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2022年度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发布时间: 2022-06-22 14:1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5篇

【篇一】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沟通,如何沟通?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尤为重要。沟通的好,事事顺心;
沟通不好,则寸步难行。沟通已成为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理念来教育幼儿,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有人说:幼儿教育是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能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单方面能完成的。必须两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更好的功效。我认为,在幼儿期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立足点。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形成适宜教育幼儿的方法,促进幼儿健康良好的发展。从教十年,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能够得心应手、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是:虚心、耐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心声,运用灵活的沟通语言,策略性的运用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使沟通更有效。

一、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 l

理论支持:沟通是双向的,它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手段。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而共同的爱使家长与教师拉近距离,这就成为家园共育的基础。

实际案例:记得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当王宁的妈妈将3岁的孩子交到我手中的一刹那,伴随着孩子的哭声,妈妈的眼眶红了,从妈妈眼神中流露出的依恋和不舍让我为之动容,我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我把孩子交给了班主任。这时,王宁妈妈一把拉住站在教室外的我的手说:“我家孩子还小,不会自己脱裤、提裤,比较任性。麻烦你多关照他。”我微笑着说:“你所想的我都知道,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他的,我也是做妈妈的,我会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王宁,对待每个孩子。”听了我的话,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她放心了,没有顾虑的高高兴兴地走了。

经验分享:共同的爱从彼此陌生到熟悉,面带微笑、真诚友好的沟通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使家长对我放心,对幼儿园放心,从而为沟通开启了一扇门。

二、一句鼓励的话搭起沟通的桥梁

理论支持:任何人际关系的相处都是互动的,互相影响的。教师与家长的接触中要发挥主动作用,经常主动的与家长沟通,这也是幼教工作的一个基本功。

实际案例:乾乾是个活泼可爱的留守孩子,爸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都是爷爷奶奶接送,奶奶不识字,而且对孩子特别溺爱,久而久之乾乾养成了霸道、不服管教的习惯。在幼儿园的表现不是很好。在一次奶奶接乾乾回家时,我主动找到了乾乾的奶奶,微笑着说:“乾乾今天在园里很棒,不再欺负其他小朋友,真是个不错的孩子。”乾乾奶奶把这句话告诉了他,从此乾乾变化很大。

经验分享:教师应关注孩子的细微表现和变化,主动跟家长介绍情况,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能搭起沟通的桥梁,主动担负起彼此信任的责任,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三、理解与信任是沟通的润滑油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需要,所以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它就好比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这是人的一种生理需求。只有我们先去理解家长,并信任家长,才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实际案例:4岁的杨雨彤是一个很有礼貌、讲文明的小公主,从来都是那么“温文尔雅”,更不要说说脏话。但是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的她竟然冲着爷爷喊道:“臭老汉,你给我滚!”可爷爷非常宠爱孩子,还对她笑。此后,妈妈发现雨彤经常说一些脏话,妈妈认为她的这种行为是在幼儿园学的,便主动与老师沟通,把雨彤的不良行为告诉老师。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园加强常规教育,开展讲文明、懂礼貌活动,在这期间,妈妈经常和老师沟通,及时反馈,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雨彤的坏习惯彻底改掉了。

经验分享: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沟通的润滑油,它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使家园更和谐,使家长和老师都感到被尊重。这样会创设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而这样的沟通必须是以真诚友好为前提。

四、“将心比心”是沟通的一剂良药

理论支持:将心比心换言之就是角色的调换,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只有这样才能以他人的立场来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与信任,知道他人之所需,他人之所急。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是沟通的一剂良药。

实际案例:洪诗甜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次游戏中,小朋友们正在兴高采烈的玩耍,洪诗甜不小心摔了一跤,磕破了腿。于是,我打电话联系了她的妈妈,当家长焦急的来园时,我主动上前跟她说:“对不起,没有照顾好诗甜是我的失职,我也是做母亲的,知道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实在抱歉。”诗甜妈妈友好的说:“不要紧,你要照顾这么多的孩子,我只管一个已经焦头烂额了,孩子出现磕磕碰碰是难免的,没关系。让您操心了。”

经验分享:如今,幼儿园教师年轻化,有些尚未有为人父母的体验,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出现分歧,这就要求老师了解父母的角色,你不妨从自己父母身上汲取所需,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摩擦,磕着、碰着在所难免,但作为家长在接孩子时感到惊讶,感到心痛是一定的,有些教师会表现的若无其事,认为家长大惊小怪。这样会使家长觉得教师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对工作不负责,从而影响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不利于家园联系。如果老师能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或换位思考:假设受伤的是自己的孩子,那么你就会理解家长的态度,你的 对待态度也会很不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所以作为老师,时刻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只有尊重家长,才会赢得家长的尊重,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真情感动,让沟通更美丽

理论支持: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交流和沟通,工作就会多一些温暖和关爱,生活也就多一份情趣和色彩。真诚的态度、爱的感动会使沟通获得更好的效果。

