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动物卵》教学设计公开课(全文完整)

《动物卵》教学设计公开课(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 2022-10-20 20:10:1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卵》教学设计公开课(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动物卵》教学设计公开课(全文完整)

 

 《 动物的卵 》

 —— 指向单元大概念“繁殖”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动物的卵》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这一单元的第六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种子的形成、种子的传播以及种子的萌发这一系列的植物繁殖概念之后,本课聚焦“动物的卵”,并以鸡蛋为载体开展学习。在学生学习“繁殖”这一单元大概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建构“繁殖”概念,笔者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活动。活动一(聚焦):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卵里面有什么,卵是怎么变成小动物的;活动二(探究):观察并解剖鸡蛋,了解鸡蛋的结构;活动三(研讨):鸡蛋的各个部分在孵化过程中承担的作用;活动四(拓展):从鸡蛋

  其它动物的卵

  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发现种皮和卵壳都起到保护作用,卵黄和子叶都起到提供营养的作用,其实它们都在为种子和卵的繁殖服务。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蜗牛的卵、鱼卵等,对鸡蛋也很熟悉,但是对于卵背后的科学道理却知之甚少。因此,笔者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概念调查,并以此为教学的起点。

 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 你记忆中的鸡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请简单清楚的画在下面并标上文字说明 (注:并把你认为可能发育成小鸡的部位用

 标出来!)

  调查结果显示:

 90%的学生都知道鸡蛋有蛋壳、蛋黄、蛋白,其中有 10%的学生知道有膜,8%的学生知道有胚,5%的学生知道气室,3%的学生知道系带。对于是哪个部分会发育成小鸡,学生的观点如下: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生前概念调查的分析,笔者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像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理解卵有相似的构造,这些结构都为卵的孵化服务。

 ●知道卵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才会发育成动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剖实验,观察了解鸡蛋的结构特点。

 ●通过集体论证和查阅资料,了解各个结构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动物的卵和植物种子的比较,感受大自然延续生命的奇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动物的卵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解剖,了解鸡蛋的结构特点。

 难点 :通过集体论证,掌握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领悟繁殖的意义。

 五、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新鲜鸡蛋,放大镜,透明小碗,镊子,碟子,记录单,纸巾。

 教师 材料 :PPT、切线笔、手机(希沃授课助手)、微视频等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聚焦(4 4 分钟)

 1.观看视频:多种动物产卵以及孵化卵的场景。

 2.视频汇报:很多动物都是靠卵来繁殖后代。

 3.达成共识:我们把靠卵繁殖的方式叫做卵生,把这些动物叫做卵生动物。

 4.质疑激趣:那卵里面是不是直接有小动物?那卵是怎么样发育成小动物的? 今天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动物的卵》,揭示课题,并明确任务观察生活中最常见的卵——鸡蛋。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多种动物产卵和孵化的场景,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引发学生思考动物的卵的一系列问题,最后聚焦卵的结构和卵孵化时的变化。

 (二)

 探索(5 15 分钟)

 1. 展示课前调查图片 ,分享 学生记忆中 的 鸡蛋 结构 。

  2. 制定 观察 方案 :

 (1)观察顺序:从外到内。工具:放大镜、镊子。

 微课视频讲解:如何通过镊子解剖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

 (2)记录要求:真实!完整!(评价标准前置)

 (3)观后思考:鸡蛋里的这些部分在小鸡发育孵化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3.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评价

 【设计意图】在观察之前先出示学生的调查表,首先是能让学生了解别人的观点,其次也是让学生关注到原来鸡蛋内部可能存在这些器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探究;在制定观察方案时,先让学生制定初步框架,教师通过微视频重点指导解剖的顺序、方法和注意事项,更加简单明了,尤其是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很清楚的发现两层膜;在记录方面,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习惯,所以通过评价标准前置,强调要真实并且完整的记录,让学生带着要求进行观察。

 (三)

 研讨(5 15 分钟)

 1. 鸡蛋的结构

 (1)汇报:选取一个小组上台汇报,从外到内汇报。汇报时首先成员之间相互补充,再小组之间互动补充。

 学生争议(预设):

 ●问题 1:是否有两层膜;解决方式:通过教师事前录制的解剖视频帮助解决。

 ●问题 2:是否有胚;解决方式:通过希沃同屏,全班一起来寻找鸡蛋的胚,确认每个小组的鸡蛋都有胚。

 (注:盛放鸡蛋的碗,必须是透明的,因为有些小组的胚可能是在下面,

  需要从碗的底部进行观察)

