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高塔》教学设计,陈侃公开课,供大家参考。
建 建 高 塔
温州市籀园小学
陈侃 【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 ●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的“高塔”。
●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重点:探究“高塔”不易倒的秘密、并综合应用这些秘密与技术建成又高又稳的“高塔”。
教学难点:制定并通过科学的展示评价活动,让学生对稳定性的认识得到最佳的提升。
【 器材 准备】
小组:大中小三种规格的农夫山泉塑料瓶、“养乐多”瓶子三个、吸管 6 根、胶带(2m)、剪刀、米尺 教师:小组器材一份、长木板(2×0.32m)、手持对吹风、米尺、装有不同水量的三个瓶子,两个空的矿泉水瓶子。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引导识塔:埃及金字塔、西安大雁塔、北京白塔(附图片及简单资料。)
提问:这些塔已矗立在大自然中上千年了,会受到风吹雨打,他们到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够使他们屹立千年而不倒呢? (板书:上小下大(底部宽大)、上轻下重(重心低)……)
二、 高塔 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 1、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 2、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倒? 我看着都不容易倒,你怎么证明? 学生上台演示 3、如何使塑料瓶更加不容易倒? S:加水、加支架、打牢地基…… 三、 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
看来一个瓶子对同学们来说是小 Kiss,现在我把难度升级,我给你们这么多瓶子,你还能建一个又高又稳定的塔吗? 1、 出示制作材料,提出挑战:根据老师给你的温馨提醒,小组讨论,请抓紧把你们的设计用简图或符号的方式画在记录本上。
2、小组讨论设计,教师观察指导。
3、温馨提示,宣布建塔挑战时间:10 分钟。
4、小组制作高塔,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评选。
(1)介绍布展位置,组织小组按序号将高塔摆放在展示板上。
(2)通过塔高、抗风、抗倾斜的比较选出最后的冠军。
第一关:塔高大比拼:塔高≥65cm,闯入下一关。
第二关:抗风大比拼:风力作用下,不倾斜、剧烈摇晃,闯入下一关。
第三关:抗倾斜大比拼:放置木板上,慢慢倾斜,最终倒下即为冠军。
冠军代表发表获奖感言,并介绍自己设计中应用了本节课学到的哪些技术,在塔身的连接上自己还用到哪些好办法?学生作为小记者点评或质疑。
6、引导总结:要让塔更稳定、更高,塔身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是个重要地因素,同时材料和加固的科学性也同等重要。
四、重心的比较思考 思考:同样有水,为什么有些小组先倒下,有些小组后倒下?是不是水量的多少对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出示:1/3 水量的瓶子、1/2 水量的瓶子、满水的瓶子。同时倾斜,判断谁先倒下。
结论:想要高塔稳定,还要降低建筑物的重心。
五、框架铁塔与非框架铁塔的比较与思考。
播放课件:引导认识铁塔“建筑吊塔”、“高压电线塔” 、“埃菲尔铁塔” 。
T:这些铁塔和之前我们观察认识过的几种塔,它和我们之前研究的塔有什么不同吗? T:我们把这样的结构叫做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建造的塔有什么优势? S:减轻材料、抗风 T:如果我们今天的这种材料做成框架结构怎么做? 教师总结:是啊,科学家要建一个高塔,还要考虑很多很多的因素,如果我把材料送给你,你们小组重新进行改进,还能够做出更稳定的高塔吗?下节课我们进行终极决赛。
板书内容:
建 高 塔
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
稳定性好
地基深埋
材料、加固----科学 重心低 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