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题狂练11,语言运用+文言文翻译(解析版)-语言文字运用-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完整)

小题狂练11,语言运用+文言文翻译(解析版)-语言文字运用-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完整)

发布时间: 2025-05-12 06:53:2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题狂练11,语言运用+文言文翻译(解析版)-语言文字运用-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题狂练11,语言运用+文言文翻译(解析版)-语言文字运用-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完整)

 

 【3 2023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小题狂练】

 第 11 练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翻译 第 第 1 1 组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几千年来,汉字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变体和进化,从简单的象形字发展为今天的为天下华人共同使用的通用文字。纵观大千世界,各类文字__________,但没有哪一种文字像汉字一样,(

 ),既书写严谨又__________。21 世纪的今天,电子工具日益取代纸质文字,以打字取代手书的倾向是世界性的,这对汉字文化的伤害十分严重。近年来,包括大学生在内,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多见,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汉字危机的提法也不断在媒体的报道中出现,对此,不少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汉字的呐喊。拯救汉字,__________从书法普及教育入手。但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效果目前仍然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流于形式。21 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信息是他们的先辈无法比拟的,而他们的时间并不比他们的先辈富余,要求他们像先辈那样去学习书写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培养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

 1.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或词语 (

 ) 【答案】林林总总

 美不胜收

 必须

  【解析】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A.既古远又细微,既博大又现代,既精深又不失显易 B B.既古远又现代,既细微又博大,既精深又不失显易 C C.既古远又现代,既博大又精深,既细微又不失显易 D D.既古远又现代,既博大又细微,既精深又不失显易 【答案】D D

 【解析】此题需要找到相互对应的词。“古远”对应“现代”;“博大”对应“细微”;“精深”对应“显易”。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A.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的特点,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培养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

 B B.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提高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

 C C.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培养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

 D D.我们要针对时代和青少年的特点,探索新的书写理念和方法,提高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兴趣和效率。

 【答案】D D

 【解析】文中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针对”缺少宾语,二是“培养”与“效率”搭配错误。

 二、文言翻译(10 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青(狄青)上表请行。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师,帝嘉其功。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1)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越了昆仑关。

 (2)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初,他和孙沔打败了贼人,计谋完全出自狄青,贼人被平定后,狄青把功劳都推给孙沔,自己仿佛是没出过什么主意的人一样。

 附【译文】

 皇祐年间,广源州蛮谋反,岭南局势动乱。狄青奏上表章请求前去平定。狄青告诫将领们不要胡乱同贼兵作战,要听从自己的排兵布阵计划。广西的陈曙趁狄青还没到任,就带领八千步兵向贼兵发起攻击,结果在昆仑关溃败。狄青说:“命令不加整饬,是军队失败的原因。”早晨在堂上会合诸将领,将陈曙等人集中起来,审查失败逃亡的罪状,将他们赶出军门处斩。接着指示放

 下铠甲,命令军中休整十天。敌方窥探的人回去报告,贼兵方面认为朝廷军队没有马上进发的动向。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越了昆仑关。贼兵失掉险要关隘之后,全都出来迎战。狄青手执白旗指挥骑兵,直冲贼军左右翼,出乎贼兵意料,大败贼兵,追逃奔袭溃败的贼兵达五十里之远。回到京城,皇帝嘉奖了狄青的战功。

  狄青为人谨慎缜密很少言语,他谋划事情一定看清机会以后才去施行。调度军队时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常常同士兵一起忍受饥寒劳苦,(因此)即使敌人突然侵犯他们,也没有一名兵士愿意落后于前面的人,因此狄青出战时大多会有战绩。狄青尤其爱把功劳推给偏副将领。当初,他和孙沔打败了贼人,计谋完全出自狄青,贼人被平定后,狄青把功劳都推给孙沔,自己仿佛是没出过什么主意的人一样。孙沔起初赞叹他的勇敢,这件事之后又佩服他的为人,自认为比不上狄青。

  第 第 2 2 组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0 分) 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车前的山景________,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难得一睹她的真容。

 【甲】登到顶上时,天公做美,投来十几秒钟的阳光,我们________起来。放眼望去,远处浮在云雾里的三座山峰,似乎如骏马在天际奔跑。而近处山崖上,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乙】几场春雨过后,溪水更充沛了,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为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________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沿溪两岸,一丛丛野生茶树,正冒出新芽。

 【丙】我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嘴里咀嚼,开始,有一股苦涩味,而嚼着嚼着,竟有丝丝的甜味出来了。【丁】清冽的山溪水,就在脚下撒娇似的流动。我躬下身去,用手捧上山泉水,和着嚼碎的野茶,吞下肚去,味道特别极了。沿傍着小溪的古道踏步而下,________,一块巨石突现眼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A.【甲】句“天公做美”中“做”字的字形不正确,应改为“作”。

