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安徽省铜陵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报告【完整版】

对于安徽省铜陵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报告【完整版】

发布时间: 2025-05-16 00:37: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安徽省铜陵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对于安徽省铜陵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报告【完整版】

 

 关于安徽省铜陵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08-22 一、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 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大背景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着眼打造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恢复,社会大局保持安定和谐。

 表 1: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工业支撑作用逐步加强。坚持工业立市、智造强市不动摇,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694.3 亿元,增长 31%;实现利润总额 116.6 亿元,增长 7.3%;工业投资增速居全省第 2位。铜陵有色在世界 500 强中再进 49 位、跃居第 407 位。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有效实施,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及重点“小巨人”企业 8 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2 户,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0 户。铜产业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发展,累计实现产值 1700 亿元,增长 36%。枞阳县、义安区入选全省制造业发展 10 快县(区),枞阳县绿色家居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入选 2021 年度省级名单。晶赛科技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北交所新股,洁雅股份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全市上市公司已达 9 家,居全省第 4 位。

 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铜官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结果排名全国前列并获省级表扬。“两业融合”深入实施,狮子山高新区和精达集团、中车铜陵、万华板业、安徽金誉等企业获省“十四五”首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获批试点企业数居全省首位。铜草花、铜官数谷、汐有等电商产业园快速成长,全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突破 20 亿元。文旅资源开发展现新面貌,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1500 万人次,增长 68%。义安区永泉忆江南休闲微型产业集聚区入列省级公示名单。枞阳县浮山镇、义安区钟鸣镇、郊区大通镇获评首批省级特色旅游名镇,新增梦思康百合庄园等 3A 级景区 4 家。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入园企业 1490 家,实现营业收入 91.5 亿元。日科、泰祥分别获批 2021 年度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大通古镇旅游休闲集聚区获评省级优秀。

 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158”行动计划和“五个一批”工程深入实施,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铜陵市铜草花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6 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积极推进,普济圩集团和“仙羽舌”商标分别入选省级强企和重点品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增家庭农场 420 家;新认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 户,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各 1 个。11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序推进,完成建设面积 9.4 万亩。

 建筑业健康发展。建筑业实现产值 207.1 亿元,同比增长 17%,增速居全省第 5 位。新设立建筑业企业 275 家;17 家企业新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全市总数达 29 家;3 家勘察设计企业晋升甲级资质;13 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优秀建筑业企业;7 项建筑工程荣获“黄山杯”。

 (二)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凸显 创新发展亮点纷呈。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强力推进,总数达 318 家,其中旋力特钢、六国化工进入省百强高企。蓝盾光电入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铜陵有色获批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 3 家。认定省级新产品和工业精品 17 个,新增省级首台套 16 个,居全省第 4 位。赛福电子、铜陵泰富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9 个,入围数居全省第 2 位。新入驻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企业97 家,创历史最好水平。皖江中心新一轮三方共建启动实施,我市与江南大学战略合作案例入选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案例。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居全省第 3、第 4 位。

 新兴动能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稳步提速,全市战新产业产值增长 35%,居全省第 8 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枞阳海螺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工厂,精达集

 团智慧供应链平台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长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长三角区域优秀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新增 11 个。精品制造行动持续推进,新增工业设计中心 4 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9 家。铜陵“城市超脑”模式受到复制推广。建成 5G 基站 703 个、5G 应用场景 10 个。

 城市转型成效突出。发展质效进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4.4%,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达 75.6%,均居全省前列。争取上级资金超过 73 亿元,成功发行专项债 43.6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均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铜陵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获国家年度评估优秀等次,再获省级 20 项配套政策支持。推动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规上工业企业创新行动、“无废城市”试点市建设等 3 项经验做法获国家四部委通报表扬。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推进有力,年度绩效评估排名全国第 2,为我市唯一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通报表彰事项,连续 5 年获省政府表扬。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启动实施,义安开发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进展顺利。成功入列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通过国家三部委验收。全年新增省级绿色工厂 3 家、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1 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 17 个、国家绿色园区 1 个。

 (三)重大项目攻坚进一步提质 招商引资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链长制”招商全面推行,微芯长江碳化硅晶圆片、中建材新型绿色建材等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72 个,总投资815.2 亿元;其中产业链项目 216 个,占比 79.4%。广泛拓宽招引渠道,实施“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存量招商”等。依托各类资本设立产业基金 41 支,认缴规模 201 亿元,累计投资 101个项目,投资金额达 93 亿元,以股权投资推动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项目落户铜陵。全市累计到位直接融资 122 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持续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538.6 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增长 13%。铜冠超薄电子铜箔二期、郊区 5G 光电产业园等 237 个项目开工建设,富乐德半导体晶圆再生、洁雅卫生抗菌湿巾等 163 个项目竣工投产。铜陵南至江北港、铜陵南环线等铁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建设计划,德上高速枞阳段浮山互通工程建成通车,乌金渡大桥贯通运行。全市共有 144 个项目参加省集中开工,项目数由上年底的全省第 16 位上升至第 6 位。紧盯国家投资新动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达 9.79亿元。