实际案例:付郁是个被妈妈宠惯的孩子,来园后感到害怕、无所适从,表现为哭闹的厉。家长在离园时也恋恋不舍,感到不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会经常对她微笑,嘘寒问暖,多多的帮助她,逐渐的孩子就会对我产生依恋,不再哭闹,并愿意和你亲近,这一切家长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用你的一颗爱心温暖两颗忐忑不安的心。其实,当你打开孩子心结的同时家长的心结已不攻自破。所以对孩子倾注你的爱的同时也播下了一颗沟通的种子,它将在家园之间生根发芽。

经验分享:真情感动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的心里充满真情,真情让我们做的更好。

六、倾听让沟通更和谐

理论支持:倾听是一种品质,它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情感的通畅。高品质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虚心、耐心、诚心和善意是十分必要的,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要尊重对方,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这样的倾听才会让沟通更和谐。

实际案例:田奥今年4岁半了,经常由她奶奶接送,每到接送时她总会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向老师说上一二,也会说上一些无关的内容。也许有人会认为很烦人,而我不这么认为。我会认真听取,从中取长补短,对孩子也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对症下药。从田奥奶奶那里我知道孩子对家人的依赖较大,独立性不强,对此我经常会有意识的锻炼她 ,经过一段时间田奥的进步非常大。后来,田奥奶奶除了积极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种种表现外,还能把她听到的其他家族的意见和想法如实的告诉老师,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对家园共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经验分享:家园共育的成功经验证明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老师成为家长亲密伙伴的前提条件。老师只有与家长以诚相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这样家长才会讲真话,并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总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能否和谐共育,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是老师和家长共有的愿望。作为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理解和信任家长,将心比心,常常换位思考,在遭到家长误解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善于自控。老师应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方法,策略性的针对幼儿的实际和不同层次家长的教育需求,沟通方式因人而异,为沟通渠道的畅通努力。教师能发挥积极主动性,拓展思维,灵活地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家园工作才会更融洽,更和谐,更有序地发展,共同搞好家园共育。

【篇二】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的跟幼儿沟通


1、孩子的问题不存在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原因,每一个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2、在很多孩子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经历和期望、恐惧和担心。我们成年人不应该认为,每一个问题仅仅是这个问题的本身而已。

3、回答孩子的问题需要时间,成年人应该为他们付出时间。仅仅提供快餐式的回答不能对孩子有所帮助,也根本不能使孩子深入地领会他们所得到的答案。

4、很多孩子的问题开始听上去好像是想得到一个具体的就事论事的答案,听起来多少有点简单。但是大量的孩子提问的目的在于想得到“间接”的答案。我们成年人只有注意孩子问题中的“自我表露”,才能理解他们的问题——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5、孩子的问题没有一个是愚蠢的!如果问题真的多余,孩子也不会提出来。

6、孩子提出的问题常常是十分严肃的讨论的开始。懂得赞赏孩子提出问题的人,才会把孩子视为平等的对话伙伴。

9、孩子提出的问题有其内在的目的,成年人应该弄明白它。孩子提出问题的方式常常能够告诉我们,孩子的情绪怎样,他们心里想的什么。

10、孩子提出问题,是因为他们对某事不理解或者对某事有感受。提出问题有助于孩子在行为领域吸收新的经验。

11、孩子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对生活有着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所以,孩子们提出问题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不知道的事情,而且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

12、孩子的问题来自于他们呢要使事情得到解释的好奇心。不回答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品头论足,就有可能窒息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丧失增长知识的能力。

13、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经常是对事件的惊叹,孩子们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更广泛地认识事件的意义。就这点来说,孩子们的惊讶不是偶然的,而是受到触动的结果。

14、孩子们提出问题的基本理由来自于这样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即有“为什么”,就有“因为,所以”。

15、当孩子们认为他们的环境是民主的、没有偏见的和充满理解的时候,孩子们最能提出问题。

16、孩子的问题常常产生于积极的行动,而不是长篇说教,所以为孩子创造机会,获得更多的行动经历,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

17、如果孩子的提问不被大量的玩具所困扰,不受大量的媒体影响或者不受到过分的呵护,那么孩子的提问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发展。同样地,也只有生活在孩子能够有基本安全感的地方,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能够待在他们身边,孩子的问题才能产生出来。

18、孩子提出的问题也能产生于孩子所犯的错误。由于孩子没有我们成年人这么丰富的经验,所以,可以而且必须允许孩子们做一些事情或试验,即使这些事情和试验在我们看来,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就是不能对孩子和他人造成伤害或构成危险。

19、不允许,也不能把孩子提出的“尴尬”问题归罪于孩子。作为成年人更应该弄清楚,为什么孩子提出的问题会使自己感到尴尬、难堪。

20、没有哪个成年人能够立即知道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们,但是成年人必须做出努力,以使孩子能够自己找到或获得答案。

