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热门6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热门6篇

发布时间: 2025-08-17 15:20:02  来源:网友投稿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热门6篇,供大家参考。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热门6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第1篇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活动难点: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

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

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

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

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

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尝试即兴演奏)

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

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

(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

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

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

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三、感受快乐,结束活动

“今天的演奏到此结束,恭喜你们,演出成功!谢谢小演奏家们,现在森林音乐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去跳舞吧。”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第2篇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配乐方式用乐器演奏。

3、熟悉乐曲旋律,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并会使用圆舞板、铃鼓、碰铃三种乐器;
认识反复记号。

2、材料准备:教学音乐:《森林狂想曲》;
大图谱及乐器标记1套;
圆舞板、铃鼓、碰铃各5套。

活动重点:

看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活动难点:

根据不同配乐方式用乐器演奏。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

1、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指导语:森林里要开音乐会,很多的小动物都要来参加,到底来了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吧!

2、提问:你们听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了?

二、观察图谱,熟悉乐曲结构,初步掌握演奏节奏型。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节奏型。

指导语:到底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音乐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演员名单。

2、幼儿看图谱和教师的指挥,用声音表现节奏

指导语:它们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大合唱,小动物们会用怎样的节奏进行表

演呢?谁愿意看着图谱来试试?

3、巩固练习,引导幼儿用身体声音表现节奏型。

指导语:小动物们的第二个节目是跳舞,我们的身体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觉得小青蛙(小鸭子、孔雀)表演跳舞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谁来用自己的身体乐器表演一下?

三、讨论配器方案,尝试合作随乐演奏。

1、教师出示乐器。提问:这里有哪些乐器?(圆舞板、铃鼓、碰铃)它们是怎么演奏的?(复习打击乐器)

2、幼儿自选乐器,根据配乐方式进行演奏

指导语:小动物们第三个表演的是用乐器演奏,我们要怎样来用乐器进行演奏呢。

(1)教师出示乐器标记,幼儿自主选择配乐方式演奏

指导语: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乐器标记,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三个小动物用哪种乐器更合适,我们就将标志贴在小动物的下面。

(2)幼儿看指挥随音乐进行演奏。

3、观察不同的配器方案,尝试看指挥随乐演奏。

指导语:现在我要给你们加大难度,准备了跟你们不一样的配器方案,请你们根据高难度的配乐方式进行演奏。

四、幼儿在教室的指挥下脱离图谱集体演奏。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走上舞台进行我们的打击乐大合奏。

活动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一节大班音乐打击乐活动。根据音乐的特点,选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青蛙、鸭子和孔雀为主角,以开音乐会为故事情节,以小动物们进行大合唱彩排、舞蹈彩排,打击乐器表演彩排和正式演出为主线。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配乐方式用乐器演奏。

3、熟悉乐曲旋律,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

从幼儿的表现与发展来看,教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根据音乐特点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创编动作,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性。

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来看,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活动中通过小动物们要开音乐会到音乐会的彩排再到正式演出贯穿整个活动。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首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他们能够大胆创编小动物“歌唱”与“舞蹈”,更加深了其对音乐的理解,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创编,为正式演出打下基础。其次,教师退出,让幼儿成为引导者带领大家一起创编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旋律的熟悉程度。最后是打击乐活动的规则意识。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遵守规则,不要打击乐发声是管理好自己的乐器。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第3篇

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深受孩子的喜爱,其中《小红帽》的故事师幼儿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善于并敢于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科教学,将音乐欣赏于文学欣赏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四段风格各异的音乐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艺术表演活动。根据《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将音乐与故事人物相匹配。

2、能根据人物特点和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舞蹈动作。

3、能愉快地参与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1、情景创设:大森林

2、角色头饰:小红帽、外婆、大灰狼、猎人

3、音乐:《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场》、《拉得斯基进行曲》、《小红帽》

活动重点:

欣赏音乐,感受不同风格的乐曲特点。

活动难点:

根据人物特点和音乐节奏,创编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

2、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

1)、师:“欢迎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有什么?咦,那是什么?这是谁的帽子?”

师:“听,她来了!”

2)、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一段欢快、活波、跳跃、高兴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小红帽在这快乐的音乐中会干什么?请你来学学她。”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小红帽

3、欣赏音乐《波斯市场》

1)、欣赏音乐《波斯市场》,师:“听,谁来了。你为什么觉得是狼来了?”

2)、分析音乐特点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一段害怕、恐怖、诡异、偷偷摸摸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谁来学学大灰狼看到了小红帽,它会做些什么事情?”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作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大灰狼

4、欣赏音乐《天使小夜曲》

1)、欣赏音乐《天使小夜曲》

师:“我们再来听听这段音乐,猜猜这是谁呢?

