的语言进行普及,而这更加离不开乡村图书馆的社交传播功能。

  (三)农业讲习

  新时代的农业讲习所是培养知识型农民、改变农村种养殖观念、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先“讲”再“习”、边“讲”边“习”、以“讲”促“习”等“讲习”活动,到一线开展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讲习培训,提高群众知识技能和自我发展意识。广大群众思想头脑得到武装、内生动力得到激发、致富本领得到增强、文明素养得到提高,为最终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能力保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创造了条件[3]。乡村图书馆可以作为农业讲习所的承办主体,定期开展讲习,培训农民。农业、林业、牧业类高校图书馆在开办农业讲习方面更具优势,可以组织校内专家定期深入农村开展农业讲习,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提升、帮助农民增收。

  (四)乡村IC

  IC是InformationCommons的简称,即信息共享空间。乡村版的信息共享空间,顾名思义就是把信息共享空间因地制宜地移植到乡村图书馆中,把乡村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即文化空间、学习空间、多媒体空间、会议空间、观影空间、创新空间等的集合体,通过

  功能的拓展、服务链的延伸,吸引广大农村群众的到来。乡村IC的构建更多的是需要当地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以及行政部门进行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资源划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IC既可以成为文化建设的亮点、景点,又可以通过乡村IC功能的发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

  (五)输出文化

  大众往往把农村当成文化弱势地带,而事实上,广大的农村地区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古建筑、手工艺、戏曲等亟待挖掘和保护的特色资源。农村不但需要接受文化,还可以输出文化。农民群众由于受到文化知识程度的局限,不太懂得将这些文化进行总结、包装、传播的方法。那么,乡村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就应该结合起来,主动去收集挖掘这些文化,进行整理、保护、传播,利用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高校里丰富的学科和专业优势,让优秀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六)数字资源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经历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再到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乡村图书馆的构建也要注重数字化,加大数字资源在乡村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当中的比重。这就需要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以及企业图书馆给予乡村图书馆更多的帮助,把更多数字化资源、信息设备向农村进行捐助,让农民群众获得更多喜闻乐见的视频类、虚拟现实类、声乐类优秀资源。当然,农村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在乡村图书馆的主导下借助数字资源的形式进行传播和输出,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品位。

推荐访问:图书馆与乡村振兴的活动方案 振兴 乡村 活动方案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