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2022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5-11 20:14:4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3篇

【篇1】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李大钊是我们青少年的榜样,每一个共青团员都应该向他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刻苦钻研,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是XX精心编辑的李大钊纪念馆参观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国基未固铁肩担,猛士一愤挽狂澜。
  百制抢攘心忧惕,妙手神思撼大难。
  少读经史通今古,法政留名早稻田。
  晨钟暮鼓惊寰宇,史册彪炳新青年。
  五四呐喊残梦碎,建党维新敌胆寒。
  共产信念坚胜铁,民主宪政心如磐。
  无奈吮血豺狼恶,金戈铁马终不还。
  渤海翻作掀天浪,滦水含悲低不前。
  抚念先贤伤心处,掩卷长叹泪潸然。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XX年8月2日,值建党94周年之际,门头沟区医院行政党支部、后勤党支部以及医技联合党支部党员40余人来到了河北乐亭李大钊同志纪念馆,重温革命历程,学习先烈革命精神。
  刚踏入纪念馆,迎头就看到了八根柱子,讲解员讲述到八根柱子分别代表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八大功绩,分别为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踏着38个台阶步入展馆,38个台阶,38年青春岁月,全部无私地奉献给革命事业。展馆分三个部分,在参观过程中,党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仔细观看每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展品,感受着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坦荡的气节胸怀及坎坷多难的一生。
  参观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生活在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遗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不竭的思想动力,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把大钊精神在工作中付诸实践,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质职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让我们以李大钊的一段话自勉吧:“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李大钊理论研究社共青团员们来到唐山乐亭县,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带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漂亮的姐姐,她用温柔的声音向我们介绍了李大钊平生的光荣事迹。
  此次参观让我感触良多,“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在网上已经有很多了,这里就谈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吧。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李大钊少年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李大钊,必然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国势之危迫”,当即立志要“挽救民族”于危难!这个远大抱负当然是出自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包含青春年少的一腔热血。他明白欲达理想仅靠胸怀大志是远远不够的,非深研法治政理不可。1907至1916共9年时间,李大钊分别在天津和日本潜心学习、探求能够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为他之后在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7岁那年,青年李大钊以文章为载体,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爱国青年,抨击军阀统治和封建思想,号召青年为创造理想中华而奋斗。28岁的李大钊经过艰难探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之下,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他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来,并且积极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他知道救国救民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业,需要唤醒更多的人,需要受剥削受压迫阶级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几代人付出生命的代价。29岁的李大钊受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兼任北京五所大学的教授,一个青年成为了青年人的导师。毛泽东同志当时就曾在李大钊手下工作过,很快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31岁时,李大钊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与陈独秀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他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和所有党员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33-35岁间,李大钊与孙中山共同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十分关注军事策化的研究和军事力量的培养,对于北伐战争给以了有力的策应。北洋军阀十分畏惧这股革命力量,竭力迫害李大钊。38岁那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并于4月28日实行了绞刑。他无愧于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虽然共产党人不允许搞个人崇拜,但是纵览李大钊同志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对他崇敬而仰视的心情油然而生。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并且积极实践,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将党组织发展壮大起来,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这么巨大的能量,与他9年的刻苦钻研十分不开的,更是源自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李大钊是我们青少年的榜样,每一个共青团员都应该向他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刻苦钻研,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XX年4月29日星期三,共青团北京铁路局唐山片区的优秀青年代表来到唐山乐亭县,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这次活动感触良多,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李大钊少年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李大钊,必然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国势之危迫”,当即立志要“挽救民族”于危难!这个远大抱负当然是出自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包含青春年少的一腔热血。他明白欲达理想仅靠胸怀大志是远远不够的,非深研法治政理不可。1907至1916共9年时间,李大钊分别在天津和日本潜心学习、探求能够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为他之后在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7岁那年,青年李大钊以文章为载体,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爱国青年,抨击军阀统治和封建思想,号召青年为创造理想中华而奋斗。28岁的李大钊经过艰难探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之下,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他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来,并且积极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他知道救国救民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业,需要唤醒更多的人,需要受剥削受压迫阶级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几代人付出生命的代价。29岁的李大钊受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兼任北京五所大学的教授,一个青年成为了青年人的导师。毛泽东同志当时就曾在李大钊手下工作过,很快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31岁时,李大钊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与陈独秀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他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和所有党员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33-35岁间,李大钊与孙中山共同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十分关注军事策化的研究和军事力量的培养,对于北伐战争给以了有力的策应。北洋军阀十分畏惧这股革命力量,竭力迫害李大钊。38岁那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并于4月28日实行了绞刑。他无愧于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虽然共产党人不允许搞个人崇拜,但是纵览李大钊同志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对他崇敬而仰视的心情油然而生。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并且积极实践,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将党组织发展壮大起来,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这么巨大的能量,与他9年的刻苦钻研十分不开的,更是源自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李大钊同志是我们的榜样,每一个共青团员都应该向他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刻苦钻研,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2014年8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党委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

  会址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向世人展示出历史的厚重。走进会址大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我们的共产党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我作为新时代的晚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一定要立足企业的本职岗位,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加入中共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8月6日下午,集团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追溯了红色经典。在这里,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双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览厅,里面摆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其中在我们身处的地方便有一件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便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展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复原了当时的情形: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个个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巨舟,从这一刻起航。

历史仿佛就展现在眼前。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面对强大的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居然宣布他们要改天换地,获得中国的万里江山……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他们克服了千难万险,写下了人间的一个神话,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更进一步体会到一句名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党从无到有,历经艰难曲折。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进行解放斗争,开始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程,开创了新中国现代化的脚步,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如今,接过他们手中的使命,我们担负起的,不是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走出展览厅,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
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这次参观活动使我更加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为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篇3】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一直以来都想找机会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就在这时候我的公司步长药业给了我这次机会,公司举行集体参观活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进喜铁人纪念馆!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两侧一边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另一面写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事迹!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反思,浏览这些事迹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之后又看到了全国宣扬铁人精神,也看到了大庆油田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看到今天的大庆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代时代相传承的,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学习铁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在工作之中遇到在大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努力完成坚决不退缩,要印证铁人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学习的他的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不断的钻研观察我的目标客户的喜好与需求,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利益,也要学习铁人不断的自我挑战,制定有效的计划努力完成!
公司已经分配给我指定的工作地点,一定不辜负公司对我的期望,

也不辜负自己!时刻想着铁人的工作态度与热情【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

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编辑本段教学示例看了《虎门销烟》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

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编辑本段范文
观《长江7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

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