24、孩子的问题产生于孩子们思想的自由发挥。理解欣赏孩子的问题意味着帮助孩子达到自由,不再使压力和困境成为他们行为的出发点。

26、白日梦和幻想是孩子对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孩子们常常是在这个时候思考他们的问题和答案。所以应该留给孩子在生活中保持梦想和幻想的机会。

28、孩子的问题使思维始终保持运动状态。不接受孩子提出的问题或者不断地提供现成的、完成了的答案将导致他们的思维的停滞。

29、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将导致孩子的思维受到限制。

31、孩子提出问题是他们有勇气了解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的真实证明。正像《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里的一个孩子,是他说出了皇帝根本没有穿衣服这个道理。

1、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2、你真行,又学会了新本领。

3、大家都夸奖你,小手真能干。

4、你的舞跳得很好,大家可喜欢看了。

5、你一心一意地学本领,老师真为你高兴。

6、你这样做我很高兴。

7、老师很喜欢你这样做。

8、你以后一定还会这样做的。

9、你进步了,我很高兴。

11、OK,我们胜利了。

12、做了错事没关系,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13、你又改正了一个小缺点,大家真为你高兴。

14、摔倒了,没关系,勇敢地爬起来。

15、让我们为某某小朋友的进步拍拍手。

16、你真棒。

17、你真能干。

18、你真勇敢。

19、你的手真巧。

20、你真机灵。

21、今天,你来的真早。

22、你做操真神气,像个解放军。

23、你能为大家做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你。

24、你能点到漂亮的圆点,小朋友很羡慕你。

25、大家都夸你是老师的小帮手。

26、请让一让,行吗?

27、愿意和我说说悄悄话吗?

28、你能和我交朋友吗?

29、愿意和老师一起交朋友吗?

30、你愿意和我跳个舞吗?

31、你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吗?

32、对不起,请原谅。

33、谢谢你帮了我的忙。

34、对不起,我没能帮上你的忙。

35、真抱歉,你受委屈了。

36、我们亲一下,好吗?

37、你能和我拉拉手吗?

38、你能笑眯眯地和我说话吗?

39、你再试一下,好吗?

40、你愿意这样做吗?

41、你明天一定会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对吗?

42、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跟我说说行吗?

43、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44、你心里很难过,愿意告诉我吗?

45、他很伤心,你愿意去安慰他吗?

46、需要我帮忙吗?

47、别害怕,我来帮助你。

48、别担心,我来陪你。

49、你真行,我很想得到你的帮助。

50、朋友有了困难,我想你一定会去帮助的。

【篇三】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观察及有效介入

翟琳;

【期刊名称】《好家长》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模仿与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类型,是幼儿自愿参加、满足自我需要的一种活动形式。本文通过归类总结的方式来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建议,提高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的中的作用,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总页数】1页(P.203-203)

【关键词】教师;幼儿角色;游戏行为;介入

【作者】翟琳;

【作者单位】广东省光大同福幼儿园;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613.7

【相关文献】

1.幼儿教师介入角色游戏的有效策略 [J], 刘锋[1]

2.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操作r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J], 温红琴

3.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的策略 [J], 张俊

4.幼儿教师介入角色游戏的不良倾向及改进策略 [J], 方琛

5.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探究 [J], 付晶杰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四】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更有效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不管和过度干预,后者又表现为盲目性干预和功利性干预两种情况。那么教师该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点体会。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警察”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警察”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警察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警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与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警察的幼儿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本案例中,教师的介入为幼儿游戏创设了更自由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

出现纠纷时――规则介入

案例4:建构区游戏中,明明搭了一座漂亮的城堡,但作品还没完成,第二天他继续来到该区想继续,发现自己的作品正在被天天拆除,于是两人发生争执,明明要天天恢复她的作品。根据规则幼儿的建构作品,最多可以保留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拆除且收拾干净。于是,老师先肯定了天天是按规则行事的,但又把这一问题向幼儿提出来,讨论是否有必要改变有关积木作品保留时间的规则,经过讨论新制定的、更具体的规则“出炉”了。

《指南》中指出:“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行为及时肯定。”游戏规则能使幼儿更主动、自由、有序地活动,但规则并非神圣不可改变。本案例中,规则不再符合原先构想的目的了,教师及时介入,引导、鼓励、帮助幼儿参与制定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中,尽情地游戏。

失去兴趣时――设疑介入

案例5:大班科学区中,幼儿玩吸管将乒乓球从一个瓶子放入另一个瓶子。开始很感兴趣,渐渐掌握吸的技巧后,就不感兴趣了,有的纯粹是满足吸的动作。老师介入:“这几天我发现你们都能用吸管将乒乓球移动位置,谁能用吸管吸住别的东西并移动位置。”以后的几天里,幼儿尝试用吸管吸布料、积木、纸等,发现了许多问题:吸管能吸住轻的物体,重的物体比较难吸;吸的时候要坚持住,不能松气……

