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08-17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梧州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以“起步就要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攻坚姿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健有力。围绕工业增产增效、三产提质提速、农业稳产增收等七场硬仗,及时出台 180 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建立市领导联系督导县(市、区)和园区工作机制,持续开展经济运行精准调度。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0%,两年平均增长 9.1%,增速排名保持在全区第一方阵,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8.5%、12%和 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 31.4%、15%,建筑业总产值增长 1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1.6%,财政收入增长 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25.3%,均较好地完成预期目标。县域经济协同发力,6个县(市、区)GDP 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藤县荣获“中国陶瓷产业基地”和 2020 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称号,在全区 33 个农产品主产区中进步名次位列第一。
(二)工业实现增产增效。成立工业振兴指挥部,选派 89 名工业振兴特派员,推动形成复产一批、达产一批、开竣工一批的良好局面。伟正新型工业化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永达高端轻工板材生产线(一期)等 121 个项目开工建设,长燊触碰盖板、国旭东腾年产35 万方高密度板、鑫峰 950mm 全连轧固溶酸洗生产线等 25 个项目竣工投产,重点产业补链扩群迈出坚实步伐。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全市 20 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政府专项债额度 33.7 亿元,建成标准厂房 110 万平方米,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工业投资保持高位增长,获评“2021 年上半年广西工业投资工作先进市”,全年工业投资增长 46%。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90 家,8 家企业入选广西工业龙头企业名单,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 104 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115 项,新增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个、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22 家、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4家。
(三)服务业持续提质增速。成功举办第 18 届梧州宝石节、“33 消费节”、“国潮梧州”好物节等活动,百盛购物中心、万达商业广场等知名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开业,有力地拉动
了市场回暖、消费回升。交通运输业加快恢复,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分别增长 20%、29%,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 1.52 亿吨,贵港至梧州 3000 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试运行。高质量打造文旅品牌,环梧州市区红色体育旅游线路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石表山风景区获评 2021 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新增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2 个,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增长 162%、旅游总消费增长 158%。数字经济提速发展,京东(梧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进驻企业超过 70 家、营业额超 8 亿元,神冠集团获认定为广西数字化车间,梧州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广西车便捷等 11 个项目或企业获评为第三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企业、平台)。“两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中恒集团获批广西唯一的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
(四)农业基础不断稳固。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8.5%,增速创 2005 年以来新高。粮食果蔬生产保持稳中有升,实现粮食产量 70 万吨、蔬菜产量 307 万吨、水果产量 105.7万吨。年出栏 500 头以上生猪养殖场达 355 家,全年生猪出栏 159 万头、增长 36.7%,生猪产能恢复到 2017 年末水平。林业发展步伐加快,林业产值突破 50 亿元,同比增长 11.5%。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发展,六堡茶被评为 2021 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三大品牌之一,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创建,蜂产业养蜂量和蜂蜜产量稳居全区第一。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新增 2 家国家级、6 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岑溪市、藤县入选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苍梧县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梧州农品”招牌打响,新增 4 个农业品牌进入“广西好嘢”农业品牌目录,3 家企业生产基地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9 家企业入选供深、供港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
(五)项目投资扎实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实行厅级领导干部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制度,召开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组织开展 3 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共推动161 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92 个重大项目竣工或投产。2021 年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 139 项,总投资 2073.3 亿元,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 592 项,总投资 5596.8 亿元,自治区、市两级重大项目数量与总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任务的124.6%、102%,年度投资额较去年分别增长 20.4%、37%。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列入自治区“五网”大会战项目 193 个,全年完成投资 138 亿元。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 18.15 亿元,增长 36.1%,总量和增速均排名全区第一。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梧州市城区社会停车场及配套综合提升 PPP 项目(二期)成功落地建设,梧州临港经济区配套基础设施 PPP 项目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利用外贷项目取得新突破,梧州职业学院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建设粤桂新校区(二期)与设备采购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批准实施。
(六)城市更新有效开展。城市提质工程深入实施,38 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 25.5 亿元。21 条城市道路实现提升改造,城市交通要道高旺大桥实现全面通车,建设地下管网 285 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 1700 个。持续推进惠民改造工程,开工改造老旧小区 151 个,惠及居民 13494 户,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 7136 套,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121 部。城镇污水处理实现提质增效,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 61.34%。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加快编制,骑楼城建筑普查认定、测绘和建档等活化利用工作扎实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投资 8.9 亿元,建成区绿地率、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率等 9 项指标已达到广西公园城市指引指标标准,西堤公园景观提升、口袋公园、太和体育公园等项目稳步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共办结各类城市管理案件超过 12.5 万件。
(七)乡村振兴多向发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全市 4235 户 17741 名监测对象解
