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河流地貌发育,(7)(完整)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河流地貌发育,(7)(完整)

发布时间: 2025-05-14 12:59:3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河流地貌发育,(7)(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河流地貌发育,(7)(完整)

 

  1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 河谷的演变 2. 冲积平原的形成 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流水作用有关。

 一、 河谷的演变 — 河流侵蚀地貌

 1 1 . 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关键影响 伸长 加深 展宽 2 2 . 河谷的演变

 (1)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 沟谷发育而来。

 (2)A 阶段处于河流发育 初期,河道呈 “V V ”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

 (3)B、C 阶段为河流发育 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侧蚀)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 槽型河谷。

  2 【 总结归纳 】

 河谷的发育过程分析

  【 方法技巧 】

 河流侵蚀岸与沉积岸的判断方法

 (1)河道 平直段,根据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相反。

 (2)河道 弯曲的河段,根据“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3)根据 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以推测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3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 河流堆积地貌

  (1)a 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山前,其形成过程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变慢,泥沙和砾石在山麓地带堆积而成。

 (2)b 处的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3)c 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携带泥沙便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

  4 【 总结归 纳】冲积平原的形成及特点分析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 洪积 —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三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地貌为聚落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水源 、 便利 的 交通 、 平坦 的地形 、 肥沃 的土壤等。

  2、影响

 (1)规模:耕地破碎地区:如江南水乡河网密集,乡村规模 小

 。

 耕地连片地区:如华北平原,乡村规模 大

 。

  5 (2)分布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 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密度 小 较小 大 成因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 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 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地区 地形特征 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沙漠广布 多分布在绿洲上 青藏高原 高原波状起伏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原地区 平坦广阔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地形复杂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6 3、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形态 聚落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聚落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之间有一定距离 聚落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 影响 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市中心的吸引作用 聚落用地限制或河流、地形阻隔;规划控制等 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河流限制 优点 便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分散生产,分散管理,环境污染较小 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污染较小 缺点 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 用地比较分散, 联系不太方便, 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 集中于两个方向,两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管理,建设投资较大 集中于三个方向,三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行政管理,建设投资较大

推荐访问:河流地貌发育 (7) 地貌 选择性 学年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