《指南》中指出:“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本案例中,教师的适时设疑,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打开了幼儿的思路,引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寻求帮助时――材料介入

案例6:“我的小学”游戏中,刚开始,幼儿对做“小老师、小学生”很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满足走过场,跟老师说:“我们想像小学老师那样给小朋友上课。”此时幼儿已参观过小学,有了感性的认识,于是老师适当的投放材料:数字、加减符号、粉笔、黑板等,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一下子浓厚了,有的还带了折纸书、剪纸书,会先在家里“备课”,再教小朋友,样子有板有眼。

《指南》中指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本案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调整、适时介入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

困难需解时――询问介入

案例7:医院游戏时,医生与病人发生争执,医生要求病人出院,病人认为自己刚做完手术还不能出院,双方互不相让。老师说:“你们认为刚做完手术的病人能马上出院吗?如果不能,一般是怎么处理的?”护士说:“还不能出院,还要进行观察。”“那应该在哪里观察呢?”“在病房里,可以转到普通病房。”老师说:“真好,需要什么帮助请来找我!”于是,幼儿就从旁边搬来了几把小椅子又搭了个床位,把病人转入了普通病房,游戏继续进行。

《指南》中指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本案例中,幼儿的游戏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导致游戏情节停滞不前。教师的介入为幼儿的冲突指引了解决的方向,进一步拓展了游戏的情节。

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应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当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做到观察和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导在后,灵活选用不同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篇五】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摘 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可以给幼儿带来乐趣,也会教会幼儿知识。由于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有限性,游戏中会出现情节停滞不前等诸多突发因素,幼儿不能独立解决,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完成游戏,使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感受到快乐,又可以得到发展。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介入方式进行认识和分析介入的原因,教师介入幼儿游戏主要是因为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没达到游戏预期目标及游戏中出现危险因素和违反游戏规则等现象。其次探究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游戏中的期待及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对教师选择哪种介入方式的影响作用。最后针对影响因素找出优化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策略,主要有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教师明确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地位,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帮助教师用正确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提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为我国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师;
游戏;
介入方式

Abstract

Game is the main way in children"s learning, life, how to make the ga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entertainment, look carefully and actively guide and intervene in children"s game in the right wa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in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game is the way how to intervene, to produce the phenomenon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s.

The right way to get involved in early childhood games is a parallel intervention, vertical intervention and intersections. The necessity of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s mainly because of stagnant in the process of game, Affect teachers involved gameplay mainly has the original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ers" role in the game, the teacher"s education goal and the game scene, aimed at influencing factors find out the optimized way of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 of strategy, mainly include strengthen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make teachers the role position in children"s games, improve the teachers" reflection ability. Therefore, it helps the teachers to step in the right way,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game in infant education,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our country"s basic education.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 The game; interventions

一、前言

(一)选题缘由

随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的家长一味地要求教师只抓幼儿的学习,而不在乎幼儿的兴趣和幼儿的各个领域平衡发展。教师也为了完成幼儿园的任务和达到家长的要求,不在意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将幼儿游戏与幼儿教育完全分离。对于游戏,他们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教会幼儿基本科学知识,所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只保证幼儿的安全而对游戏情节放任不管。也有教师过于注重自身在游戏中的地位,频繁介入幼儿游戏,从而对游戏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影响幼儿兴趣,对游戏效果起到消极的作用。为了提升介入的效果,研究教师应如何介入游戏是应得到重视。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方式,游戏可以使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伴随着欢乐的心情。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不同,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介入方式也是不同的。部分教师会根据游戏情境及幼儿身心发展选择正确的方式介入游戏中,也不乏有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随意介入,导致游戏效果变差。所以,教师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会使游戏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怎样避免教师不正确的介入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和探究的。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及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对教师如何介入游戏进行观察,对教师为何介入的原因和影响介入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并对优化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提出策略,促使教师用适宜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游戏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到积极地作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怎样更好的介入游戏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其中曹中平的观点是:教师在准备介入游戏时具有两个任务,即游戏的准备工作和游戏的指导,其中游戏的指导包括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指导游戏法和“真实发言人”。华爱华学者认为,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方式是外在干预和内在干预两种形态,其中包括平行游戏,共同游戏和现实比照。邱学青学者则以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影响效果将介入方式分为平行式介入,垂直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本研究主要根据邱学青学者观点对平行式介入,垂直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进行探究。

1.平行式介入

(1)平行式介入的概念

平行式介入是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在幼儿四周进行和幼儿游戏相同或不同材料和情景的游戏,其目的在于引导和暗示指导幼儿模仿。当幼儿对新游戏材料不感兴趣、不喜欢玩某种游戏或者只喜欢玩单一固定的某种游戏时,教师可以用平行式介入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教师一般以平行介入的角色和教师的角色介入游戏。

