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峰,卢思宇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茶作为中华文明的绿色徽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结合我们的群族、时间、空间等纬度展现出丰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茶叶种类、茶经、茶德、茶精神等的理解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深,所以在新时代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茶文化的魅力,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1.1 茶文化的概念
我国诸多学者对于茶文化的概念有诸多不同的定义,学者王玲在其书写的《中国茶文化》中认为茶文化是:“它包括、茶道、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现象”[1]。
1.2 茶文化的特征
结合茶文化的具体概念以及历史演变,茶文化在历史传承、文化多元、生产与消费、时代发展等方面呈现了鲜明的特点。
1.2.1 历史传承的悠久性。茶文化之所以在中国产生,有其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国是茶之故乡,无论是茶的原产地还是最早发现茶的价值,包括饮茶、茶的用途、制茶的技术方法,关于茶的用途的记载,较早的有唐代陆羽的《茶经》,在《茶经》中陆羽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在我国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但在学术角度这应该被视为茶的一种神话传说。根据我国实证考据,我国的饮茶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我国的茶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茶文化的内容从各个方面进行了丰富,从而使我国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1.2.2 生产和消费的区域性。我国地广物博,各地名山、名茶、名水、名人孕育出了不同的各具特色的茶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物产资源、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历史文化的诸多不同,我国的茶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的特点。首先比如茶叶的生产方面,福建盛产武夷岩茶、铁观音、白茶,云南盛产普洱,滇红,浙江和安徽多盛产绿茶,这是基于一个大的省份而言,而且在一个省份的各个区域茶叶品类也是不同的,如安徽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诸多的茶叶品种。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茶叶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性,福建及周边地区大都喜欢工夫茶,北方大都崇尚花茶。同时在采茶过程中所引发的文艺活动也具有区域特色,主要有江西、湖北、湖南不同地域的的采茶戏,各地表演采茶戏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也各有不同,这些都是茶文化区域性的表现。
1.2.3 茶文化发展的时代性。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茶文化被注入了不同的时代活力。***总书记强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所以我们要守文化之重,创时代之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创新。要结合互联网与新媒体不断创新茶文化推广的形式,通过茶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让更多青年了解茶文化,加入茶文化宣传的队伍。茶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茶文化的国际性,文化没有国界,是人类所创造的共同的财富,因此各民族要突破种族、国界的界限将茶文化在国际中交流。在时代的发展中创新茶文化,茶文化是历史的,因为它从历史的丛林中走来;
茶文化又是世界的,在新的时代面前,茶文化又会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而日新月异。
目前,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茶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是我们一代一代人的时代任务,而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广大高校学生的参与,高校学生是我们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之需。
2.1 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不仅可以发扬传统文化还可以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比如将陆羽的“精行俭德”思想用来教育高校学生做一个品行端正有勤俭美德的人,这种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正确的价值观。在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同时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对高校学生“诚敬以礼”的教育中,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我们的生活中,礼无刻不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茶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礼的表现,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宴客等无不体现着茶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礼仪思想,以茶文化教导学生热情好客,礼貌待人。高校思政课作为树立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场所,在思政课中融入与茶文化相关元素,可以进一步帮助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2.2 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式,主要还是以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以党课、团课、主题报告会、座谈会为辅,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很难激发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兴趣,最终导致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所以在高校引入茶文化相关元素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的热情。我国的茶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具有可以穿越时空的价值传递力,我国的茶文化中蕴含着儒家中庸、和谐思想,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茶文化中也蕴含着佛教养生、清思的思想,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明心见性等,都在不同程度对于学生思想上有一定帮助,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同时可以增加茶文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还可以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2.3 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对我国高校学生在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来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3]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根基深厚的传统文化,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入,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重视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弥补大学生民族文化“精神之钙”的缺失,增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
2.4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青年所要承担的时代课题,作为我国悠久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其在当代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都会开设一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课程中教师可以将茶文化作为案例进行举例,教师可以以茶馆这一场所作为案例,从经营类型告诉学生我国茶文化中有传统式清茶馆、现代茶艺式茶馆、快时尚式茶饮店等,帮助学生可以从开设茶馆风格确定创新创业的主要方向。同时告诉学生我们国家地广物博,在山川、湖海的阻隔下我们的茶馆也有不同的派别,例如川派茶馆、粤派茶馆、京派茶馆、杭派茶馆、乡村茶馆等诸多派别,可以激发学生结合家乡特色茶文化进行创新创业。最后告诉学生茶馆的功能作用,有促进消费、带动就业、隐形知识传播、文化展示和传播的载体等功能作用激发学生从传统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取创新创业的灵感。
