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中地道战》2公开课(2022年),供大家参考。
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任”,积累本课词语。
2.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的智慧。(难点)
一、学习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在阅读中结合具体语境,在词语或句子中先认读、再书写。
(2)多音字“任”出现在本课“任丘”一词中,读“rén”,“任丘”是个地名,在河北省。提醒学生,“任”字作姓氏时,也读“rén”,不能读成第四声。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将本课词语,尤其是带有生字的词语 3~5 个分为一组,用课件出示。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课件上的所有内容。
二、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2.重点指导笔画较为复杂或易错生字的书写。
(1)“侵、略、妨、陷、拐”等为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陷”字右边上面是“”,下面是“臼”。
(2)“筑、党、蔽”为上下结构,书写时上短下长。“蔽”字下部右边的“攵”不要写成“夂”。
(3)通过书写词语加强记忆。如“侵略”“修筑”等。
三、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深入把握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对分享的内容作最后梳理,明确分工。
2.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补充。
(1)“地道战资料组”分享,介绍地道战的背景。(第 1~3 自然段)
预设:
①结合地图,我了解了“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那里河道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为特殊的战略位置,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
地区之一。
②结合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扫荡。扫荡中实施所谓的“烬灭作战”,其实就是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具体讲就是不管男女老幼,把人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食不能搬走的,一律烧毁或下毒。
教师相机指导认读“侵、略、垒”等生字。
(2)“地道中生活和生产组”分享,了解地道构造之奇。(第 4 自然段) 预设:我来给大家说说地道是什么样的吧。地道的上面是庄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内部有四尺多高,大概一点三米,如果我在地道里,几乎可以直着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个“大洞”和许多“小洞”组成,能住人,也能拴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不会感到憋闷……我们小组还画了“地道构造示意图”,大家看,这是大洞,小洞,气孔…… (3)“地道战战斗组”分享,了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第 5 自然段) 预设:我们组想告诉大家,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隐蔽,二是安全。大家看(出示示意图)出口旁堆满荆棘,旁边还有“陷坑”;更重要的是,地道里还有“迷惑洞”……地道里还有“孑口”,就是只容得下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 学生分享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读词语“陷坑”“拐弯”“岔道”等。
(4)“地道战防御组”分享,了解地道如何防御敌人的破坏。(第 6 自然段) 预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对付火攻我们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我们有严严实实的吊板;对付水攻我们有枯井和暗沟…… (5)“地道战通讯联络组”分享,了解地道里信息传递的奇妙方式。(第 7 自然段) 预设:“无线电”大家都听说过,是地面发现敌情时常用的通讯方式,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线电”,我们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有趣的“有线电”传播消息……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提问、评价。
3.讨论交流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思考: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击了敌人。作者两次写到这是个奇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奇迹”的?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冀中人民特别勇敢,充满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②地道设计得精巧、合理,让敌人根本想不到,他们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摸不着头脑,我们对地面的情况却了如指掌。地道设计巧妙也是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我认为从日军在冀中地区的大扫荡可以感受到敌人的毒辣,他们所作所为令人发指,我们也看到了面对日军,人民群众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无惧。
4.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冀中的地道战》,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
板书设计:
构造奇 冀中的地道战
作用奇 防御奇 联络奇
推荐访问:冀中 地道战 公开课 《冀中的地道战》2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