(2)平行式介入的情景

幼儿园老师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对于废旧物利用的兴趣,搜集到废旧的挂历和纸箱让幼儿动手改造,结果幼儿却毫无兴趣。这时,教师用这些废旧物制造出了非常漂亮的手工,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纷纷拿起工具,进行制造,制造的手工多种多样。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木棍搭建游戏,部分幼儿只能进行简单搭建,教师在旁边用木棍搭建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幼儿茅塞顿开,搭建游戏快乐进行。

2.交叉式介入

(1)交叉式介入的概念

交叉式介入是指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参与与教师认为有指导必要的时候,通过幼儿的邀请教师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进入游戏情景中通过角色的互动和教师与幼儿的对游戏进行隐形指导。当幼儿在游戏中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在游戏中则扮演配合的角色,根据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反应,并给与指导。当教师认为游戏过程中需要进行直接指导时,可以在游戏情节发展的情况下对幼儿提出问题,促使幼儿的思考,推动游戏质量的提高,教师以游戏角色和教师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

(2)交叉式介入的情景

娃娃家餐厅正在营业,可是作为老板的幼儿使劲儿吆喝也没有顾客,这时,教师用扮演的顾客角色介入游戏,与幼儿扮演的老板进行交流,询问餐厅老板关于餐厅的特色菜及价格,引导幼儿在餐厅添加特色菜及定价,从而吸引更多顾客的光临,教师的介入使幼儿明白一个餐馆的基本要素,促进幼儿在娃娃家餐厅游戏中的发展。

3.垂直式介入

(1)垂直式介入的概念

垂直式介入是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违反游戏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和不安全因素等原因时,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的干预。

(2)垂直式介入的情景

几名幼儿在组织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小明和小刚自告奋勇扮演警察的角色,小强和小勇扮演小偷的角色,小红则扮演被抢的路人,当小偷奋力抢劫时,遭到路人反抗时,小强大声喊道:“我要杀死你!”警察追上来喊道:“枪毙小偷!”,当教师听到关于“死、打”等暴力词时,教师以垂直式介入直接介入游戏,阻止幼儿继续使用暴力词语。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必要性

(一)游戏情景发展停滞不前

游戏情景的发展和幼儿的兴趣影响着游戏的效果。由于幼儿的原有经验、知识的有限性,当幼儿在进行某种游戏时,容易在其解决不了的某种情景下使游戏情景停滞不前,一直在低水平循环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以正确的方式介入游戏,引导游戏向高质量发展。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极具个性的,所以,幼儿对不同游戏的兴趣也是不同的,当幼儿对进行的游戏毫无兴趣时,游戏情景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对幼儿的发展毫无用处,所以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时刻关注游戏的发展,当游戏环节停止发展时,及时介入,进行指导。

(二)游戏发展目标与教师预设目标不同

作为游戏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游戏的材料、需要的时间和游戏预设的教育目标,为了使幼儿更好的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要将游戏目标与幼儿的发展特点所结合,由于幼儿的兴趣及发展的差异性,在游戏过程中,游戏的发展目标难免会背离教师的设计,当游戏实际发展目标与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相背离时,游戏便没有了相应的教育价值,只有纯粹的愉悦性。所以,在介入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证游戏的预想目标实现,还要保证幼儿受到教育,得到发展。发现问题,正确的介入,实现本来预设的游戏目标,为幼儿能够积极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游戏过程中易出现不安全因素和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处于一中最真实、自然的状态,所以会将现实与假想混为一谈。比如将游戏中的仿真材料当成真实的食物而导致误食,将游戏中出现的情景与现实混淆,发生暴力事件等,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全程观察,发现安全隐患时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事故。

由于自控能力较弱,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时有发生违反规则的行为,教师不能任其发展,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保证游戏井然有序的进行。

幼儿交往过程中由于想法不同,在游戏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导致游戏不能顺利发展,这时就要教师积极介入,引导幼儿互相协调自身的需求,学会团结、谦让,正确的引导能对幼儿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

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现状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

根据对幼儿园10名幼儿教师在30分钟内介入次数进行记录分析。

1.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较高

教师编号 第一次介入次数 第二次介入次数 平均介入次数

1 14 18 16

2 18 16 17

3 22 20 21

4 26 25 25.5

5 21 19 20

6 25 27 26

7 26 30 28

8 26 28 27

9 28 31 29.5

10 19 22 20.5

合计 461 23.05

30分钟的观察统计显示,教师的共介入游戏461次,30分钟内平均介入次数为23次,平均1.3分钟就会介入一次游戏。

教师4说:“我们每天都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我们希望幼儿在在快乐的游戏环境中成长,但是幼儿自己完成游戏的可能性较小,必然需要我们的帮助,但不是完全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要适时、适当的介入,保证他们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职能。”

教师9说:“要想不丢失任何教育机会,就要频繁介入幼儿游戏,不错过任何一个环节。”

