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听声音》教学设计(陈国伟)公开课【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平阳县鳌江小学
陈国伟 【 教材分析 】
《听听声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该课包括 “倾听周围的声音”、“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及“感受声音的变化”三个活动。教科书设计这三个活动的目的是要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从而思考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本单元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 学情分析 】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2、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等问题。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障碍。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学生用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 :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科学态度 :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音叉、PVC 管、关于声音的音频资料等 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实验记录单 【 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 4min ):
师:请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你能做到多安静。
生:(没有说话声、还不能随便移动椅子)。
师:原来,保持安静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我们今天就要安静地做研究。世界上有一种鸟,叫琴鸟,很擅长模仿声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琴鸟模仿了几种声音?(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琴鸟能够模仿许多声音:电钻声、电锯声、冲击钻声、镭射枪声。
师:同学们,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我们仔细用心倾听,你肯定会听到许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声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琴鸟之所以模仿得惟妙惟肖,是因为倾听了外界声音,从而学生明白用心倾听声音的重要性。)
二、 倾听周围的声音 ( 6min )
师:今天老师设置了三个关卡,来检验你们是否认真倾听声音了。第一关:听一听,猜一猜。这些声音什么东西发出的?(播放声音,让不同的学生猜测后揭晓答案)
生:电话铃声、打碎玻璃声、枪击声、钢琴声、公鸡打鸣声、猫叫声、烟花声、落水声。
师:我们已经听过了形形色色的声音了,下面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听到的声音有哪些特点?
生:a.乐音和噪音(好听和不好听)、b.音量(强、弱)c.音调(高、低)d.音色(声音特点)e.远近 f.人类发出的,动物发出的。
(小组讨论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出示气泡图)
师:(进行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调动了以往对声音的经验。学生自主对声音进行分类,加深了对声音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声音有强弱、高低、远近、音色之分进行了铺垫。)
三、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 18min )
1.出示音叉。
师:我们闯后面的关卡的时候需要借助于一样科学仪器,(出示一个音叉)。他们能发出声音吗? 生:能,敲一下。
2.介绍音叉。
师: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音叉主要由几部分组成?音叉上有什么? 生: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音叉上面有字母和数字。
师:音叉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金属叉、木盒和橡胶锤。字母代表是音调,数字代表的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刚刚大家说,敲一下能发出声音,那么该如何去敲呢,请看老师的演示。
(老师进行演示,将金属叉牢牢安装在木盒上,一手拿橡胶锤,敲击一次 U形金属叉的中上端,听发出的声音,如果听不清楚,可以将耳朵凑近木盒的空腔)
3.第二关:探索发现 师:下面进行分组实验,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小音叉,声音有什么不同?(先轻轻敲,后重重敲)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音叉,声音有什么不同?(都先轻轻敲,再都重重敲)进行探究,用音量(强、弱)和音调(高、低)等词语对声音进行描述并填写记录单。
生:(进行试验并填写记录单,实验完毕整理材料并放回原处,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轻轻敲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弱,重重敲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大小音叉,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小音叉发出的高。由此得出,声音不仅有强弱之分,还有高低之分。
(设计意图:学生去观察音叉的结构和组成,能够加深对音叉的认识。为后面规范使用音叉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小组实验使用音叉这种发声仪器,能够直观感受到声音的强弱之分和高低之分。自主生成关于声音的科学概念,也验证了之前声音可以根据强弱、高低来划分的观点。)
四、奏响 C PVC 管 (10min)
师:不同音叉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那么长度不同的 PVC 管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吗?请从抽屉里拿出一捆六根长度不同的 PVC 管,一人一根,用掌心拍响 PVC 管,比较组内不同成员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并且完成科学记录单。
生:(进行小组实验,组内轮流敲击各自的 PVC 管。)由于外界声音的干扰,声音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拍响长度相同的 PVC 管吧,全班同学轮流拍响一号到六号管子。拍响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生:(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整齐地拍响了 PVC 管)发现 PVC 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PVC 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师:其实管子上标的 1 到 6,就是音阶上得“哆”到“啦”,同学想不想根据音高变化来演奏一曲《小星星》呢?(出示小星星的简谱)
生:想,(学生根据老师打的拍子,轮流拍响自己手上的 PVC 管,演奏出《小星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意识到正是因为声音音调的高低,所以才会有美妙的音乐存在,加深了对音调的体会。对音阶知识的简单讲解也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科学课堂作业本》的习题。)
五、课外拓展延伸 (2min)
师: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演奏的工具,请同学们听一听《欢乐颂》,这是由什么演奏出来的呢?(播放剪刀演奏的《欢乐颂》)
生:剪刀。
师:PVC 管、剪刀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水杯可以吗?请同学们回家进行尝试。
【 作业设计】
1.将完成好的活动记录单贴在科学记录本里。
2.完成《科学作业本》第 26 页。
3.回家进行实验,使水杯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 板书设计】
听听声音
音叉:金属叉(发出声音)、木盒(扩大声音)、橡胶锤 声音不仅有 强弱之分,还有 高低之分。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声音已经产生了很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多的活动加深了学生的声音概念形成,锻炼了听力、动脑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我认为以下几点还有待提高:
③
“听一听,猜一猜”的活动中,选取的声音还不太具有代表性和层次性。选取得更有代表性能够加深学生对声音强弱高低方面的体会。
②音叉不够稳固,敲击的时候有松动,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应当在课前不仅检查材料是否完整,还应当安装好进行试用,保证音叉木盒与金属叉的紧密连接,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
③实验活动—— “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中,出现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差(只顾玩弄音叉,没能完成记录表填写)。我分析了下原因,可能是我在教学中未能与大多学生习沟通,要么只顾自己讲自己做实验,要么不顾学生活动实验过程,不能加以引导有关。另外,对音高、音量两个概念性词汇,缺少浅显明了的解释让有些学生不能理解。应该进行这样的转变。比如声音清脆说明音高比较高,声音沉闷说明音高比较低。
如果有机会,我会在下一次教学本课时,我会在修正以上的几点不足,引导学生进入声音的大门。
《听听声音》活动记录单 班级:四年(
)班
姓名:(
)
活动一:
进行以下活动,并尝试用 音量( 强、弱)
和音调( 高、低 )对声音进行描述和记录。
实验器材 轻轻敲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重一点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音量 音调 音量 音调 小音叉
大音叉
结论:声音不仅有(
)之分,还有(
)之分。
活动二:
拍响 PVC 管,比较组内不同成员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
短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