2.5 有利于高校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多次强调,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我国茶文化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和茶相关的故事,高校教师可以从唐代茶文化的全面形成、宋代茶文化的繁荣兴盛、别具一格的明代茶文化、清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转折、现代茶文化的复兴中汲取我国茶文化在不同历史朝代中的典型故事讲授给学生,这种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的热情,更好的从历史中了解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历史中茶文化也在不断传播,我国的茶文化向东南亚和南亚传播,向东路传播与日韩交流,西路传播与丝绸之路同行,北路传播与万里茶道同道,我国茶文化历史中已经向世界各地进行了传播,并且有一定的基础。高校教师在思政课中加入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历史,有利于学生了解茶文化传播历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在其他国家的演变,在新时代更好地讲好中国茶文化故事,传播好中国茶文化声音[4]。
3.1 将茶文化融入到丰富校园环境中
校园文化不仅仅具有宣传内容、营造氛围的功能,校园文化还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生活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感受着环境带来的魅力,人自然会受到感染变得优秀。学校要着力建设和茶元素相关校园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达到教育的目的。现阶段,我们的校园文化大多围绕校训、校史、校园先进人物事迹等为主来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却忽略了本地所特有的传统文化,高校可以将当地所特有的茶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开设茶器制作、茶叶品饮等课程,举办品茶识茶等相关比赛,创办茶文化宣传片和专属展板,建设显性茶文化与隐性茶文化相互交织配合的校园环境,将茶文化充分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3.2 将茶文化融入到教师队伍的培养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予了茶文化在高校发挥影响力的新路径,而茶文化的繁荣关键在人,这里的人在高校中不仅包括高校学生也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师作为思政课堂的主导者、引导者,应不断丰富自己的茶文化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茶文化素质。目前,我国专门设立茶文化相关专业高校不多,有的大多也是像农业院校和一些茶文化专业的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基本是没有设置相关专业。所以要将茶文化普及,首先,教师可以自我提升,高校拥有资源丰富的图书馆,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学习茶文化相关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增加自身知识厚度。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茶艺培训,培训可以包括议茶、论水、茶器、烹制、品饮等诸多方面,用专业视角来增加思政课教师对于茶文化的认识。最后,组建专业的茶文化队伍,高校可以引进茶文化方向高水平知识分子,弥补学校茶文化方面的空缺,不仅可以增加学校特色,还可以打造学校特有品牌教师队伍,提高茶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影响力[5]。
3.3 将茶文化融入到丰富的第二课堂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应只停留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第二课堂在学校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大学生社团,大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是主动参与社团的,所以在高校的社团建设中,应积极扶持茶文化的相关社团活动,这样有利于构建积极的茶文化学习氛围,进而引导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刻学习。其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茶农的劳动和工厂的生产,以格物致知,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茶文化的深入了解。最后,茶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可以让学生学习茶艺,这也符合国家要求的高雅文化进校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以茶励志,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作为高校学生通过课堂上了解茶文化相关知识,也可以自己主动参与茶文化相关学术会议,将茶文化的学习、弘扬结合到丰富的第二课堂中,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价值。
3.4 将茶文化融入校本教材的编写中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教师要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主动阅读教材吸收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教材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首先学校要组织专业专家进行关于茶文化校本教材的编写,保证校本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这里需要结合学校当地所产的茶业以及由茶叶所延伸出来的茶艺、茶道、茶精神、以及和与茶相关的故事进行编写,内容选取上不宜杂而多、大而全,应当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整个教材内容编写应该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不仅教会学生茶文化相关知识,更要在实践中践行,保证学生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
3.5 将茶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教学中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成为迅速发展起来的一股新兴势力,线上选修课教学加线下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高校可以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结合本地特色进行网上慕课的录制,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对于茶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投身于茶文化的实践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思政课教师大部分都采用课堂灌输的教学方法,而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教授知识,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视频讲解、图画宣传,还可以使用VR技术进行虚拟场景的创设,增加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实地感受,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茶文化中有茶具、茶器等发挥着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更多的是要结合时代发展去挖掘茶文化中所蕴含的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兴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此来促进茶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所以高校要从校本教材、思政课内容、教师队伍的培育等诸多层面入手,全面提高高校以文化育人的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优秀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高校学生茶文化时代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茶文化的“办案经”民主与法制(2020年19期)2020-08-24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19年8期)2019-08-27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