2)、分析音乐特点

师:“这是谁呢?为什么觉得是奶奶呢?”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一段缓慢、轻柔、优美、连贯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奶奶在干什么呢?”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作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外婆

5、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1)、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大灰狼先来到了奶奶家,它把奶奶和小红帽都……,它躺在床上美美的睡着了,接下来呢?听!”

2)、分析音乐特点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猎人是怎么样的?”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非常有力、有精神、很勇敢、很激昂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猎人是怎么走路、怎么做动作的?”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作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猎人

6、角色表演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四段不同特点的音乐,小朋友们都能用好看的动作表现出来,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听音乐完整的来表演一遍。”

7、出场律动《小红帽》

师:“我们在猎人的帮助下,战胜了大灰狼,大家真高兴呀!让我们一起到外边的草地上庆祝胜利吧!”

幼儿随音乐出场。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

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

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

(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

(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③学生再次跟琴学唱。

④整体演唱三段主题。

(3)学生根据旋律主题A,加入自己喜欢的声音。(加入音效)

(三)巩固提高,了解曲式结构。

1.学生根据图表,聆听音乐,判断音乐的主题旋律

2.学生根据图表讨论分析曲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给你们的小脑袋插上翅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分为几段呀?(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是一个多段体结构的乐曲)

3.了解音效(开头、中间、结尾处是很多自然界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音效)001.jpg

4.完整的演奏音乐作品

(1)学生分三组分别模仿开头、中间、结尾的三个音效部分,并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主题部分配伴奏。

(2)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音乐,再见。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第5篇

设计意图:

1、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力,理解力,并能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整体素质。

2、《森林狂想曲》形象鲜明,三段体音乐变化明显、突出,便于幼儿分辨,表现旋律的内容,音乐美好、有趣、有意义,很适合大班的幼儿欣赏。

3、我的设计意图是在于通过《森林狂想曲》这一音乐欣赏活动,集艺术、语言、健康等于一体,让孩子们在自由愉快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音乐活动的兴趣;
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幼儿对环保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帮助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2、感受大自然中音响的和谐与优美的同时,初步学会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3、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表演(歌声与微笑)

2、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歌声与微笑):

教师:小宝贝们,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跳个舞吧,播放音乐(歌声与微笑)师幼共舞。

二、听一听

1、教师以讲述的形式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师:小宝贝们,你们刚才累了吗?大家今天这么开心,老师奖励给你们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现在一起来听一听,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听了感觉怎样。

教师放音乐幼儿欣赏

2、提问

1、刚才小宝贝们听到了什么(青蛙、小鸟、知了、蟋蟀、小鸭等)

2、听了音乐感觉怎样(抒情、欢快)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加上优美动听的乐器的演奏,奏出了一幅优美的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欣赏的曲子就叫《森林狂想曲》。

三、看一看

1、请幼儿第二次边欣赏乐曲,边看画面感受“乐曲和画面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

2、提问:

1、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自由回答。

2、这样的音乐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样?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动作表演,鼓励幼儿表现不同的动物动作。

四、动一动大家一起模仿小动物的样子。鼓励小组幼儿自愿地按音乐内容扮演角色、表现情绪、创编与内容相关的动作。

五、想一想

教师小结;
这么美的音乐,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大自然原来这么美!”那就让我们好好的去欣赏自然,保护自然吧!

提问: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怎么做(不伤害小动物、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摘花、不打鸟)等等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不光是我们自己做到还要监督我们周围的人好吗?

六、结束部分:播放《森林狂想曲》小动物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吧,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2、熟悉主题,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4、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难点:

在教师启发、指引下,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字母图片、打击乐器、乐曲主题旋律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

师:一组美丽的风景把我们带进了绿色的`世界,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绿色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

师:森林?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森林吗?

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声响,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学们包括老师在内,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一种身处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新课教学:

播放课件:《森林狂想曲》

师:谁能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

生:……(青蛙。小鸟。知了。猫头鹰。蟋蟀……)

播放课件:5种动物

师: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

生:……

播放课件:乐曲与作者的简介

师:《森林狂想曲》这是一首数码音乐作品,采用清新明快的民歌旋律为主题,加入森林中各种鸟鸣,构成一部有现代意味的森林狂想曲。鸟虫的鸣叫,动物的声息是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台湾作曲家吴金黛利用自然之声的创作,使音乐获得自然之灵性。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课件:3种乐器

师:我们都知道乐器可以分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和外国的西洋乐器,那刚才我们认识的三种乐器各属于哪一类呢?

生:……

播放课件:乐器的分类

师:这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呢?(没有)反而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推荐访问:狂想曲 教学设计 森林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热门6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热门6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