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内容:《动物保护色》教学设计(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 活动内容:《动物保护色》
领域:大班
班级:科学
教材分析:
《动物保护色》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上)主题三“拥抱秋天”中的一节认知类科学活动。幼儿对动物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但对动物的认知比较零散,关于“动物保护色”的直接经验更是不多。《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动物遇险躲避”“比眼力”“帮助小动物隐藏”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细心观察,讨论、交流动物身上不同的皮肤颜色、花纹、形状的保护功能。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动物自我保护办法”的愿望。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游戏体验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阶段的认知和学习具有综合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所以本次活动采用“小动物遇险躲避”“帮助小动物隐藏”的情境贯穿。通过鼓励幼儿帮小动物躲避危险、发现隐藏的小动物等环节,让幼儿置身于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幼儿在“帮小动物隐藏”的游戏模拟中,又将自己的新经验进行了整理与应用。
2.启发提问,有效互动中提升幼儿的新经验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在活动中,我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如:“老鹰来了,小动物们会怎么保护自己?”“你发现了什么动物?是怎样发现的?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分享中,拓展新经验。
3.运用课件,直观感知中将活动重难点具体形象化 “发现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条纹与周围环境的相似,能快速分辨出隐藏的动物”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尽管幼儿对动物非常感兴趣,对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对保护色的隐藏作用以及如何隐藏还比较模糊。因此,我将这些信息用课件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幼儿通过认真观察,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达成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了解保护色的隐藏作用。
2.发现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条纹与周围环境的相似,能快速分辨出隐藏的动物,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自我保护办法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投放有关动物保护的书籍、家长和幼儿交流关于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
2.物质准备:课件、隐藏图、动物操作卡、变色龙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幼儿兴趣,初步感知保护色的作用。
以“动物遇险”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动物会用什么样的办法避开危险。
(1)提问:森林里要举行音乐节了,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 (2)提问:老鹰来了,小动物们会怎么保护自己? 小结:动物身上的颜色和周围环境一致,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是用来隐敝、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二、玩游戏“比眼力” 感受保护色的特点和神奇。
1.出示课件,组织游戏“比眼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享交流自己找到的动物。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动物?是怎样发现的?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说出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花纹与环境相似的特点,理解隐藏的含义。
小结:动物的保护色也是很神奇的,不仅仅是颜色的相近,他们的花纹、形状也和周围的环境十分的相像,动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非常强。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 3.播放变色龙视频,感知变色龙随环境变化改变自身颜色的本领。
三、创设“小动物藏起来”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运用保护色的方法解决问题。
1.创设“小动物藏起来”的情境,请幼儿观察自己选择的动物特点,思考把动物隐藏到什么地方最安?教师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进行讲评。
2.小动物可以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人类可不可以学着小动物也用保护色的办法保护自己?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3.引导幼儿说说动物还可以怎样保护自己? 小结:动物们除了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外,还可以用切尾、喷墨等方法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小动物们还有很多保护自己的办法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搜集资料,回幼儿园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