教师1说:“游戏就是为了幼儿快乐,教师的介入会影响游戏的发展,所以,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的玩耍。教师就不要介入打扰了”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会较高频率的介入游戏。多次的介入对幼儿发展未必是有益的,所以,教师应避免盲目介入,时刻关注游戏发展,用适宜的方式介入。

2.不同的教师的介入频率不同

观察数据得出,教师介入游戏最多次者共介入30次,最少的介入16次。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分析得出影响教师介入频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1)影响介入次数的因素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原有经验影响,教师5是在幼儿园任职八年的幼儿教师,她认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观察游戏,发现问题时及时介入,正确介入。错误的介入会影响游戏教育价值的发挥。教师9是教龄一年的年轻教师,她认为,只有频繁介入游戏,才能把握每个教育机会。而没有正确定位教师自身的地位,忽略了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2)家长的期望对教师介入频率的影响有关,部分家长更关心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学习与数字,汉字等有关的知识性的东西,而忽略了幼儿的社会认知和情感,为了达到家长的要求,教师会进行频繁介入游戏达到家长教育目标。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选择

访谈结果显示,教师介入游戏时主要考虑幼儿认知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1.主要倾向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分析我们得知,有70%的教师介入游戏是为了幼儿的认知发展,只有30%的教师觉得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至关重要。随着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部分家长和教师只注重于幼儿的学科发展,而社会性发展存在于游戏的方方面面,教师容易忽视。

2.不同介入方式具有不同的倾向性

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当教师更注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时,教师会选择平行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的方式对游戏进行指导,引导游戏情景继续发展,提升游戏的质量。当教师更注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时,教师会选择垂直式介入的方式进入游戏,调节游戏中的同伴关系,保证游戏安全顺利进行。

(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效果

本研究根据教师在介入游戏后所产生的效果分为正效介入,无效介入和负效介入。

1.教师介入游戏效果的现状

有图表得出,有60%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属于正效介入,这些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游戏中的地位,正确把握游戏过程中的教育机会,选择适合游戏场景,促进游戏质量的正确的介入方式,从而达到正确介入。

有30%的教师介入后对游戏没有产生效果,他们的介入既没有使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没有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影响游戏向高质量发展。教师应根据游戏情景适宜介入,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10%的教师介入游戏后对游戏效果产生了副作用,主要是因为教师没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的角色,把自身的想法和目标强加于幼儿,对幼儿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加以控制,导致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不到愉悦的情绪,从而对游戏失去兴趣,对游戏产生排斥。

2.不同的介入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

根据数据得出,当教师用平行介入和交叉介入进入游戏时,会产生较大比例的积极的介入效果,只有少部分会产生无效和负面效果,当游戏中出现幼儿失去兴趣和游戏情节无法继续发展时,教师会在幼儿旁边进行隐性引导或者直接介入,对游戏情节进行指导,使幼儿在做游戏的环节中得到教育,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当教师选择垂直式介入直接进入游戏指导时,对幼儿游戏价值的发挥没有效果或者产生负效,当游戏中出现不遵守规则或者发生危险情况等问题时,教师在进行制止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处理幼儿问题和制止幼儿时的语言表达,容易对幼儿造成心理影响,阻碍幼儿的发展,从而达不到理想的介入效果。

四、教师选择介入方式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原有经验对教师介入方式的影响

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每个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和教师所具有的原有知识经验影响着他们对于为何介入游戏和怎样介入游戏的认识。调查中有60%的教师是普通中专、大专院校毕业和30%的本科学前教育毕业的教师。其中40%的中、大专毕业的幼儿教师觉得,只要保证游戏的安全进行和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就好,担心教师的介入会影响幼儿的兴趣,所以觉得教师介入是无关紧要的。60%的本科毕业教师认为,教师作为幼儿前行的引领者,应该抓住每个时机促进幼儿的发展,不能一味的关注幼儿的情绪而忽略教育。

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经验也影响着教师选择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教师访谈中有40%是初入幼儿教育领域的教师,他们觉得,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实际教育中运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反应往往是直接进行介入和指导,容易忽略专业知识,游戏过程中幼儿的问题太奇怪有时无法用专业解答在专业与实际结合过程中会措手不及。有40%教师在幼儿园任职五年以上,其中20%具有十年以上的教育经验,他们认为虽然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据年龄特点和游戏目标的不同,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具有规律的,所以,教师在多次介入游戏后,总结经验对以后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非常有用的。

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对幼儿是否在游戏中同时享受愉悦和接受教育是比较关注的,为了达到游戏的预设目标,幼儿教师会在介入游戏过程中选择正确的介入方式进行指导。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的教师对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对应该何时介入,怎样的介入方式是有效的比较了解。丰富的经验是教师正确介入的基础,所以,年轻的教师应多积累经验。