除返贫致贫风险,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 14 个,已竣工项目 9 个。筹措乡村振兴衔接资金 4.97 亿元助推农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村民合作社等 4 个示范点列入 2021 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藤县濛江镇健良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月”等稳岗就业活动,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达 13.8 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909 户,竣工率达 100%,完成 132 个农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52个农村公路项目完成投资 6.06 亿元,乡镇通达二三级公路率达 94.8%。大力实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累计完成“两高两道”沿线 8850 栋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5%,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超过 98%。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长洲镇泗洲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蒙山县新圩镇坝头村“一站两网”基层监督治理模式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八)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改革走深走实,创新推行“码”上告知政务服务改革、率先实现办事指南线上线下一致率 100%、“一事一码”全覆盖等被列入 2021 年全区改革典型经验推广清单在全区推广,“证照分离”和“一业一证”改革 108 项举措落地实施,创新推出“出生即入户”“交房即交证”等便民微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提档升级,2021 年全市共有 26 个项目通过承诺制直接落地,总投资达 89.3 亿元,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承诺书被评为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样本。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实现国资监管企业“一企一方案”全覆盖,改革任务完成率达 75.5%。梧州 DRG 付费国家试点完美收官并获评 DRG 示范点。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市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全市农村产权挂网成交 49 宗,成交金额 3.12 亿元;新建 5 个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示范乡镇,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超 50 万亩;藤县列入全区农村“三变”改革示范县,蒙山县列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自治区乡村振兴第二批改革集成试点。
(九)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对标大湾区核心城市,实现了 939 项事项审批效率达到或超过大湾区先进水平,1268 项事项审批效率达全区一流水平,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保持在全区第一梯队。与广州、佛山、厦门等 10 个地市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实现 212 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累计办结“跨省通办”业务近 4.9 万件,办件量位居全区前列。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南宁至深圳铁路玉林至岑溪段等与大湾区互联互通设施加快推进。持续开展“一把手”招商工程,创新实施驻点招商行动,新签约“三企入桂”项目 180 个、总投资 1017 亿元,其中超 10 亿元项目 30 个,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 620 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取得重大进展,梧州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广西第 5 个综合保税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产业加快集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58 亿元,新上规工业企业 10 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101%。成功举办第十四届西江经济带合作与发展论坛,广西、广东 16 市共同签署了深化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合作倡议。
(十)民生保障坚强有力。集中财力强化重点民生领域保障,全市民生支出 202.48 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 78.2%。为民办实事持续开展,全市 11 类惠民工程 62 个项目任务全面完成。着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城镇新增就业 3.4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1 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再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 140 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 337.08 万人,覆盖全市 90%以上的人口。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公租房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双轨制有效推行,累计完成 810 套公共租赁住房抽号及房源配租。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坚决筑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全市累计发放救助金 8.63 亿元,惠及各类困难群众333 万人次。保供稳价扎实开展,顺利完成生猪及冻猪肉储备任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控制在1%以下,低于年度价格调控目标。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良,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9.5%,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位列全国地级市第十三名。
(十一)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教育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新建(迁建)或改扩建幼儿园25 所、义务教育学校 500 所、高中学校 4 所,梧州市第八中学获批建设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 99%,对口就业率达 85%以上。全市 489 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业务,有力解决跨省门诊就医“垫资”、跑腿报销问题。疫情防控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疫苗接种工作高效推进并获国家肯定,全市各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发热门诊16 家、发热哨点 71 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 100%,共组建医联体 51 个,实现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创新养老“三结合”服务模式,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达 59.74%,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 75%。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854个,行政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 97.6%。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健身设施实现 100%全覆盖,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线上线下体育赛事活动 400 多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22 平方米。
(十二)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纠正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1533 项,发现并整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 672 个,安排工业产品抽检 295 批次,总体合格率接近 97%。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28.1%、12.1%、45.7%。创新推行“1+N”多元社会应急救援模式,事故成灾率实现大幅降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不断健全,累计调处矛盾纠纷 4888 起,调处成功率 99.25%。开展“司法救助送到家”活动,对受到违法犯罪侵害和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家庭开展救助,累计为群众解决司法问题近 1000 个,服务人数超 1.94 万人次。校园安全防范服务再升级,强化“护学岗”机制,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断卡”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形成全社会识骗防骗的浓厚氛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能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重大项目推进缓慢,新投产的重大项目较少,新的增长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