 (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速 乡村振兴实施有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市投入财政衔接资金 2.7 亿元,同比增加 1439 万元,实施项目 178 个,2 个有机地标数字农业产业园基本建成。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实现脱贫成果有效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级中心村建设扎实开展,村庄整治完成率达到 100%,完成农村改厕 1.15 万户。农村自来水厂并网整合加快推进,老洲江北水厂建成通水。电子商务进农村成效明显,农村产品网销额突破 10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1.1%,居全省第 4 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铜陵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 年)》加快编制,争取省国开行贷款额度 46.18 亿元。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

 稳步推进,铜陵港总体规划(2035 年)获省政府批复,新城大道北延顺利竣工,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进入扫尾,滨江大道北段维修、铜井路东延、宝山路等项目有序推进,“增绿补绿、增花添彩”绿化提升行动持续实施,全市新增公共停车位 3677 个,城市居住社区活动场地建设项目获住建部推广。新改建城区排涝泵站 4 座,城区排涝能力提升至 148 立方米/秒,全市建成区 26.3%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园区改革开放发力增效。聚力推进“标准地”改革,全市开发区按“标准地”模式出让的工业地块已达 21 宗,总面积 1245.31 亩。铜陵经开区成为全省 4 家开发区体制改革创新试点之一。横港化工园区、经开区化工园区入列全省首批化工园区名单。开发区省际合作交流深入推进,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园入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郊区开发区与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狮子山高新区与常州钟楼开发区、枞阳开发区与苏州相城开发区及江阴市临港开发区等战略合作相继开展。

 (五)全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重点国企改革任务总体完成率达 92.6%。高考综合改革、省首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启动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三变”改革的村(居)达342个,提前完成省定年度任务。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改革有序开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2.05万份。跨领域多部门企业“证照并销”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实现营业执照和涉企经营许可证“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注销”。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 99.8%,政务服务好评率 99.9%,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次不用跑”。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数分别增长 35.8%、45.8%。江淮区域城市信用联盟和企业信用唤醒服务联盟正式成立,“信用铜陵”联合奖惩体系进一步健全。惠企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新增减税降费超 7 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享受缓税 8943 万元。“四送一服”深入开展,问题解决率达 92%。精达集团、蓝盾光电获评“安徽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

 开放合作更加紧密。长三角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义安区和溧阳市、枞阳县与江阴市、郊区与上海市松江区九里亭街道等合作交流深入推进,铜陵加入合肥都市圈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B 保中心高质量运行,一线进出口货值居全省首位。对外承包工程新签约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居全省第 3、第 4 位。全国首个进口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试点在铜实施。铜陵港扩大开放成功纳入《国家口岸“十四五”发展规划》支持范围,全年口岸运量达 405.8 万吨。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实现销售额 3896.9 万元。跨境电商 B2B 实现本地出口第一单。铜陵市在“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位列第 60 位,同比提升 6 位。

 (六)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 长江经济带建设明显提质。学习贯彻《长江保护法》落细落实,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有效实施。38 个沿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验收,沿江一公里 3 家化工企业拆除工作全面完成,存续 34 年的六国化工磷石膏露天堆场全部消除。“1+1+N”清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完成整改 92 个。长江生态廊道 1 公里范围内森林质量提升完成 4351 亩,1-15 公里范围内完成 2.53 万亩。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进,铜都环保世纪行活动扎实开展。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0.7%,排名全省第 3;PM2.5 平均浓度为 34.2 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 8。全市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纳入

 考核的 5 个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要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七)社会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重点群体就业状况良好,全年累计举办招聘会 585 场,提供就业岗位 33.4 万个/次。教育基础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实施义务教育 24 所薄弱学校和 29 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开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11 所。全国 12 个、全省唯一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花落铜陵。27 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完成,惠及居民 2.11 万户。棚户区改造开工1879 户、基本建成 1803 套;化解超期未安置 3074 户。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在全省率先构建新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四连冠”顺利实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5.83 人,居全省首位;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3.15 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 3.48 人、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9.73 人,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老一小”保障有力,为 4.7 万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 936.2 万元,为 1.1 万名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748.7 万元;为 422 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费 470.3 万元。幸福社区、金塔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基本民生财力保障进一步增强,全年投入 31 亿元支持实施 32 项民生工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 85%以上,实现更多发展成果公平共享。

 社会治理高效有序。“八五”普法启动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办结群众微项目 2364 个。粮食、能源稳定供应,物价保持相对稳定,财政金融等各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全市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铜官区成为“2017-2020 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文明创建六大提升行动深入实施,8 人当选“安徽好人”、3 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疫情防控、扫黑除恶、垃圾分类、人防工程标志标识规范化等持续推进,建党 100周年系列庆祝活...

推荐访问:铜陵市 安徽省 完整版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