(二)游戏的预设教育目标对介入方式的影响

为了保障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设计游戏目标、准备游戏材料和组织游戏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游戏的教育性。游戏的教育目标并不是教师凭空想象的,而是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又要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保障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

教师为了使幼儿了解到购物的基本顺序,为幼儿设计了关于服装店的游戏,使幼儿1和幼儿2以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进入游戏,当顾客进入服装店时,售货员热情招待,试衣服后,顾客对衣服比较满意,并没有询问价格,这时,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询问价格,幼儿得到启发,也跟着询问,对衣服比较满意后,顾客拿着衣服准备出门,售货员却并没有意识到顾客没有付账,这时,教师以另一名售货员的角色介入游戏,提醒售货员需要付款才是完整的买衣服的过程,并且告诉顾客,需要买单才可以获得衣服,引导顾客进行买单。教师为了使幼儿明白购物的基本顺序,特意设计了关于购物的游戏,而在游戏发展过程中,幼儿只注意到买衣服需要试装,去忘记了要询问价格,到最后直接拿衣服离开,忽略了购物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教师发现其设计的教育目标并没有实现时,先后以顾客和售货员的身份进入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问价、付款,使幼儿明白购物的完整顺序。

为了使幼儿独自完成母亲节礼物,老师让小朋友自己给妈妈做礼物,许多幼儿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表达自己的感情,无从下手,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独立完成的能力,并没有直接进行指导,而是坐在一旁说道:“我给妈妈送朵花。”幼儿受到老师的启发,有的给妈妈画画,有的给妈妈折漂亮小花。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独自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旁边对幼儿隐性指导,使游戏在快乐中进行。

(三)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期望值对介入方式的影响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存在,所以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要求是不同的,有的幼儿比较腼腆、内向,几乎和同伴没有交流,所以教师应注重创造这类幼儿与同伴的交流机会,培养幼儿社交能力;
有的幼儿比较霸道、暴躁,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应教会幼儿与同伴分享,和睦相处。性别、个性及各领域的发展不同,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老师发现比较胆小的幼儿1速度比较慢,旁边的与幼儿2手工速度较快,老师问幼儿2: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你做的比较快吗?”老师的问题吸引了幼儿1,他看到同伴给老师进行示范,仔细观察,老师夸奖了幼儿2,便离开位置,然后,幼儿1按照同伴的示范,提升了速度,美工活动结束后,顺利完成作品。对于比较敏感的幼儿,为了不使幼儿感受到压力,应避免正面的直接的指导,让同伴进行示范,教师进行隐性指导,不仅给幼儿留有足够的空间,也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效果。

小明一直是班里比较暴力的幼儿,和同伴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总是会发生冲突,老师为了让他懂得团结友爱,组织了小组比赛的游戏,一开始,小明并不配合其他幼儿,总是独自行动,害的小组总是输,其他小朋友都对他抱怨不断,老师大声表扬了其他团结的小组,并奖励了小红花,小明也喜欢奖品,为了得到奖品,他终于开始听其他小朋友的话,认真配合,团结友爱,最后也获得了奖品。老师希望小明友爱同伴,以教师的身份介入游戏,对他的改变实施奖励。

(四)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对介入方式的影响

教师在游戏中有设计、观察、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当幼儿在进行游戏时,会向老师表现自己的成果,作为游戏观察者的教师会对幼儿进行动作或语言的奖励,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更加有信心,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支持作用。

幼儿如果没有发现隐藏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将问题提出来并抛给幼儿进行解决,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幼儿进行不断地探索,成功解决问题,教师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想法得到碰撞,幼儿的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释放,促进幼儿发展,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经验。

作为游戏发展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游戏发展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时,教师都要提供帮助并且进入游戏对幼儿进行直接的指导,保证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完整的解决。

教师设计了游戏的规则,但是不代表教师可以控制游戏的发展,控制幼儿怎样玩游戏,所有的关于游戏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着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所进行,当教师试图控制游戏发展时,游戏对于幼儿将没有意义,而游戏也是仅供娱乐的活动。游戏介入绝不是控制游戏。

(五)游戏情景对教师介入方式的影响

游戏情景时有变换,有的幼儿在前一个环节兴趣百倍,当游戏继续发展时,则会对游戏毫无兴趣,游离于游戏情景之外,这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游戏,培养幼儿兴趣,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继续游戏,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时幼儿很容易选择逃避和跳过困难,使游戏情景停止发展,最后导致游戏达不到教师预期结果,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积极介入,对幼儿进行语言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认知思考,与幼儿一起面对问题,努力解决,使幼儿在这过程中自然积极地获得成功。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明确分析游戏的具体情境,选择适宜的方式介入游戏,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求游戏的发展,给与幼儿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有效性。