 B B.【乙】句“化身为壮丽的瀑布”后面的分号运用错误,应为句号。

 C C.【丙】句“咀嚼”“嚼着嚼着”两词中的“嚼”字,读音相同。

 D D.【丁】句中的“就”字赘余,删去后,句子的表意效果没有变化。

 【答案】A 【解析】B B 项,应为分号;C C 项,咀嚼 jué é,嚼着嚼着 jiá áo o;D D 项,“就”字表强调,不能删除。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A.若隐若现

 兴高采烈

  千方百计

  柳暗花明 B B.隐约可见

 兴高采烈

 处心积虑

  柳暗花明 C C.若隐若现

 欢呼雀跃

  千方百计

  峰回路转 D D.隐约可见

 欢呼雀跃

  处心积虑

  峰回路转 【答案】C 【解析】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隐约可见:模模糊糊地看见一点点。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欢呼雀跃: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千方百计: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也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看见前面有一块写着‘老山界’三个威严大字的巨石”。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句由几个短句组成,表现了由整体到局部、由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改句只交代了看见的结果。②原句字里行间流露着看见“老山界”后的惊喜,“赫然入目”一词表现了“老山界”三个字的视觉冲击力;改句平铺直叙,情感匮乏。③原句强调的是“老山界”,以“老山界”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清晰地交代了追寻的结果;改句强调的是“巨石”,与原文缺乏必要的呼应。(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答对三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翻译(8 分) 炀帝崩,而和未知。会隋骁果自江都来,乃审隋亡,和即陈款归国,而岭峤闭岨,乃权附铣。铣平,遂得归。……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从。贼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镞,贼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隋骁果自江都来,乃审隋亡,和即陈款归国,而岭峤闭岨,乃权附铣。(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遇到隋朝骁勇果敢的士卒从江都过来,才知道隋朝已亡,丘和随即陈请归顺国家(唐朝),但由于山岭闭阻,便暂且依附(萧)铣。(“会”,恰逢,赶上,遇到;“骁果”,形容词作名词,骁勇果敢的士卒;“乃”,才;“审”,清楚、知道;“陈款”,诚挚地说、真诚地请求;“权”,暂且;“附”,依附。) (2)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宗想要试探贼军的虚实,(亲自)率领数十名骑兵冲出阵后,杀伤很多(贼兵),但却困于长堤(被长堤所困)。(“欲尝”,想要试探;“而限长堤”,被动句;“与”,率领。) 附【译文】

 炀帝去世,而丘和不知。遇到隋朝骁勇果敢的士卒从江都过来,才知道隋朝已亡,丘和随即陈请归顺国家(唐朝),但由于山岭闭阻,便暂且依附(萧)铣。萧铣被平定后,才得以归朝。……太宗想要试探贼军的虚实,(亲自)率领数十名骑兵冲出阵后,杀伤很多(贼兵),但却困于长堤(被长堤所困)。与诸骑相互走失,唯有丘行恭跟随其后。贼骑追至,流矢射中太宗所乘之马,丘行恭回射敌骑,箭无虚发,贼骑不敢近前。然后下马拔箭,将自己所乘之马进奉太宗,手执长刀步行,喊着为太宗开路,连斩数人,方才冲出敌阵返回大军。贞观年间,下诏雕刻石人石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状,立在昭陵大门两侧的高台上,用来表彰他的武功。

  第 第 3 3 组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唯一的解药。”年关日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与其说家国情怀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毋宁说是心灵感触。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__________________。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

 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作“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A.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从来都不只是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更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B B.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更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 C C.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从来都不只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更是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 D D.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是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答案】D 【解析】整个语段都是谈家国情怀,所以用家国情怀做主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家国情怀的概念小于精神归属,先家国情怀再精神归属,构成递进关系。

 2.下列各句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D.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答案】D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人的选择和情感拟物成行驶的汽车,手法是拟物。A A 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双关、比喻、拟人。B B 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C C 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夸张。D D 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物。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解析】存在问题:一,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两句主语相同,主语在关联词前,“家国情怀”放在句首。二,语序不当,“与其……毋宁……”表达的是选择关系。根据段意,选择的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这样才与整段的语意一致。

 二、文言翻译(12 分) 王华字子陵,太保弘从祖弟也。父 ,司徒左长史。晋隆安初,王恭起兵讨王国宝。时 丁母忧在家, 即聚众应之。国宝既死,恭檄 罢兵。

 起兵之际,多所诛戮,至是不复得已,

 因举兵以讨恭为名。恭遣刘牢之击 , 败走,不知所在。

  遇赦还吴。...

推荐访问:语言运用+文言文翻译(解析版)-语言文字运用-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年高 文言文 语言文字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