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考母题变式训练:(4)人口,作业(通用版),供大家参考。
(4 4 )人口
【高考原题】
【2022 浙江 6 月】1.下图为 2017 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 湖南】2.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 1990~2005 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 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 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 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 2005~2010 年的慢 (2)2010 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1.考查不同地区或者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存在的问题和缓解措施; 2.结合人口迁移示意图或者文字材料; 3.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给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变式训练】
1.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下图示意我国 2000—2020 年城镇与乡村间人口流动的四种常见类型(乡→乡流动、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 世纪以来,影响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气候 D.资源 (2)推测图中 P l 、P 2 、P 3 、P 4 、代表的人口流动类型分别是(
)
A.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 B.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 C.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 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 (3)未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趋于稳定时,我国人口流动类型最主要的为(
)
A.城→乡流动 B.城→城流动 C.乡→乡流动 D.乡→城流动 2.“吾心归处是故乡”,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些年来,农民工逆向流动,返乡创业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我国农民工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乡村大面积的撂荒土地无人耕种 B.城市产业饱和导致就业困难 C.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D.城市环境污染逐渐严重 (2)返乡创业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B.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3)针对农民工群体老龄化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
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②加快实施机器替代人工 ③加快城镇化速度 ④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技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以及解析 【高考原题】
1.答案:(1)B;(2)A 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的迁移。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 项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项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但人口占比较低,C 项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项错误。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
2.答案:(1)D;(2)B 解析:(1)读图可知,1990~2015 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2000 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 项错误。1990~2015 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 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 2005~2010 年的慢,D项正确。故选 D。
(2)根据题意,2010 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我国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上升,其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持续上涨,④错误。B 项正确,故选 B。
【变式训练】
1.(1)答案:A 解析:影响我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 A。
(2)答案:A 解析:结合起点折线数据,可判断 P 1 所占百分比最高应为乡→城流动;受大城市辐射作用,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占比较多且呈增长趋势,因此 P 2 应为城→城流动;2000 年以来我国整体城,乡流动较少,因此 P 4 应为城→乡流动;P 3 则为乡→乡流动,A正确。
(3)答案:B 解析:未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趋于稳定时,乡→城人口流动占比较少,主要表现为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人口占比较多呈增长趋势。B 正确。
2.(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所以导致该现象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有关,C 正确;乡村大面积的撂荒土地无人耕种、城市产业饱和导致就业困难、城市环境污染逐渐严重不是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ABD错误。故选 C。
(2)答案:A 解析:以往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随着返乡创业现象的出现,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A正确。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B、C 错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效益,D错误。故选 A。
(3)答案:B 解析:农民工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劳动力需求与产业结构相匹配,①正确。加快机器替换人工,推进工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减少人工使用,②正确。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提升农民工专业技能也有必要,④正确。加快城市化进程并不能解决农民工老龄化问题,③错误。所以选 B。
推荐访问:作业(通用版) 高考 作业 复习 2020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