 (2)确认鸡蛋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3)小组修正补充自己的记录单。

 【设计意图】观察后的汇报尤其重要,所以笔者主要从三个层次来帮助学生从此岸到达彼岸。首先是小组汇报之后,组员的补充说明;其次是小组之间论证,在论证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解决学生的争议;最后通过修正记录单,帮助学生进行个体内部的概念修正。

 2. 鸡蛋各结构的作用

 (1)组内论证:并把结果记在记录单上。(注:所有想法都记录)

  (2)集体论证:讨论什么结构发育成小鸡。

 预设:学生对蛋黄、蛋清、系带和胚的作用有争议, 特别是什么结构发育成小鸡争议最大。

 (3)揭秘:动画展示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到是胚发育成小鸡。

 (4)通过阅读资料卡,了解其他结构的特点。

 (5)明确作用,达成共识:鸡蛋的各部分都为小鸡的孵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小鸡顺利繁殖下一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论证和集体论证,引导学生在“论”中推理,在“证”中建构。学生通过论证质疑什么结构会发育成小鸡,借助小鸡孵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内部结构的变化,发现是胚发育成小鸡。并通过资料阅读来解决其它器官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在科学学习时,查阅并收集资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四)拓展(6 6 分钟 )

 1.出示其它动物的卵,思考:这些动物的卵和鸡蛋有什么相似之处? 2.头脑风暴:有些动物是靠卵来繁殖后代,而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后代,那动物的卵和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3.总结发现:动植物的结构都是为了繁殖下一代做准备。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大概念是“繁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建构(卵和种子的各部分结构都是为了胚的孵化而服务,从而让生物更好地繁殖下一代)这一概念,笔者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对比活动来帮助学生。首先是对比鸡蛋和其它卵的结构,让学生发现卵都有卵壳和卵黄,分别起到保护和提供营养的作用;其次是动物对比植物(蚕豆和玉米种子),引导学生发现种子都有种皮和子叶,分别起到保护和提供营养的作用。通过“鸡蛋—动物的卵——植物的种子”这一条主线,由点到面帮助学生建构繁殖这一核心概念,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七、作业布置

 1 1 、 调查: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化成小鸡?小鸡孵化还需要什么条件?

 2 2 、 观察小鸡孵化:了解了小鸡孵化的条件,制作或购买一个孵蛋器,试着孵化小鸡,并写成观察日记。

 八、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九、 教学反思

 (一)以学情为起点 ,设计教学环节

 笔者在教学中先出示学生记忆中鸡蛋的课前调查,这个部分放在课前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回忆可能害怕出错,从而出现参照他人,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现象。其次,这样可以节约课堂的时间,可以预留更多时间观察鸡蛋并探究鸡蛋的奥秘。

 另外,在观察方案的制定中,由教师主导,主要是四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设计解剖实验的实际能力,如果勉强让孩子自己去设计,最后还是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反而使学生更有挫败感,不如直接指导学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和要求更好的观察鸡蛋的结构!

 (二)以 鸡蛋为 载体 , 探索卵的奥秘

 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部分教学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资料来了解 7 种典型的动物的卵,并观察生鸡蛋和熟鸡蛋,了解鸡蛋的结构特点,然后又要了解青蛙的孵化,再来了解鸡蛋的孵化,对鸡蛋各个结构的作用一带而过。不仅材料准备非常繁琐复杂,学生也很难形成动物的卵的各个结构是为了繁殖服务的概念,从而对动物的繁殖一知半解。所以通过思考,笔者最后确认了一个观察主体——鸡蛋,从鸡蛋——动物的卵——植物的种子形成繁殖概念的主线,由点到面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卵的结构是为了让动物顺利的繁殖下一代,让学生对动物的卵的结构和作用都有更深入的思考,并且通过动物和植物之间的比较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繁衍下一代的神奇之处,形成繁殖这一核心概念。

 (三)以 论证 为桥梁 ,建构繁殖概念

 鸡蛋鸡蛋 蛋壳 保护 膜 气室 气孔 呼吸 储存空气 蛋白 提供营养和水 系带 固定鸡蛋 胚 发育成小鸡 蛋黄 提供营养 卵 卵 卵生动物

 科学论证依赖于科学证据,在建立和评价科学主张的过程中,通过收集证据,学生澄清自己的固有认识,理清思维,修正自己在科学认识上的不足。同时,科学概念的建构需要语言的支持,学生在论证中通过对话交流,提出自己的主张,最终完整地描述科学概念,有助于形成对科学概念更加深入、准确的理解。论证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有助于排除迷思概念,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本课笔者让孩子通过观察收集证据,再通过记录单来记录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集体论证来梳理自己的想法,最后针对学生的疑惑点,用微视频来解决,使教学环节顺应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更好的建构科学概念。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公开课 完整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公开课 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