五、优化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策略

(一)增强对正确介入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积极态度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幼儿园的主要方法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刺进幼儿道德、智力、审美、体力的发展。扩大儿童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敏捷性。”热爱游戏是每个幼儿与身俱来的本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得到知识和发展。由于幼儿年龄、性格的差异性,幼儿游戏遇到问题时,教师积极介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引导对游戏价值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幼儿教师对介入游戏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促使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保障游戏顺利开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和发展。

在介入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姿态,以积极地态度介入幼儿游戏,从游戏准备到游戏结束环节,尊重幼儿选择,分析游戏现状及存在问题。及时判断是否介入、选择怎样的介入方式。如果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放任发展,不闻不问,势必影响游戏的效果。增强教师对正确介入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用积极地态度介入游戏,适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因人施教,介入到幼儿游戏中,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二)关注幼儿整体发展,选择适当介入方式

在同一个游戏中,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小班的幼儿自主能力较差,游戏时容易出现不知道应该玩什么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介入,帮助幼儿对游戏材料进行认识,使幼儿选择适合的、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中班的幼儿没有小班幼儿的依赖性强,但也没有大班幼儿的自主能力,需要教师根据突发情况选择介入方式。大班的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教师对其发展的要求较高,幼儿自主意识较强,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需要教师积极介入,语言引导,制定合理的游戏目标,实现预设目标。

要想培养健康的幼儿,就要保证幼儿各领域的平衡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幼儿的某一领域。观察幼儿发展和游戏情况,敏锐感受幼儿的心里想法和需求,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判断适宜的介入方式,达到游戏效果。教师介入最重要的是保证幼儿的主要地位,不能剥夺幼儿的自主性,是为了幼儿发展而介入,并不是为了介入而介入。

(三)使教师明确其在幼儿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幼儿发展的中不可或缺的是教师的指导,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的认识比较全面。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既不允许毫不关心游戏发展,也不能随意介入频繁介入,所以,教师怎样定位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地位决定着教师是否能正确介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蒙台梭利主张的儿童的主体性,明确指出儿童在游戏中的重要性是每个幼儿教师时刻谨记的。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容易出现不关注游戏发展和意图控制幼儿和游戏情景的两种极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教师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为了使幼儿更好的发展,教师能否正确定位是关键。

角色定位准确,教师正确介入,幼儿的主人翁地位才有保障,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发展,在游戏中获得成功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给幼儿创造更大的探索平台,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四)关注过程评价,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育是具有目的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也是具有教育目的的。游戏是具有目标性和计划性的,并不是教师设计的仅仅为了愉悦情绪和学习而设计的活动。关注游戏的过程评价,对游戏的本质和教师介入进行的深刻理解;
关注游戏过程评价,教师才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选择正确的介入方式;
关注游戏的过程评价,教师能更好的观察游戏,深入分析发生情况,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发展,提升介入价值。

反思促使教师的成长,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在反思中发展,争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结 语

随着学前教育在改革中的不断发展,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幼儿在愉快的学习、发展,又要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引导支持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能仔细观察,并且及时的用正确的方式介入,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体验,不断创造,健康发展,是每个幼儿教师的追求方向和努力目标。

由于访谈观察对象的数量的有限性、不完整性,和本人研究水平的有限性,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对10名教师的访谈和观察不足以说明当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现状,在分析数据和制作图表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进行划分,比较笼统。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恳请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育者,本人将认真研究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

参考文献

[1]金圣悠.浅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1(07):47

[2]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河南大学,2006

[3]周欣.试论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1990(04)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吕秀英.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J].山东教育,2004(04)

[6]徐慧麟.我们应该怎样介入[J].早期教育,2005(04)

[7]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4(11)

[8]孙丽丽.游戏中幼儿的自主与成人的介入—-个幼儿园教师的困惑[J].幼教园地,2003(11)

[9]常璐.浅议教师主动介入介入游戏的两种干预倾向[J].幼儿教育,2005(12)

[10]邱学青.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指导[J].早期教育,2002(12)

[11]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2003(03)

[12]尚红艳.从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看教师角色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1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4]张哲.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J].河北大学,2011.01(06):67

[15]陈建林.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附 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访谈提纲

访谈日期

访谈对象

访谈内容

1.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2.请简要说明一下您现在的工作环境。

3.您觉得幼儿学习应以游戏为主还是学习活动为主?

4.您是怎样理解游戏在幼儿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

5.您认为游戏对幼儿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您认为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或者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7.在您看来,幼儿教师有介入幼儿游戏的必要性吗?为什么?

8.幼儿游戏中,您通常会做哪些准备或者工作?

9.幼儿游戏过程中您是全程观察还是放任自由?观察过程中主要观察什么?

10.您会主动介入幼儿游戏吗?通常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

11.您介入游戏会对游戏有什么效果?对幼儿有什么影响?

12.您认为介入游戏方式的不同,影响也不同吗?

13.您觉得影响您的介入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14.您介入幼儿游戏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吗?

15.您如何评价自己介入幼儿游戏的效果?

推荐访问:幼儿教师 介入 幼儿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园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