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差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差异教学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 2022-10-14 18:05: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差异教学实践探索,供大家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差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差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 年 9 月起,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进入到实施阶段。采取"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微课资源为支架的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体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主题词:信息技术 差异教学 个性发展

 一、课题的来源

 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于 2022 年 9 月在全市推开,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为普通高中必修课,"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在课改背景下,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立足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确是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

 二、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差异的调查分析

 2022 年 9 月对我校高一年级 64 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差异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高一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希望从活跃的课堂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但由于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个人喜好、认知能力等不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差异较大;学生希

 望评价方式应更加多样化、综合化。

 三、 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的研究过程

 (一)

 制订差异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差异测查的结果,制订差异教学的策略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积极开展项目教学,充分发挥微课等教学资源的作用,对于"低发展层"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中的个别化辅导提高其学习效果,采用项目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对于"中、高发展层"的学生,采取提高要求,拓展延伸等方法,促进其个性发展。

 (二)针对认知水平较低、能力较差学生的差异教学策略的实践

 1、充分发挥微课等教学资源的优势

 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辅助者,是学习资源提供者。微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案例:《程序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背景分析:本章为必修模块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掌握 Python语言的基本知识,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并运用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结构,提高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系列微课,使学生(尤其低发展层学生)在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微课制作:以《分支结构》一节为例,微课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

 识与技能维度:

 知道程序的分支结构,了解分支结构的逻辑与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维度:

 掌握用分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

 激发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培养计算思维的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导入

  2、肥胖的监测方法(利用多功能电子秤称量体重)。

 3、多功能电子秤测量并计算出 BMI 指数。

 1、展示 PPT 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制作称量体重的视频,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3、引导学生关注测量的 BMI 指数,引发认知冲突,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课主题。

 情景教学

 多媒体课件,视频加工剪辑

 90s

 学习新知

 1、展示 PPT 课件。

 2、分析、解释涉及到的知识点。

 明确原理

 多媒体课件

 35s

 实践探究

  1、分析问题。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需求。

 2、根据分析结果,引出分支结构。

 3、分支结构基本格式和流程图。

 4、Python 分支结构编写 BMI 指数计算器参考代码。

 5、运行调试

 布置任务:制作 BMI 指数计算器。

 1、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展示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2、强调分支结构的特性(有选择地执行)

 3、解释分支结构的逻辑,强调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

 4、展示代码,引导学生编写程序格式规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渗透计算思维的理念。

 5、展示运行调试程学的方法。

 从分析问题到程序调试全过程展示,为学生树立标杆

 多媒体课件,视频加工剪辑,Python 程序设计

 150s

 总结梳理

 1、本课核心内容

 1、展示本课核心内容

 强调重点

 多媒体课件

 15s

 布置作业

 1、布置思考:进一步完善 BMI 指数计算器,能够对"超重"、"正常"、"低体重"进行判断。

 1、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为后续课程进行铺垫

 引发认知冲突

 多媒体课件

 23s

  2. 学习途径多样化

 "低发展层"学生往往学习途径单一,遇到了问题只能求助老师,实现学习途径的多样化,对"低发展层"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与同学交流、讨论,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此种方式,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习讨论学习"的模式对"低发展层"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有益的推动动作。

 (四)针对认知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差异教学策略的实践

 1. 合理分层,促进"高发展层"学生的个性发展

 案例:《计算机与问题求解》

 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要求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发展计算思维。由此,设计"简易红绿灯"项目教学,让学生回归问题本质。

 差异教学策略:采用任务分层法,对高发展层学生提出拓展性任务要求,借助网络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学习。

 任务分层表

 任务层级

 任务要求

 1(基础任务)

 实现红绿灯(单灯)切换

 2(提高任务)

 实现红绿灯(三灯)切换

 3(拓展任务)

 模拟仿真十字路口红绿灯(四个方向)

 2. 将学生差异变为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高发展层"学生的"模范"与"带动"作用。合作学习中,使"高发展层"学生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并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在"生生"交流中,提高参与度。此外,组建"新技术俱乐部"、积极参与竞赛等做法也为"高发展层"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 研究结论

 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测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学生间个体差异依然存在,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比实验前有显著提高;在兴趣和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参加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对自我学习满意度、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推荐访问:教学实践 差异 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差异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差异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